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文化思想的源泉。本篇文章结合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的讲话思想以及全球经济化的大条件下,浅谈传统漆艺文化如何在现今的社会意识条件下更好的继承与创新,激励着漆艺工作者全身心投身于文藝创作中,实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兴的宏伟事业。
【关键词】:中国传统艺术;民族;漆艺;继承;创新;漆艺;市场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阐述了主席对于文艺工作的一些看法。我们广大学生看到这次讲话的内容,确实能被这样的讲话激励着。特别是在当前这样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意识相对落后,文化的表现方式多种多样,文化的发展似乎存在无限的可能性。但与此相对的是,人们对于艺术的标准各不相同,艺术的传播方式也是日新月异。这样的矛盾局面,使得部分文艺工作者们迷失了发展方向。就在这个时候,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无疑给了文艺工作者们实实在在的指导意义,激励着文艺工作者们继续进行文艺创作。我也在这里结合我自己专业知识谈谈自己对于这次讲话的体会。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文艺创作在某些方面与各个民族生存发展有着极大的联系。通常意义来说,文艺创作的大环境是否宽松很大程度决定于民族的发展程度。因为在大部分时候,进行艺术创作是非常私人化的行为,但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即使思想没有意识到,但也早已处在这层联系中。所以文艺工作者的思想与创作对国家发展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也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整个国家。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到“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优秀标准,习主席提到的这个标准,似乎是是给人们提供了一个主流的优秀标准,目的旨在在维持艺术的稳定发展。
通过学习,我们应该明确自己的专业,以及以后从事这个专业的方向和自己的创作方向,艺术一门比较特殊的专业,特殊在它的开放性和方向性。我的专业是漆艺装饰设计,通常漆画艺术有三个阶段:对自己的漆画风格的尝试与探索,将自己的设计逐渐转换为抽象风格,形成属于自己漆画风格。最关键就是有自己风格,例如清华大学副教授程向君先生,他却从没因此而模仿前辈的风格,而是追求自己的个性。我们在学习漆艺的过程中,也应该努力形成自己的风格,这样其实才是对继承与发扬漆艺更有帮助。
中国是全球范围内最古老的国度之一,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三颗璀璨的明珠:陶瓷,丝绸,漆器,这是我国文化精髓。但是现代人想要继承这些手工艺技法,进行一定的工艺改良是必不可少的,否则漆艺就会由于各种无法控制的原因而被社会所淘汰。当代中国的传统漆艺的影响力逐渐式微,漆艺人才短缺,漆艺技法与文化并未得到完善的保护和传承。漆艺文化之所以逐渐落寞,我认为主要的原因有三个。其一,传统漆艺的发展方向已经和现代社会的发展方向渐行渐远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变换,现代的文化观念已经与传统的文化观念有所异同,如果还是一味的要求漆艺工作者们遵循着古人的脚步与规矩,只会让漆艺的发展更加举步维艰。鉴于此,我们必须改变自己的观念,赶上时代的步伐;与此同时,传统的漆艺技法我们却应该保留与完善,漆艺的改革,应该是观念上的创新,将传统与现代的审美观结合起来,抓住漆艺的思想精髓,将科技与传统技法结合,给漆艺注入新的灵魂。其二,漆艺工艺本身的局限性。在全球文化交流如此频繁的时代,西方的一些文化思想也在影响着国内文艺工作者们的思想状态。中国传统文化理念崇尚慢工出细活,而现代社会因为受到了工业革命现代主义思想的影响,它所追求的是大批量的工业化生产,这些都与漆艺手工、耗时、独特等特点相矛盾,这也是漆艺急需解决的困境。其三,整个漆原料产业链以及漆艺人才的短缺同样威胁着漆艺的持续发展。产漆的树木一般生长在我国较为边远的区域,那里一般人迹罕至,而生漆需要漆农们人工采集,效率十分低下,而且漆农采漆的手艺也渐渐失传,使得漆原料缺乏,让漆艺工作者们只能选择品质较差的化学合成漆,这样也使得漆器失去了其独特的魅力,失去了灵魂。更为严重的是,漆艺渐渐失去了关注度,使得从业者越来越少,一定程度也制约着漆艺的发展。
中国著名的漆艺泰斗人物甘而可先生就是代表性的一位。甘而可先生将漆艺与现代文化结合的创新精神体现在多方面,是一位专心为弘扬漆艺传统文化的大师。在漆艺的“技”这个层次上,甘先生可以说已经达到“庖丁解牛”的地步。从漆艺的“艺”这方面的高度和创新技法的层次上来讲,甘先生对技法的不断创新,使得漆器得表现力能够不断拓展和推进,从而使漆器的节奏感和独特的韵味表达出来。甘氏作品的文化来源来自于于甘先生对“宋元之美”的偏好,但这种偏爱又是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和批判性,不是完完全全的生搬硬造,而是在继承基础上有所创新。他所追去的就是继承与创新,力求每一个器型都不重复,都有独特的面貌,这是比较典型的当代艺术家的特征与思维。甘而可先生是中国漆工艺美术史上里程碑性的人物,他最具有代表性的贡献就是以全程个体创作的形式,使传统漆艺工艺迈过了了艰难的一道坎,得以顺利传承下去。随着民众越来越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相信以甘先生为代表的传统工艺工作者们必将会迎来更好的创作环境。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到:“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由此可见,当代商业环境和传统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传统艺术亟待妥善处理的问题是如何处理商业环境和传统艺术之间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让艺术与生活、设计与生产、实用性与艺术性紧密结合,我们可以从积淀深厚的漆器文化中找寻着坚持弘扬漆艺文化的信念。只有让漆器回归我们的日常生活,这样才能加强漆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让人们真正了解漆艺的魅力,找回漆艺的竞争力,将中国特色漆艺文化继续传承发扬下去。因此,这要求我们在传承、借鉴传统漆艺工艺的基础上,能够创造出更具有时代特点的漆艺,这种漆艺应该满足现代人的审美观,不能远离现代生活。没有了艺术性,文艺作品只会沦为一件毫无价值的物品。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想要推动文艺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于是否能夠创造出让人惊喜的文艺作品。文艺工作者不能有浮躁的心态,要把他人之需放在心中,自然时时督促自己达成。坚持创作而不急功近利,不因为自己一时的成绩而洋洋得意,沉下心完成创作,无时无刻不以严要求、高标准来鞭策自己,不放过每一个细枝末节,,追求的是一生的成就,而不是一时的辉煌。现如今我国传统文化正在逐步复兴,这是文艺工作者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我相信,如果可以利用好这次机会,不仅漆艺乃至整个中国传统工艺都将大大受益。我们应将这有中国特色印记的民族文化结晶继承发扬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键词】:中国传统艺术;民族;漆艺;继承;创新;漆艺;市场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阐述了主席对于文艺工作的一些看法。我们广大学生看到这次讲话的内容,确实能被这样的讲话激励着。特别是在当前这样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意识相对落后,文化的表现方式多种多样,文化的发展似乎存在无限的可能性。但与此相对的是,人们对于艺术的标准各不相同,艺术的传播方式也是日新月异。这样的矛盾局面,使得部分文艺工作者们迷失了发展方向。就在这个时候,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无疑给了文艺工作者们实实在在的指导意义,激励着文艺工作者们继续进行文艺创作。我也在这里结合我自己专业知识谈谈自己对于这次讲话的体会。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文艺创作在某些方面与各个民族生存发展有着极大的联系。通常意义来说,文艺创作的大环境是否宽松很大程度决定于民族的发展程度。因为在大部分时候,进行艺术创作是非常私人化的行为,但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即使思想没有意识到,但也早已处在这层联系中。所以文艺工作者的思想与创作对国家发展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也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整个国家。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到“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优秀标准,习主席提到的这个标准,似乎是是给人们提供了一个主流的优秀标准,目的旨在在维持艺术的稳定发展。
通过学习,我们应该明确自己的专业,以及以后从事这个专业的方向和自己的创作方向,艺术一门比较特殊的专业,特殊在它的开放性和方向性。我的专业是漆艺装饰设计,通常漆画艺术有三个阶段:对自己的漆画风格的尝试与探索,将自己的设计逐渐转换为抽象风格,形成属于自己漆画风格。最关键就是有自己风格,例如清华大学副教授程向君先生,他却从没因此而模仿前辈的风格,而是追求自己的个性。我们在学习漆艺的过程中,也应该努力形成自己的风格,这样其实才是对继承与发扬漆艺更有帮助。
中国是全球范围内最古老的国度之一,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三颗璀璨的明珠:陶瓷,丝绸,漆器,这是我国文化精髓。但是现代人想要继承这些手工艺技法,进行一定的工艺改良是必不可少的,否则漆艺就会由于各种无法控制的原因而被社会所淘汰。当代中国的传统漆艺的影响力逐渐式微,漆艺人才短缺,漆艺技法与文化并未得到完善的保护和传承。漆艺文化之所以逐渐落寞,我认为主要的原因有三个。其一,传统漆艺的发展方向已经和现代社会的发展方向渐行渐远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变换,现代的文化观念已经与传统的文化观念有所异同,如果还是一味的要求漆艺工作者们遵循着古人的脚步与规矩,只会让漆艺的发展更加举步维艰。鉴于此,我们必须改变自己的观念,赶上时代的步伐;与此同时,传统的漆艺技法我们却应该保留与完善,漆艺的改革,应该是观念上的创新,将传统与现代的审美观结合起来,抓住漆艺的思想精髓,将科技与传统技法结合,给漆艺注入新的灵魂。其二,漆艺工艺本身的局限性。在全球文化交流如此频繁的时代,西方的一些文化思想也在影响着国内文艺工作者们的思想状态。中国传统文化理念崇尚慢工出细活,而现代社会因为受到了工业革命现代主义思想的影响,它所追求的是大批量的工业化生产,这些都与漆艺手工、耗时、独特等特点相矛盾,这也是漆艺急需解决的困境。其三,整个漆原料产业链以及漆艺人才的短缺同样威胁着漆艺的持续发展。产漆的树木一般生长在我国较为边远的区域,那里一般人迹罕至,而生漆需要漆农们人工采集,效率十分低下,而且漆农采漆的手艺也渐渐失传,使得漆原料缺乏,让漆艺工作者们只能选择品质较差的化学合成漆,这样也使得漆器失去了其独特的魅力,失去了灵魂。更为严重的是,漆艺渐渐失去了关注度,使得从业者越来越少,一定程度也制约着漆艺的发展。
中国著名的漆艺泰斗人物甘而可先生就是代表性的一位。甘而可先生将漆艺与现代文化结合的创新精神体现在多方面,是一位专心为弘扬漆艺传统文化的大师。在漆艺的“技”这个层次上,甘先生可以说已经达到“庖丁解牛”的地步。从漆艺的“艺”这方面的高度和创新技法的层次上来讲,甘先生对技法的不断创新,使得漆器得表现力能够不断拓展和推进,从而使漆器的节奏感和独特的韵味表达出来。甘氏作品的文化来源来自于于甘先生对“宋元之美”的偏好,但这种偏爱又是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和批判性,不是完完全全的生搬硬造,而是在继承基础上有所创新。他所追去的就是继承与创新,力求每一个器型都不重复,都有独特的面貌,这是比较典型的当代艺术家的特征与思维。甘而可先生是中国漆工艺美术史上里程碑性的人物,他最具有代表性的贡献就是以全程个体创作的形式,使传统漆艺工艺迈过了了艰难的一道坎,得以顺利传承下去。随着民众越来越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相信以甘先生为代表的传统工艺工作者们必将会迎来更好的创作环境。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到:“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由此可见,当代商业环境和传统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传统艺术亟待妥善处理的问题是如何处理商业环境和传统艺术之间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让艺术与生活、设计与生产、实用性与艺术性紧密结合,我们可以从积淀深厚的漆器文化中找寻着坚持弘扬漆艺文化的信念。只有让漆器回归我们的日常生活,这样才能加强漆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让人们真正了解漆艺的魅力,找回漆艺的竞争力,将中国特色漆艺文化继续传承发扬下去。因此,这要求我们在传承、借鉴传统漆艺工艺的基础上,能够创造出更具有时代特点的漆艺,这种漆艺应该满足现代人的审美观,不能远离现代生活。没有了艺术性,文艺作品只会沦为一件毫无价值的物品。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想要推动文艺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于是否能夠创造出让人惊喜的文艺作品。文艺工作者不能有浮躁的心态,要把他人之需放在心中,自然时时督促自己达成。坚持创作而不急功近利,不因为自己一时的成绩而洋洋得意,沉下心完成创作,无时无刻不以严要求、高标准来鞭策自己,不放过每一个细枝末节,,追求的是一生的成就,而不是一时的辉煌。现如今我国传统文化正在逐步复兴,这是文艺工作者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我相信,如果可以利用好这次机会,不仅漆艺乃至整个中国传统工艺都将大大受益。我们应将这有中国特色印记的民族文化结晶继承发扬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