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使学生充分吸收優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文化修养,促进精神世界进步与成长。如何引导教师在古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对古诗学习的兴趣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对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古诗教学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及尝试,收到了一些效果。
知人论世明诗题
在欣赏文学作品时我们不单单只是单纯地看作品,还会将作者与作品联系起来。因为作者创造的每一部作品,总是与他的创作经历、当时的思想有联系的。学习古诗亦是如此,因此,在教学古诗时,教师也应当让学生知人论世,了解诗人及其性格、人生经历、思想感情。例如在学习古诗《早发白帝城》一诗时,课前教师引导学生查一查李白创作此诗的背景,课上与大家交流,并适时进行资料补充。学生通过课前资料的搜集、课堂资料的补充,能够很好地理解了李白在创作“早发白帝城”时那神采飞扬、心情轻快的情感。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知人论世” 有利于学生透过作者之人格性情来阐释其风格特色,了解作者生平使学生更好地明晰诗题,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这是必要的参考资料。
展开想象解诗意
古诗精炼含蓄,诗句与诗句中间往往有较大“空白”,教学时,必须填补这个“空白”,才能真正品出“诗味”,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将文字符号转化成具体的形象,形成意境,引发学生的感受。
如唐代诗人张籍的《秋思》一诗,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首古诗语言通俗易懂,学生很快就学会了,教师在学生看似无疑时引导学生:张籍在写家书时,为什么会“意万重”?他会在家书中写些什么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张籍身为一个作客他乡的游子,他有着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可能是向家人报平安,可能表达对父母亲人的思念之情,可能是询问家人的身体状况,也可能是诉说自己在外生活的情况……这样很快打开了学生想象和思考的门,孩子们都兴趣盎然地听着,想着,回味着。
以诗解诗拓诗篇
小学生的知识面狭窄,对中国的古代文化不了解,很难深入理解古诗传递的思想感情。因此,在进行古诗教学时,我们可以采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方法,以诗解诗,这样做,有利于读者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学生通过“以诗解诗”学习古诗,有利于积累大量的古诗词,有利于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有利于更好地理解难度较大的诗词。
例如在学习《题西林壁》一诗时,我们构建教学内容,整合了编者、教材、教师和学生的资源。师:庐山是我国十大名山之一,自从司马迁将它写入《史记》之后,历代的文人墨客、名人志士都慕名而来,纷纷留下了他们的丹青墨迹。诗人们又是怎样写庐山的?你们还搜集到了谁的古诗?小组间相互交流搜集到的古诗。
古诗分享 学情预设:小组交流后,展示交流成果。分享顺序不遵从于教师所定,在尊重学生发言的同时注意帮助学生理清类别:庐山“山”——雄奇险秀;庐山“瀑布”——叹为观止;庐山“云雾”——变幻莫测。
庐山写山——山色壮观
(1)庐山(唐 王贞白)
岳立镇南楚,雄名天下闻。五峰高阂日,九叠翠连云。
(2)庐山诗二首 陈瓘
庐山俯长江,秀色摩青天。招提选胜地,好景相属连。
庐山写水——瀑布壮美
(1)望庐山瀑布(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2)庐山瀑布(唐 徐凝)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庐山写雾——云雾奇幻
(1)和董老游庐山诗(陶铸)
庐山真面谁能识?尽在烟云变幻奇。偶见晴空飘白练,忽惊树杪涌清漪。
(2)登庐山(明 唐寅)
匡庐山高高几重,山雨山烟浓复浓。移家欲往屏风叠,骑驴来看香炉峰。
总结:同样是庐山,不同人从不同角度去看、去赏,用不同的、却同样充满魅力的文字(诗句)去赞颂。真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哇!
引入评价,升华情感 庐山不但拥有“秀甲天下”的自然风光,更承载着丰厚的传统文化呢!这里有王羲之庐山练字时的羲之洞、墨池,这是白居易在庐山最著名的景点“花径”留下的脍炙人口的《大林寺桃花》,这里还有“四大书院”之首的白鹿洞书院,你想知道有谁在这儿学习吗?在庐山,历代文人墨客、名人志士留下的丹青墨迹、磨崖石刻等人文景观达数千处之多,1996年12月,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还以“世界文化景观”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呢!这也正是“人因景美而至,景因人至而名”呀!
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多元世界中,要想守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古诗,教师就应该端正观念,更新教学方法,拉近学生与古诗文本的距离,激发他们对古诗的情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走进古诗,了解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传承祖国文化。
【本文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十三五”科研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2016128)子课题“将经典古诗文诵读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 北京市顺义区建新小学)
知人论世明诗题
在欣赏文学作品时我们不单单只是单纯地看作品,还会将作者与作品联系起来。因为作者创造的每一部作品,总是与他的创作经历、当时的思想有联系的。学习古诗亦是如此,因此,在教学古诗时,教师也应当让学生知人论世,了解诗人及其性格、人生经历、思想感情。例如在学习古诗《早发白帝城》一诗时,课前教师引导学生查一查李白创作此诗的背景,课上与大家交流,并适时进行资料补充。学生通过课前资料的搜集、课堂资料的补充,能够很好地理解了李白在创作“早发白帝城”时那神采飞扬、心情轻快的情感。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知人论世” 有利于学生透过作者之人格性情来阐释其风格特色,了解作者生平使学生更好地明晰诗题,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这是必要的参考资料。
展开想象解诗意
古诗精炼含蓄,诗句与诗句中间往往有较大“空白”,教学时,必须填补这个“空白”,才能真正品出“诗味”,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将文字符号转化成具体的形象,形成意境,引发学生的感受。
如唐代诗人张籍的《秋思》一诗,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首古诗语言通俗易懂,学生很快就学会了,教师在学生看似无疑时引导学生:张籍在写家书时,为什么会“意万重”?他会在家书中写些什么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张籍身为一个作客他乡的游子,他有着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可能是向家人报平安,可能表达对父母亲人的思念之情,可能是询问家人的身体状况,也可能是诉说自己在外生活的情况……这样很快打开了学生想象和思考的门,孩子们都兴趣盎然地听着,想着,回味着。
以诗解诗拓诗篇
小学生的知识面狭窄,对中国的古代文化不了解,很难深入理解古诗传递的思想感情。因此,在进行古诗教学时,我们可以采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方法,以诗解诗,这样做,有利于读者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学生通过“以诗解诗”学习古诗,有利于积累大量的古诗词,有利于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有利于更好地理解难度较大的诗词。
例如在学习《题西林壁》一诗时,我们构建教学内容,整合了编者、教材、教师和学生的资源。师:庐山是我国十大名山之一,自从司马迁将它写入《史记》之后,历代的文人墨客、名人志士都慕名而来,纷纷留下了他们的丹青墨迹。诗人们又是怎样写庐山的?你们还搜集到了谁的古诗?小组间相互交流搜集到的古诗。
古诗分享 学情预设:小组交流后,展示交流成果。分享顺序不遵从于教师所定,在尊重学生发言的同时注意帮助学生理清类别:庐山“山”——雄奇险秀;庐山“瀑布”——叹为观止;庐山“云雾”——变幻莫测。
庐山写山——山色壮观
(1)庐山(唐 王贞白)
岳立镇南楚,雄名天下闻。五峰高阂日,九叠翠连云。
(2)庐山诗二首 陈瓘
庐山俯长江,秀色摩青天。招提选胜地,好景相属连。
庐山写水——瀑布壮美
(1)望庐山瀑布(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2)庐山瀑布(唐 徐凝)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庐山写雾——云雾奇幻
(1)和董老游庐山诗(陶铸)
庐山真面谁能识?尽在烟云变幻奇。偶见晴空飘白练,忽惊树杪涌清漪。
(2)登庐山(明 唐寅)
匡庐山高高几重,山雨山烟浓复浓。移家欲往屏风叠,骑驴来看香炉峰。
总结:同样是庐山,不同人从不同角度去看、去赏,用不同的、却同样充满魅力的文字(诗句)去赞颂。真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哇!
引入评价,升华情感 庐山不但拥有“秀甲天下”的自然风光,更承载着丰厚的传统文化呢!这里有王羲之庐山练字时的羲之洞、墨池,这是白居易在庐山最著名的景点“花径”留下的脍炙人口的《大林寺桃花》,这里还有“四大书院”之首的白鹿洞书院,你想知道有谁在这儿学习吗?在庐山,历代文人墨客、名人志士留下的丹青墨迹、磨崖石刻等人文景观达数千处之多,1996年12月,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还以“世界文化景观”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呢!这也正是“人因景美而至,景因人至而名”呀!
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多元世界中,要想守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古诗,教师就应该端正观念,更新教学方法,拉近学生与古诗文本的距离,激发他们对古诗的情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走进古诗,了解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传承祖国文化。
【本文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十三五”科研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2016128)子课题“将经典古诗文诵读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 北京市顺义区建新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