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新课程标准针对语文阅读教学有明确规定。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生动活泼、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以一种民主、平等的眼光去尊重和理解学生,努力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能富有个性、富有创造性地进行语文阅读。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师生对话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3-0150-01
新课程标准针对语文阅读教学指出,应“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生动活泼、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以一种民主、平等的眼光去尊重和理解学生,努力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能富有个性、富有创造性地进行语文阅读。
一、语文阅读对话教学中出现的偏差
独白式“对话”。教师在课前就已经预设好了提问的模式和答案,抛出事先准备好的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向标准答案靠拢。这是教师用“对话”之名,行“独白”之实。
浅层问答式“对话”。教师预设的问题缺乏梯度和深度,学生的思维却未能有效激活,实际上未能达成教学目标。
表演式“对话”。对话中,教师和学生都在忙于“演”,而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和观点掩盖起来,缺乏真实做基础的对话是不能
达到“立人”效果的。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策略
(一)营造民主、平等的对话氛围
1.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我们所面对的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要树立正
确的学生观,要让每一个学生在人格上得到最大的尊重。我曾见一次语文课上,一位学生回答问题时出现一点偏差,老师立刻打断学生的话想予以纠正,但又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于是诚恳地对那个学生说:“我打断了你的话,对不起!请你继续说下去!”由此,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在这位老师心中的地位——学生是和自己一样的人!
2.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问题来源于“好奇”。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我没有什么特殊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追究问题罢了。”一个人的一生中,好奇心最旺盛的时期莫过于学生时代,他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对什么都感到新鲜好奇。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开端,它反映了孩子对知识的一种渴求,是教师利用的资源,我们要充分地保护它、利用它。
为了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给予学生质疑的条件和机会。课堂上,初次接触文本,学生们总会问这问那儿,这其中有细枝末节的小问题,有让人哑然失笑的怪问
题,我总是给他们留出提五花八门问题的空间和时间,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并对他们的问题逐一梳理,每回总能从他们的提问中梳理出真知灼见。
3.要发展学生的自信心
美国教育家罗达·贝克梅斯特尔说:“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学生自信,我们就必须相信他们。”班上几十个孩子各有各的优点,也各有各的不足,学生实力不足的地方,正是需要教师特别关注的地方。对待学生的不足甚至是错误,教师要相信自己的教育,相信自己的学生,以尊重、理解、信任和鼓励的强大精神力量去感化学生、诱导学生。
(二)设置有价值的话题
对话是围绕话题展开的。有价值的话题具有适当的深度(应控制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里),有思考的价值,对学生理解文本能起关键作用。比如,特级教师钱梦龙上《一件小事》,提出的问题“‘我’是一个剥削者吗?”就是一个“牵一问而动全文”的话题。
语文教师要善于概括和设置话题,从对话的三要素(听者、说者、话题)看,话题是对话交流的核心。话题设置的科学与否、巧妙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有兴趣参与到对话中来,关系到学生语文学习的深度与广度。对话教学中设置的话题应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第一,科学性。即话题能适应学生的身心特征,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相协调,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体验。第二,综合性。即话题能让学生调动起语文各方面的知识,并沟通起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处理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启发性。话题的开启要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第四,开放性。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话题不应局限于课本知识,而是能沟通课堂内外,引发学生多元思考。第五,趣味性。话题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能调动起学生创新思考的兴趣和主动性。
(三)尊重个体差异
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学生智力发展的水平,智力发展的早晚,智力发展的结构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我们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孩子的潜能得到发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独特理解、体验,并非让学生游离话题,而是让学生围绕对话主题充分进行自主的思考、体验。教师不要用唯一的标准去判断他们多彩的解读。只要他们的解读于理或于情能自圆其说,就要肯定他们的积极性。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突发奇想”。
李吉林老师曾说过:“儿童的悟性都是通过感觉实现的,儿童总是凭借他们的感官在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中获得思维、语言的源泉。”叶圣陶先生在《读书二首》中说:“天地阅览室,望物皆书卷”。总之,“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志,在所有的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作为一种优秀的教学,对话代表了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新型的师生关系和有效的教
学策略。它“以人为本”,必将给“万马齐喑”的语文课堂注入勃勃生机。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师生对话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3-0150-01
新课程标准针对语文阅读教学指出,应“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生动活泼、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以一种民主、平等的眼光去尊重和理解学生,努力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能富有个性、富有创造性地进行语文阅读。
一、语文阅读对话教学中出现的偏差
独白式“对话”。教师在课前就已经预设好了提问的模式和答案,抛出事先准备好的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向标准答案靠拢。这是教师用“对话”之名,行“独白”之实。
浅层问答式“对话”。教师预设的问题缺乏梯度和深度,学生的思维却未能有效激活,实际上未能达成教学目标。
表演式“对话”。对话中,教师和学生都在忙于“演”,而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和观点掩盖起来,缺乏真实做基础的对话是不能
达到“立人”效果的。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策略
(一)营造民主、平等的对话氛围
1.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我们所面对的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要树立正
确的学生观,要让每一个学生在人格上得到最大的尊重。我曾见一次语文课上,一位学生回答问题时出现一点偏差,老师立刻打断学生的话想予以纠正,但又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于是诚恳地对那个学生说:“我打断了你的话,对不起!请你继续说下去!”由此,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在这位老师心中的地位——学生是和自己一样的人!
2.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问题来源于“好奇”。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我没有什么特殊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追究问题罢了。”一个人的一生中,好奇心最旺盛的时期莫过于学生时代,他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对什么都感到新鲜好奇。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开端,它反映了孩子对知识的一种渴求,是教师利用的资源,我们要充分地保护它、利用它。
为了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给予学生质疑的条件和机会。课堂上,初次接触文本,学生们总会问这问那儿,这其中有细枝末节的小问题,有让人哑然失笑的怪问
题,我总是给他们留出提五花八门问题的空间和时间,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并对他们的问题逐一梳理,每回总能从他们的提问中梳理出真知灼见。
3.要发展学生的自信心
美国教育家罗达·贝克梅斯特尔说:“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学生自信,我们就必须相信他们。”班上几十个孩子各有各的优点,也各有各的不足,学生实力不足的地方,正是需要教师特别关注的地方。对待学生的不足甚至是错误,教师要相信自己的教育,相信自己的学生,以尊重、理解、信任和鼓励的强大精神力量去感化学生、诱导学生。
(二)设置有价值的话题
对话是围绕话题展开的。有价值的话题具有适当的深度(应控制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里),有思考的价值,对学生理解文本能起关键作用。比如,特级教师钱梦龙上《一件小事》,提出的问题“‘我’是一个剥削者吗?”就是一个“牵一问而动全文”的话题。
语文教师要善于概括和设置话题,从对话的三要素(听者、说者、话题)看,话题是对话交流的核心。话题设置的科学与否、巧妙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有兴趣参与到对话中来,关系到学生语文学习的深度与广度。对话教学中设置的话题应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第一,科学性。即话题能适应学生的身心特征,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相协调,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体验。第二,综合性。即话题能让学生调动起语文各方面的知识,并沟通起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处理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启发性。话题的开启要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第四,开放性。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话题不应局限于课本知识,而是能沟通课堂内外,引发学生多元思考。第五,趣味性。话题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能调动起学生创新思考的兴趣和主动性。
(三)尊重个体差异
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学生智力发展的水平,智力发展的早晚,智力发展的结构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我们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孩子的潜能得到发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独特理解、体验,并非让学生游离话题,而是让学生围绕对话主题充分进行自主的思考、体验。教师不要用唯一的标准去判断他们多彩的解读。只要他们的解读于理或于情能自圆其说,就要肯定他们的积极性。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突发奇想”。
李吉林老师曾说过:“儿童的悟性都是通过感觉实现的,儿童总是凭借他们的感官在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中获得思维、语言的源泉。”叶圣陶先生在《读书二首》中说:“天地阅览室,望物皆书卷”。总之,“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志,在所有的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作为一种优秀的教学,对话代表了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新型的师生关系和有效的教
学策略。它“以人为本”,必将给“万马齐喑”的语文课堂注入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