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学习和探究。学生在课堂上只是按照教师的思路和方法进行学习,根本没有太多的展现自己才能和能力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会逐渐地失去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这样的课堂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进步,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要想实现高效课堂,就必须关注学生,鼓励和引导学生探究,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来习得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一、探究活动对于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效率的意义
1.提升学生能力,促进社会的发展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采用探究性学习模式,会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主动地进行知识的探究和思考,形成自己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适应社会的发展,同时促进社会快速发展。信息时代的现实表明,单纯追求知识的量是不可取的,关键在于学会如何处理和利用这些信息,这就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进行搜索和整理。在这种背景下,选择和实施探究性学习,就成为应对知识经济挑战、满足社会快速发展的必然之举。
2.学生主动探究,推动新课程改革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并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教师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采用探究性教学模式,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和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还会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探究活动的设计原则
1.自主性原则
探究活动是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学习活动。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分析,进行个性化的探究活动。这有利于他们差异发展,培养个性特长。教师在设计探究活动时要注意自主性原则,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加工能力。探究性学习把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实践和个人经验都纳入其中,这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的人格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学习《我们应尽的义务》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呢?”鼓励学生在问题的带领下进行自主思考和分析,形成科学认识。
2.趣味性原则
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实施探究。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学习就成了一种内在的需求。由于产生了一种内在的需求,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能主动承担学习的责任,积极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产生“我要学”的心理愿望,使学习成为一个自主的过程。例如,在学习《我们应尽的义务》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播放视频,之后引导学生通过辩论的形式来思考小珊是否应该纳税。正方认为小珊未成年,不要纳税;反方认为小珊是中国公民,要依法纳税。辩论形式新颖,会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探究,在辩论中深化认识、提高理解。
3.综合性原则
探究活动中学生选择知识和信息加以探究实际上就获得了一个多元、综合的学习机会。在探究思想品德知识中,学习活动上的综合性表现为学习形式多种多样,可由学生自主选择:或个人独立研究,或组成研究小组集体攻关,或实验验证,或理论探索,可把几种方式综合起来运用,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认识思想品德知识,理解思想品德中的道德品质。例如,在学习《法在我身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思考:“公民有哪些权利和义务?”思考中学生会全面地分析问题,调动自己以往的经验,并且通过自主思考或者与其他同学沟通的方式来分析,综合性地考虑问题,形成自己深刻的认识。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探究活动的有效实施
1. 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氛围可以使学生产生学习热情,积极参与到教师的授课环节中,成为学习的主体。怡人的学习情境可以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快乐地进行探究和积极地思考,处于一种主动的状态中。教师要把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欲望通过营造学习氛围的方式调动起来,使学生在课堂上可以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例如,在学习《青春的邀约》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歌曲《青春修炼手册》:“跟着我左手右手一个慢动作,右手左手慢动作重播……青春有太多未知的猜测……”美妙的歌声、动人的旋律会给学生带来快乐,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其沉浸在这欢快的歌声中。在学生正通过歌曲感受青春的美好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出示教材第10页“探究与分享”内容,并提出问题:“小刚理解的‘酷’是什么?他的这种观点和你的观点一样吗?小刚的思维是否具有独立性?你是怎样得出这一结论的?”歌曲氛围会对学生的心情和学习状态起到积极的暗示,让学生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开始探究和学习,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产生和学习动力的增加,进而成为学习的主体。
2. 鼓励自主探究,促进参与课堂
实现教学探究活动就需要学生的参与和积极思考,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构建思维导图的方式来进行知识的加工和处理,让学生可以深刻理解知识。有了思维导图的帮助,学生可以把知识从一个点,不断地进行扩展思维,不断地发散,从而构建出一个知识网络图。例如,学习了《做情绪情感的主人》这一单元后,为了使学生明确本单元的学习要点和学习内容,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绘制一个思维导图。有的学生按照经验引入、聚焦主题、揭示矛盾、深入分析、形成主要观点、行动能力的思路进行汇总,在绘制思维导图中进一步认识到情感的丰富性,要反观自己与了解他人,在与人交往中传递美好的情感。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网络图就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3. 多种形式引导,展现学生能力
教师为了让学生参与课堂就需要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并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授课,使学生可以对课堂充满期待和好奇,怀着一颗渴望之心进行课堂知识的学习。教师可以采用讲故事、做游戏、演示、表演、辩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快乐地听讲、开心地学习,从而使学生带着一种愉快的心情去学习。
例如,在学习《青春的情绪》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来分析他们遇到的各种不同的情绪,由于学生讲故事的内容是多樣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分析他们的情绪。在讲故事中,有的学生说到了过生日时收到了很多朋友的礼物的快乐心情;有的说到了本打算旅游可又下雨的糟糕情绪;有的还说到了妈妈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照顾,要感恩父母的情绪……在分享故事中,学生逐步认识到了不同的情绪,提高了理解能力。
总之,教师要指导并组织好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和美好的情境中积极地进行学习和探究,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学生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也会不断地提升,让课堂变得更加灵动和生机勃勃。
参考文献:
[1]李淑英.初中思想品德有效课堂教学方法探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12).
[2]吴 玮.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课的教学原则与方法[J].魅力中国,2009(13).
[3]黄利萍.运用活动教学促进学生道德发展[J].广东教育(教研版),2007(5).
一、探究活动对于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效率的意义
1.提升学生能力,促进社会的发展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采用探究性学习模式,会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主动地进行知识的探究和思考,形成自己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适应社会的发展,同时促进社会快速发展。信息时代的现实表明,单纯追求知识的量是不可取的,关键在于学会如何处理和利用这些信息,这就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进行搜索和整理。在这种背景下,选择和实施探究性学习,就成为应对知识经济挑战、满足社会快速发展的必然之举。
2.学生主动探究,推动新课程改革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并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教师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采用探究性教学模式,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和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还会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探究活动的设计原则
1.自主性原则
探究活动是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学习活动。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分析,进行个性化的探究活动。这有利于他们差异发展,培养个性特长。教师在设计探究活动时要注意自主性原则,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加工能力。探究性学习把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实践和个人经验都纳入其中,这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的人格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学习《我们应尽的义务》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呢?”鼓励学生在问题的带领下进行自主思考和分析,形成科学认识。
2.趣味性原则
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实施探究。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学习就成了一种内在的需求。由于产生了一种内在的需求,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能主动承担学习的责任,积极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产生“我要学”的心理愿望,使学习成为一个自主的过程。例如,在学习《我们应尽的义务》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播放视频,之后引导学生通过辩论的形式来思考小珊是否应该纳税。正方认为小珊未成年,不要纳税;反方认为小珊是中国公民,要依法纳税。辩论形式新颖,会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探究,在辩论中深化认识、提高理解。
3.综合性原则
探究活动中学生选择知识和信息加以探究实际上就获得了一个多元、综合的学习机会。在探究思想品德知识中,学习活动上的综合性表现为学习形式多种多样,可由学生自主选择:或个人独立研究,或组成研究小组集体攻关,或实验验证,或理论探索,可把几种方式综合起来运用,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认识思想品德知识,理解思想品德中的道德品质。例如,在学习《法在我身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思考:“公民有哪些权利和义务?”思考中学生会全面地分析问题,调动自己以往的经验,并且通过自主思考或者与其他同学沟通的方式来分析,综合性地考虑问题,形成自己深刻的认识。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探究活动的有效实施
1. 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氛围可以使学生产生学习热情,积极参与到教师的授课环节中,成为学习的主体。怡人的学习情境可以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快乐地进行探究和积极地思考,处于一种主动的状态中。教师要把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欲望通过营造学习氛围的方式调动起来,使学生在课堂上可以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例如,在学习《青春的邀约》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歌曲《青春修炼手册》:“跟着我左手右手一个慢动作,右手左手慢动作重播……青春有太多未知的猜测……”美妙的歌声、动人的旋律会给学生带来快乐,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其沉浸在这欢快的歌声中。在学生正通过歌曲感受青春的美好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出示教材第10页“探究与分享”内容,并提出问题:“小刚理解的‘酷’是什么?他的这种观点和你的观点一样吗?小刚的思维是否具有独立性?你是怎样得出这一结论的?”歌曲氛围会对学生的心情和学习状态起到积极的暗示,让学生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开始探究和学习,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产生和学习动力的增加,进而成为学习的主体。
2. 鼓励自主探究,促进参与课堂
实现教学探究活动就需要学生的参与和积极思考,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构建思维导图的方式来进行知识的加工和处理,让学生可以深刻理解知识。有了思维导图的帮助,学生可以把知识从一个点,不断地进行扩展思维,不断地发散,从而构建出一个知识网络图。例如,学习了《做情绪情感的主人》这一单元后,为了使学生明确本单元的学习要点和学习内容,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绘制一个思维导图。有的学生按照经验引入、聚焦主题、揭示矛盾、深入分析、形成主要观点、行动能力的思路进行汇总,在绘制思维导图中进一步认识到情感的丰富性,要反观自己与了解他人,在与人交往中传递美好的情感。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网络图就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3. 多种形式引导,展现学生能力
教师为了让学生参与课堂就需要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并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授课,使学生可以对课堂充满期待和好奇,怀着一颗渴望之心进行课堂知识的学习。教师可以采用讲故事、做游戏、演示、表演、辩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快乐地听讲、开心地学习,从而使学生带着一种愉快的心情去学习。
例如,在学习《青春的情绪》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来分析他们遇到的各种不同的情绪,由于学生讲故事的内容是多樣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分析他们的情绪。在讲故事中,有的学生说到了过生日时收到了很多朋友的礼物的快乐心情;有的说到了本打算旅游可又下雨的糟糕情绪;有的还说到了妈妈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照顾,要感恩父母的情绪……在分享故事中,学生逐步认识到了不同的情绪,提高了理解能力。
总之,教师要指导并组织好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和美好的情境中积极地进行学习和探究,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学生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也会不断地提升,让课堂变得更加灵动和生机勃勃。
参考文献:
[1]李淑英.初中思想品德有效课堂教学方法探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12).
[2]吴 玮.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课的教学原则与方法[J].魅力中国,2009(13).
[3]黄利萍.运用活动教学促进学生道德发展[J].广东教育(教研版),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