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中学生正确认识鲁迅及其作品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xin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生对鲁迅及其作品产生误解,是因为教材以及学生本身认知水平造成的。在教学中,教师应先让学生重新给鲁迅的形象定位,然后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来体会文中的主题和情感等方面内容,从而正确地认识鲁迅及其作品。
  关键词:正确认识 鲁迅 作品
  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他在小说、杂文、散文、散文诗、诗歌等文学领域里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半个多世纪来,鲁迅作品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当前初中生一谈起鲁迅和他的作品就会立刻摇头,面露恐惧之情。
  中学生为什么会对鲁迅及其作品产生惧怕情绪呢?我们教师又该怎样去引导中学生正确了解鲁迅和理解他的作品呢?笔者现在简要阐述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学生不喜欢学习鲁迅作品的原因
  笔者认为,当前初中生不喜欢学习鲁迅的作品,害怕学习鲁迅作品的缘由,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教材的原因。在各种不同版本的教材中,一直还是引用毛泽东同志对鲁迅的评价,即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于是,人们习惯性地把鲁迅想象成了横眉冷对的老头形象。对于他的作品,在教材中的分析中也总是与政治关系分不开。比如,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有这样一句:“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教材解释与教学建议是:理解这句话时,教师可结合课文内容,适当介绍时代背景。因为当时社会非常黑暗,革命者根本没有言论自由,而鲁迅为了唤起民众觉悟,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嘴脸,写出了一篇篇犹如匕首的杂文,引起了反动派极度的恐慌。他们千方百计地查禁鲁迅的作品,不允许发表,而且对他本人进行了残酷的迫害。句中“四周黑洞洞的”,比喻当时的社会一片黑暗,看不到一点儿光明,人民连一点儿民主和自由都没有;“碰壁”是与反动势力作斗争时受到的挫折与迫害。从这谈笑似的话语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鲁迅先生不怕挫折、不惧迫害的顽强斗争精神和革命的乐观主义态度。对于教学参考这样的理解,学生非常害怕,很容易产生疑惑,是不是鲁迅所说的每一句、所写的每一部作品都是在向黑暗的势力作斗争?
  第二,学生的原因。当代的学生是出生在改革开放后的幸福日子里,有家人的细心呵护,没有挨过饿,没有遭受过挫折,对于鲁迅作品里所描写的时代以及人们的内心感想不能深刻理解。如九年级上册的《故乡》,作品描写了“我”与少年好友闰土30年后相见的情景,闰土不再叫“我”迅哥儿,而是叫“我”老爷,道尽了闰土在封建等级制度下所遭受的精神压迫和痛苦,也刻画出了农民闰土与知识分子“我”之间关系的隔膜。在封建思想意识的毒害下,闰土的心灵世界已经变得麻木了,麻木地反而去维护压迫他的封建等级观念。但现在的中学生是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幸福生活里,不知道封建思想是一种怎样的思想,会对人造成怎样的毒害,所以理解这篇课文的主题有一定的难度。
  二、解决方法
  针对以上造成中学生对鲁迅以及他的作品产生误解的原因,笔者认为,教师可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鲁迅和他的作品。
  第一,重新给鲁迅的形象定位。除了让学生知道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之外,教师还要让学生知道鲁迅是一个有血有肉、爱憎分明的人。作为儿子与兄长,他秉持孝道和责任,承受压力;作为师长、朋友,他竭力扶持,一片热忱……教师在让学生了解鲁迅的作品时,也要结合相关历史资料,介绍鲁迅的为人,从而使学生对鲁迅有全面的认识。如学习《故乡》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鲁迅是如何孝敬他母亲的。由于父亲早逝的缘故,鲁迅从小就特别孝顺母亲,长大了也很听从母亲的话。就说他与原配夫人朱安的婚姻,虽然鲁迅当时是在日本留学,又与朱安没有产生感情,但为了母亲,他还是从日本请假回国完婚。鲁迅还是一个很正直的人,他为了正义,为了学生,可以放弃一切。如1927年他在中山大学任教时,因为反对北洋军阀关押进步的学生而以辞职来抗议,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关怀进步的学生。
  第二,教师要创造性地再读鲁迅的作品,不要照搬教科书的分析,要从作品的原意来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不要拔高作品的主题。如对于周晔写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教师可以让学生理解为表现的是鲁迅语言的幽默。因为现实生活中的鲁迅说话有时也十分幽默,根据当时的情景理解为幽默比认为是鲁迅批评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对他的镇压更为恰当。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鲁迅作品时,不要总把鲁迅看成是一位文化革命战士,不要总认为他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与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这是不符合实际的。只有根据实际作品的内容来分析,才能让学生正确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
  第三,学习鲁迅的作品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来体会文中的主题和情感。如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文中所描写的“我”在百草园和在三味书屋的生活,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的感受,谈谈小时候喜欢在哪里玩,玩些什么,有什么快乐。然后,让学生把现在在校读书与小时候在家里玩进行对比,让学生谈谈自己更喜欢做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经过联系了自己的生活经历体验后,学生就能较好地理解文中的“我”为什么不喜欢在三味书屋读书,而怀念百草园的快乐生活了。
  第四,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理解和分析鲁迅的作品,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而全面地了解鲁迅。如学习《藤野先生》时,教师除了指导学生了解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敬爱和怀念外,还要引导学生了解青年时期鲁迅的性格和作风。《藤野先生》这篇文章中描写了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即他看到了部分国人身体强健,但精神麻木,不会有爱国精神,不会反抗,只会冷漠地当旁观者。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这一事件引起学生的深思:为什么鲁迅会弃医从文?除了他,还有其他人这样做了吗?为什么会这样?这表现了他青年时是一个怎样的人?通过学生的思考和教师的引导,学生就会意识到青年时期的鲁迅就是一个满怀爱国热情,立志要拯救民族的有志之人。
  第五,教师要指导学生多读鲁迅的其他作品和一些介绍鲁迅的书籍。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阿累写的《一面》,这篇文章表现了鲁迅对于素不相识的进步知识分子的无比关怀和帮助。然后,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扩展性阅读,如鲁迅的夫人许广平所写的《鲁迅的写作和生活》,里面也有很多描写鲁迅对进步的知识分子关怀的事。这样,学生阅读相关资料,就能对鲁迅的认识更加全面而深刻,从而能正确认识鲁迅以及其作品。
  总而言之,我们教师要想让学生客观而又全面地认识鲁迅,就需要让学生从鲁迅作品的描写中去认识鲁迅,还要让学生从描写鲁迅的作品去认识鲁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全面而客观地认识鲁迅,评价鲁迅的作品。
  参考文献:
  [1]苗金燕,甘超.中学语文中鲁迅作品的教学问题.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6(3).
  [2]封建华.小学语文教学史上的鲁迅形象研究.时代文学:上半月,2012(2).
  [3]许广平.鲁迅的写作与生活.上海文化出版社,2006.
  (责编 张翼翔)
其他文献
太原通泽重工有限公司(简称通泽重工)为常熟华新特殊钢有限公司研制的国产第一条36MN不锈钢挤压管生产线成套设备于2010年8月21日在江苏省常熟市热负荷试车一次成功,热挤压出合
反挤压冲孔和顶管拔伸+斜轧生产工艺组合灵活,适用于生产大直径,特厚、薄壁,高附加值特种无缝钢管,其成品几何尺寸精度高,表面质量好。该组合工艺与单纯斜轧和大顶管生产工艺
分析了半浮动芯棒连轧管机组连轧荒管椭圆度过大的产生原因,认为其连轧荒管椭圆度过大是芯棒润滑不良、工模具表面质量欠佳、工艺参数调整不当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
从环形加热炉中径的确定、炉衬的设计、供热分配和排烟等方面介绍了Ф25m高焦混合煤气环形加热炉的设计情况,并对运行初期供热系统的测量数据作了简要分析。该环形加热炉投产
沙溪矿床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斑岩型铜金矿床,沙湖山地区位于沙溪矿床的北东部,属于沙溪矿床的东带。沙湖山地区岩浆岩与沙溪铜矿地区岩浆岩处于同一构造岩浆岩带上,具有
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经过生死别离之后,人的思想会发生某种变化。回想从教二十多年来,我曾经为了升学率,为了自己班级的评比排名,为了一次评优……争得死去活来,一颗心也在那功利的牢狱中苦苦挣扎。而且,这颗功利心也在挣扎中伤及无辜。  那是我走上工作岗位的第六个年头。当时,我在近郊的乡办中学里任教。每年的考试我们都名列前茅。作为初三把关教师的我,教学带班已经是小有名气了。当时的我,领导赏识,同事认可,学
教学的艺术性在于教学的科学性,教师只有重视课堂教学结构的研究,才能充分揭示课堂教学的一般程序、课堂教学诸因素的内在联系和课堂教学的普遍规律,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优化高中数学教学的目标  教学目标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预期达到的结果,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首先,要顾及教学目标的全面性,既要有知识方面的目标,又要有能力、思想方面的目标。教师如果在目标制定上只注重知识方面,而忽视能力与思想方
摘要:中长跑是训练耐力的一项体育运动,练习动作单调、枯燥,因此在中长跑训练时,很多学生没有兴趣,表现不积极。然而农村地区具有开展中长跑训练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所以我们要将农村学校的自身特点与学生自身情况结合起来,从培养学生意志品质、增强体质的目的出发,采用丰富多彩的训练方法,培养学生对中长跑的兴趣,以提高中长跑训练的成绩。  关键词:农村 中长跑 训练 策略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乃生命之基、幸
在有效的数学课堂中,自主探究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探究,是我们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笔者重点研究如何引导学生在实践操作、交流合作、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