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爱不但是教育的手段,更是教育的目的。作为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做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爱。师德的核心是爱学生,教师要以身作则,让学生学会爱别人。教师要用师爱感染学生,让学生在爱的熏陶中得到启发,得到力量,得到成长。
关键词:师德;师爱;教师;学生
爱学生,是教师除了传道、授业以外的基本任务,但更重要的还是要让学生懂得爱。用师爱感染学生,才是一个有道德的教师,以下是笔者的几点体会。
一、使学生得到爱的熏陶
如果一个学生从来没有得到爱,那他当然不懂得如何去爱。所以要想学生学会爱,首先要让学生受到爱的熏陶。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的心不应是真理的仓库。我竭力要防止的最大恶习就是冷漠,缺乏热情。儿时的内心冷若冰霜,来日必成凡夫俗子。”教育是为了培养人的心灵的丰富性、多样性,教师最大的悲哀莫过于眼看原来天真活泼、对世上万物充满热情的学生,在学校“教育”的塑造中变成只对“知识”怀有“单纯”的好奇心的“机械人”。如不改变这种重智轻情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教师即使“口吐莲花”,也未必能使学生“顽石点头”。教师要想在学生的心田激起情感的涟漪乃至浪花,必须着力培养“多情、善感”的学生,使学生得到爱的熏陶。在工作中,笔者一直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子女,真正做到爱生如子。每当学生有困难时笔者总会及时给学生提供帮助,使他们感到温暖和快乐。每次外出笔者都不会忘记给学生带上一些礼物,礼物虽小,但每个收到礼物的学生都会非常兴奋。北京的枫叶、云南的明信片、海边的贝壳……这些小礼物使学生不断受到爱的熏陶。总之,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爱,也要让学生学会去爱。
二、使学生懂得去爱
每个学生都有爱的能力,但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懂得如何去爱。怎样才能使学生懂得去爱?这就必须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一定的道德情境,让学生在想象性的情感体验中,经历动机的冲突、情感的激荡以及认识的升华。要在平静的水面击打出浪花,只轻轻拍击一下是不行的,而应把手放入水中,用力推动,且越是持续推动,则后浪推前浪,水势越汹涌。同理,教师若想在学生的心头引起持久汹涌的感情“巨浪”,只是轻轻“搅动”一下是不行的。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指出:教学法必须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才能发挥高度有效的功能。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体验、理解道德现象,要逐步培养学生“善感”的心灵,让学生在感动中以自觉的行动克服不良的行为。笔者平时教育学生要相亲相爱,要互相尊重。在教了课文《家》后,笔者让每个学生回家都采访一下自己的父母,了解父母的工作。回校后,笔者问起学生的感受。他们都很感动,觉得父母为自己付出了很多,很辛苦。这激起了他们对父母的爱。
三、使學生敢于去爱
当爱的种子在学生的心中萌芽时,教师要好好保护它,让它生根发芽。每当节日来临,笔者都会鼓励学生勇敢地向父母表达自己的爱,或画一幅画,或做一张卡片,或写一封信,或为父母做一件事……虽然只是点点滴滴的小事,却无不传递着他们的爱。学生经常围绕在笔者身边天真地说:“老师,您就像我们的妈妈,我们的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听着学生的话,笔者不禁感叹:教师与学生就像父母与孩子一样,只有这样,教育才能更好地显示出它的优势。爱,就是教育的目的。教师应努力让学生在爱的熏陶中得到启发,在爱的沐浴中得到力量,在爱的表达中得到成长。
关键词:师德;师爱;教师;学生
爱学生,是教师除了传道、授业以外的基本任务,但更重要的还是要让学生懂得爱。用师爱感染学生,才是一个有道德的教师,以下是笔者的几点体会。
一、使学生得到爱的熏陶
如果一个学生从来没有得到爱,那他当然不懂得如何去爱。所以要想学生学会爱,首先要让学生受到爱的熏陶。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的心不应是真理的仓库。我竭力要防止的最大恶习就是冷漠,缺乏热情。儿时的内心冷若冰霜,来日必成凡夫俗子。”教育是为了培养人的心灵的丰富性、多样性,教师最大的悲哀莫过于眼看原来天真活泼、对世上万物充满热情的学生,在学校“教育”的塑造中变成只对“知识”怀有“单纯”的好奇心的“机械人”。如不改变这种重智轻情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教师即使“口吐莲花”,也未必能使学生“顽石点头”。教师要想在学生的心田激起情感的涟漪乃至浪花,必须着力培养“多情、善感”的学生,使学生得到爱的熏陶。在工作中,笔者一直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子女,真正做到爱生如子。每当学生有困难时笔者总会及时给学生提供帮助,使他们感到温暖和快乐。每次外出笔者都不会忘记给学生带上一些礼物,礼物虽小,但每个收到礼物的学生都会非常兴奋。北京的枫叶、云南的明信片、海边的贝壳……这些小礼物使学生不断受到爱的熏陶。总之,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爱,也要让学生学会去爱。
二、使学生懂得去爱
每个学生都有爱的能力,但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懂得如何去爱。怎样才能使学生懂得去爱?这就必须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一定的道德情境,让学生在想象性的情感体验中,经历动机的冲突、情感的激荡以及认识的升华。要在平静的水面击打出浪花,只轻轻拍击一下是不行的,而应把手放入水中,用力推动,且越是持续推动,则后浪推前浪,水势越汹涌。同理,教师若想在学生的心头引起持久汹涌的感情“巨浪”,只是轻轻“搅动”一下是不行的。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指出:教学法必须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才能发挥高度有效的功能。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体验、理解道德现象,要逐步培养学生“善感”的心灵,让学生在感动中以自觉的行动克服不良的行为。笔者平时教育学生要相亲相爱,要互相尊重。在教了课文《家》后,笔者让每个学生回家都采访一下自己的父母,了解父母的工作。回校后,笔者问起学生的感受。他们都很感动,觉得父母为自己付出了很多,很辛苦。这激起了他们对父母的爱。
三、使學生敢于去爱
当爱的种子在学生的心中萌芽时,教师要好好保护它,让它生根发芽。每当节日来临,笔者都会鼓励学生勇敢地向父母表达自己的爱,或画一幅画,或做一张卡片,或写一封信,或为父母做一件事……虽然只是点点滴滴的小事,却无不传递着他们的爱。学生经常围绕在笔者身边天真地说:“老师,您就像我们的妈妈,我们的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听着学生的话,笔者不禁感叹:教师与学生就像父母与孩子一样,只有这样,教育才能更好地显示出它的优势。爱,就是教育的目的。教师应努力让学生在爱的熏陶中得到启发,在爱的沐浴中得到力量,在爱的表达中得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