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纸上金陵》是这样一番景象,作为北京读者认真细致品味天津作者写南京的口袋书。作者由国庆先生总是那么出其不意,但又总是那么吸引人的目光,怪不得他年轻时曾有笔名“点子”。那么,这本书写的是什么?又是怎样独辟蹊径引人注目的?由国庆何许人也?且听笔者娓娓道来。
我是由国庆先生的铁杆粉丝,更是他的挚友。国庆先生是一位民俗学家,研究的领域很广泛,但重点在于老广告的收藏研究。他做事严谨,待人真诚,对自己的读者都格外尊重、非常珍视。外地朋友购买他的书籍,他一定会工工整整地签名,还会附上一份精心且略带惊喜的小礼物;举办各类讲座时,他不但会准备抽奖环节奉上自己的书籍作品,也会耐心细致地应观众要求合影留念;尤其对于小孩子,国庆先生总是有些偏爱。我常笑他从8岁到80岁的粉丝通吃,这确实是他的魅力所在。国庆先生的新书我是每期必读,也经常向年轻人推荐。我常和传播学专业的女儿说,这是他们这个专业最该了解的,女儿对此也用心颇多。
捧起《纸上金陵》我才发现,原来自己从没有去过南京。记得40年前,我就写过一篇对比研究《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文章,得到了大学老师的青睐,当时对南京充满了向往,可至今都未踏足,时间都去哪儿了?于是,只好藉此书先一睹南京的风采。国庆先生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小而精”的,这也是近年来问津书院一直推崇的研究路数。该书是“微南京”系列丛书之一,全书共22篇文章全部来源于国庆先生的老广告收藏,本书是应张元卿编辑的约稿,因为他知道国庆先生收藏的家底。
国庆先生的收藏确实厚重,资深收藏家、《天津日报》编辑罗文华先生就认为,由国庆的收藏可以办一期专门的展览。因为积淀厚重,所以《纸上金陵》所涉内容也是信手拈来。该书图文并茂,我们可从中一窥国庆先生的家底了。对于文史学者而言,收藏不难,难就难在怎么确定藏品的价值,怎么发挥藏品的作用。以《扑朔迷离“入城图”》为例,国庆先生藏有一张“入城图”的学生服广告,背景为半个城门和一段城墙,主画面为日寇进城耀武扬威的骑马照。这到底是哪一座城池呢?国庆先生在研究中百思不得其解,先是通过微博向众人请教,答案也是五花八门的,后来通过时间、事件、背景等分析得出,这是一张日寇在南京中山门的“入城图”。考据时间前后历时半年有余,国庆先生对待學问的态度由此可见。
国庆先生的研究一直立足于津沽文化但又不囿于津沽文化。书中有两篇文章颠覆了我的认知《从大顺斋说到南京美食》《南京人北上创办稻香村》。北京的稻香村和大顺斋我是非常了解的,对两家的美食特色如数家珍。但是要说与南京的渊源,还真是第一次听说。我们常说的稻香村为南味糕点,读书后才知是南京味道。细细思忖,说得非常有道理,永乐迁都北京,南北文化也经历了大融合。这么一想,所有的疑惑就迎刃而解了。大顺斋最有名的糕点是糖火烧,是清真糕点,国庆先生因此又谈及了清真美食。不是老北京人是不会清楚的,大顺斋老店的地点就在通州城关的回族聚集区,书中分析考据可谓入微入理。
《纸上金陵》的研究博古通今。从民间传说西施范蠡的故事,到朱元璋与沈万三的豪赌;有宋美龄的旗袍,也有贵妇人的裘皮大衣;既谈金嗓子周璇的金曲,也说高尔夫和自行车。文章虽然都不长,但让我们看到一个色彩斑斓、包罗万象的老南京城。《布拉吉·海军衫》把我带入了童年的记忆,布拉吉是俄文“连衣裙”的音译。我出生在“文革”时期,当时女孩子夏天都要穿一条布拉吉,而我的布拉吉有好几条,印象最深的是一条泡泡纱的。每每想起,心中满满的都是父母的爱意。
感觉有点对不起作者的心血,《纸上金陵》经常被我随手搁置,茶几、餐桌、床头柜,甚至好几次出现在洗手间里。但其实,这正是我最放松,最爱读书的方式,也正是我最喜欢这本书的一种表达。
我是由国庆先生的铁杆粉丝,更是他的挚友。国庆先生是一位民俗学家,研究的领域很广泛,但重点在于老广告的收藏研究。他做事严谨,待人真诚,对自己的读者都格外尊重、非常珍视。外地朋友购买他的书籍,他一定会工工整整地签名,还会附上一份精心且略带惊喜的小礼物;举办各类讲座时,他不但会准备抽奖环节奉上自己的书籍作品,也会耐心细致地应观众要求合影留念;尤其对于小孩子,国庆先生总是有些偏爱。我常笑他从8岁到80岁的粉丝通吃,这确实是他的魅力所在。国庆先生的新书我是每期必读,也经常向年轻人推荐。我常和传播学专业的女儿说,这是他们这个专业最该了解的,女儿对此也用心颇多。
捧起《纸上金陵》我才发现,原来自己从没有去过南京。记得40年前,我就写过一篇对比研究《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文章,得到了大学老师的青睐,当时对南京充满了向往,可至今都未踏足,时间都去哪儿了?于是,只好藉此书先一睹南京的风采。国庆先生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小而精”的,这也是近年来问津书院一直推崇的研究路数。该书是“微南京”系列丛书之一,全书共22篇文章全部来源于国庆先生的老广告收藏,本书是应张元卿编辑的约稿,因为他知道国庆先生收藏的家底。
国庆先生的收藏确实厚重,资深收藏家、《天津日报》编辑罗文华先生就认为,由国庆的收藏可以办一期专门的展览。因为积淀厚重,所以《纸上金陵》所涉内容也是信手拈来。该书图文并茂,我们可从中一窥国庆先生的家底了。对于文史学者而言,收藏不难,难就难在怎么确定藏品的价值,怎么发挥藏品的作用。以《扑朔迷离“入城图”》为例,国庆先生藏有一张“入城图”的学生服广告,背景为半个城门和一段城墙,主画面为日寇进城耀武扬威的骑马照。这到底是哪一座城池呢?国庆先生在研究中百思不得其解,先是通过微博向众人请教,答案也是五花八门的,后来通过时间、事件、背景等分析得出,这是一张日寇在南京中山门的“入城图”。考据时间前后历时半年有余,国庆先生对待學问的态度由此可见。
国庆先生的研究一直立足于津沽文化但又不囿于津沽文化。书中有两篇文章颠覆了我的认知《从大顺斋说到南京美食》《南京人北上创办稻香村》。北京的稻香村和大顺斋我是非常了解的,对两家的美食特色如数家珍。但是要说与南京的渊源,还真是第一次听说。我们常说的稻香村为南味糕点,读书后才知是南京味道。细细思忖,说得非常有道理,永乐迁都北京,南北文化也经历了大融合。这么一想,所有的疑惑就迎刃而解了。大顺斋最有名的糕点是糖火烧,是清真糕点,国庆先生因此又谈及了清真美食。不是老北京人是不会清楚的,大顺斋老店的地点就在通州城关的回族聚集区,书中分析考据可谓入微入理。
《纸上金陵》的研究博古通今。从民间传说西施范蠡的故事,到朱元璋与沈万三的豪赌;有宋美龄的旗袍,也有贵妇人的裘皮大衣;既谈金嗓子周璇的金曲,也说高尔夫和自行车。文章虽然都不长,但让我们看到一个色彩斑斓、包罗万象的老南京城。《布拉吉·海军衫》把我带入了童年的记忆,布拉吉是俄文“连衣裙”的音译。我出生在“文革”时期,当时女孩子夏天都要穿一条布拉吉,而我的布拉吉有好几条,印象最深的是一条泡泡纱的。每每想起,心中满满的都是父母的爱意。
感觉有点对不起作者的心血,《纸上金陵》经常被我随手搁置,茶几、餐桌、床头柜,甚至好几次出现在洗手间里。但其实,这正是我最放松,最爱读书的方式,也正是我最喜欢这本书的一种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