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名县万堤中学 河北 大名 056900)
【摘 要】新课标要求在获得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积极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现行的初中思想政治课教材看,新教材改变了过去的严谨有余、活泼不足的编排风格,从实际事例入手,调动情感因素,使内容显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关键词】初中政治;新课改;方法要求
新课标要求改变过去偏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获得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积极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现行的初中思想政治课教材看,新教材改变了过去的严谨有余、活泼不足的编排风格,从实际事例入手,调动情感因素,使内容显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很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这就为运用兴趣教学手段提供了客观依据,也调动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1. 教师应该合适把握活动课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 因此新课程中学生的学习要体现出五性:即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合作性。毋庸置疑,活动课在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凸现学生能力、彰显学生个性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广大教师在教学中对活动课进行了尝试,然而一些教师由于理解偏差、不当操作等,使活动课更多地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甚至用“满堂动”代替了“满堂灌”,不仅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降低了课堂效率。如教师设计的活动课中的问题没有一定的深度,也缺乏一定的难度;而且出示问题后,马上组织讨论,并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结果要么因为问题简单易懂、无需讨论;要么因为学生觉得高不可攀,“无功而返”。并且学生因没有一个“缓冲”的时间和空间,课堂要么冷场,要么东拉西扯,往往成了空热闹、假正经。另一种情况是在活动时,学生们往往“各自为政”。有的学生搞“一言堂”,其他学生一言不发故作沉默状;有的“你争我夺”,谁也不听谁,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还有的干脆天南海北高谈阔论,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偏离主题。这热闹的课堂背后是只“作”不“合”、只“议”不“思”、只“说”不“听”。 有鉴于此,我认为教师首先在设计活动课问题时要适度。设计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深度,要面向大多数学生;也要有一定的难度,既不能过于简单,又不能太难。要放在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放在学生易混淆处;要放在学生思维的敏感区,能使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开展合作学习,有所收获,有所发展。其次,活动课的形式要多样化。可以是竞赛、辩论、调查、模拟表演、访谈、分组讨论、自主学习等。但不管采取哪种形式进行,都必须考虑一个最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这种形式必须为这堂课服务,要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探究平台。
2. 教师要提高对活动的指导水平 教师提出问题后,一定要给学生“缓冲”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深入的独立思考,这样学生才会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才能有话可说,有观点可讲,才会有心灵的交汇、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融,才会有新知识、新观点的不断涌现和迸发。同时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不能当“甩手掌柜”。要充分地尊重、理解、平等对待学生,亲切地与学生交流、探讨,不武断、不强制、不灌输。并且要善于捕捉学生发言中有价值的东西,对学生独到见解或创新思维,要及时给以鼓励和表扬,以激发其继续探讨的兴趣和热情,并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而且当学生忽略了某些观点的情况下,教师应给以及时提醒。
3. 认清现代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方法的区别和联系 思想品德课极强的现实性与时代性,要求其教学必须“与时俱进”,随时根据社会的发展,特定的教学情况及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而重新调整、优化组合。新课程理念认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建立在对客观事物感知的基础上的,只有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求得理性认识,才能真正达到新课标要求。可以说现代思想品德课教学是一种智慧与情感交融的互动过程。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诸如电影,电视,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代替过去把黑板、粉笔作为教具的传统教学模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动画、图象、立体声融合起来,真正做到“图文并茂”,把学生带入一种心旷神怡的境界,有身临其境之感,觉得生动有趣,这样就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己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标志,运用多媒体教学能使思想品德课教学如添双翼,以达到最佳效果。但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适度原则和实效原则,要力求避免形式主义,要达到实效。既多媒体材料内容要符合新课标要求,力求准确到位;课件制作讲求精益求精,以达到最佳视听效果为标准;展示过程中教师既要熟悉多媒体操作,又要准确把握教材;要细心观察,逐步引导学生。特别要防止因使用多媒体手段而削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过程,实际上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主体意识支配下的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而其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用教材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综上所述,教师应正确处理好“三维目标”的教学关系,这样才能既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问题的能力。
【摘 要】新课标要求在获得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积极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现行的初中思想政治课教材看,新教材改变了过去的严谨有余、活泼不足的编排风格,从实际事例入手,调动情感因素,使内容显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关键词】初中政治;新课改;方法要求
新课标要求改变过去偏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获得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积极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现行的初中思想政治课教材看,新教材改变了过去的严谨有余、活泼不足的编排风格,从实际事例入手,调动情感因素,使内容显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很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这就为运用兴趣教学手段提供了客观依据,也调动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1. 教师应该合适把握活动课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 因此新课程中学生的学习要体现出五性:即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合作性。毋庸置疑,活动课在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凸现学生能力、彰显学生个性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广大教师在教学中对活动课进行了尝试,然而一些教师由于理解偏差、不当操作等,使活动课更多地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甚至用“满堂动”代替了“满堂灌”,不仅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降低了课堂效率。如教师设计的活动课中的问题没有一定的深度,也缺乏一定的难度;而且出示问题后,马上组织讨论,并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结果要么因为问题简单易懂、无需讨论;要么因为学生觉得高不可攀,“无功而返”。并且学生因没有一个“缓冲”的时间和空间,课堂要么冷场,要么东拉西扯,往往成了空热闹、假正经。另一种情况是在活动时,学生们往往“各自为政”。有的学生搞“一言堂”,其他学生一言不发故作沉默状;有的“你争我夺”,谁也不听谁,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还有的干脆天南海北高谈阔论,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偏离主题。这热闹的课堂背后是只“作”不“合”、只“议”不“思”、只“说”不“听”。 有鉴于此,我认为教师首先在设计活动课问题时要适度。设计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深度,要面向大多数学生;也要有一定的难度,既不能过于简单,又不能太难。要放在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放在学生易混淆处;要放在学生思维的敏感区,能使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开展合作学习,有所收获,有所发展。其次,活动课的形式要多样化。可以是竞赛、辩论、调查、模拟表演、访谈、分组讨论、自主学习等。但不管采取哪种形式进行,都必须考虑一个最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这种形式必须为这堂课服务,要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探究平台。
2. 教师要提高对活动的指导水平 教师提出问题后,一定要给学生“缓冲”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深入的独立思考,这样学生才会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才能有话可说,有观点可讲,才会有心灵的交汇、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融,才会有新知识、新观点的不断涌现和迸发。同时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不能当“甩手掌柜”。要充分地尊重、理解、平等对待学生,亲切地与学生交流、探讨,不武断、不强制、不灌输。并且要善于捕捉学生发言中有价值的东西,对学生独到见解或创新思维,要及时给以鼓励和表扬,以激发其继续探讨的兴趣和热情,并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而且当学生忽略了某些观点的情况下,教师应给以及时提醒。
3. 认清现代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方法的区别和联系 思想品德课极强的现实性与时代性,要求其教学必须“与时俱进”,随时根据社会的发展,特定的教学情况及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而重新调整、优化组合。新课程理念认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建立在对客观事物感知的基础上的,只有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求得理性认识,才能真正达到新课标要求。可以说现代思想品德课教学是一种智慧与情感交融的互动过程。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诸如电影,电视,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代替过去把黑板、粉笔作为教具的传统教学模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动画、图象、立体声融合起来,真正做到“图文并茂”,把学生带入一种心旷神怡的境界,有身临其境之感,觉得生动有趣,这样就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己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标志,运用多媒体教学能使思想品德课教学如添双翼,以达到最佳效果。但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适度原则和实效原则,要力求避免形式主义,要达到实效。既多媒体材料内容要符合新课标要求,力求准确到位;课件制作讲求精益求精,以达到最佳视听效果为标准;展示过程中教师既要熟悉多媒体操作,又要准确把握教材;要细心观察,逐步引导学生。特别要防止因使用多媒体手段而削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过程,实际上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主体意识支配下的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而其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用教材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综上所述,教师应正确处理好“三维目标”的教学关系,这样才能既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