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产业效率与产业结构、经济增长紧密相连,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文章首先分析了产业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然后分析了产业效率提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最后,文章认为产业的协调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通过产业效率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来驱动经济增长。
关键词:产业协调发展;经济增长;机制
一、问题的提出
经济增长主要表现在一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上。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制度经济学、技术创新学派等从不同的角度对经济增长的原因进行了相关研究。
古典经济学派认为自由市场、劳动分工和技术进步等三个方面促使了经济增长。新古典经济学派提出供求论、边际效用论、生产费用论、均衡价格论等一系列的理论体系。制度经济学派认为经济学更应该研究劳动生产率与劳动分工的关系。技术创新学派把技术创新直接作为推进经济增长的原因。从四个学派对经济增长的研究可以发现,资本(含人力资本)和劳动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最基本因素,资本和劳动在不同产业的资源配置不同也就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变化,而技术进步是促使了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之间流动的主要原因。产业结构的变化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是由于不同产业之间的技术进步速度不同而导致的不同产业之间的增长速度差异而导致的的产业结构变化;二是不同经济发展阶段所需要的主导产业更替而导致的产业结构变化。罗斯托认为产业结构的变化其实是技术创新被经济增长所逐步吸收的一种过程,同时也是主导产业根据产业的发展依次发生更替的过程。本文尝试从产业结构、产业效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角度去研究产业间的协调发展如何驱动经济增长。
二、产业结构调整驱动经济增长
对于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去进行研究,去解释经济增长的工业化模式。配第在1672年发现产业结构的不同是导致世界各国国民收入水平差异的关键因素。克拉克的进一步研究表明,伴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就业人口逐步由一产通过二产向三产转移的趋向。库兹涅茨从国民收入和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提出了库兹涅茨模式。钱纳里与塞尔昆由发展模型整理出不同阶段产业结构的标准数值,认为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存在不同的经济结构相对应。
在研究产业结构转变促进经济增长的原因时,PenederPP认为投入要素一种情况时从低生产率的产业向高生产率的产业转移,另外一种是从生产率增长率低的产业向生产率增长率高的产业转移,这两种方式均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率水平,由此带来的“产业结构红利”是维持经济的持续增长的核心原因。
国内学者在库兹涅茨、钱纳里与塞尔昆等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深入研究后认为,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经济增长。荣宏庆PP研究表明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现代经济增长方式本质上是产业结构变动为核心的经济增长。李京文认为产业结构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产业结构的变动对经济增长起到决定性作用。郭克莎在研究产业结构偏差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制约及调整思路时认为影响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问题是产业结构问题而不是总量问题。干春晖认为在经济增长率相对较低时,一定程度的产业结构不合理还能够维持经济的缓慢增长,而在经济增长率较高时,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将对经济增长有明显抑制作用。
学者们在关于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问题的研究中,并没有形成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的一致性结论。Gregory and GriffilP的实证结果发现,随着人均GDP的提高,第二产业的规模弹性会因为第三产业的增长而降低。Chenery 等研究发现,产业结构的变化在国家的经济发展中首先表现出来的是非均衡性,而且主要表现在不同的产业部门受规模变化的影响不同,以及一个国家所处的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将会导致内部各分行业之间的地位也一样。
虽然学者们的研究角度和观点不同,但是总体来说,产业结构驱动增长的根源在于技术进步,技术进步促使了生产要素的流动,改变了资源在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分配,进而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变化,最终驱动经济增长。
三、产业效率提高驱动经济增长
产业组织理论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以来,对产业效率问题的研究就一直没有间断过。传统产业组织理论更加注重的是对市场结构的分析,新产业组织理论则更加重视分析企业的组织形式以及产权结构对企业行为的影响。传统产业组织理论和新产业组织理论都注重分析的是产业内部相关因素,而对外部相关因素以及产业间的相互影响分析不多。三次产业的产业效率提升不仅受到产业内因素的影响,而且产业外相关因素也影响产业效率的提升,产业效率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市场大小、产业内因素、产业间因素、产业政策和外部环境因素等五大类。
在三次产业中,第二产业的制造业长期在我国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国内对制造业的产业效率的研究也较多。其中,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是研究重点,在研究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来源时,学者们的研究认为全要素生产率的来源包括技术进步、创新和专业化等方面,认为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原因是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研究了城市化、产业效率与经济增长,城市化对二、三产业的产业效率提升产生积极作用,而工资成本对二、三产业的产业效率提升产生负面作用。
产业效率的提升驱动经济增长主要从市场结构、行业规模、行业结构、投入要素、对外贸易、政府产业政策几个角度来考虑。从市场结构角度来看,市场结构不同是造成行业生产效率差异的原因之一,要驱动经济增长,就需要通过资源的流动来改变市场结构。从行业规模的角度来看,行业规模与技术创新效率成正相关,要驱动经济增长就需要提高行业规模。从行业结构角度来看,产业集中度是行业结构的集中体现,而产业集中度与产业效率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关系,要驱动经济增长就需要提高产业集中度。从要素投入来看,要素投入比对技术效率的变动产生了正向和负向影响,这主要在于投入要素的质量。众多的研究成果表明,产业效率的提升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而产业结构升级的来源主要是技术创新引起的需求升级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四、产业协调发展驱动经济增长的机制
从以上分析来看,产业效率、产业结构、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紧密相连的关系,而产业结构在研究中,主要是呈现的各产业之间在经济总量上的构成关系,而该构成关系是在产业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过程中产生的结果。
产业的协调发展过程一直伴随着产业效率的提升、产业结构的变化,最终驱动经济增长。产业的协调发展最直接的结果呈现出来的是产业结构的变化,如中国长期以来,通过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调发展,服务业的比重逐步提高。在产业的不断协调发展过程中,通过劳动分工、劳动力转移等方式影响了产业效率的提升。江静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分工的深化与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产业的合理结构驱动了经济的增长。干春晖P[150]P认为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对于经济增长有很大影响,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在经济增长率较快的时候将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产业的协调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是通过产业效率和产业结构的表现来驱动经济增长。而由于产业的协调发展是一个复杂过程,在研究中首先要界定的是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的发展关系为协调发展关系。本文在第二章分析了三次产业之间的因果关系,确认了三次产业之间不是简单的互为因果或者单向因果关系,然后在耗散平衡框架下,进一步明确了三次产业是一种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的协调发展关系。
产业效率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提升促进了经济增长,而三次产业之间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协调发展关系。需求、供给、竞争、政府政策、创新等驱动力促使了产业要素的转移、产业升级,进而促进了产业效率的提升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发展,最终驱动经济增长。
从三次产业的发展过程来看,第二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对第三产业的需求,如制造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第三方物流、商务咨询等,显然会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满足了第二产业的发展需要,促进了第二产业的效率提升,也必然会促进第二产业的发展,例如物流业的发展满足了制造业快速增长的需求,必然也促进了制造业的发展,同时如科技研发等促进了制造业效率的提升也促进了制造业的发展。第二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第一产业的发展,如高端农机的开发和制造促进了农村机械化的提高。而第一产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第二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在满足第一产业需求的同时也使得第一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五、结论
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产业发展需求、生产要素、贸易、产业效率、城镇化等因素,这些因素是产业发展驱动经济增长的几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在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基础上,结合实际的产业情况,本文认为产业协调发展驱动经济增长的具体驱动力包括了需求供给、政府政策、竞争、创新等。
产业的协调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通过产业效率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来驱动经济增长。三次产业之间是一种持续的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协调发展过程。在一定阶段表现是单向因果关系,而另一阶段又表现为逆向因果关系,三次产业之间是一种螺旋上升,递进的关系,三者的螺旋发展关系最终驱动了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西蒙·库兹涅茨.各国的经济增长[M].商务印书馆,1985.
[2]Syrquin M,Chenery H B,1970, “ Three decades of industrialization”,The world Bank Economic Development Report(02),148.
[3]Peneder M.,2002,“Structural Change and Aggregate Growth”,WIFO Working PAPER,Austrian Institute of Economic Research,VIENNA.
[4]荣宏庆.我国产业结构问题理论观点综述[J].党政干部学刊,2002(02).
[5]李京文.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与发展趋势[J].当代财经,1998(05).
[6]郭克莎.总量问题还是结构问题? —产业结构偏差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制约及调整思路[J].经济研究,1999(09).
[7]干春晖,郑若谷,余典范. 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1(05).
[8]M.E. Moyer and D.W. Pader, 2001,Macroeconomics of Unbalanced Growth: Comment,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57),877-884.
[9]Hollis B. Chenery, 1960,“Patterns of Industrial Growth”,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50),624-654.
[10]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城市化、产业效率与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09(10).
*基金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推进江苏省文化创意产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研究”(14EYD009)。
(作者单位:三江学院商学院)
关键词:产业协调发展;经济增长;机制
一、问题的提出
经济增长主要表现在一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上。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制度经济学、技术创新学派等从不同的角度对经济增长的原因进行了相关研究。
古典经济学派认为自由市场、劳动分工和技术进步等三个方面促使了经济增长。新古典经济学派提出供求论、边际效用论、生产费用论、均衡价格论等一系列的理论体系。制度经济学派认为经济学更应该研究劳动生产率与劳动分工的关系。技术创新学派把技术创新直接作为推进经济增长的原因。从四个学派对经济增长的研究可以发现,资本(含人力资本)和劳动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最基本因素,资本和劳动在不同产业的资源配置不同也就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变化,而技术进步是促使了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之间流动的主要原因。产业结构的变化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是由于不同产业之间的技术进步速度不同而导致的不同产业之间的增长速度差异而导致的的产业结构变化;二是不同经济发展阶段所需要的主导产业更替而导致的产业结构变化。罗斯托认为产业结构的变化其实是技术创新被经济增长所逐步吸收的一种过程,同时也是主导产业根据产业的发展依次发生更替的过程。本文尝试从产业结构、产业效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角度去研究产业间的协调发展如何驱动经济增长。
二、产业结构调整驱动经济增长
对于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去进行研究,去解释经济增长的工业化模式。配第在1672年发现产业结构的不同是导致世界各国国民收入水平差异的关键因素。克拉克的进一步研究表明,伴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就业人口逐步由一产通过二产向三产转移的趋向。库兹涅茨从国民收入和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提出了库兹涅茨模式。钱纳里与塞尔昆由发展模型整理出不同阶段产业结构的标准数值,认为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存在不同的经济结构相对应。
在研究产业结构转变促进经济增长的原因时,PenederPP认为投入要素一种情况时从低生产率的产业向高生产率的产业转移,另外一种是从生产率增长率低的产业向生产率增长率高的产业转移,这两种方式均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率水平,由此带来的“产业结构红利”是维持经济的持续增长的核心原因。
国内学者在库兹涅茨、钱纳里与塞尔昆等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深入研究后认为,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经济增长。荣宏庆PP研究表明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现代经济增长方式本质上是产业结构变动为核心的经济增长。李京文认为产业结构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产业结构的变动对经济增长起到决定性作用。郭克莎在研究产业结构偏差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制约及调整思路时认为影响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问题是产业结构问题而不是总量问题。干春晖认为在经济增长率相对较低时,一定程度的产业结构不合理还能够维持经济的缓慢增长,而在经济增长率较高时,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将对经济增长有明显抑制作用。
学者们在关于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问题的研究中,并没有形成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的一致性结论。Gregory and GriffilP的实证结果发现,随着人均GDP的提高,第二产业的规模弹性会因为第三产业的增长而降低。Chenery 等研究发现,产业结构的变化在国家的经济发展中首先表现出来的是非均衡性,而且主要表现在不同的产业部门受规模变化的影响不同,以及一个国家所处的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将会导致内部各分行业之间的地位也一样。
虽然学者们的研究角度和观点不同,但是总体来说,产业结构驱动增长的根源在于技术进步,技术进步促使了生产要素的流动,改变了资源在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分配,进而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变化,最终驱动经济增长。
三、产业效率提高驱动经济增长
产业组织理论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以来,对产业效率问题的研究就一直没有间断过。传统产业组织理论更加注重的是对市场结构的分析,新产业组织理论则更加重视分析企业的组织形式以及产权结构对企业行为的影响。传统产业组织理论和新产业组织理论都注重分析的是产业内部相关因素,而对外部相关因素以及产业间的相互影响分析不多。三次产业的产业效率提升不仅受到产业内因素的影响,而且产业外相关因素也影响产业效率的提升,产业效率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市场大小、产业内因素、产业间因素、产业政策和外部环境因素等五大类。
在三次产业中,第二产业的制造业长期在我国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国内对制造业的产业效率的研究也较多。其中,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是研究重点,在研究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来源时,学者们的研究认为全要素生产率的来源包括技术进步、创新和专业化等方面,认为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原因是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研究了城市化、产业效率与经济增长,城市化对二、三产业的产业效率提升产生积极作用,而工资成本对二、三产业的产业效率提升产生负面作用。
产业效率的提升驱动经济增长主要从市场结构、行业规模、行业结构、投入要素、对外贸易、政府产业政策几个角度来考虑。从市场结构角度来看,市场结构不同是造成行业生产效率差异的原因之一,要驱动经济增长,就需要通过资源的流动来改变市场结构。从行业规模的角度来看,行业规模与技术创新效率成正相关,要驱动经济增长就需要提高行业规模。从行业结构角度来看,产业集中度是行业结构的集中体现,而产业集中度与产业效率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关系,要驱动经济增长就需要提高产业集中度。从要素投入来看,要素投入比对技术效率的变动产生了正向和负向影响,这主要在于投入要素的质量。众多的研究成果表明,产业效率的提升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而产业结构升级的来源主要是技术创新引起的需求升级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四、产业协调发展驱动经济增长的机制
从以上分析来看,产业效率、产业结构、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紧密相连的关系,而产业结构在研究中,主要是呈现的各产业之间在经济总量上的构成关系,而该构成关系是在产业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过程中产生的结果。
产业的协调发展过程一直伴随着产业效率的提升、产业结构的变化,最终驱动经济增长。产业的协调发展最直接的结果呈现出来的是产业结构的变化,如中国长期以来,通过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调发展,服务业的比重逐步提高。在产业的不断协调发展过程中,通过劳动分工、劳动力转移等方式影响了产业效率的提升。江静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分工的深化与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产业的合理结构驱动了经济的增长。干春晖P[150]P认为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对于经济增长有很大影响,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在经济增长率较快的时候将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产业的协调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是通过产业效率和产业结构的表现来驱动经济增长。而由于产业的协调发展是一个复杂过程,在研究中首先要界定的是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的发展关系为协调发展关系。本文在第二章分析了三次产业之间的因果关系,确认了三次产业之间不是简单的互为因果或者单向因果关系,然后在耗散平衡框架下,进一步明确了三次产业是一种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的协调发展关系。
产业效率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提升促进了经济增长,而三次产业之间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协调发展关系。需求、供给、竞争、政府政策、创新等驱动力促使了产业要素的转移、产业升级,进而促进了产业效率的提升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发展,最终驱动经济增长。
从三次产业的发展过程来看,第二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对第三产业的需求,如制造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第三方物流、商务咨询等,显然会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满足了第二产业的发展需要,促进了第二产业的效率提升,也必然会促进第二产业的发展,例如物流业的发展满足了制造业快速增长的需求,必然也促进了制造业的发展,同时如科技研发等促进了制造业效率的提升也促进了制造业的发展。第二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第一产业的发展,如高端农机的开发和制造促进了农村机械化的提高。而第一产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第二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在满足第一产业需求的同时也使得第一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五、结论
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产业发展需求、生产要素、贸易、产业效率、城镇化等因素,这些因素是产业发展驱动经济增长的几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在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基础上,结合实际的产业情况,本文认为产业协调发展驱动经济增长的具体驱动力包括了需求供给、政府政策、竞争、创新等。
产业的协调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通过产业效率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来驱动经济增长。三次产业之间是一种持续的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协调发展过程。在一定阶段表现是单向因果关系,而另一阶段又表现为逆向因果关系,三次产业之间是一种螺旋上升,递进的关系,三者的螺旋发展关系最终驱动了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西蒙·库兹涅茨.各国的经济增长[M].商务印书馆,1985.
[2]Syrquin M,Chenery H B,1970, “ Three decades of industrialization”,The world Bank Economic Development Report(02),148.
[3]Peneder M.,2002,“Structural Change and Aggregate Growth”,WIFO Working PAPER,Austrian Institute of Economic Research,VIENNA.
[4]荣宏庆.我国产业结构问题理论观点综述[J].党政干部学刊,2002(02).
[5]李京文.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与发展趋势[J].当代财经,1998(05).
[6]郭克莎.总量问题还是结构问题? —产业结构偏差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制约及调整思路[J].经济研究,1999(09).
[7]干春晖,郑若谷,余典范. 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1(05).
[8]M.E. Moyer and D.W. Pader, 2001,Macroeconomics of Unbalanced Growth: Comment,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57),877-884.
[9]Hollis B. Chenery, 1960,“Patterns of Industrial Growth”,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50),624-654.
[10]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城市化、产业效率与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09(10).
*基金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推进江苏省文化创意产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研究”(14EYD009)。
(作者单位:三江学院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