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大雪天,在书店翻一本画册,里面有画家的一句话:我看到了纸的四边。画册里画家的笔触遍及纸的每一端,据画家说,那是十分神奇的一刻,他一直知道纸有四边,却没有看到过,那天他看见了。他叫模特的鼻子碰到了纸的一边,又叫她的一面肩膀碰到了纸的另一边。人物变形了,不合结构,却依旧清晰可辨,且充满了异样的突兀。他惊异于自己在一瞬间领悟了毕加索。他摸到了纸的性格,领会了随纸赋形的本领。他说领悟到这一点,用去了十年的时间。
小学的一节图画考试课,老师叫同学们画自己的左手。我按最好的角度把左手摆在桌上。摆在桌上的左手细看起来有点陌生和拘谨,它是我身体的细枝末节,显得尤为瘦小,像一片不健康的树叶。老师在教室里踱来踱去,我怕画得不像,紧张地把手拓在纸上,描出了手的轮廓,然后再精雕细刻地画出指甲盖、指甲盖上的一小弯白月亮。老师说画得非常像非常像,只是可惜啊,画偏了,小拇指的指头尖儿丢到纸外头去了,老师差点给了我不及格。那以后,我画画时总画得很小,边上留很多空白,把画画在纸的中心,找到一种安稳。语文课,在田字格里写汉字,老师神秘又严厉地用指头交叉成一个方框说:方格的四边是电网,上面电光闪闪,你的字,它的小胳膊小腿稍不小心就会触电身亡。我的很多字被电死了,老师还用红×宣布了它们的死刑。后来我的书写就表现得十分稳重和规矩了。
现在想来,在那个表面上遍布规则但又实际无规则可循的年代,许多人畏首畏尾在四边的中心之中也是由来已久的事情,为了避免倾斜滑倒跌出规矩之外,人人不惜将自己彻底模糊,没入一片汪洋,这是那个时代的风格。
走入喧嚣的街市,想象着这个我生活了三十多年的北方城市,像一个温热的正在孵化的蛋,一直在朝四边膨胀,建筑、人、天空、土地……城市仿佛永远沉浸在这个没有终结的孵化过程中。为了找路,我无数次在心里先画出那个表示方向的十字,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它像城市额头上一个醒目的坐标,静立不动,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十字就像城市的四边,它没入我对城市边框的无止境的想象,同时,在各个细微之处还私藏着我对无数个小小四边的幽微想象。
我曾在昏暗寂静的市博物馆展厅里,久久踟蹰在我们这个城市的微缩沙盘前。我看到了在时间里变换着的城市,我竭力寻找某个时间里我在哪一处沙砾里生活过,很徒劳。那些地方仿佛被时间轻轻吹散的细沙,不知它们如今隐入城市的哪个角落?哪一边?
时间在过去里也被拉扯成四边,我在四边里孵化着,也像一只蛋,刻满母体的温度和子宫的形状。每个人的历史大约都是在一个四边之中,一个时空交构的立体的四边里。“天”用四条线构成它的四边,“心”也是四边,不同的是“心”有多大,然后“天”才有多大,每个人的四边有多大,世界才有多大。
在四边里,一种可能是:在四边之内循规蹈矩,远离边界蹲守中心,为遵循规则甚至丢失张望的能力;另一种可能:朝四边走,冲过边界,发现更大的四边。
我希望看到这样的四边:它们朝四处漫漶,向高处生长,又伸缩自如游刃有余。
(归雁生摘自《羊城晚报》)
小学的一节图画考试课,老师叫同学们画自己的左手。我按最好的角度把左手摆在桌上。摆在桌上的左手细看起来有点陌生和拘谨,它是我身体的细枝末节,显得尤为瘦小,像一片不健康的树叶。老师在教室里踱来踱去,我怕画得不像,紧张地把手拓在纸上,描出了手的轮廓,然后再精雕细刻地画出指甲盖、指甲盖上的一小弯白月亮。老师说画得非常像非常像,只是可惜啊,画偏了,小拇指的指头尖儿丢到纸外头去了,老师差点给了我不及格。那以后,我画画时总画得很小,边上留很多空白,把画画在纸的中心,找到一种安稳。语文课,在田字格里写汉字,老师神秘又严厉地用指头交叉成一个方框说:方格的四边是电网,上面电光闪闪,你的字,它的小胳膊小腿稍不小心就会触电身亡。我的很多字被电死了,老师还用红×宣布了它们的死刑。后来我的书写就表现得十分稳重和规矩了。
现在想来,在那个表面上遍布规则但又实际无规则可循的年代,许多人畏首畏尾在四边的中心之中也是由来已久的事情,为了避免倾斜滑倒跌出规矩之外,人人不惜将自己彻底模糊,没入一片汪洋,这是那个时代的风格。
走入喧嚣的街市,想象着这个我生活了三十多年的北方城市,像一个温热的正在孵化的蛋,一直在朝四边膨胀,建筑、人、天空、土地……城市仿佛永远沉浸在这个没有终结的孵化过程中。为了找路,我无数次在心里先画出那个表示方向的十字,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它像城市额头上一个醒目的坐标,静立不动,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十字就像城市的四边,它没入我对城市边框的无止境的想象,同时,在各个细微之处还私藏着我对无数个小小四边的幽微想象。
我曾在昏暗寂静的市博物馆展厅里,久久踟蹰在我们这个城市的微缩沙盘前。我看到了在时间里变换着的城市,我竭力寻找某个时间里我在哪一处沙砾里生活过,很徒劳。那些地方仿佛被时间轻轻吹散的细沙,不知它们如今隐入城市的哪个角落?哪一边?
时间在过去里也被拉扯成四边,我在四边里孵化着,也像一只蛋,刻满母体的温度和子宫的形状。每个人的历史大约都是在一个四边之中,一个时空交构的立体的四边里。“天”用四条线构成它的四边,“心”也是四边,不同的是“心”有多大,然后“天”才有多大,每个人的四边有多大,世界才有多大。
在四边里,一种可能是:在四边之内循规蹈矩,远离边界蹲守中心,为遵循规则甚至丢失张望的能力;另一种可能:朝四边走,冲过边界,发现更大的四边。
我希望看到这样的四边:它们朝四处漫漶,向高处生长,又伸缩自如游刃有余。
(归雁生摘自《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