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莱特曼 王者退位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t200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退休导致的最糟糕的事情之一, 用大卫·莱特曼自己的话来说是:“我今后做错事时,得去别人的节目上表示歉意,老天知道我是一定会做错事的。”

  当整个互联网为汪涵在《我是歌手》决赛上贡献的救场沸腾时,一些欧美电视迷们斜乜着吊白眼,冷冷抛下一句:“切,比大卫·莱特曼差远了。”为了让民众知其所以然,网上马上出现了一篇《中国只有汪涵,没有大卫·莱特曼》,极尽刻薄之能事,最后把一切问题归结到了体制——显而易见又无力改变的指责,也不知道作者一通义愤填膺除了炫耀自己爱看国外脱口秀逼格高之外还有什么意义。
  对于更多人来说,大卫·莱特曼并不是一个熟悉的名字。5月20日,他主持的《大卫·莱特曼深夜秀》(Late Show with David Letterman)画上了句号,在主持界屹立三十余年的大佬宣布告老归田。用“CBS汪涵”形容这位大人物实在过于草率,他在大洋彼岸做出的贡献,不亚于央视办春晚、马桶台上《超级女声》、荔枝台兴《非诚勿扰》。
  早在1982年,莱特曼和他的深夜秀就在NBC登场了,这档深夜节目因其机智和不可预测性很快吸引了一大批追随者。与其他软性谈话类节目不同,莱特曼很少“走心”,而是以讽刺和充满对立的论调贯穿节目全程。不少名流表示十分畏惧出现在他的节目里,但在他看来,这只是一种“幽默”。早年接受《花花公子》专访时,他曾直言“痛恨明星就得被主持人捧着”的行规。说出这话时,他底气满满,毕竟明星从来不是他节目最大的吸睛点,他自己才是。
  毒舌难免得罪人。莱特曼在“9·11事件”后在节目上讥讽了几句恐怖分子,很快他收到了基地组织的暗杀恐吓。除了感叹他节目受众广泛,更多人还是对他五体投地表达十二万分的敬意,并真心实意为他的人身安全担忧。他倒是幽默到底,只在节目中说:“美国政府正在严肃关注恐吓事件,有关部门正在全方位调查取证,不让一个恐怖分子漏网——但我们都知道这件事是莱诺(他的电视竞争对手、《今夜秀》的第5代主持人)干的。”
  这种不畏生死的达观和豁达,很难不吸粉。
  或许正是因此,当莱特曼宣布今年5月退休之后,观众越发像珍藏古董一样珍视所剩无几的深夜秀。也正是在过去几周,包括汤姆·汉克斯、朱莉娅·罗伯茨和乔治·克鲁尼在内的名人嘉宾纷纷对莱特曼表示敬意。他也不倨傲,把所有这些颂辞描述为“过头了”,并说他觉得那些话“令人荣幸、尴尬、满足”。
  往回看《深夜秀》,莱特曼的荒诞噱头以及对传统电视戏剧即兴模仿的片段越发充满趣味,这也让人们对其鼎盛时期的创意难以忘怀。《纽约时报》说,即使在三十多年后,莱特曼也从未失去他特有的、具有讽刺意味的自我意识,更没有陷入深夜脱口秀节目等价交换(指嘉宾借节目宣传作品)的“约定俗成”,而是不断地违抗惯例。
  把不同土壤成长起来的主持人进行比较本就是不公平的,各有各的好,智者见智罢了。至于这位脱口秀代表人物之一,或许《纽约客》的评论再适合不过:在一个适合油嘴滑舌者生存的行业,大卫·莱特曼作为一个脱口秀节目主持人的魅力在于,他从不粉饰自己的缺点,忘我且一如既往地张扬着对这个世界的忧虑与愤怒。
其他文献
当那位女性朋友趴在提莫西·库拉克(Timothy Kurek)肩头哭泣的时候,他感到十分为难。  过去23年,库拉克一直是朋友圈里的小神父。这个波兰裔男孩出生在美国田纳西的基督教家庭,生活围绕《圣经》和教堂展开。唱赞美诗,周末的保留节目是去教堂,喜怒哀乐悉数虔诚告知上帝。他偶尔会在深夜接到朋友的电话,听他们的忏悔甚至痛哭,然后给出宽厚的劝慰或几句责备。到上大学的年纪,自然而然地,他被自由大学录取了
传播学者约翰·彼得斯认为,交流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一个政治问题和伦理问题,而不仅仅是一个语义问题。50年代生人的他在《交流的无奈》一书中研究交流的失败,鼓励今天的人们放弃交流的幻想,因为“我们永远不可能像天使一样交流”。  假使这个悲观的结论成立,那么,“加强交流”还有没有必要?  最近的调查显示,至少在中日关系上,双方都信任且看重交流的意义,无论这种交流是发生在庙堂之上,还是乡野之间——两国受访
梁尚立是我妻子的老上司,因为彼此关系密切,所以我们都叫他“立叔”。第一次见到立叔和立婶是我们新婚后不久,在香港北角的一家茶餐厅请他们饮茶。那天老夫妻俩兴致很高,大家没有一点生分的感觉,其乐融融就像一家人。    说起梁尚立,人们就会把他与广东改革开放的历史联系在一起。他是中国改革年代招商引资的先驱。1978年,立叔出任广州市外经贸委副主任,第二年起又担任分管外经贸的副市长。他往返于穗港澳之间,积极
对尼泊尔来说,喜马拉雅是一把双刃剑。这既是她陷于穷困的先天诱因,又是她得以长久倚靠的“金山”——还有什么比世界最高峰的无敌景观、多样得令人咋舌的生态资源、印度教和佛教混杂而成的情调更吸引目光?或许还有很多原因,比如,向全世界敞开的博大胸怀,为远方贵客诚意奉上的谦卑,对神明的虔诚,对俗世的泰然,甚至原始和混乱中蕴含的惊喜之美。  这段旅程,我“捡”了四五个旅伴,吃了30碗豆汤饭,走走停停40天,跨越
Y先生混过很多大学社团,最先参加的是一个支教社团,成员从本科生到博士生都有,还进行一些课题研究。Y先生多才多艺,会剪纸、编绳子、串珠子等各种手工,成了最受欢迎的老师,民工子弟小学的校长说:教语文、数学的,我们不缺,你们来还抢了我们自己老师的活儿,教得又不连贯,就缺教孩子玩儿的,体育、美术、音乐这些。  Y先生还在白鸽社做过负责人。白鸽社的核心活动是定期在校园里以再生纸换废纸,收上来的废纸拉到再生纸
不知你有没有读过这么句话——“把今天当成活着的最后一天,像明天就要死亡那样去生活。”这话据说是鼓励人们珍惜当下、投入生活的。可我琢磨,倘若我确定无疑地知道明天要死,那今天八成会躺在家里床上。亲友乐意陪我说话最好,没人理我,我就吃喝打滚,读闲书看电视玩游戏,特别“颓”地度过这最后一天。才不会在“活着的最后一天”去学习锻炼做好事呢——就剩24小时,何必费那劲呢?  有一阵子,说不清是幸运还是不幸,有了
大暑那一天,我和季风在艾镇摆酒。选在镇上最气派的一家酒店,但艾镇的气派也就是在“世纪大饭店”的招牌上挂点塑料红玫瑰花球,泛着油光的红地毯一路铺到二楼,“鸾凤厅”门口放着五层大蛋糕,上面立的两个小人白着脸,没有五官。就这样还1288一桌,说是保证两个海鲜菜,附送一个身穿紫色灯芯绒西装的婚礼主持。  我表妹是伴娘兼收礼金,在门口黄桷树下摆一张桃木桌子,她化了大浓妆,穿宝蓝色纱裙,等不及客人走掉就开始用
插图/Nath不是“造物主”  北京地铁里有各种乞讨者。有的背着吉他弹唱,有的把MP3连着音箱装包里代自己唱,也有人什么也不带,径直走到你面前伸手要钱。这些人或安静或聒噪,来了又去,一刀只是看看他们。有天他遇到个鬓角很长的微胖男人,他的头发梳理得很好,松垮的裤子和红褐的肤色却显出一种肮脏。他拿着一叠《北京晚报》,嘴里说:帮帮忙吧。一刀叫住这人,说自己要买份报。他接过报纸从钱包里拿出一元钱,那人伸出
近日,一段爱沙尼亚外长佩特与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阿什顿的通话录音,被放到互联网上。这段录音显示,乌克兰反对派雇用狙击手枪杀集会人群和警察。由于狙击手大开杀戒,使前政府声名狼藉,最终导致乌克兰政局变天。尽管没有切实证据证明这段录音属实,却仍旧引起舆论关注。  事实上,无论是恐怖袭击还是反政府活动,经常会传出各种苦肉计传闻。此类传闻有时被证实确有其事,有时则根本是无中生有。“9·11”之后,美国
“占领中环”的成员在香港证券交易所前抗议  近日,据香港《大公报》报道,由台湾“国防部”辖下军情局第四处负责的驻港特务组织已全面启动,以“政治黑金”作诱饵,渗透香港的各个行业和政治组织,介入“占领中环”等活动,目的是破坏香港落实“一国两制”,制造国际舆论。  台湾方面则对此报道进行了否认,并且坚称自己并无扰乱香港秩序的行为,该报道高估了台湾情报机构的行动能力和经济实力。  然而,谁都知道香港有“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