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教书育人,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还需要用一种文化来引领学生的精神发展。校园文化,作为这种引领孩子精神发展的底蕴,一直为专家学者所提倡。因此,每一个学校的领导,都在着力打造属于自己学校的校园文化,试图用特色展现学校的风采。
校园,就那么大,如何布置体现自己的文化底蕴,就成了领导们费脑筋的事情了。为了出奇出新,很多学校把角落都用上了,争取不浪费一块地方,不浪费每一个展现文化底蕴的机会,力争让“每个墙壁都说话”,“每个角落都育人”。
于是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报道:走进学校的教学楼,你会被楼道文化所吸引,学校精心设计了富有层次的楼道文化,层层有主题,层层有特色,使楼道具有了潜在的教育功能,使楼道“动”了起来,“活”了起来,不仅让学生受到了教育,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一些学生所作的书画、作文、警句,书写的名人名言贴满楼梯、过道墙壁上,美其名为“赋予楼道的教育功能”。于是,每逢下课,都会看到这样的景象:一些学生在楼道和过道挤着看这些图文并茂的“文化墙”,还有的学生一边下楼,一边盯着这些东西看个不停,教育功能也许有所体现,但楼道的安全功能却大受影响。
在当今楼道安全事故频发的今天,要安全还是要“教育”,我想每个教育工作者都会明白。事实上,“楼道文化”给楼道安全和学生教育埋下了很多隐患。
学生驻足观看楼道文字,影响人流的正常更替。课间休息只有十分钟的时间,学生挤在楼道上看这些文章、书画、警句,势必会造成人流拥挤。因为下课期间,上厕所的,有急事的学生需要通过楼道,这些看“文化”的学生就成为阻挡其他学生通过的障碍。一旦有个别学生速度过快,冲向了拥挤人群,势必出现安全事件,如果碰上雨天更容易出事情。一旦出事,很多学生就会挤在一起不得动,造成更大的伤害事故。
学生看楼道文字会造成走路注意力不集中,不仅产生不安全因素,而且影响到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一个习惯的培养只需要二十几天就可以养成。长时间的上下楼梯张望楼道文化,会造成学生走路精神不集中,一心二用,容易在长期的过程中形成做事情不能集中注意力的坏习惯,这样就不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我们设置楼道文化的本意是通过文化引领学生的发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而这种“楼道文化”的设置却与这个目的相背离,这非常值得我们的学校领导深思。
今天,形式主义在很多方面几乎成为了社会公害。仔细想想,我们的校园里也不乏形式主义的影子。单就楼道文化来说,许多都是形式主义的例证。为了“丰厚文化底蕴,浓厚文化氛围”,许多学校里的走廊弄得花里胡哨。各种形状的版面,各种颜色的画面,再加上横的、竖的、扯的、挂的,充斥着你的眼球。有的学校,连台阶的立面上都喷上了《三字经》《弟子规》什么的。看起来,文化氛围是太浓厚了,可是,真正的效果如何呢?这个还真没法说。就像我们不会注意从一楼到二楼有多少台阶一样,学生会不会在熟视无睹中忽略了这些“文化”的存在呢?因此,我们不能把楼道文化做成一个形式主义,变成一个摆设,一个可能间接引爆的“炸弹”。文化是学校的“气场”,它更多是植入学生的日常行为和行为习惯的培育中,这才是学校文化的精华。寻找学校校园文化载体,作为学校领导要认真选择,时刻把学生安全放在所有工作的第一位,不要搞一些形式主义、做给别人看的“文化”设置。学校一切工作都必须以安全为前提。没有安全保障,就谈不上工作、学习、生活,更不用说管理。正如教育部袁部长所说:“生命不保,何谈教育。”
所以说,楼道最大的“文化”就是安全,在安全面前,校园的“楼道文化”须慎行!(作者单位:江西省都昌县徐埠中学)
校园,就那么大,如何布置体现自己的文化底蕴,就成了领导们费脑筋的事情了。为了出奇出新,很多学校把角落都用上了,争取不浪费一块地方,不浪费每一个展现文化底蕴的机会,力争让“每个墙壁都说话”,“每个角落都育人”。
于是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报道:走进学校的教学楼,你会被楼道文化所吸引,学校精心设计了富有层次的楼道文化,层层有主题,层层有特色,使楼道具有了潜在的教育功能,使楼道“动”了起来,“活”了起来,不仅让学生受到了教育,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一些学生所作的书画、作文、警句,书写的名人名言贴满楼梯、过道墙壁上,美其名为“赋予楼道的教育功能”。于是,每逢下课,都会看到这样的景象:一些学生在楼道和过道挤着看这些图文并茂的“文化墙”,还有的学生一边下楼,一边盯着这些东西看个不停,教育功能也许有所体现,但楼道的安全功能却大受影响。
在当今楼道安全事故频发的今天,要安全还是要“教育”,我想每个教育工作者都会明白。事实上,“楼道文化”给楼道安全和学生教育埋下了很多隐患。
学生驻足观看楼道文字,影响人流的正常更替。课间休息只有十分钟的时间,学生挤在楼道上看这些文章、书画、警句,势必会造成人流拥挤。因为下课期间,上厕所的,有急事的学生需要通过楼道,这些看“文化”的学生就成为阻挡其他学生通过的障碍。一旦有个别学生速度过快,冲向了拥挤人群,势必出现安全事件,如果碰上雨天更容易出事情。一旦出事,很多学生就会挤在一起不得动,造成更大的伤害事故。
学生看楼道文字会造成走路注意力不集中,不仅产生不安全因素,而且影响到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一个习惯的培养只需要二十几天就可以养成。长时间的上下楼梯张望楼道文化,会造成学生走路精神不集中,一心二用,容易在长期的过程中形成做事情不能集中注意力的坏习惯,这样就不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我们设置楼道文化的本意是通过文化引领学生的发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而这种“楼道文化”的设置却与这个目的相背离,这非常值得我们的学校领导深思。
今天,形式主义在很多方面几乎成为了社会公害。仔细想想,我们的校园里也不乏形式主义的影子。单就楼道文化来说,许多都是形式主义的例证。为了“丰厚文化底蕴,浓厚文化氛围”,许多学校里的走廊弄得花里胡哨。各种形状的版面,各种颜色的画面,再加上横的、竖的、扯的、挂的,充斥着你的眼球。有的学校,连台阶的立面上都喷上了《三字经》《弟子规》什么的。看起来,文化氛围是太浓厚了,可是,真正的效果如何呢?这个还真没法说。就像我们不会注意从一楼到二楼有多少台阶一样,学生会不会在熟视无睹中忽略了这些“文化”的存在呢?因此,我们不能把楼道文化做成一个形式主义,变成一个摆设,一个可能间接引爆的“炸弹”。文化是学校的“气场”,它更多是植入学生的日常行为和行为习惯的培育中,这才是学校文化的精华。寻找学校校园文化载体,作为学校领导要认真选择,时刻把学生安全放在所有工作的第一位,不要搞一些形式主义、做给别人看的“文化”设置。学校一切工作都必须以安全为前提。没有安全保障,就谈不上工作、学习、生活,更不用说管理。正如教育部袁部长所说:“生命不保,何谈教育。”
所以说,楼道最大的“文化”就是安全,在安全面前,校园的“楼道文化”须慎行!(作者单位:江西省都昌县徐埠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