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裔异乡人在英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古尔纳其人其作

来源 :文艺理论与批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n1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在小说创作中聚焦非洲沦为殖民地期间及其后非洲人的生活,重点关注非洲人移居前宗主国后的遭遇,借此考察殖民统治、去殖民化和全球化引发的诸多议题,体现出后殖民主义的创作特点和偏世界主义的思想立场.对古尔纳的长篇小说进行评述,解释其创作动因,厘清其国族身份引发的争议,对于理解古尔纳创作的价值及其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其他文献
谢俊、李轶男合译的《美学与政治》即将出版,嘱我为之作序.这样一本重要的基础性文献合集至今没有中译本,令人稍感意外.不过,就本书的出版和它为之服务的“预想的读者”来讲,“好饭不怕晚”这句俗话倒是恰如其分.
期刊
宗璞写于“百花时代”的小说《红豆》讲述了一对恋人因政治立场对立而在1948年天涯永诀的故事.本文对该作的考察跳出常见的文本分析,将之还原到社会史发展和此中心灵成长的脉络中,首先,以诗与史的对照来追问相比于一般进步学生参加革命,江玫成长故事中特殊的“隐痛”由何而来.其次,论述了宗璞1948年以来的阅历和写作中回应时代而生的“迎向”与“游离”心智结构如何延及1957年发表的《红豆》,并使得此作发表后广受注目和争议.最后,把视野放长到宗璞一生的写作,分析时代变迁中作家认知的变动和“江玫-齐虹”原型故事一再被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