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期的汇率改革使人民币汇率形成双向浮动机制,由此,汇率变动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加大,汇率风险的防范和管理已成为外贸企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课题。面对汇率改革给国内外贸企业带来的冲击,外贸企业应增强风险意识,积极地寻求规避汇率风险可选择的工具。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国进出口银行国际业务部国际结算、对外贸易融资主管周红军,请他结合实际,为进出口企业提供一些可操作的方法,即新形势下如何规避汇率风险,选择强化汇率风险管理的有效策略。
签约前锁定汇率风险
《进出口经理人》:从当前国际形势来看。企业对外签约时,采用货币篮子中的何种货币计价更为稳当?
周红军:金融危机以来,欧元与美元、人民币与美元汇率波动幅度加大,企业开展对外贸易时,直接面临选择何种货币来计算成本以维持合理利润的问题。就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长期走势来看,人民币将在短期升跌震荡中有逐步升值的趋势。在此情况下,企业对外签约时采用何种货币计价更为稳当的问题,需区分不同情况。通常情况下,对外签订出口合同时选择趋向于贬值的货币更有利,而在对外签订进口合同时,则选用趋向于升值的货币更有利。但是不论选择何种货币,企业通常需要在签约前使用有关汇率避险工具,以锁定汇率风险,从而保证在对外贸易中所获取的利润不因汇率波动而遭受损失,以维持预期收益。
《进出口经理人》:汇改后,人民币汇率不仅双向波动,而且波动的幅度也会加大。这会给外贸企业带来哪些风险?
周红军:汇率波动幅度的加大给外贸企业带来的最大风险是成本利润核算的不确定,例如签订出口合同时所使用的签约货币,在未来出口合同履行并完成出口收汇办理结汇时,可能因汇率升值而使收益受损,尤其是对于出口维持微利水平的企业而言,汇率变动幅度的加大可能导致出口出现亏损的情况。
直接避险工具品种多样
《进出口经理人》:当前我国外汇市场上可供企业利用的汇率风险管理工具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企业使用外汇避险工具易出现哪些问题?
周红军:当前我国外汇市场上可供企业利用的汇率风险管理工具,主要包括远期结售汇、掉期、NDF(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市场)等直接避险工具,各自有各自的特点,具体介绍如下:
远期结售汇 即确定汇率在前而实际外汇收支发生在后的结售汇业务。客户与银行协商签订远期结售汇合同,约定未来办理结汇或售汇的人民币兑外汇币种、金额、汇率以及交割期限。在交割日当天,客户按照远期结售汇合同所确定的币种、金额和汇率向银行办理结汇或售汇,如到期违约则需缴纳违约金。目前,各家银行开办远期结售汇的币种包括美元、港币、欧元、日元和英镑等;期限从7天到3年不等;交易可以是固定期限交易,也可以是择期交易。远期结售汇业务可帮助外贸企业事先锁定交易成本,从而起到规避汇率风险的作用。
掉期 即指企业与银行有一前一后不同日期、两次方向相反的人民币与外币兑换交易,即在前一次交易中,企业用外汇按照约定汇率从银行兑入人民币,在后一次交易中,该企业再用人民币按照约定汇率从银行兑回外汇,上述交易也可以相反办理。例如,某出口企业收到国外进口商支付的货款500万美元,该企业需将货款结汇成人民币用于国内支出,但同时该企业需进口原材料并将于3个月后支付500万美元的货款。此时,该企业就可以与银行办理一笔即期对3个月远期的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即期卖出500万美元,取得相应的人民币,3个月远期以人民币买K500万美元。通过上述交易,该企业可以轧平其中的资金缺口,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
NDF(Non-Deliverable Forward)即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市场,目前仅在香港市场开放,而且交易活跃,其交易采用私下协商的方式进行。从当前2年期美元对人民币NDF合约来看,汇率已升至1美元兑6.2元人民币。当前诸多在香港设有分行的境内银行,可为外贸企业通过香港转结算的方式,利用NDF规避汇率风险。
针对自身实际灵活应对
《进出口经理人》:外贸企业如何提升自身的规避汇率风险的综合能力?您有何建议?
周红军:企业规避汇率波动风险除利用以上直接避险工具外,各类企业还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灵活措施来规避汇率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点建议:
对外签约时采用多种计价货币 企业在对外签约时,可多采用美元、欧元、英镑、日元等,尤其是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选择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将是规避汇率风险的最好选择。
协商使用固定汇率锁定成本 企业对外签订商务合同时,可与外商协商,将合同中的价格条款设定为固定汇率,即在签订合同时约定一个汇率,如果未来汇率发生超过一定范围的波动,则价格条款可以按波动的汇率进行调节。如某企业向美国出口商品,签订合同时单价为USD100/件,合同约定按1美元兑人民币6.76计算成本,为67600元人民币,如当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变为6.91时,则此时商品单价变为USD97.83/件;如当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变为6.43时,则此时单价变为USD105.1/件,产品成本总是固定在67600元人民币。
灵活运用国际贸易结算方式 常见的国际贸易结算方式有预付货款、跟单信用证、跟单托收和赊销等,每种结算方式在规避汇率风险方面作用不同,需灵活掌握,同时应时刻关注国家外汇管理局相关管理规定的变化。
(1)预付货款。对出口商而言,在汇率有升值预期时,可多使用预收货款结算,因为根据现行国家外汇管理规定,预付货款属于经常项目收汇,企业既可保留现汇,又可随时办理结汇,企业可根据自己对外汇市场的判断决定何时办理结汇,当然在出口商对汇率有贬值预期时,则少使用预收货款结算。对进口商而言,在汇率有升值预期时,则少使用预付货款结算;在汇率有贬值预期时,则多使用预付货款结算;
(2)跟单信用证。对出口商而言,当汇率有升值预期时,应尽量多使用即期信用证结算,以便尽早收汇;当有贬值预期时,应尽量多使用远期/延期付款信用证结算,推迟收汇。对进口商而言,当汇率有升值预期时,应尽量多使用远期/延期付款信用证结算,以便推迟付汇,当汇率有贬值预期时,应尽量多使用即期信用证结算,尽早付汇,也可在开立信用证时就办理购汇手续;
(3)跟单托收。对出口商而言,当汇率有升值预期时,应尽量多使用D/P即期结算,以便尽早收汇,当汇率有贬值预期时,应尽量多使用D/P远期或D/A结算,推迟收汇。对进口商而言,当汇率有升值预期时,应尽量多使用D/P远期或D/A结算,以便推迟付汇;当汇率有贬值预期时,应尽量多使用D/P即期结算,尽早付汇,
(4)赊销。对出口商而言,当汇率有升值预期时,应尽量少使用赊销结算,以便尽早收汇。当汇率有贬值预期时,可多使用赊销结算,延迟收汇。对进口商而言,当汇率有升值预期时,应尽量多使用赊销结算,以便推迟付汇;当汇率有贬值预期时,可少使用赊销结算,尽早付汇。
签约前锁定汇率风险
《进出口经理人》:从当前国际形势来看。企业对外签约时,采用货币篮子中的何种货币计价更为稳当?
周红军:金融危机以来,欧元与美元、人民币与美元汇率波动幅度加大,企业开展对外贸易时,直接面临选择何种货币来计算成本以维持合理利润的问题。就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长期走势来看,人民币将在短期升跌震荡中有逐步升值的趋势。在此情况下,企业对外签约时采用何种货币计价更为稳当的问题,需区分不同情况。通常情况下,对外签订出口合同时选择趋向于贬值的货币更有利,而在对外签订进口合同时,则选用趋向于升值的货币更有利。但是不论选择何种货币,企业通常需要在签约前使用有关汇率避险工具,以锁定汇率风险,从而保证在对外贸易中所获取的利润不因汇率波动而遭受损失,以维持预期收益。
《进出口经理人》:汇改后,人民币汇率不仅双向波动,而且波动的幅度也会加大。这会给外贸企业带来哪些风险?
周红军:汇率波动幅度的加大给外贸企业带来的最大风险是成本利润核算的不确定,例如签订出口合同时所使用的签约货币,在未来出口合同履行并完成出口收汇办理结汇时,可能因汇率升值而使收益受损,尤其是对于出口维持微利水平的企业而言,汇率变动幅度的加大可能导致出口出现亏损的情况。
直接避险工具品种多样
《进出口经理人》:当前我国外汇市场上可供企业利用的汇率风险管理工具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企业使用外汇避险工具易出现哪些问题?
周红军:当前我国外汇市场上可供企业利用的汇率风险管理工具,主要包括远期结售汇、掉期、NDF(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市场)等直接避险工具,各自有各自的特点,具体介绍如下:
远期结售汇 即确定汇率在前而实际外汇收支发生在后的结售汇业务。客户与银行协商签订远期结售汇合同,约定未来办理结汇或售汇的人民币兑外汇币种、金额、汇率以及交割期限。在交割日当天,客户按照远期结售汇合同所确定的币种、金额和汇率向银行办理结汇或售汇,如到期违约则需缴纳违约金。目前,各家银行开办远期结售汇的币种包括美元、港币、欧元、日元和英镑等;期限从7天到3年不等;交易可以是固定期限交易,也可以是择期交易。远期结售汇业务可帮助外贸企业事先锁定交易成本,从而起到规避汇率风险的作用。
掉期 即指企业与银行有一前一后不同日期、两次方向相反的人民币与外币兑换交易,即在前一次交易中,企业用外汇按照约定汇率从银行兑入人民币,在后一次交易中,该企业再用人民币按照约定汇率从银行兑回外汇,上述交易也可以相反办理。例如,某出口企业收到国外进口商支付的货款500万美元,该企业需将货款结汇成人民币用于国内支出,但同时该企业需进口原材料并将于3个月后支付500万美元的货款。此时,该企业就可以与银行办理一笔即期对3个月远期的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即期卖出500万美元,取得相应的人民币,3个月远期以人民币买K500万美元。通过上述交易,该企业可以轧平其中的资金缺口,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
NDF(Non-Deliverable Forward)即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市场,目前仅在香港市场开放,而且交易活跃,其交易采用私下协商的方式进行。从当前2年期美元对人民币NDF合约来看,汇率已升至1美元兑6.2元人民币。当前诸多在香港设有分行的境内银行,可为外贸企业通过香港转结算的方式,利用NDF规避汇率风险。
针对自身实际灵活应对
《进出口经理人》:外贸企业如何提升自身的规避汇率风险的综合能力?您有何建议?
周红军:企业规避汇率波动风险除利用以上直接避险工具外,各类企业还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灵活措施来规避汇率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点建议:
对外签约时采用多种计价货币 企业在对外签约时,可多采用美元、欧元、英镑、日元等,尤其是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选择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将是规避汇率风险的最好选择。
协商使用固定汇率锁定成本 企业对外签订商务合同时,可与外商协商,将合同中的价格条款设定为固定汇率,即在签订合同时约定一个汇率,如果未来汇率发生超过一定范围的波动,则价格条款可以按波动的汇率进行调节。如某企业向美国出口商品,签订合同时单价为USD100/件,合同约定按1美元兑人民币6.76计算成本,为67600元人民币,如当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变为6.91时,则此时商品单价变为USD97.83/件;如当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变为6.43时,则此时单价变为USD105.1/件,产品成本总是固定在67600元人民币。
灵活运用国际贸易结算方式 常见的国际贸易结算方式有预付货款、跟单信用证、跟单托收和赊销等,每种结算方式在规避汇率风险方面作用不同,需灵活掌握,同时应时刻关注国家外汇管理局相关管理规定的变化。
(1)预付货款。对出口商而言,在汇率有升值预期时,可多使用预收货款结算,因为根据现行国家外汇管理规定,预付货款属于经常项目收汇,企业既可保留现汇,又可随时办理结汇,企业可根据自己对外汇市场的判断决定何时办理结汇,当然在出口商对汇率有贬值预期时,则少使用预收货款结算。对进口商而言,在汇率有升值预期时,则少使用预付货款结算;在汇率有贬值预期时,则多使用预付货款结算;
(2)跟单信用证。对出口商而言,当汇率有升值预期时,应尽量多使用即期信用证结算,以便尽早收汇;当有贬值预期时,应尽量多使用远期/延期付款信用证结算,推迟收汇。对进口商而言,当汇率有升值预期时,应尽量多使用远期/延期付款信用证结算,以便推迟付汇,当汇率有贬值预期时,应尽量多使用即期信用证结算,尽早付汇,也可在开立信用证时就办理购汇手续;
(3)跟单托收。对出口商而言,当汇率有升值预期时,应尽量多使用D/P即期结算,以便尽早收汇,当汇率有贬值预期时,应尽量多使用D/P远期或D/A结算,推迟收汇。对进口商而言,当汇率有升值预期时,应尽量多使用D/P远期或D/A结算,以便推迟付汇;当汇率有贬值预期时,应尽量多使用D/P即期结算,尽早付汇,
(4)赊销。对出口商而言,当汇率有升值预期时,应尽量少使用赊销结算,以便尽早收汇。当汇率有贬值预期时,可多使用赊销结算,延迟收汇。对进口商而言,当汇率有升值预期时,应尽量多使用赊销结算,以便推迟付汇;当汇率有贬值预期时,可少使用赊销结算,尽早付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