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题回放】
婴儿从孕育到出生,主要靠脐带提供营养、维持生命。断开脐带,离开母体的过程,尽管充满着未知与风险,但也意味着从此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同样,从少年到青年,长大成人、融入社会的过程,也如同断开一条无形的脐带,充满着憧憬与希望,伴随着纠结与迷茫。亲爱的同学,你感受到自己青葱岁月中的这条“脐带”了吗?它带给你的是呵护与依靠,还是束缚与苦恼,抑或是二者之间的徘徊与煎熬?
请以“青春的脐带”为题,或分享你的故事,或倾诉你的心声,或交流你的思想……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严禁抄袭和套用任何其他同类作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
【试题解析】
2021年湖北宜昌中考作文命题与近几年来的中考作文命题的方式一样,那就是力图贯彻这样一种理念,即在阅读板块中,尽可能渗透写作能力的考查,反过来,在写作板块中,尽可能兼顾阅读能力的检测。因为,读写本一体,读写应互动。考生只有正确解读材料,充分把握题意,才能准确审题立意,精心谋篇布局,畅快行之于文。
这道作文命题,灵感来源于试卷最后一则文段——《成长回声》。该选文针对考生的年龄特征,要求在自己成長的过程中,从亲情和自我中做出选择。众所周知,青春叛逆期是每一个人必然要经历的成长阶段。父母虽然为孩子提供了浓浓的亲情和生活的保障,但子女未必能理解他们的舐犊之情和殷切期望。文中“我”的所作所为,其实是众多懵懂少年的常见之举。这既是观念的冲突,也是成长的代价。在试飞与归巢中做取舍,可谓是每一个人成长节点的必修课,极具时代意义和思辨价值。
伴随成长而来的憧憬与纠结,让我们联想到新生婴儿剪断脐带时的情景。脐带曾让两个生命同呼吸、共命运。婴儿借此汲取营养,维持生命;但也囿于母体,不得独立。断开脐带,离开母体的过程,尽管充满了未知与风险,但也迎来了生命的诞生,自由的个体;从少年到青年,长大成人,融入社会的过程,虽然充满了希望与畅想,但也伴随着纠结与迷茫。可见脐带既是生命的依靠,也是成长的苦恼。成长的每一次节点,都像在断开一条无形的脐带。借脐带之喻,观照学生成长的话题,唤醒他们对成长的思考,是这道作文设题的主要意旨。
就考生的写作情况来看,大多能以擅长的记叙性文体、熟悉的自身成长素材,我手写我心地自然表达出对成长的体悟和感受。但本文出彩亦非易事。“青春”是成长的时间节点,也是选材的范围,这个好理解,也容易做到;可“脐带”的深层喻义究竟指什么?为何要剪断它?“脐带”在成长中究竟是“呵护与依靠”还是“束缚与苦恼”?这才是审题与立意的关键,它关涉到选材内容是否精当具体、主题表达是否鲜明深刻,如果忽略了这一考场评判标准,则作文的高下优劣便显而易见了。
【写作点拨】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属于“导语+文题”的命题形式。即在文题之前有一段导入性的语言材料,而后引出命题,提出要求。我们在审题时,可以在心里问自己这样一些问题:文题是什么意思?可以从哪些方面理解?题目是否限定了内容,内容限定在哪一方面?题目是否具有一定的比喻义或象征义?导语中的材料在内容上或主题方面有怎样的暗示性?由于写作命题是从阅读材料衍生而出,因此审题时还必须关照到阅读材料中的选文《成长回声》。通过这样的一番审读和思考,文章的立意和选材就有了明确的方向。
先看导语,“自己青葱岁月”是审题的第一组关键词,命题者希望考生写的是与“自己青葱岁月”相关的故事、心声、思考等内容,这就明确限定了写作范围。“青葱岁月”是人成长的一个特殊时段,一般是指12—18岁这个年龄阶段,正是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长大成人、融入社会的时期。中学生正处于这个人生阶段。生活在“青葱岁月”的中学生,他们的年华就像碧绿的小葱一样美丽,充满了希望,有着非同寻常的味道。青春如青葱,虽在成长,却并未真正成熟。处于青葱岁月的中学生,各自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如何对待“脐带”,因经历、认知等的不同,必有个性的不同。
再看文题,“脐带”是第二个关键词。脐带本是个生物学名词,是连接胎儿和胎盘,供给胎儿血液和营养物质代谢,保持胎儿在宫腔内一定活动的管状结构体。文题中的脐带自然不再是本义,而是引申义。导语中说“断开脐带,离开母体的过程,尽管充满着未知与风险,但也意味着从此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同样,从少年到青年,长大成人、融入社会的过程,也如同断开一条无形的脐带”。这里的“同样”一词,即引导学生在审题时思考他生活中的“无形的脐带”是什么,在他的青葱岁月起着什么样的作用,他是如何认知、理解、接受或断开“无形的脐带”等相关内容。
纵观整个命题,审题重点为“脐带”。脐带既输送了营养,也带来了束缚,更孕育着许多未知的矛盾。考生应先对“脐带”进行辩证的剖析,深入理解成长中的必然冲突,并观照自己的成长经历。然后可以将依赖、苦恼、煎熬等情绪诉诸笔端,亦可用理性的文字阐明对“脐带”的见解和思考。文题中“青春”一词,进一步界定了取材的范围。孩子与父母、师长之间,常有相互冲突、动容、理解的宝贵经历。考生应撷取成长中触动人心的细节,以书写青春的脉动;也可援引社会、名家对青春的论述,以绽放思想的光芒。
理解了题目中的这些关键信息,学生即可在考场上真情流露、抒写自我。我们倡导在写作中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通过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感悟。反对宿构、反对虚饰、反对抄袭。
【误区警示】
从阅卷情况看,有少数考生在确定写作范围时,虽然对“青葱岁月”这一成长节点有所把握,却忽略了“自己”这个限制词语,有的将表述对象“我”延展到“我们”,甚至推及“他人”的青葱岁月,这种审题时出现的偏差,显然脱离了本文的写作范围。再者,还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对于“脐带”这一凸显主旨的核心词语理解失之肤浅,尚未悟透它的深层喻义,导致在选材时无所适从,不知道写什么,在时空严格受限的考场上,为找不到“下锅米”而急得团团转。究其原因,问题还是出在“审题”上,这些考生没有慧眼捕捉到提示语中“无形的脐带”这一组关键词。因为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它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那么,在考生的青葱岁月里,“无形的脐带”究竟是什么?它带给考生的作用又是什么呢?提示语中作了明确回答:可能是关爱与鼓励,也可能是羁绊与束缚……你怎样选择呢?是接纳,还是排斥?是理解,还是纠结?对待“脐带”,你是想保持,还是要断开?这便自然成为写作的内容。解决了“无形的脐带”是什么的问题,接下来思考的就是自己是如何感受的,它带给你的是呵护与依靠,还是束缚与苦恼,抑或是二者之间的徘徊与煎熬,你是如何认知的,又是怎么对待的……这就把握了写作的主体内容。 满分作文
青春的脐带
宜昌市一考生
剪断“青春的脐带”,我的心仿佛被掏去了一块,空落落的。
面对即将结束的初中生活,怅然若失的复杂心情萦绕在心间,久久不散。回忆这三年来的青春时光,这承载着无数酸甜苦辣咸交织的回忆,是我们成长的印记,也是我们成长中的一条如影随形的“脐带”。
记得刚上初中时,我所在的班级,素以“不服管教”而闻名,是老师们公认的“烂班”。我们为了改变形象,证明自己并不比别人差,曾为了夺得一面流动红旗而煞费苦心,大家约定:每个人都必须遵规守纪,时时处处束缚自己的行为。班令一下,就连平常最捣蛋的同学也变得循规蹈矩起来。一个月之后,我们果真被评为“红旗班”,令全校师生对我们刮目相看。当我们全班同学激动地相拥在一起的时候,大家的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此时此刻,也只有自己知道,这是只属于我们的默契与团结,这种“同心同德、目标一致”的班级荣誉感,就像一条“无形的脐带”,将我们全班同学的心维系在了一起。
读初二了,我们曾因下課铃声的突然响起而心花怒放,也曾因科任老师的短暂拖堂而气得跺脚拍桌;我们曾因张同学获得作文大奖、为班级争光而拍手叫好,也曾因李同学无端受到别班同学的欺负、怒其不争而恨得牙根痒痒;我们曾因校领导的一番批评而黯然神伤,也曾因值日老师几句表扬的话语而高兴得手舞足蹈……总而言之,兴衰荣辱,我们共同面对,老师的关爱和鼓励抑或批评与鞭策,俨然成为向我们“缺钙”的心灵输送营养因子的“脐带”。
进入初三后,由于课业负担的加重以及升学压力的与日俱增,多少次,我们盼望着假期,盼望着早日告别严厉的老师,离开母校,结束枯燥乏味的校园生活。可真正到了要离别的时候,心中却是五味杂陈,充满了不舍与怀念。这段让我们“又爱又恨”的初中生活,早已占据了我们心灵的大部分,可当它即将画上句号的那一刻,我们的心却充满着空寂惆帐怅又伤感依恋,久久难以释怀。原来,被我们视为束缚与羁绊的校园常规以及老师们的谆谆教诲,就是呵护我们健康成长的“脐带”啊,一旦脱离,极其不适,而心中的阵痛更是久久难以平复……
然而——
青春犹如一首歌,有低回也有高潮;青春就像一张白纸,需要我们用亲身经历去为它添墨加彩。青春,有无限的活力,需要我们无所畏惧,去谱写人生的华美篇章。因此,我们必须淡然忍受这次暂时分离的痛苦,理智地剪断这条“青春的脐带”,因为我们需要成长!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断开“脐带”,脱离母体,也许充满着未知与风险,但也意味着我们从此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亲爱的同学,请把你美好的记忆装进心灵的口袋,并把它作为踏上人生新征程的强大动力。请相信:我们这些羽翼渐丰的莘莘学子一定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更为广阔而美丽的天空!
【满分揭秘】
精选熟悉的素材,写真事、以情动人。本文取材于考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抓住“青春”这一关键词语,以时间为序精选素材,采用电影镜头组接的方法,饱含深情地忆叙了“我”所在班级初中学习生活的几个片段:有因“不服管教”而遭人鄙视的苦涩,也有因夺得流动红旗而被人“刮目相待”的自豪;有因科任老师短暂拖堂的怨恨,也有因同学作文获奖的欢欣……一幅幅生活场景栩栩如生,真实感人。
挖掘文题意旨,巧表达、促人深思。文章紧扣“脐带”这一核心词语立意组材,并以这个富有喻义性的词语为线索,深入挖掘这个“无形的脐带”与处于青葱岁月的考生之间的关系以及传递的某种情感,通过描述身处毕业季的“我”对三年初中生活的回忆,抒发了内心的离愁与忧伤,表达了对老师的感激和对同窗学友的怀念与不舍,凸显了期盼成长、成就美好人生的主题。全文结构清晰,主题深刻,表达灵动,启人心智。
青春的脐带
宜昌市一考生
不知道从何时起,我走路的步子越迈越大,眼界越来越宽,思维也渐渐突破了师长的那方天地……面对永不停歇的时间齿轮,我想说——青春的脐带,我已断开,我正在成长。
冲着前方妈妈温暖的怀抱,背着后面爸爸期待的眼神,我终于鼓起勇气抬起了脚,踉踉跄跄地扑到妈妈的怀里。妈妈当即笑得眼睛弯成了月牙儿,爸爸的脸上也写满了幸福。
那时,小小的我应该还不懂成长的意义。但每天,我都开心地学着迈步,甚至闭上眼睛向前扑。随着我的鞋子尺码的增大,我的步子也越来越稳。
断开青春的脐带,我在成长。
看着小伙伴们骑着小巧的自行车,我央求爸爸给我买一辆。经常在外奔波的爸爸一口答应,当即给我买了一辆蓝色小车。兴奋的我蹬起车就出发了,没想到车子一晃一晃的,甚至还左右摇摆,吓得我大叫“爸爸”。然而等爸妈跑出来时,我已经远去了。被卸掉一边的辅轮后,曾经熟悉的小车对我而言,又成了一大挑战。我刚坐好,车子就歪向了一边,还蹭破了我膝盖上的皮。我咬着牙又坐上去,小心地尝试着再踏上去。我对新的事物充满了好奇,而且越挫越勇,终于将小车骑得顺手了。卸掉另一个辅轮后,我便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摔滚”状态。
在夕阳下,一个倔丫头一次次摔倒,又一次次爬起来……
断开青春的脐带,我在成长。
在800米跑道上,我和我的同学似脱缰之马,发疯般地奔跑,你追我赶。我急促地喘着气,喉咙里好像一团火在烧,渐渐地,脚下没了知觉,整个人也好像不受大脑控制了,但我脑中有一个念头,我不能输!
街上的音响放着《Tik Tok》,却无法再把我的注意力“拉走”。时而埋头沉思,时而奋笔疾书……现实中,我一刻不停地用实力说话。
断开青春的脐带,我在成长。
世事不断变迁,青春花开花谢,岁月带走了我们多少美好的回忆,又带走了多少苦涩的年少轻狂。虽然少年的情怀真挚甜美,但我们不能沉湎于对过往的留恋中,因为我们需要长大。
青春的号角已经吹响,成功的舞台已经布置妥当,望着鲜花铺就的明天,在成长的路上,我已剪断生命的脐带,正大步流星地向前走……
婴儿从孕育到出生,主要靠脐带提供营养、维持生命。断开脐带,离开母体的过程,尽管充满着未知与风险,但也意味着从此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同样,从少年到青年,长大成人、融入社会的过程,也如同断开一条无形的脐带,充满着憧憬与希望,伴随着纠结与迷茫。亲爱的同学,你感受到自己青葱岁月中的这条“脐带”了吗?它带给你的是呵护与依靠,还是束缚与苦恼,抑或是二者之间的徘徊与煎熬?
请以“青春的脐带”为题,或分享你的故事,或倾诉你的心声,或交流你的思想……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严禁抄袭和套用任何其他同类作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
【试题解析】
2021年湖北宜昌中考作文命题与近几年来的中考作文命题的方式一样,那就是力图贯彻这样一种理念,即在阅读板块中,尽可能渗透写作能力的考查,反过来,在写作板块中,尽可能兼顾阅读能力的检测。因为,读写本一体,读写应互动。考生只有正确解读材料,充分把握题意,才能准确审题立意,精心谋篇布局,畅快行之于文。
这道作文命题,灵感来源于试卷最后一则文段——《成长回声》。该选文针对考生的年龄特征,要求在自己成長的过程中,从亲情和自我中做出选择。众所周知,青春叛逆期是每一个人必然要经历的成长阶段。父母虽然为孩子提供了浓浓的亲情和生活的保障,但子女未必能理解他们的舐犊之情和殷切期望。文中“我”的所作所为,其实是众多懵懂少年的常见之举。这既是观念的冲突,也是成长的代价。在试飞与归巢中做取舍,可谓是每一个人成长节点的必修课,极具时代意义和思辨价值。
伴随成长而来的憧憬与纠结,让我们联想到新生婴儿剪断脐带时的情景。脐带曾让两个生命同呼吸、共命运。婴儿借此汲取营养,维持生命;但也囿于母体,不得独立。断开脐带,离开母体的过程,尽管充满了未知与风险,但也迎来了生命的诞生,自由的个体;从少年到青年,长大成人,融入社会的过程,虽然充满了希望与畅想,但也伴随着纠结与迷茫。可见脐带既是生命的依靠,也是成长的苦恼。成长的每一次节点,都像在断开一条无形的脐带。借脐带之喻,观照学生成长的话题,唤醒他们对成长的思考,是这道作文设题的主要意旨。
就考生的写作情况来看,大多能以擅长的记叙性文体、熟悉的自身成长素材,我手写我心地自然表达出对成长的体悟和感受。但本文出彩亦非易事。“青春”是成长的时间节点,也是选材的范围,这个好理解,也容易做到;可“脐带”的深层喻义究竟指什么?为何要剪断它?“脐带”在成长中究竟是“呵护与依靠”还是“束缚与苦恼”?这才是审题与立意的关键,它关涉到选材内容是否精当具体、主题表达是否鲜明深刻,如果忽略了这一考场评判标准,则作文的高下优劣便显而易见了。
【写作点拨】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属于“导语+文题”的命题形式。即在文题之前有一段导入性的语言材料,而后引出命题,提出要求。我们在审题时,可以在心里问自己这样一些问题:文题是什么意思?可以从哪些方面理解?题目是否限定了内容,内容限定在哪一方面?题目是否具有一定的比喻义或象征义?导语中的材料在内容上或主题方面有怎样的暗示性?由于写作命题是从阅读材料衍生而出,因此审题时还必须关照到阅读材料中的选文《成长回声》。通过这样的一番审读和思考,文章的立意和选材就有了明确的方向。
先看导语,“自己青葱岁月”是审题的第一组关键词,命题者希望考生写的是与“自己青葱岁月”相关的故事、心声、思考等内容,这就明确限定了写作范围。“青葱岁月”是人成长的一个特殊时段,一般是指12—18岁这个年龄阶段,正是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长大成人、融入社会的时期。中学生正处于这个人生阶段。生活在“青葱岁月”的中学生,他们的年华就像碧绿的小葱一样美丽,充满了希望,有着非同寻常的味道。青春如青葱,虽在成长,却并未真正成熟。处于青葱岁月的中学生,各自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如何对待“脐带”,因经历、认知等的不同,必有个性的不同。
再看文题,“脐带”是第二个关键词。脐带本是个生物学名词,是连接胎儿和胎盘,供给胎儿血液和营养物质代谢,保持胎儿在宫腔内一定活动的管状结构体。文题中的脐带自然不再是本义,而是引申义。导语中说“断开脐带,离开母体的过程,尽管充满着未知与风险,但也意味着从此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同样,从少年到青年,长大成人、融入社会的过程,也如同断开一条无形的脐带”。这里的“同样”一词,即引导学生在审题时思考他生活中的“无形的脐带”是什么,在他的青葱岁月起着什么样的作用,他是如何认知、理解、接受或断开“无形的脐带”等相关内容。
纵观整个命题,审题重点为“脐带”。脐带既输送了营养,也带来了束缚,更孕育着许多未知的矛盾。考生应先对“脐带”进行辩证的剖析,深入理解成长中的必然冲突,并观照自己的成长经历。然后可以将依赖、苦恼、煎熬等情绪诉诸笔端,亦可用理性的文字阐明对“脐带”的见解和思考。文题中“青春”一词,进一步界定了取材的范围。孩子与父母、师长之间,常有相互冲突、动容、理解的宝贵经历。考生应撷取成长中触动人心的细节,以书写青春的脉动;也可援引社会、名家对青春的论述,以绽放思想的光芒。
理解了题目中的这些关键信息,学生即可在考场上真情流露、抒写自我。我们倡导在写作中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通过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感悟。反对宿构、反对虚饰、反对抄袭。
【误区警示】
从阅卷情况看,有少数考生在确定写作范围时,虽然对“青葱岁月”这一成长节点有所把握,却忽略了“自己”这个限制词语,有的将表述对象“我”延展到“我们”,甚至推及“他人”的青葱岁月,这种审题时出现的偏差,显然脱离了本文的写作范围。再者,还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对于“脐带”这一凸显主旨的核心词语理解失之肤浅,尚未悟透它的深层喻义,导致在选材时无所适从,不知道写什么,在时空严格受限的考场上,为找不到“下锅米”而急得团团转。究其原因,问题还是出在“审题”上,这些考生没有慧眼捕捉到提示语中“无形的脐带”这一组关键词。因为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它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那么,在考生的青葱岁月里,“无形的脐带”究竟是什么?它带给考生的作用又是什么呢?提示语中作了明确回答:可能是关爱与鼓励,也可能是羁绊与束缚……你怎样选择呢?是接纳,还是排斥?是理解,还是纠结?对待“脐带”,你是想保持,还是要断开?这便自然成为写作的内容。解决了“无形的脐带”是什么的问题,接下来思考的就是自己是如何感受的,它带给你的是呵护与依靠,还是束缚与苦恼,抑或是二者之间的徘徊与煎熬,你是如何认知的,又是怎么对待的……这就把握了写作的主体内容。 满分作文
青春的脐带
宜昌市一考生
剪断“青春的脐带”,我的心仿佛被掏去了一块,空落落的。
面对即将结束的初中生活,怅然若失的复杂心情萦绕在心间,久久不散。回忆这三年来的青春时光,这承载着无数酸甜苦辣咸交织的回忆,是我们成长的印记,也是我们成长中的一条如影随形的“脐带”。
记得刚上初中时,我所在的班级,素以“不服管教”而闻名,是老师们公认的“烂班”。我们为了改变形象,证明自己并不比别人差,曾为了夺得一面流动红旗而煞费苦心,大家约定:每个人都必须遵规守纪,时时处处束缚自己的行为。班令一下,就连平常最捣蛋的同学也变得循规蹈矩起来。一个月之后,我们果真被评为“红旗班”,令全校师生对我们刮目相看。当我们全班同学激动地相拥在一起的时候,大家的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此时此刻,也只有自己知道,这是只属于我们的默契与团结,这种“同心同德、目标一致”的班级荣誉感,就像一条“无形的脐带”,将我们全班同学的心维系在了一起。
读初二了,我们曾因下課铃声的突然响起而心花怒放,也曾因科任老师的短暂拖堂而气得跺脚拍桌;我们曾因张同学获得作文大奖、为班级争光而拍手叫好,也曾因李同学无端受到别班同学的欺负、怒其不争而恨得牙根痒痒;我们曾因校领导的一番批评而黯然神伤,也曾因值日老师几句表扬的话语而高兴得手舞足蹈……总而言之,兴衰荣辱,我们共同面对,老师的关爱和鼓励抑或批评与鞭策,俨然成为向我们“缺钙”的心灵输送营养因子的“脐带”。
进入初三后,由于课业负担的加重以及升学压力的与日俱增,多少次,我们盼望着假期,盼望着早日告别严厉的老师,离开母校,结束枯燥乏味的校园生活。可真正到了要离别的时候,心中却是五味杂陈,充满了不舍与怀念。这段让我们“又爱又恨”的初中生活,早已占据了我们心灵的大部分,可当它即将画上句号的那一刻,我们的心却充满着空寂惆帐怅又伤感依恋,久久难以释怀。原来,被我们视为束缚与羁绊的校园常规以及老师们的谆谆教诲,就是呵护我们健康成长的“脐带”啊,一旦脱离,极其不适,而心中的阵痛更是久久难以平复……
然而——
青春犹如一首歌,有低回也有高潮;青春就像一张白纸,需要我们用亲身经历去为它添墨加彩。青春,有无限的活力,需要我们无所畏惧,去谱写人生的华美篇章。因此,我们必须淡然忍受这次暂时分离的痛苦,理智地剪断这条“青春的脐带”,因为我们需要成长!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断开“脐带”,脱离母体,也许充满着未知与风险,但也意味着我们从此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亲爱的同学,请把你美好的记忆装进心灵的口袋,并把它作为踏上人生新征程的强大动力。请相信:我们这些羽翼渐丰的莘莘学子一定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更为广阔而美丽的天空!
【满分揭秘】
精选熟悉的素材,写真事、以情动人。本文取材于考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抓住“青春”这一关键词语,以时间为序精选素材,采用电影镜头组接的方法,饱含深情地忆叙了“我”所在班级初中学习生活的几个片段:有因“不服管教”而遭人鄙视的苦涩,也有因夺得流动红旗而被人“刮目相待”的自豪;有因科任老师短暂拖堂的怨恨,也有因同学作文获奖的欢欣……一幅幅生活场景栩栩如生,真实感人。
挖掘文题意旨,巧表达、促人深思。文章紧扣“脐带”这一核心词语立意组材,并以这个富有喻义性的词语为线索,深入挖掘这个“无形的脐带”与处于青葱岁月的考生之间的关系以及传递的某种情感,通过描述身处毕业季的“我”对三年初中生活的回忆,抒发了内心的离愁与忧伤,表达了对老师的感激和对同窗学友的怀念与不舍,凸显了期盼成长、成就美好人生的主题。全文结构清晰,主题深刻,表达灵动,启人心智。
青春的脐带
宜昌市一考生
不知道从何时起,我走路的步子越迈越大,眼界越来越宽,思维也渐渐突破了师长的那方天地……面对永不停歇的时间齿轮,我想说——青春的脐带,我已断开,我正在成长。
冲着前方妈妈温暖的怀抱,背着后面爸爸期待的眼神,我终于鼓起勇气抬起了脚,踉踉跄跄地扑到妈妈的怀里。妈妈当即笑得眼睛弯成了月牙儿,爸爸的脸上也写满了幸福。
那时,小小的我应该还不懂成长的意义。但每天,我都开心地学着迈步,甚至闭上眼睛向前扑。随着我的鞋子尺码的增大,我的步子也越来越稳。
断开青春的脐带,我在成长。
看着小伙伴们骑着小巧的自行车,我央求爸爸给我买一辆。经常在外奔波的爸爸一口答应,当即给我买了一辆蓝色小车。兴奋的我蹬起车就出发了,没想到车子一晃一晃的,甚至还左右摇摆,吓得我大叫“爸爸”。然而等爸妈跑出来时,我已经远去了。被卸掉一边的辅轮后,曾经熟悉的小车对我而言,又成了一大挑战。我刚坐好,车子就歪向了一边,还蹭破了我膝盖上的皮。我咬着牙又坐上去,小心地尝试着再踏上去。我对新的事物充满了好奇,而且越挫越勇,终于将小车骑得顺手了。卸掉另一个辅轮后,我便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摔滚”状态。
在夕阳下,一个倔丫头一次次摔倒,又一次次爬起来……
断开青春的脐带,我在成长。
在800米跑道上,我和我的同学似脱缰之马,发疯般地奔跑,你追我赶。我急促地喘着气,喉咙里好像一团火在烧,渐渐地,脚下没了知觉,整个人也好像不受大脑控制了,但我脑中有一个念头,我不能输!
街上的音响放着《Tik Tok》,却无法再把我的注意力“拉走”。时而埋头沉思,时而奋笔疾书……现实中,我一刻不停地用实力说话。
断开青春的脐带,我在成长。
世事不断变迁,青春花开花谢,岁月带走了我们多少美好的回忆,又带走了多少苦涩的年少轻狂。虽然少年的情怀真挚甜美,但我们不能沉湎于对过往的留恋中,因为我们需要长大。
青春的号角已经吹响,成功的舞台已经布置妥当,望着鲜花铺就的明天,在成长的路上,我已剪断生命的脐带,正大步流星地向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