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个班级里,学生各具个性和特点,正如十个指头伸出有长短一样。所谓后进生,我认为一种是思想上暂时落后的学生,另一种则是学习上暫时落后的学生。因此,班级教育应该树立这样一个信念,即转化一个后进生不亚于培养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那么,如何转化后进生呢?下面谈谈几点体会。
一、寻找原因,树立信心
著名特级教师丁有宽曾说过:“差生不是天生就差,而且有些人还是很聪明的,他们之所以变差,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而且各有各的原因。”作为班主任,我接触过不少后进生,了解到后进生大都表现在无心上学,上课故意捣乱,作业不完成,劳动、卫生任务马虎应付,甚至旷课、早退、打架,等等。他们表现大体相同,但形成原因各有其不同的社会、家庭背景。有的是留守儿童,有的是单亲家庭孩子,有的是生性贪玩的人。针对这样的情况,老师只有深入细致地调查了解造成后进的各种原因,研究每一个后进生的心理特征、兴趣爱好等,才能对症下药。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我发现他们也有闪光点,比如爱打抱不平,敢说敢做,胆子大,脑子较灵活,喜欢运动等。我一方面帮助他们对自己的可塑性树立信心,另一方面在思想品德方面勤做他们的工作,同时在学习上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要做到这些,就得主动亲近他们,和他们交朋友,在交谈中与他们沟通,寻找根源,和他们一同寻找解决的办法,这样就能激发他们的转化兴趣,发现不足,克服自卑,从而萌发自信。不能让后进生“成为一个好学生”的愿望火花熄灭,要让后进生重新找回自我,相信他们终会有让你满意的一天。
二、用爱心温暖后进生
前苏联教育家捷尔任斯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爱是每一位学生都希望得到的精神甘露,我们常把孩子比作是早晨的太阳,那么后进生可能就是迟升的朝阳。他们因为屡教屡犯,常常引来老师的恼怒、父母的责怪、同学的嘲笑,这甚至导致他们自暴自弃。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如果老师对后进生冷若冰霜、训斥责骂,他们就会产生抵触情绪,有逆反心理。这样的孩子更需要老师的细心呵护,关怀体贴,理解尊重,谆谆诱导。因为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爱是春雨,能滋润万物;爱是桥梁,能沟通心灵;爱是钥匙,能打开心扉;爱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它可以使人精神愉快,给人以温暖和动力。
例如,我班的小罗过去纪律涣散,无心上学,学习成绩差。为了促其转变,我三番五次家访,和家长一起对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耐心教育他应该珍惜学习的大好时光,好好学习。我了解到他自尊心强、爱面子,针对这种情况,我从不在公共场合批评他,而是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和他促膝谈心,把他当成好朋友,主动接近他,寻找他身上的闪光点。当发现他有进步(哪怕是些小的进步)时,我就及时表扬他,并因势利导帮助他解决思想、学习、生活上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引导他积极向上,不断进取。同时,我开展“一帮一”活动,选派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和他同桌,设法让他坐上最好的位子。通过认真反复的教育,小罗的纪律和学习明显好转,而且还能为班集体做好事。一次,他发现班里的垃圾桶坏了,便从家里带来一只完好的旧铁桶,从而结束了班里常损坏垃圾桶的现象。为此,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爱是一种伟大而神奇的力量,是儿童智力、道德、个性向上发展的风帆。
三、持之以恒,不断引导
转化后进生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在转化过程中,后进生的不良行为经常会出现反复,这也是正常的,因为小学生心理、思想、道德的发展具有不稳定性。因此,当后进生重犯错误时,我绝对不认为他们不可救药,而是做到持之以恒地启发引导,不断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不断变换教育的方式方法,巩固已取得的教育成果。
例如,我班的小刘上课无心听讲,有时还逃学到营业性网吧上网。在我的引导下,他承认了错误,并有了转变。可是过了不久,他又“旧病复发”,在街上进营业性网吧上网被我发现。他感到很害怕,但我没有当面斥责他,而是过了两天,我才和颜悦色地和他谈心,向他指出小学生进营业性网吧上网是利少弊多的,再这样下去,将会更严重地影响自己的学习和心理健康。同时指出,你对乒乓球很有兴趣,我班组织一个课外兴趣小组,课余时间打乒乓球好吗?他一听很高兴,说今后不再进网吧了。虽然小刘从此不再进网吧上网,但有时还会逃学,他说逃学是因为英语课枯燥无味。因此,我先告知英语老师,共同探讨上英语课时要调动学生的兴趣,多搞一些辅助教学的活动。这样,小刘同学上英语课时认认真真,不再逃学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小刘同学已成为遵守纪律,学习提高的文体活动骨干。
可见,后进生身上并不乏闪光点,这些都可以成为促使他们转化的契机。只要教师做到细心寻找不良行为背后的原因,用爱去温暖学生、解决问题,并做到持之以恒,就有可能使后进生发生惊人的转变。
一、寻找原因,树立信心
著名特级教师丁有宽曾说过:“差生不是天生就差,而且有些人还是很聪明的,他们之所以变差,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而且各有各的原因。”作为班主任,我接触过不少后进生,了解到后进生大都表现在无心上学,上课故意捣乱,作业不完成,劳动、卫生任务马虎应付,甚至旷课、早退、打架,等等。他们表现大体相同,但形成原因各有其不同的社会、家庭背景。有的是留守儿童,有的是单亲家庭孩子,有的是生性贪玩的人。针对这样的情况,老师只有深入细致地调查了解造成后进的各种原因,研究每一个后进生的心理特征、兴趣爱好等,才能对症下药。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我发现他们也有闪光点,比如爱打抱不平,敢说敢做,胆子大,脑子较灵活,喜欢运动等。我一方面帮助他们对自己的可塑性树立信心,另一方面在思想品德方面勤做他们的工作,同时在学习上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要做到这些,就得主动亲近他们,和他们交朋友,在交谈中与他们沟通,寻找根源,和他们一同寻找解决的办法,这样就能激发他们的转化兴趣,发现不足,克服自卑,从而萌发自信。不能让后进生“成为一个好学生”的愿望火花熄灭,要让后进生重新找回自我,相信他们终会有让你满意的一天。
二、用爱心温暖后进生
前苏联教育家捷尔任斯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爱是每一位学生都希望得到的精神甘露,我们常把孩子比作是早晨的太阳,那么后进生可能就是迟升的朝阳。他们因为屡教屡犯,常常引来老师的恼怒、父母的责怪、同学的嘲笑,这甚至导致他们自暴自弃。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如果老师对后进生冷若冰霜、训斥责骂,他们就会产生抵触情绪,有逆反心理。这样的孩子更需要老师的细心呵护,关怀体贴,理解尊重,谆谆诱导。因为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爱是春雨,能滋润万物;爱是桥梁,能沟通心灵;爱是钥匙,能打开心扉;爱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它可以使人精神愉快,给人以温暖和动力。
例如,我班的小罗过去纪律涣散,无心上学,学习成绩差。为了促其转变,我三番五次家访,和家长一起对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耐心教育他应该珍惜学习的大好时光,好好学习。我了解到他自尊心强、爱面子,针对这种情况,我从不在公共场合批评他,而是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和他促膝谈心,把他当成好朋友,主动接近他,寻找他身上的闪光点。当发现他有进步(哪怕是些小的进步)时,我就及时表扬他,并因势利导帮助他解决思想、学习、生活上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引导他积极向上,不断进取。同时,我开展“一帮一”活动,选派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和他同桌,设法让他坐上最好的位子。通过认真反复的教育,小罗的纪律和学习明显好转,而且还能为班集体做好事。一次,他发现班里的垃圾桶坏了,便从家里带来一只完好的旧铁桶,从而结束了班里常损坏垃圾桶的现象。为此,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爱是一种伟大而神奇的力量,是儿童智力、道德、个性向上发展的风帆。
三、持之以恒,不断引导
转化后进生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在转化过程中,后进生的不良行为经常会出现反复,这也是正常的,因为小学生心理、思想、道德的发展具有不稳定性。因此,当后进生重犯错误时,我绝对不认为他们不可救药,而是做到持之以恒地启发引导,不断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不断变换教育的方式方法,巩固已取得的教育成果。
例如,我班的小刘上课无心听讲,有时还逃学到营业性网吧上网。在我的引导下,他承认了错误,并有了转变。可是过了不久,他又“旧病复发”,在街上进营业性网吧上网被我发现。他感到很害怕,但我没有当面斥责他,而是过了两天,我才和颜悦色地和他谈心,向他指出小学生进营业性网吧上网是利少弊多的,再这样下去,将会更严重地影响自己的学习和心理健康。同时指出,你对乒乓球很有兴趣,我班组织一个课外兴趣小组,课余时间打乒乓球好吗?他一听很高兴,说今后不再进网吧了。虽然小刘从此不再进网吧上网,但有时还会逃学,他说逃学是因为英语课枯燥无味。因此,我先告知英语老师,共同探讨上英语课时要调动学生的兴趣,多搞一些辅助教学的活动。这样,小刘同学上英语课时认认真真,不再逃学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小刘同学已成为遵守纪律,学习提高的文体活动骨干。
可见,后进生身上并不乏闪光点,这些都可以成为促使他们转化的契机。只要教师做到细心寻找不良行为背后的原因,用爱去温暖学生、解决问题,并做到持之以恒,就有可能使后进生发生惊人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