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电工电子技术”是高职院校电气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针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特点和学生特点,围绕提高高职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从课堂教学模式、组织、手段三方面创新课堂教学,可以有效提升“电工电子技术”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院校;“电工电子技术”;课堂教学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研究”子课题“合作学习模式对学生能力提高的影响研究”(课题批准号:SDB201310090)
作者简介:刘喜有,男,山东省枣庄科技职业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电气工程专业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4)27-0043-02
“电工电子技术”是高职院校电气工程专业的技术基础课。它是以普通物理学为基础,理论内容抽象、概念术语众多、实践环节复杂、学生不易理解的重要基础课程,其教学内容几乎涵盖了电工电子学科的各个领域,知识面广、信息量大是该课程的突出特征。同时,由于电气工程专业的学生大多是来自普通高中,学生的知识结构参差不齐,普遍存在物理基础薄弱、学习自觉性差、信心不足、实践能力弱等问题,使得学生在知识的理解和实践技能的提高上都感到非常吃力。因此,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一、“262”模式
“262”模式是笔者在长期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摸索出的一种高效教学模式,即每节课45分钟按照2:6:2的比例对课堂教学的“授课、互动、测评”三大模块进行科学分割,要求20%时间用于教师课程导入和重点讲授,60%时间用于学生的讨论和交流,20%时间用于教师对学生观点的评价。
课堂教学导入教育功能,在于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情感,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最佳状态中去。[1]教学导入既可以从与先前学过知识的类比中导入新课,也可以从先前知识无法解决的问题上入手,还可以从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产生疑惑引入新课。当然,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还是要根据讲授的内容来确定导入方法,做到语言简洁、方法实用。如在讲授基尔霍夫定律时,就可对先前学过的混联电路进行简单复习,并在混联电路中加入一个电源,从而构成一个复杂电路。这时教师可提出让学生用之前的解题方法来解题,在学生解题无果时,教师就可适时地引出复杂电路的概念,从而导出基尔霍夫定律。
互动是课堂教学的第二阶段,也是课堂教学过程的主体。这一阶段主要是生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讨论和交流的主题主要是教师依据本次课的教学内容设计的“专题”,也可以是教师结合自有的科研或教学项目对课程内容的拓展训练。如在讲授电工技术时,预先设计一个“专题”:“断线式低功率瓦斯报警器装置”,在专题中只给出报警器的原理和器件,并要求在报警器报警时红灯亮,扬声器发生;不报警时亮绿灯,且不发声。在这一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自由思考,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沟通交流能力,培育了学生的创造性潜力,提升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测评是课堂教学的第三阶段,这一阶段既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包括学生之间的评价。首先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实验设计方法、步骤和结果做简要阐述,然后由教师和学生对其进行评价。学生评价要体现出优点和不足,而教师则要从理论和实际应用两方面对学生的实验现象给予评价,并要求学生将实验过程详细地反映在实验报告中。总的来说,“262”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其宽松的教学环境与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和讨论热情,使学生在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技能训练、语言能力和协作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充分锻炼和表现,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262”模式需要教师具备高效的组织和控制能力。
二、“三驾马车”
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不仅要有高效的教学模式,而且要有有效的教学组织来保障。在“电工电子技术”课堂教学中,笔者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这种学习方式走出了由教师一个人推动全班学生学习进程的尴尬局面,化整为零,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的统一管理下主动学习。在实际课堂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兴趣爱好,将30人的班级分组建立了每组6人的262高效课堂“三驾马车”,即行政小组、学习小组和科研小组,也就是一个小组担当三种角色,但是组长人选是动态的,不是固定不变的,而且在一般情况下,一位学生不能兼任两个或三个组长。
行政小组的组长是由组内成员推举出来的,该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组织和管理能力,他所面对的对象是教师和组内成员。如在每次课之前,教师要向行政组长说明下次课所要讲授的内容、讨论的专题和教学方法,以及要求学生所要做的预习和搜集的资料。然后,再由行政组长向学习和科研组长说明教师的课堂整体设计,学习和科研组长向行政组长负责。在整个教学环节中,似乎行政组长只是充当了“传话筒”的角色,其实不然,一方面,教师可简化过多的说教,向行政组长一人说明问题即可;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和组织控制能力,使学生在这一环节中得到锻炼。
学习组长是由行政组长根据组内成员的知识结构来确定的,该学生应具备较宽的知识面和扎实的理论功底,特别是在电学方面。在组内成员预习下一次课的内容时,学习组长就要充分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储备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补习相关的基础知识。同时,学习组长要带领组员认真梳理和弄清所要讲授的课程内容,把不易理解的难点整理出来,这样在教师课堂教学中就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听课,以消化和理解不懂或难懂的知识点。由学习组长组织进行的课前预习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课堂教学效率,而且有利于教师控制课堂教学节奏,为课堂互动环节预留足够的时间。
科研组长主要是行政组长根据组员的实践能力来确定。一般来说,该学生要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科研组长要对小组成员讨论的内容、形式、分工有明确的阐述,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如何讨论、如何展示、如何点评、每个成员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以及目标的检测都要有明确的要求。同时,科研组长要协调组员将讨论的“主题”或“专题”系统地反映在实验报告中,并轮流指定某一组员在测评阶段阐述本组的讨论或研究的结果。在整个课堂教学环节中,互动阶段是最重要的环节,它是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检验或实际应用,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科研组长承担的任务最重,责任也最大。 三、多媒体与仿真技术
多媒体技术是现代高校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以其形象、直观、生动的画面向学生展示出用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堂需要,利用Flash、AutoCAD、3DMAX等绘图软件制作汇集大量的文本、图形、图像、视频、音频资料,形成一个图、文、声并茂的PowerPoint多媒体教学课件。[2]如在讲解三相电动机时,单单依靠教师讲解其电路原理,学生很难理解,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多媒体就可以提供一个有效的教学手段。在制作课件时,可以将电动机的整体图形和剖视图放到课件里,先让学生了解其内部构造,使学生对电动机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用电路的形式将其内部结构表现出来,这样就为下一步的电路分析奠定了基础。
计算机仿真是现代课程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对于“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来说,就是在计算机上虚拟出一个电子工作平台,它能极大地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和自由度,使学生在虚拟空间里能够超越现实限制,去操纵现实世界原来的可能与不可能,进而预演可能、证实可能,变现可能和虚拟不可能的可能。现阶段“电工电子技术”课堂教学普遍使用的仿真软件是Multisim2001(Electronic Workbench)和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等。Multisim2001软件是加拿大IIT公司在2001年推出的功能强大的电路分析及设计软件,利用Multisim2001可快速真实地仿真和分析实际电路的工作原理,易于修改电路参数,获取多种实验结果。[3]如在讲授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的静态和动态分析时,为便于学生了解和掌握单管放大电路的内部结构、基本原理和特性,教师就可以用Multisim2001进行仿真,运行后的动态仿真结果呈现出输入输出反相;通过改变集电极电阻和基极电阻的参数,使电路处于不同的工作状态,也会显示输出后的失真波形。有了单管放大电路原理基础,学生对进一步学习的概念和原理也会更加容易接受。
参考文献:
[1]张永志.《电工基础》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J].职业教育研究,2009(2):150-151.
[2]付兰芳,张宪.现代教育技术在电工电子学教学应用中的思考[J].华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6(6):43-44.
[3]陈松,金鸿.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Multisim2001&Protel 99se[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 陈国平]
关键词:高职院校;“电工电子技术”;课堂教学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研究”子课题“合作学习模式对学生能力提高的影响研究”(课题批准号:SDB201310090)
作者简介:刘喜有,男,山东省枣庄科技职业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电气工程专业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4)27-0043-02
“电工电子技术”是高职院校电气工程专业的技术基础课。它是以普通物理学为基础,理论内容抽象、概念术语众多、实践环节复杂、学生不易理解的重要基础课程,其教学内容几乎涵盖了电工电子学科的各个领域,知识面广、信息量大是该课程的突出特征。同时,由于电气工程专业的学生大多是来自普通高中,学生的知识结构参差不齐,普遍存在物理基础薄弱、学习自觉性差、信心不足、实践能力弱等问题,使得学生在知识的理解和实践技能的提高上都感到非常吃力。因此,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一、“262”模式
“262”模式是笔者在长期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摸索出的一种高效教学模式,即每节课45分钟按照2:6:2的比例对课堂教学的“授课、互动、测评”三大模块进行科学分割,要求20%时间用于教师课程导入和重点讲授,60%时间用于学生的讨论和交流,20%时间用于教师对学生观点的评价。
课堂教学导入教育功能,在于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情感,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最佳状态中去。[1]教学导入既可以从与先前学过知识的类比中导入新课,也可以从先前知识无法解决的问题上入手,还可以从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产生疑惑引入新课。当然,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还是要根据讲授的内容来确定导入方法,做到语言简洁、方法实用。如在讲授基尔霍夫定律时,就可对先前学过的混联电路进行简单复习,并在混联电路中加入一个电源,从而构成一个复杂电路。这时教师可提出让学生用之前的解题方法来解题,在学生解题无果时,教师就可适时地引出复杂电路的概念,从而导出基尔霍夫定律。
互动是课堂教学的第二阶段,也是课堂教学过程的主体。这一阶段主要是生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讨论和交流的主题主要是教师依据本次课的教学内容设计的“专题”,也可以是教师结合自有的科研或教学项目对课程内容的拓展训练。如在讲授电工技术时,预先设计一个“专题”:“断线式低功率瓦斯报警器装置”,在专题中只给出报警器的原理和器件,并要求在报警器报警时红灯亮,扬声器发生;不报警时亮绿灯,且不发声。在这一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自由思考,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沟通交流能力,培育了学生的创造性潜力,提升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测评是课堂教学的第三阶段,这一阶段既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包括学生之间的评价。首先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实验设计方法、步骤和结果做简要阐述,然后由教师和学生对其进行评价。学生评价要体现出优点和不足,而教师则要从理论和实际应用两方面对学生的实验现象给予评价,并要求学生将实验过程详细地反映在实验报告中。总的来说,“262”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其宽松的教学环境与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和讨论热情,使学生在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技能训练、语言能力和协作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充分锻炼和表现,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262”模式需要教师具备高效的组织和控制能力。
二、“三驾马车”
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不仅要有高效的教学模式,而且要有有效的教学组织来保障。在“电工电子技术”课堂教学中,笔者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这种学习方式走出了由教师一个人推动全班学生学习进程的尴尬局面,化整为零,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的统一管理下主动学习。在实际课堂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兴趣爱好,将30人的班级分组建立了每组6人的262高效课堂“三驾马车”,即行政小组、学习小组和科研小组,也就是一个小组担当三种角色,但是组长人选是动态的,不是固定不变的,而且在一般情况下,一位学生不能兼任两个或三个组长。
行政小组的组长是由组内成员推举出来的,该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组织和管理能力,他所面对的对象是教师和组内成员。如在每次课之前,教师要向行政组长说明下次课所要讲授的内容、讨论的专题和教学方法,以及要求学生所要做的预习和搜集的资料。然后,再由行政组长向学习和科研组长说明教师的课堂整体设计,学习和科研组长向行政组长负责。在整个教学环节中,似乎行政组长只是充当了“传话筒”的角色,其实不然,一方面,教师可简化过多的说教,向行政组长一人说明问题即可;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和组织控制能力,使学生在这一环节中得到锻炼。
学习组长是由行政组长根据组内成员的知识结构来确定的,该学生应具备较宽的知识面和扎实的理论功底,特别是在电学方面。在组内成员预习下一次课的内容时,学习组长就要充分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储备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补习相关的基础知识。同时,学习组长要带领组员认真梳理和弄清所要讲授的课程内容,把不易理解的难点整理出来,这样在教师课堂教学中就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听课,以消化和理解不懂或难懂的知识点。由学习组长组织进行的课前预习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课堂教学效率,而且有利于教师控制课堂教学节奏,为课堂互动环节预留足够的时间。
科研组长主要是行政组长根据组员的实践能力来确定。一般来说,该学生要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科研组长要对小组成员讨论的内容、形式、分工有明确的阐述,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如何讨论、如何展示、如何点评、每个成员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以及目标的检测都要有明确的要求。同时,科研组长要协调组员将讨论的“主题”或“专题”系统地反映在实验报告中,并轮流指定某一组员在测评阶段阐述本组的讨论或研究的结果。在整个课堂教学环节中,互动阶段是最重要的环节,它是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检验或实际应用,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科研组长承担的任务最重,责任也最大。 三、多媒体与仿真技术
多媒体技术是现代高校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以其形象、直观、生动的画面向学生展示出用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堂需要,利用Flash、AutoCAD、3DMAX等绘图软件制作汇集大量的文本、图形、图像、视频、音频资料,形成一个图、文、声并茂的PowerPoint多媒体教学课件。[2]如在讲解三相电动机时,单单依靠教师讲解其电路原理,学生很难理解,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多媒体就可以提供一个有效的教学手段。在制作课件时,可以将电动机的整体图形和剖视图放到课件里,先让学生了解其内部构造,使学生对电动机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用电路的形式将其内部结构表现出来,这样就为下一步的电路分析奠定了基础。
计算机仿真是现代课程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对于“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来说,就是在计算机上虚拟出一个电子工作平台,它能极大地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和自由度,使学生在虚拟空间里能够超越现实限制,去操纵现实世界原来的可能与不可能,进而预演可能、证实可能,变现可能和虚拟不可能的可能。现阶段“电工电子技术”课堂教学普遍使用的仿真软件是Multisim2001(Electronic Workbench)和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等。Multisim2001软件是加拿大IIT公司在2001年推出的功能强大的电路分析及设计软件,利用Multisim2001可快速真实地仿真和分析实际电路的工作原理,易于修改电路参数,获取多种实验结果。[3]如在讲授共射极单管放大电路的静态和动态分析时,为便于学生了解和掌握单管放大电路的内部结构、基本原理和特性,教师就可以用Multisim2001进行仿真,运行后的动态仿真结果呈现出输入输出反相;通过改变集电极电阻和基极电阻的参数,使电路处于不同的工作状态,也会显示输出后的失真波形。有了单管放大电路原理基础,学生对进一步学习的概念和原理也会更加容易接受。
参考文献:
[1]张永志.《电工基础》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J].职业教育研究,2009(2):150-151.
[2]付兰芳,张宪.现代教育技术在电工电子学教学应用中的思考[J].华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6(6):43-44.
[3]陈松,金鸿.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Multisim2001&Protel 99se[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 陈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