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患者女,26岁,本院检验员。反复上腹部不适、腹泻、消瘦8个月。于1989年2月开始上腹部不适、腹胀、饥饿感,进食后上腹和脐周胀痛加剧,大便呈糊状,1~2次/日。7月初突然剧烈腹痛,伴发热和腹泻,稀水样便,2次/日,无恶心、呕吐。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女,26岁,本院检验员。反复上腹部不适、腹泻、消瘦8个月。于1989年2月开始上腹部不适、腹胀、饥饿感,进食后上腹和脐周胀痛加剧,大便呈糊状,1~2次/日。7月初突然剧烈腹痛,伴发热和腹泻,稀水样便,2次/日,无恶心、呕吐。
其他文献
由于冠心病监护病房(CCU)的建立和各种检查手段的日益完善,尤其自开展血液动力学监测以来,对右室梗塞(RVI)的认识也进一步提高。因其临床表现、血液动力学特征及处理,都与一般急性心肌梗塞(AMI)不同,故已把它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的一个特殊类型。我们就国内外的进展,结合12例RVI液体疗法的血液动力学效应,讨论其处理原则。
我们于1986年11月至1989年5月期间,先后对住院和专科门诊的高血压病及高血压伴冠心病的患者,进行了载脂蛋白A1、B100及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检测,并与对照组对比分析,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清脂质及载脂蛋白的变化。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RPGN)合并出血性间质性肺炎(HIP)是少见的临床重症。这种RPGN既可以是Goodpasture综合征,也可以是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ICGN)。我们报道4例RPGN合并HIP患者,并结合文献复习,对RPGN合并HIP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和治疗进行讨论。
为研究慢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与肺血液动力学参数之间的关系,对11例患者进行了右心漂浮导管检查,并测定了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II及醛固酮浓度。静息时,血管紧张素II与肺动脉平均压及肺血管阻力成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6(P<0.01)和0.64(P<0.05)。运动时,血管紧张素II浓度由70±21pg/ml升高到81±24pg/ml(P<0.01),肾素活性从0.
用免疫印迹技术(IBT)对173例各种风湿病患者做Sm、RNP及SSB多肽抗体的检测,结果表明分子量为28千道尔顿(K)和13.5K的Sm多肽的抗体特异性地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阳性率分别为34.0%和30.0%,并显著高于对流免疫电泳(CIE)抗Sm干燥的12.0%(P<0.05);分子量为48K和43,41K的SSB多肽的抗体主要见于综合征(阳性率分别为70.0%和65.0%);而分子
现代医学认为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所以,我们对149例确诊为甲亢患者,选用小剂量醋酸泼尼松局部注射疗法,收到了十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自从Combes(1971年)报道在一例膜性肾病患者的肾小球基膜免疫沉积物中发现乙型肝炎病毒(HBV)抗原成分以来,世界各地的学者已先后在将近500例的原发性肾炎病人肾组织中检出HBV抗原成分(HBsAg、HBeAg、HBcAg)。多数作者认为HBV感染确与某些原发性肾炎如膜性肾病及膜增殖性肾炎存在着病因上的联系(Cousev1990年),特别是儿童中的膜性肾病大部分与HBV相关(Johnson1
对144株绿脓杆菌进行了血清分型、噬菌体分型及抗生素敏感性测定。作了70例绿脓杆菌院内感染的回顾性分析。经分型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检出了三型流行株,发现由此而引起的气管切开感染与护士和护工手的带菌程度有关。由多因素分析可见住院超过56天,气管切开及留置导尿为绿脓杆菌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头孢他定、丁胺卡那霉素、氧哌嗪青霉素对该菌作用强,而耐药谱最多的为耐庆大霉素、妥布霉素。
10例经磁共振成像(MRI)确诊的脊髓空洞症。空洞在T1加权成像(T1WI)呈低信号,T2加权成像(T2WI)呈高信号;病变节段脊髓在矢状面成像呈“竹节状”或“串珠状”,横断面成像呈“项圈状”。MRI所见比凭临床定位的病变范围更广泛。结果提示,MRI是本病最佳诊断手段,可清楚直观地显示空洞部位、大小、形态和有无合并其他异常。值得重视的是,有40%的患者临床无感觉分离现象;慢性自发性节段性疼痛是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