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转化后进生的教育体会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jiajian77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个班级里,学生各具个性和特点,正如十个指头伸出有长短一样。所谓后进生,我认为一种是思想上暂时落后的学生,另一种则是学习上暫时落后的学生。因此,班级教育应该树立这样一个信念,即转化一个后进生不亚于培养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那么,如何转化后进生呢?下面谈谈几点体会。
  一、寻找原因,树立信心
  著名特级教师丁有宽曾说过:“差生不是天生就差,而且有些人还是很聪明的,他们之所以变差,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而且各有各的原因。”作为班主任,我接触过不少后进生,了解到后进生大都表现在无心上学,上课故意捣乱,作业不完成,劳动、卫生任务马虎应付,甚至旷课、早退、打架,等等。他们表现大体相同,但形成原因各有其不同的社会、家庭背景。有的是留守儿童,有的是单亲家庭孩子,有的是生性贪玩的人。针对这样的情况,老师只有深入细致地调查了解造成后进的各种原因,研究每一个后进生的心理特征、兴趣爱好等,才能对症下药。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我发现他们也有闪光点,比如爱打抱不平,敢说敢做,胆子大,脑子较灵活,喜欢运动等。我一方面帮助他们对自己的可塑性树立信心,另一方面在思想品德方面勤做他们的工作,同时在学习上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要做到这些,就得主动亲近他们,和他们交朋友,在交谈中与他们沟通,寻找根源,和他们一同寻找解决的办法,这样就能激发他们的转化兴趣,发现不足,克服自卑,从而萌发自信。不能让后进生“成为一个好学生”的愿望火花熄灭,要让后进生重新找回自我,相信他们终会有让你满意的一天。
  二、用爱心温暖后进生
  前苏联教育家捷尔任斯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爱是每一位学生都希望得到的精神甘露,我们常把孩子比作是早晨的太阳,那么后进生可能就是迟升的朝阳。他们因为屡教屡犯,常常引来老师的恼怒、父母的责怪、同学的嘲笑,这甚至导致他们自暴自弃。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如果老师对后进生冷若冰霜、训斥责骂,他们就会产生抵触情绪,有逆反心理。这样的孩子更需要老师的细心呵护,关怀体贴,理解尊重,谆谆诱导。因为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爱是春雨,能滋润万物;爱是桥梁,能沟通心灵;爱是钥匙,能打开心扉;爱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它可以使人精神愉快,给人以温暖和动力。
  例如,我班的小罗过去纪律涣散,无心上学,学习成绩差。为了促其转变,我三番五次家访,和家长一起对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耐心教育他应该珍惜学习的大好时光,好好学习。我了解到他自尊心强、爱面子,针对这种情况,我从不在公共场合批评他,而是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和他促膝谈心,把他当成好朋友,主动接近他,寻找他身上的闪光点。当发现他有进步(哪怕是些小的进步)时,我就及时表扬他,并因势利导帮助他解决思想、学习、生活上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引导他积极向上,不断进取。同时,我开展“一帮一”活动,选派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和他同桌,设法让他坐上最好的位子。通过认真反复的教育,小罗的纪律和学习明显好转,而且还能为班集体做好事。一次,他发现班里的垃圾桶坏了,便从家里带来一只完好的旧铁桶,从而结束了班里常损坏垃圾桶的现象。为此,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爱是一种伟大而神奇的力量,是儿童智力、道德、个性向上发展的风帆。
  三、持之以恒,不断引导
  转化后进生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在转化过程中,后进生的不良行为经常会出现反复,这也是正常的,因为小学生心理、思想、道德的发展具有不稳定性。因此,当后进生重犯错误时,我绝对不认为他们不可救药,而是做到持之以恒地启发引导,不断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不断变换教育的方式方法,巩固已取得的教育成果。
  例如,我班的小刘上课无心听讲,有时还逃学到营业性网吧上网。在我的引导下,他承认了错误,并有了转变。可是过了不久,他又“旧病复发”,在街上进营业性网吧上网被我发现。他感到很害怕,但我没有当面斥责他,而是过了两天,我才和颜悦色地和他谈心,向他指出小学生进营业性网吧上网是利少弊多的,再这样下去,将会更严重地影响自己的学习和心理健康。同时指出,你对乒乓球很有兴趣,我班组织一个课外兴趣小组,课余时间打乒乓球好吗?他一听很高兴,说今后不再进网吧了。虽然小刘从此不再进网吧上网,但有时还会逃学,他说逃学是因为英语课枯燥无味。因此,我先告知英语老师,共同探讨上英语课时要调动学生的兴趣,多搞一些辅助教学的活动。这样,小刘同学上英语课时认认真真,不再逃学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小刘同学已成为遵守纪律,学习提高的文体活动骨干。
  可见,后进生身上并不乏闪光点,这些都可以成为促使他们转化的契机。只要教师做到细心寻找不良行为背后的原因,用爱去温暖学生、解决问题,并做到持之以恒,就有可能使后进生发生惊人的转变。
其他文献
【编者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計,教师为本。”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走在教育的最前线,教师的素养不仅关系到全民族的素质水平,更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兴盛。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己,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能力、过硬的育人本领之外,还要关心学生,热爱教育,使自己成为一个有人格魅力的教师。  陈运鸿,中学化学高级教师,广东省省级骨干教师,东莞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东
【摘要】朗读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语感能力的有效教学法,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朗读教学过程中,要将朗读的科学方法传授给学生,把朗读落到实处,真正使朗读触动人的灵魂,丰富人的情感。  【关键词】朗读;教学;语言;情感;方法  朗读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语感能力的有效教学法,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课标明确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摘要】生本教育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的教育。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的特点是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去学。坚持“以生为本”,真正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也是深化教学教改的急切呼唤。而让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地参与活动、有效地完成任务,是让课堂“活”起来的关键。  【关键词】生本教
[摘 要]近年来,高职教育逐渐注重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将该项工作置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现行会计课程体系中,财务会计是专业核心课,是学生掌握会计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必修课。财务会计课程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和教学实践意义重大,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真实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不断提高高职学生培养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财务会计;教学改革  doi:10.3969/j.issn.1673
【摘要】生本教育就是在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上开展的教学活动,而生本理念下中职语文生态课堂构建可以理解为是在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下,重新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做出审视,在中职语文的课堂上转变老旧的教育思想观念,对师生之间的角色做一个新的认识,建立协调、互助的新型师生关系。这一观点中巧妙地运用自然中生物与生存环境动态平衡的生态概念来形容师生之间协调、互助的关系。本文以生本理念为基础对中职语文生态课堂构建进行了进一步
【摘要】新世纪的到来,社会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教育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其中,农村教育受外在大环境的影响涌现出现了更多新的问题。致使农村班主任的工作陷入了困境中,同时也进一步的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凸显了出来。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就德育教育的含义、对农村初中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意义、当前农村班主任工作的困惑及做好德育教育的途径这几方面的问题进行论述。  【关键词】农村班主任;德育教育;困境及出路  教
【摘要】学校传统体育项目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着重探讨传统体育项目与学校育人目标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强调传统体育项目是实现学校育人目标的重要平台,必须要與学校的育人目标保持一致,并以竹料四小的教育实践为例,证明其理论上的正确性和实践上的可行性。  【关键词】小学;传统体育项目;特色育人目标  学校传统体育项目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在造就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过程中具有重
【摘要】近年来新课程教育改革深入推进,各种新型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到小学语文的教学环节中,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被广泛重视起来,微课成为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教学途径。本文通过对微课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深入探究,分析了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微课教学模式的特点,并提出了微课在其教学过程中的可行策略,旨在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氛围的营造,以及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微课;小学语文;教学
清明时节,正是花红柳绿的时候!带着儿子回老家,一路上美景不断……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妈妈,妈妈,快看,是柳树!”儿子兴奋地望着窗外,虽然高铁急速飞驰,但此刻广袤的华北平原,路边到处可见排列成行的绿柳!任多快的速度,也不会让你错过欣赏!不过让我感慨的,除了一行行柳树,一片片桃林之外,还有儿子居然顺口就把这首新学的《咏柳》念出来了,应时应景,恰到好处。
一边热血奋战一边哀叹苦海无边的高三,最终也还是被卷进时间快车的车轮轰鸣向前。热热闹闹欢歌笑语地送走他们,生活像浪头滚滚的潮汐汹涌奔泻退去后复归平静。  中秋之夜突然收到L生的一条短信,除了祝中秋快乐之外,后面还有一段话“老师,其实我一直没机会跟您说一声‘谢谢’。我也为我曾经鲁莽的行为向您道歉,感谢您的教导。上了大学觉得高中的时光是很值得怀念的,我很想念曾经的老师……”已经想不起因为哪些事和L生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