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职学校任教的这几年,我发现学生们的整体道德水平不高,轻则表现在随手丢垃圾、说脏话,重则甚至和老师公开顶嘴、同学之间打架、不顾父母担心离家出走等现象。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知语文教学的意义不仅是传授给他们知识,更应该教会他们做人做事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征。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就有意在教学过程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
下面我就以《人生的境界》一文为例,介绍一下我的教学方式。
一、情景导入
通过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所提到的“三境界”引出冯友兰先生的“四种境界说”。
二、整体感知
教师提出问题一:人生境界有几种,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用自己的话说说四种境界的内涵。这个问题不难,凭借学生已有的阅读水平,他们能轻松地答出来。但我的任务已不再是让他们仅仅接受这种内涵,更主要的是让他们感悟内涵,了解四种境界是一个由低到高的过程,所以我把重点放在了下面的问题上。
教师提出问题二:请同学们举例说明一下这四种境界?
幼教的学生思维活跃,动口能力极强,于是他们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知道的事实。
同学甲说:只知道吃喝拉撒睡的人属于自然境界。教师明确:很正确,讲述放羊娃的故事。
同学乙:卖假货的。教师明确:这种人你们喜欢吗,如果不喜欢,为什么?
同学回答:不喜欢,他们太自私。
教师明确:对,他们只为自己的利益考虑,因此,才会出现许多坑人的事件,我们能做这样的人吗?
同学:不能。
教师:既然我们不能那么自私,就不能只停留在功利境界,我们应该努力提高到道德境界。于是平时被他们忽略的雷锋再次走进我们的课堂,我们共同回忆着这个时代楷模的螺丝钉精神;郭明义走进了我们的课堂,我们深入了解了这个“当代雷锋”的不平凡事迹;阿里木进入了我们的视野,他那颗善良之心温暖着我们每一人……紧接着,我播放郭明义和阿里木的视频,用这种直观的效果再次冲击学生的心灵,使学生们意识到提高自己的境界其实并不难,我们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先进事迹,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一个人能毫不利己而专门利人,已经是一个高尚的人,但冯友兰认为,还有比道德境界更高的境界,那就是天地境界。什么是天地境界呢?
这个问题也许比较难,但大家都熟悉孔子,我们就针对孔子展开讨论,在他的身上,哪些行为体现出天地境界呢?
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同学们意识到一个人如果能够认识到自己仅仅是自然的一部分,懂得尊重自然规律,那么他的境界就在接近天地境界。
三、质疑思辨
因为这是一篇哲学散文,哲学语言学生不太容易理解,所以我安排了这个环节,但即使这个环节,我在举例的时候仍然不忘对学生道德进行熏陶。
“为了成为圣人,并不需要做不同于平常的事。”
学生讨论,但并没有说到点上。教师明确故事《洗钵去》,通过这个故事,学生明白要成为圣人,必须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同时,教师启发学生要学会自己去学习和生活,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天。
“功利的人并非是不道德的。”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虽然是为了找到好工作,但这样将来不误人子弟,对社会也是一件益事。商家卖东西虽然是为了挣钱,但如果能够保证产品质量,群众也能受益。
“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在做他所做的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
学生回答:自觉学习等。
教师补充冯友兰写书的故事,总结“冯友兰现象”所表现的精神就是“不依傍他人,不顾及荣辱”。
四、情感延伸
教师播放视频《小悦悦事件》。
提出问题:遇到相似的情况时,你会怎样做?比如公交车上让座的问题、老人摔倒的问题等。
通过讨论,学生意识到,一个人不能只为自己而活,一个人的价值应该在于奉献,而非索取,提高自己的境界应该从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每一个社会人都应该做到“不因善小而不为,不因恶小而为之”。
反思这堂课,我有以下几点感想:
(1)每一个同学都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有人说过,每一个孩子都像是白纸,虽然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的纸上已经画上了很多不雅观的印记,但并没有定向,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教师只要对他们充满爱心,充满耐心,孩子的明天仍然是一片蓝天。(2)教师应该做一个好的引导者。新课改对语文课的要求虽然削弱了教师的讲课作用,但绝对不能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弱,教师应告诉他们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不能做,只有这样,学生在面对事情的时候,才能有所思考,有所顾及。(3)语文教学一定不能忽视这种潜移默化的力量。杜甫在《春夜喜雨》中有诗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真的如此,有些事情急不来,比如孩子的成长,比如对孩子的教育,强硬的方式只会招来他们的反感,这个时候,潜移默化的知识则能影响他们的一生。
(郑州市艺术工程学校)
下面我就以《人生的境界》一文为例,介绍一下我的教学方式。
一、情景导入
通过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所提到的“三境界”引出冯友兰先生的“四种境界说”。
二、整体感知
教师提出问题一:人生境界有几种,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用自己的话说说四种境界的内涵。这个问题不难,凭借学生已有的阅读水平,他们能轻松地答出来。但我的任务已不再是让他们仅仅接受这种内涵,更主要的是让他们感悟内涵,了解四种境界是一个由低到高的过程,所以我把重点放在了下面的问题上。
教师提出问题二:请同学们举例说明一下这四种境界?
幼教的学生思维活跃,动口能力极强,于是他们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知道的事实。
同学甲说:只知道吃喝拉撒睡的人属于自然境界。教师明确:很正确,讲述放羊娃的故事。
同学乙:卖假货的。教师明确:这种人你们喜欢吗,如果不喜欢,为什么?
同学回答:不喜欢,他们太自私。
教师明确:对,他们只为自己的利益考虑,因此,才会出现许多坑人的事件,我们能做这样的人吗?
同学:不能。
教师:既然我们不能那么自私,就不能只停留在功利境界,我们应该努力提高到道德境界。于是平时被他们忽略的雷锋再次走进我们的课堂,我们共同回忆着这个时代楷模的螺丝钉精神;郭明义走进了我们的课堂,我们深入了解了这个“当代雷锋”的不平凡事迹;阿里木进入了我们的视野,他那颗善良之心温暖着我们每一人……紧接着,我播放郭明义和阿里木的视频,用这种直观的效果再次冲击学生的心灵,使学生们意识到提高自己的境界其实并不难,我们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先进事迹,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一个人能毫不利己而专门利人,已经是一个高尚的人,但冯友兰认为,还有比道德境界更高的境界,那就是天地境界。什么是天地境界呢?
这个问题也许比较难,但大家都熟悉孔子,我们就针对孔子展开讨论,在他的身上,哪些行为体现出天地境界呢?
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同学们意识到一个人如果能够认识到自己仅仅是自然的一部分,懂得尊重自然规律,那么他的境界就在接近天地境界。
三、质疑思辨
因为这是一篇哲学散文,哲学语言学生不太容易理解,所以我安排了这个环节,但即使这个环节,我在举例的时候仍然不忘对学生道德进行熏陶。
“为了成为圣人,并不需要做不同于平常的事。”
学生讨论,但并没有说到点上。教师明确故事《洗钵去》,通过这个故事,学生明白要成为圣人,必须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同时,教师启发学生要学会自己去学习和生活,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天。
“功利的人并非是不道德的。”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虽然是为了找到好工作,但这样将来不误人子弟,对社会也是一件益事。商家卖东西虽然是为了挣钱,但如果能够保证产品质量,群众也能受益。
“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在做他所做的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
学生回答:自觉学习等。
教师补充冯友兰写书的故事,总结“冯友兰现象”所表现的精神就是“不依傍他人,不顾及荣辱”。
四、情感延伸
教师播放视频《小悦悦事件》。
提出问题:遇到相似的情况时,你会怎样做?比如公交车上让座的问题、老人摔倒的问题等。
通过讨论,学生意识到,一个人不能只为自己而活,一个人的价值应该在于奉献,而非索取,提高自己的境界应该从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每一个社会人都应该做到“不因善小而不为,不因恶小而为之”。
反思这堂课,我有以下几点感想:
(1)每一个同学都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有人说过,每一个孩子都像是白纸,虽然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的纸上已经画上了很多不雅观的印记,但并没有定向,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教师只要对他们充满爱心,充满耐心,孩子的明天仍然是一片蓝天。(2)教师应该做一个好的引导者。新课改对语文课的要求虽然削弱了教师的讲课作用,但绝对不能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弱,教师应告诉他们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不能做,只有这样,学生在面对事情的时候,才能有所思考,有所顾及。(3)语文教学一定不能忽视这种潜移默化的力量。杜甫在《春夜喜雨》中有诗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真的如此,有些事情急不来,比如孩子的成长,比如对孩子的教育,强硬的方式只会招来他们的反感,这个时候,潜移默化的知识则能影响他们的一生。
(郑州市艺术工程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