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课堂中的几种教学方法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di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创造性要求,本文粗略地论述了英语课堂教学中一些常用的教学方法。如何让英语课堂生动有趣,良好的教学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进行了初探,旨在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英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英语教学方法 问答法 情境教学法 示范-模仿法 小组活动法
  
  英语教学不仅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英语教师,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必要保障。《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调整。现代英语课堂应该是学生为主讲人,老师是主持人,而不是过去那种老师唱独角戏、学生是听众的局面。新课改要求老师设计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学生就能从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参与,由“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在7年的英语教学过程中,笔者大致总结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一、问答法
  
  以外国语初一《看听学》教材中《The weather forecast》一课为例,我先设计了几个帮助了解文章大意的问题:What day is it tomorrow?Are the children going to go to the park?Why does father ask Sue to turn on the television?What’s the weather going to be like tomorrow?Where are they going to go tomorrow?通过这些问题的设置,学生对全文有大致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可以再追加几个深层次的问题:Where do the family plan to go in the beginning?Why do they change their plan at last?How do the children feel when they hear they can’t go to the seaside?What do you think of father?本课所有的语法知识、重难点都可以在这些问题中得到联系和巩固。学生也喜欢这种方式,因为能够提出好的问题或是给出完美的答案都能让学生有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
  
  二、示范——模仿法
  
  这一方法在传授新知识的时候尤为有效。老师可通过对某一知识的呈现,让学生通过模仿其语言结构以同样的方式举一反三来达到强化记忆的效果。这种模仿并不是单一的口头重复,也可以融入表演等多种方式,这样更能增加英语学习的趣味性。 以《展望未来》第一册第二单元职业一节为例,在学生了解到各种职业后,我先对其中的teacher做了解释:A teacher is a person who teaches students at school(同时通过肢体语言展示出老师的模式化形象)。在给出二、三个类似的例句后让学生以同样的句型来对其它的职业进行释义并要求他们也要将这些职业通过表演呈现出来。学生非常积极地进行了模仿和参与。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清楚单词意义的基础上又能加深他们对定语从句的操练,增加了学生在课堂上口头练习的机会,真正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三、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克服了传统教育重理智、强迫灌输、死记硬背的方法,老师可通过设置适当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以最佳的情绪状态主动投入、主动参与,通过角色的参与,强化主体意识。老师只需要提供一个舞台,制定相应的规则,让学生通过丰富的想象自由发挥,表达自己的看法,来展现自我。如讲购物一节时,在学生对买东西时常用的语言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我把事先准备好的各种物品摆在讲桌上,告诉他们这是一个商店,让他们扮成老板和顾客,模拟买卖东西的场景。
  
  四、小组活动法
  
  在英语学习中,通过各种小组活动可以基本保证每个学生都参与,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让教师更加便利地照顾到全体学生,保证课堂学习活动活泼有序地进行。小组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与竞争、乐于助人等良好学习能力和行为品德的形成;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之间互相弥补、互相帮助、互相监督意识的形成,使得学生乐于帮助别人,增强主动学习意识。我根据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将他们划分为5个小组,每天根据小组表现评选出优胜小组,在当天的作业上或是其它方面给予一定的减免或是奖励。在这种情况下,小组成员之间必须互帮互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才能取得好的成绩从而获得奖励,有助于缩小学生之间的差异,有助于帮助后进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使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在英语课堂教学方法的设计上,教师必须牢记学生是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老师是组织者。要想上出一堂成功的英语课,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教师首先应该不断更新观念,善于根据教学中的实际情况调整与之适应的教学方法。英语教学改革,归根结底就是教学思想的改革。英语教师必须注重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言运用能力,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主的教学原则,创造使用英语的机会,贯彻英语学习的交际性原则,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组织编写《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2、李英 黄艳明《新课程教学设计·英语》.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3、蔡蓓《新课程教学问题解决实践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2。
其他文献
一、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是开发知识价值的工具和保障,也是知识创新体系的内在动力,因而知识管理成为一种备受社会推崇的管理思潮。这种态势巩固了知识作为社会战略资源的地位,增强了社会开发利用知识的信心。  1、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  (1)知识创新管理。发展图书馆学必须进行知识创新,因创新思维对图书馆学进行学科更新和重建。数字图书馆根植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土壤,是一种网络环境下的全新的图书馆形态,与传统
期刊
摘 要:体育新课标把“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要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塑造一个体魄强健、具有体育知识和技能、具有良好体育意识的高素质的人才,体育教学必须把“健康第一”作为一种理念。通过加强教学艺术探究、创新体育课堂教学、沟通师生情感等途径和方法,才能把“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落实到体育教学中,才能体现其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健康第一 教育观念 体育教学    随着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
期刊
摘 要:实践证明,合理地运用电教媒体,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运用电教媒体与传统教学媒体有机结合,能实现教学上的高效低能。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电教媒体 英语 课堂教学    《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改进
期刊
摘 要:和諧师生关系不仅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交往活动、协调有序,而且也包括教师与学生地位、作用、文化氛围和谐,还包括那些师生关系出现问题时有科学合理、符合客观规律的处理方法等。  关键词:师生关系 和谐 互动    教育是人类认识、改造社会的高级活动,它的实施者是人,教育对象是人,评价者也是人,因此整个教育活动的基础也离不开人与人的关系。尤其是师生关系更是其核心,师生关系是教学中的动力系统,它制约着
期刊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在刚开始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把握不准对学生“爱”与“严”的尺度,不是对学生爱得太过份、爱得太随便,失去师之尊严,就是束得太紧、管得太死,以致学生“谈师色变”。经过多年的工作,我感觉把握好对学生恰当的“爱”和适度的“严”,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渗爱,是我们教育者尤其是班主任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对班主任“爱”的理解   世界上的爱各种各样,作为职业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对学生的爱是
期刊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各省实验区逐步推进,面临改革,教师首当其冲。新课程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力图改变传统教育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了师生交往方式的变化,传统教育中的教师角色顿时要变了。在新课程的环境中教师和学生将共同营造新的课堂,参与课程改革的教师将在新课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与新课程一起成长。身在小学的美术教师,无法回避正在变化的教育环境,很有必要去改变,改变原有的不良教学,去适应新课程
期刊
摘 要:中职生对文化基础课的学习没有热情甚至有逆反心理,在物理课堂上普遍存在学习兴趣不大、积极性不高、目标不明确的情况,学生厌学问题严重。本文通过对中职物理课堂的现状分析,对提高物理课堂的有效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中职 物理课堂 有效性    目前大多数的中职学生由于在初中甚至在小学学习成绩就不好,基础差,导致进入中职后对物理等文化基础课的学习没有热情甚至有逆反心理,物理课堂上普遍存在学习
期刊
如今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出现使英语教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它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一支粉笔加一块黑板” 的单一教学模式,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多媒体技术具有直观、生动、方便、快捷等特点,具有集声、像、动画、文字于一体的多种信息传输功能,加大了教师的教学密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其生动、直观、形象、新颖的特征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符合英语教学的交际性、实践性等特点,对培养学生的英语学
期刊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课程实施中改变过于强调学生接受学习、机械学习的现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的角色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即不只是教会学生学什么、做什么,更应教会学生怎么学、怎么做。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其本质就是要搭建一个以平等为基础的教育平台,构建教学双方相互尊重、相
期刊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为适应时代潮流,要求学生具备快速获取信息、筛选信息、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既是时代的需求,也是国家、个人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网络环境下对学生信息素养的重新认识  长期以来,信息技术课被定义为操作技能课,这种认识是狭义的,与新时代培养学生获取、传输、使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伦理、社会、文化等问题,培养学生对信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