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技术促进了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更新,历史教师应当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观,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正确利用信息技术在历史课程中教与学方面的功能优势,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延伸信息技术的继续学习功能,培养新世纪人才。
关键词:信息技术 历史课堂教学 整合
21世纪是世界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世纪,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目前,我国中小学已经开始推广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成为教育工作者探讨的热点。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是实现历史教学优化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信息化社会的必然趋势。
信息技术走进历史课堂,给历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信息技术把文字、图片、视频、声音、动画等集于一身,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够有效地渲染课堂气氛,创设情境,启迪思维,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形成了一种将历史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教师传授与学生自我探索学习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如何更好地把握新的教育理念下的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教学的整合,实现整合的优化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
一、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观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受到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支配。长期以来,基础教育领域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一直占据课堂的中心地位,以如何讲好课程大纲规定的内容为出发点,用满堂灌输的方式传授书本知识,而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对学生能力和情操的培养。在教学理论上,受行为主义理论的支配,只把学生看作是对外部环境刺激作被动反应的人,把学生当作知识的灌输对象,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就必须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树立现代教育观,把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作为教育目标。如果还是旧观念、旧思想,即使教学设备再先进,也算不上现代信息技术下的新型教学模式。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提高,注重学生创造性与开放性的培养,强调对学生的价值观与道德的教育,尊重学生的个体经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实现人机间的交互,能使学生产生共鸣,提升知识的结构和操作水平,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真正达到培养新型人才的目的。
二、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新的课程改革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既强调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强调培养学生的能力,学以致用是教育教学的真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既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又特别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是我们不断研究的课题。历史是过去的,现实是历史的延续。由于时代的阻隔,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行为、思想及感情,对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等,往往难以理解。而信息技术则是生动、形象地再现历史的最好方法,它能够将各种历史资料进行有效的组合,形象地再现千百年前乃至上万年前的中外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突破历史时空限制,发散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学习《美国独立战争》一课时,先让学生看《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的动画图示,指出北美殖民地人民对英国竭力压制北美经济发展和企图永远把北美十三个殖民地作为它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极为不满,反抗斗争日趋激烈,让学生在感性认识中分析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通过展示《波士顿倾茶事件》插图,指出北美人民的反英怒火已到了一触即发的时刻了,波士顿倾茶事件就成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线。又如教学《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关于慕尼黑阴谋问题时,播放“第三帝国的兴亡”的片断,学生从中可以看到张伯伦兴高采烈、急冲冲地去见希特勒的情景。以及希特勒并不以此为满足的那种冷冰冰的态度。两者表情所形成的强烈对比,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张伯伦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和希特勒欲壑难填的本质特征。教师通过多媒体提供事实数据和生动画面,创设情境,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如果只靠教师的语言描述,即使再绘声绘色,也难以收到这样的效果。
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为学生创设了能发挥潜力的环境。信息技术应用于历史教学,学生能更多地接触到原始的文字、图片和音像资料,通过对原始材料的阅读、分析、运用,学生能提高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阐释历史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三、正确利用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功能
近年来,“百家讲坛”节目收视率居高不下,其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专家们讲述历史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把与历史内容相关的文本资料、图片、动画、音像等资料展现出来,最大限度地复原了历史的原貌,再现了历史的过程,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观刺激,使人能闻其声、见其形、临其境。将信息技术引入历史课堂教学,能让学生在感性上得到强烈刺激,形成深刻的历史表象,促使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从而牢固地掌握历史知识,正确认识历史,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对传统教学手段来说是一场革命。由于信息技术自身具有的巨大功能,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具有很多优势,因而它在更新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传统教学手段之所以能沿用至今,在于它有着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信息技术不可能完全地取代传统教学手段,它只是教育教学中的辅助工具,是用来改善教学的一种手段,是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因此,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又要注意吸收传统教学手段中合理的东西,做到优势互补、协同地发挥其教学功能。
四、延伸信息技术的继续学习功能
资源共享是当今数字化时代社会发展的一大特征,为我们的教与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丰富的资源。网络的存在,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他们可能在课堂教学尚未涉及的时候就开始关注某一历史问题,可能对课堂教学已经结束的问题继续钻研,对自己所感兴趣的问题刨根问底。他们可以利用网络交流学习所得,整理和保存自己的学习成果。网络已成为了当今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为教与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历史知识和一定的跨学科知识,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益,而且要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提升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信息时代,学会如何获取知识比学会多少知识更为重要,如何收集处理信息比单纯的记忆更重要。信息技术既是学生学习的工具,又为学生学习创造了一个新的学习环境,学生可根据个人的学习水平自主地选择学习资源。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一大途径。
信息技术打破了传统课堂交流在时间、人员、内容上的局限性,大大拓展了师生、生生之间交流的空间,课堂教学一直延伸到课外。计算机网络的使用,培养了学生的网络学习能力,促进了学生主动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有效地对信息进行处理和创新,从而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成为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总之,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如何有效地整合,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历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可以从深层次上改变我国基础教育的传统教学结构,创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必将提高历史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更新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使教师和学生以前所未有的高效率进行教与学,促进教学整体改革。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培养新世纪人才。
参考文献:
[1]钟志贤.新型教学模式新在何处.电化教育研究.2001,(3,4).
[2]周玉霞.基于网络的协作武学习及其模式设计原则.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1,(2).
[3]何克抗.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第二届全国学科“四结合”教改试验研究经验交流会上的主题报告.
[4]李克东,谢幼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2.
关键词:信息技术 历史课堂教学 整合
21世纪是世界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世纪,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目前,我国中小学已经开始推广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成为教育工作者探讨的热点。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是实现历史教学优化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信息化社会的必然趋势。
信息技术走进历史课堂,给历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信息技术把文字、图片、视频、声音、动画等集于一身,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够有效地渲染课堂气氛,创设情境,启迪思维,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形成了一种将历史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教师传授与学生自我探索学习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如何更好地把握新的教育理念下的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教学的整合,实现整合的优化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
一、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观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受到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支配。长期以来,基础教育领域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一直占据课堂的中心地位,以如何讲好课程大纲规定的内容为出发点,用满堂灌输的方式传授书本知识,而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对学生能力和情操的培养。在教学理论上,受行为主义理论的支配,只把学生看作是对外部环境刺激作被动反应的人,把学生当作知识的灌输对象,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就必须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树立现代教育观,把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作为教育目标。如果还是旧观念、旧思想,即使教学设备再先进,也算不上现代信息技术下的新型教学模式。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提高,注重学生创造性与开放性的培养,强调对学生的价值观与道德的教育,尊重学生的个体经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实现人机间的交互,能使学生产生共鸣,提升知识的结构和操作水平,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真正达到培养新型人才的目的。
二、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新的课程改革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既强调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强调培养学生的能力,学以致用是教育教学的真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既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又特别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是我们不断研究的课题。历史是过去的,现实是历史的延续。由于时代的阻隔,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行为、思想及感情,对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等,往往难以理解。而信息技术则是生动、形象地再现历史的最好方法,它能够将各种历史资料进行有效的组合,形象地再现千百年前乃至上万年前的中外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突破历史时空限制,发散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学习《美国独立战争》一课时,先让学生看《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的动画图示,指出北美殖民地人民对英国竭力压制北美经济发展和企图永远把北美十三个殖民地作为它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极为不满,反抗斗争日趋激烈,让学生在感性认识中分析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通过展示《波士顿倾茶事件》插图,指出北美人民的反英怒火已到了一触即发的时刻了,波士顿倾茶事件就成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线。又如教学《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关于慕尼黑阴谋问题时,播放“第三帝国的兴亡”的片断,学生从中可以看到张伯伦兴高采烈、急冲冲地去见希特勒的情景。以及希特勒并不以此为满足的那种冷冰冰的态度。两者表情所形成的强烈对比,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张伯伦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和希特勒欲壑难填的本质特征。教师通过多媒体提供事实数据和生动画面,创设情境,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如果只靠教师的语言描述,即使再绘声绘色,也难以收到这样的效果。
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为学生创设了能发挥潜力的环境。信息技术应用于历史教学,学生能更多地接触到原始的文字、图片和音像资料,通过对原始材料的阅读、分析、运用,学生能提高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阐释历史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三、正确利用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功能
近年来,“百家讲坛”节目收视率居高不下,其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专家们讲述历史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把与历史内容相关的文本资料、图片、动画、音像等资料展现出来,最大限度地复原了历史的原貌,再现了历史的过程,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观刺激,使人能闻其声、见其形、临其境。将信息技术引入历史课堂教学,能让学生在感性上得到强烈刺激,形成深刻的历史表象,促使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从而牢固地掌握历史知识,正确认识历史,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对传统教学手段来说是一场革命。由于信息技术自身具有的巨大功能,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具有很多优势,因而它在更新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传统教学手段之所以能沿用至今,在于它有着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信息技术不可能完全地取代传统教学手段,它只是教育教学中的辅助工具,是用来改善教学的一种手段,是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因此,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又要注意吸收传统教学手段中合理的东西,做到优势互补、协同地发挥其教学功能。
四、延伸信息技术的继续学习功能
资源共享是当今数字化时代社会发展的一大特征,为我们的教与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丰富的资源。网络的存在,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他们可能在课堂教学尚未涉及的时候就开始关注某一历史问题,可能对课堂教学已经结束的问题继续钻研,对自己所感兴趣的问题刨根问底。他们可以利用网络交流学习所得,整理和保存自己的学习成果。网络已成为了当今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为教与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历史知识和一定的跨学科知识,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益,而且要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提升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信息时代,学会如何获取知识比学会多少知识更为重要,如何收集处理信息比单纯的记忆更重要。信息技术既是学生学习的工具,又为学生学习创造了一个新的学习环境,学生可根据个人的学习水平自主地选择学习资源。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一大途径。
信息技术打破了传统课堂交流在时间、人员、内容上的局限性,大大拓展了师生、生生之间交流的空间,课堂教学一直延伸到课外。计算机网络的使用,培养了学生的网络学习能力,促进了学生主动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有效地对信息进行处理和创新,从而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成为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总之,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如何有效地整合,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历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可以从深层次上改变我国基础教育的传统教学结构,创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必将提高历史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更新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使教师和学生以前所未有的高效率进行教与学,促进教学整体改革。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培养新世纪人才。
参考文献:
[1]钟志贤.新型教学模式新在何处.电化教育研究.2001,(3,4).
[2]周玉霞.基于网络的协作武学习及其模式设计原则.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1,(2).
[3]何克抗.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第二届全国学科“四结合”教改试验研究经验交流会上的主题报告.
[4]李克东,谢幼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