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拉斯普庭是俄国罗曼诺夫皇朝覆亡前夕的权奸,读过《联共党史简明教程》的同志或许会记得。他以西伯利亚的一个盗马贼,混迹俄国宫廷,赢得皇后的无上信任,并通过皇后对尼古拉二世有极大的影响,威势赫,弄权多年。后终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企图同德国单独媾和,激起大资产阶级的愤恨,遭人暗杀。
作者ф.ф.尤苏波夫公爵出身于俄国的名门贵族,是国家杜马主席罗将科的外甥,又是皇亲国戚——尼古拉二世的侄女婿,十足是当时俄国统治集团的圈内人,对拉斯普庭的进身和活动耳熟能详,并且和拉斯普庭有私人交往。更有意思的是:原来他就是杀死拉斯普庭的主角。
书名既然是《拉斯普庭之死》,名实相符,大量笔墨是谈杀死拉斯普庭的全过程。从起意到有意识的接近,经过长时间的、但看来并不很周密的准备到一九一六年实现作者心目中的“拯救俄国的第一步”以及事后的风波,如实道来,全然本色,居然曲折有致。例如作者深夜邀请拉斯普庭到家宴饮,两人在密室对酌,作者于酒酣耳热中下毒。数倍于致死量的氰化钾竟未能征服他那强健得异乎寻常的体质。作者情急开枪,洞穿拉斯普庭心区。检验后,认定拉斯普庭确已气绝。正在忙于处理善后之际,拉斯普庭突然复,起而格斗,几乎将作者扼死,并乘机夺门而逃。幸亏一个国家杜马议员赶到,连开四枪,终于在大门口将拉斯普庭击毙。但毕竟惹出了不少麻烦,引起了官方的怀疑。这些细节不加渲染,却也扣人心弦。拉斯普庭不愧是个传奇性人物,连死亡都充满了传奇性;所谓生活比戏剧更富于戏剧性,他的一生倒是个有趣的例子。
这次谋杀,作者极力强调是他的个人行动,似乎和任何政治派别或集团都没有关系。仿佛是他自己看清了拉斯普庭的危害;是他自己下定决心要除掉拉斯普庭;是他自己邀约了四个同谋者(一亲王、一军官、一医生、一议员)。但字里行间也透露了若干消息:俄国大资产阶级政党“十月党”的党魁罗将科是完全知情的,并且事后对作者慰勉有加。特别是一个名叫奥斯瓦德·雷纳的英国军官也预闻其事,蛛丝马迹,不无可疑;早在这次谋杀前几年,英国王室一成员就曾向作者表示担心拉斯普庭对俄国皇后的影响,前后联系起来看,越发耐人寻味。
本书初版于一九二七年。写书的动机,据作者的讲法,并不是为了表功,而是为了表明心迹。十月革命后,一部分失去了天堂的白俄“极力把末代沙皇的统治及其治下一切病态的现象理想化”,以致认为杀死拉斯普庭是“革命的先声”。尤苏波夫从俄国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出发,历数拉斯普庭一伙的罪恶,说明杀死拉斯普庭不是革命的先声,而是反革命的必要,披沥了他这个孤臣孽子的一片苦心。书中对尼古拉二世帝后颇多微词。使作者大为惋惜的是:杀死拉斯普庭之后,朝政并无起色。后来俄国统治阶级的“换马”,在这里可以约略窥见端倪。“拯救俄国革命的第一步”既未达到预期目的,采取第二步——废尼古拉二世而拥戴其弟米哈依尔——自是顺理成章。作者有意将尼古拉二世退位诏等附录于书末,表面上是称颂尼古拉二世禅让天下的贤德,实则泄露了俄国统治阶级的天机。
尤苏波夫这样的作者,怀着这样的动机,写这样的书,反共谰言连篇自不足怪,但他总算能在十月革命后不久就认识到“历史的车轮不可倒转”。这是他比一般白俄高明的地方吧。
(φ.φ.Юcyпoв:KoнeцPacпyтинa,1980,246cтр.ИздaтeлbcтвоЛeB,ПapиЖ.)
作者ф.ф.尤苏波夫公爵出身于俄国的名门贵族,是国家杜马主席罗将科的外甥,又是皇亲国戚——尼古拉二世的侄女婿,十足是当时俄国统治集团的圈内人,对拉斯普庭的进身和活动耳熟能详,并且和拉斯普庭有私人交往。更有意思的是:原来他就是杀死拉斯普庭的主角。
书名既然是《拉斯普庭之死》,名实相符,大量笔墨是谈杀死拉斯普庭的全过程。从起意到有意识的接近,经过长时间的、但看来并不很周密的准备到一九一六年实现作者心目中的“拯救俄国的第一步”以及事后的风波,如实道来,全然本色,居然曲折有致。例如作者深夜邀请拉斯普庭到家宴饮,两人在密室对酌,作者于酒酣耳热中下毒。数倍于致死量的氰化钾竟未能征服他那强健得异乎寻常的体质。作者情急开枪,洞穿拉斯普庭心区。检验后,认定拉斯普庭确已气绝。正在忙于处理善后之际,拉斯普庭突然复
这次谋杀,作者极力强调是他的个人行动,似乎和任何政治派别或集团都没有关系。仿佛是他自己看清了拉斯普庭的危害;是他自己下定决心要除掉拉斯普庭;是他自己邀约了四个同谋者(一亲王、一军官、一医生、一议员)。但字里行间也透露了若干消息:俄国大资产阶级政党“十月党”的党魁罗将科是完全知情的,并且事后对作者慰勉有加。特别是一个名叫奥斯瓦德·雷纳的英国军官也预闻其事,蛛丝马迹,不无可疑;早在这次谋杀前几年,英国王室一成员就曾向作者表示担心拉斯普庭对俄国皇后的影响,前后联系起来看,越发耐人寻味。
本书初版于一九二七年。写书的动机,据作者的讲法,并不是为了表功,而是为了表明心迹。十月革命后,一部分失去了天堂的白俄“极力把末代沙皇的统治及其治下一切病态的现象理想化”,以致认为杀死拉斯普庭是“革命的先声”。尤苏波夫从俄国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出发,历数拉斯普庭一伙的罪恶,说明杀死拉斯普庭不是革命的先声,而是反革命的必要,披沥了他这个孤臣孽子的一片苦心。书中对尼古拉二世帝后颇多微词。使作者大为惋惜的是:杀死拉斯普庭之后,朝政并无起色。后来俄国统治阶级的“换马”,在这里可以约略窥见端倪。“拯救俄国革命的第一步”既未达到预期目的,采取第二步——废尼古拉二世而拥戴其弟米哈依尔——自是顺理成章。作者有意将尼古拉二世退位诏等附录于书末,表面上是称颂尼古拉二世禅让天下的贤德,实则泄露了俄国统治阶级的天机。
尤苏波夫这样的作者,怀着这样的动机,写这样的书,反共谰言连篇自不足怪,但他总算能在十月革命后不久就认识到“历史的车轮不可倒转”。这是他比一般白俄高明的地方吧。
(φ.φ.Юcyпoв:KoнeцPacпyтинa,1980,246cтр.ИздaтeлbcтвоЛeB,Пapи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