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躺在阿尔卑斯山中的美丽小城。人在飞机上俯瞰,眼底是青翠的山冈,葱郁的森林、蜿蜒的小溪,散落的房屋如绿色织锦上点缀的朵朵小花。
维也纳曾是蛮荒之地,罗马入侵时作为兵驿站,维也纳即是“兵驿站”的德语译音。外人初来时,觉得市内的建筑物色调普遍暗淡,询问之下方知奥地利人崇尚自然,尊重历史,凡百年以上建筑不能随意拆除或翻建。经批准,有的室内可以凭个人意愿装修,而外表则必须修旧如旧。维也纳是奥匈帝国的首都。霍夫堡皇宫已有700多年,美泉宫、美景宫也有300多年的时间,怎么能不留下历史的沧桑?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来到奥地利,对这句话就有了深刻的理解。霍夫堡皇宫广场边上那幢极其普通的小房子,竟然是奥地利的总统府,惟一的标志,便是屋顶上低调的欧盟会旗和奥地利国旗,以及门口站着的一个时不时开溜的警察。至于总统府本身,实在“小气”得可以,根本不能和附近拥有华丽哥特式尖顶和雕塑的市政厅以及国家歌剧院相比。
维也纳,一个令人感动的城市,那古意盎然的街区,无所不在的音乐、雕塑、艺术气息、皇室故事和浓郁的历史陈韵。市立公园中央竖立着那座金色的约翰·斯特劳斯塑像,绿树掩映下的身影依然诉说着那条灵性飞扬的蓝色河流。音乐把这个国家滋养得那么深,夜晚时分,整个城市里到处有不同规模的音乐会,乐曲中沉浸出的生活是那么的惬意和沉稳。独自散步,在意兴阑珊的时候,望着乐场结束后游客与人们渐渐离散,乐手们携带着乐器各自远去,也许是因为整个城市给人的安静感,人们心中居然并没有太多的落寞。
街头随处可见许多各具手艺和特色的“街头艺人”。他们弹奏乐器,演唱歌曲,即兴表演各种哑剧、喜剧、木偶,以及表演油画素描等。目前,维也纳最流行的街头造型艺术是“真人雕塑”。他们戴着特制的帽子,涂上厚厚的油彩,几乎一动不动地站立在街头,如同一尊人物雕塑艺术品。与石雕铜铸的名人雕塑不同的是,他们是五脏俱全活生生的普通人。如果在他们面前放下一枚硬币,无论币值大小,这种“雕塑”就会活过来,向你致谢,表演各自的拿手好戏。如果没有任何现金入账,他们就会保持原有姿势一站到底。
斯蒂芬大教堂相当于维也纳的中心和商业区,道路不宽,有许多平滑的石子路,路两边停满了各种车,交通却是井然有序。路两边是各色店铺,装潢布置各具个性。曲折回绕之后,大教堂赫然眼前。第一眼真是惊艳,青黑色的建筑,带着百年的沧桑,沉沉地矗立在那里,每个轮廓都凝满厚重的历史尘埃。典型的哥特式建筑,锐利的尖顶直插云霄,每个立柱、每片屋檐都精雕细凿、结构繁复;参观是免费的,教堂里光线很暗,更显得肃穆,没有人喧哗,游客们只是静静地观赏,屋顶、四周到处是巨幅宗教油画,诉说着悠远的宗教故事。
维也纳老城中心是理想的漫步场所,美泉宫花园依然如故地显示出玛丽业·泰瑞莎时期哈布斯堡王朝的帝国辉煌。这座美丽的宫殿至今仍然幽雅地屹立着。当年,欧洲诸强曾觊觎奥地利的领土,正是这个气派非凡的殿堂令其萌生退意。
“美泉宫”,也叫“夏宫”,是美丽的希茜公主曾经生活过、喜爱过的地方。一间一间屋子细细看过,对于从小看着希茜公主的故事长大的人们,能到她生活过的地方亲眼看看,简直就像做梦一样。只是,生活永远不像戏剧那样浪漫、那样理想,现实生活中的公主,却是个一生浸透苦难与不幸的女子。婆媳关系恶劣,丈夫无暇陪伴,长子早逝,直至自己中年即被刺杀,无法想象这个天性自山、单纯的女子,怎样日复一日在这雕梁画栋的皇宫山失去了她原木鲜亮的色彩,只留下她的大幅画像,孤零零地挂在墙上。
在奥地利,音乐是它的灵魂。音乐充满厂这个国家的每一个角落。
维也纳的“金色大厅”——维也纳音乐厅举世闻名,是音乐人心山的顶级圣地。当人们亲身来到这个每年都以新年音乐会向全世界宣告新纪元的圣殿时,却不得不讶开于它的平凡和普通。论规模,丝毫不比街上普通的商店大;论轮廓,中规中矩的方盒结构加上红黄二色的外墙粉刷,也与任何惊艳的感觉沾不上边。
但是,金色大厅却真的金碧辉煌:会灿灿的天花与饰柱,在大型水晶吊灯的映照下显得华贵非凡。大厅其实不大,天花板上的天使与圣徒像却都很大,他们威严地俯瞰着观众,聆听着可以上达天庭的优美乐音。
2006年是莫扎特诞辰250周年:为了纪念这位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2006被命名为“莫扎特”年,在维也纳,以莫扎特为主题的纪念活动多达130个,各类演出达到3200场。维也纳剧院、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维也纳音乐节等奉献出最高水准的演山。小泽征尔、多明戈、彼得·谢勒等一大批世界顶级艺术家将表演莫扎特的各类作品,向世人展示这位伟大音乐家生平生活的方方面面。
除了莫扎特,让人们难以忘怀还有贝多芬,他在奥地利度过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20,多年。在他的音乐如洪钟撞击凡尘浮世的时候,高唱的英雄却一直在寒风中贫穷潦倒,从德国波恩来到了维也纳,就再也没有离开过;他的绝大部分作品是在这里创作的,最后长眠在这块土地上,因此维也纳人更愿意承认贝多芬是奥地利人。他的《第三交响乐》也称《英雄交响曲》享誉全世界,其中的一部分成为奥地利国歌,而《欢乐颂》如今则是欧盟盟歌。此外,《第五交响曲》、《第六交响曲》、《男园交响曲》、《月光》等都是古典音乐山的不朽之作。
维也纳曾是蛮荒之地,罗马入侵时作为兵驿站,维也纳即是“兵驿站”的德语译音。外人初来时,觉得市内的建筑物色调普遍暗淡,询问之下方知奥地利人崇尚自然,尊重历史,凡百年以上建筑不能随意拆除或翻建。经批准,有的室内可以凭个人意愿装修,而外表则必须修旧如旧。维也纳是奥匈帝国的首都。霍夫堡皇宫已有700多年,美泉宫、美景宫也有300多年的时间,怎么能不留下历史的沧桑?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来到奥地利,对这句话就有了深刻的理解。霍夫堡皇宫广场边上那幢极其普通的小房子,竟然是奥地利的总统府,惟一的标志,便是屋顶上低调的欧盟会旗和奥地利国旗,以及门口站着的一个时不时开溜的警察。至于总统府本身,实在“小气”得可以,根本不能和附近拥有华丽哥特式尖顶和雕塑的市政厅以及国家歌剧院相比。
维也纳,一个令人感动的城市,那古意盎然的街区,无所不在的音乐、雕塑、艺术气息、皇室故事和浓郁的历史陈韵。市立公园中央竖立着那座金色的约翰·斯特劳斯塑像,绿树掩映下的身影依然诉说着那条灵性飞扬的蓝色河流。音乐把这个国家滋养得那么深,夜晚时分,整个城市里到处有不同规模的音乐会,乐曲中沉浸出的生活是那么的惬意和沉稳。独自散步,在意兴阑珊的时候,望着乐场结束后游客与人们渐渐离散,乐手们携带着乐器各自远去,也许是因为整个城市给人的安静感,人们心中居然并没有太多的落寞。
街头随处可见许多各具手艺和特色的“街头艺人”。他们弹奏乐器,演唱歌曲,即兴表演各种哑剧、喜剧、木偶,以及表演油画素描等。目前,维也纳最流行的街头造型艺术是“真人雕塑”。他们戴着特制的帽子,涂上厚厚的油彩,几乎一动不动地站立在街头,如同一尊人物雕塑艺术品。与石雕铜铸的名人雕塑不同的是,他们是五脏俱全活生生的普通人。如果在他们面前放下一枚硬币,无论币值大小,这种“雕塑”就会活过来,向你致谢,表演各自的拿手好戏。如果没有任何现金入账,他们就会保持原有姿势一站到底。
斯蒂芬大教堂相当于维也纳的中心和商业区,道路不宽,有许多平滑的石子路,路两边停满了各种车,交通却是井然有序。路两边是各色店铺,装潢布置各具个性。曲折回绕之后,大教堂赫然眼前。第一眼真是惊艳,青黑色的建筑,带着百年的沧桑,沉沉地矗立在那里,每个轮廓都凝满厚重的历史尘埃。典型的哥特式建筑,锐利的尖顶直插云霄,每个立柱、每片屋檐都精雕细凿、结构繁复;参观是免费的,教堂里光线很暗,更显得肃穆,没有人喧哗,游客们只是静静地观赏,屋顶、四周到处是巨幅宗教油画,诉说着悠远的宗教故事。
维也纳老城中心是理想的漫步场所,美泉宫花园依然如故地显示出玛丽业·泰瑞莎时期哈布斯堡王朝的帝国辉煌。这座美丽的宫殿至今仍然幽雅地屹立着。当年,欧洲诸强曾觊觎奥地利的领土,正是这个气派非凡的殿堂令其萌生退意。
“美泉宫”,也叫“夏宫”,是美丽的希茜公主曾经生活过、喜爱过的地方。一间一间屋子细细看过,对于从小看着希茜公主的故事长大的人们,能到她生活过的地方亲眼看看,简直就像做梦一样。只是,生活永远不像戏剧那样浪漫、那样理想,现实生活中的公主,却是个一生浸透苦难与不幸的女子。婆媳关系恶劣,丈夫无暇陪伴,长子早逝,直至自己中年即被刺杀,无法想象这个天性自山、单纯的女子,怎样日复一日在这雕梁画栋的皇宫山失去了她原木鲜亮的色彩,只留下她的大幅画像,孤零零地挂在墙上。
在奥地利,音乐是它的灵魂。音乐充满厂这个国家的每一个角落。
维也纳的“金色大厅”——维也纳音乐厅举世闻名,是音乐人心山的顶级圣地。当人们亲身来到这个每年都以新年音乐会向全世界宣告新纪元的圣殿时,却不得不讶开于它的平凡和普通。论规模,丝毫不比街上普通的商店大;论轮廓,中规中矩的方盒结构加上红黄二色的外墙粉刷,也与任何惊艳的感觉沾不上边。
但是,金色大厅却真的金碧辉煌:会灿灿的天花与饰柱,在大型水晶吊灯的映照下显得华贵非凡。大厅其实不大,天花板上的天使与圣徒像却都很大,他们威严地俯瞰着观众,聆听着可以上达天庭的优美乐音。
2006年是莫扎特诞辰250周年:为了纪念这位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2006被命名为“莫扎特”年,在维也纳,以莫扎特为主题的纪念活动多达130个,各类演出达到3200场。维也纳剧院、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维也纳音乐节等奉献出最高水准的演山。小泽征尔、多明戈、彼得·谢勒等一大批世界顶级艺术家将表演莫扎特的各类作品,向世人展示这位伟大音乐家生平生活的方方面面。
除了莫扎特,让人们难以忘怀还有贝多芬,他在奥地利度过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20,多年。在他的音乐如洪钟撞击凡尘浮世的时候,高唱的英雄却一直在寒风中贫穷潦倒,从德国波恩来到了维也纳,就再也没有离开过;他的绝大部分作品是在这里创作的,最后长眠在这块土地上,因此维也纳人更愿意承认贝多芬是奥地利人。他的《第三交响乐》也称《英雄交响曲》享誉全世界,其中的一部分成为奥地利国歌,而《欢乐颂》如今则是欧盟盟歌。此外,《第五交响曲》、《第六交响曲》、《男园交响曲》、《月光》等都是古典音乐山的不朽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