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教学越来越成为新时代教育的核心内容。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教学也在根据新课改的要求逐渐变化,在新时期,初中信息技术一直致力于“分层教学理论”的建设,借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综合应用。如何在素质教育阶段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的“分层教学理论”已经成为初中阶段的重要议题。本文就从创新教学方式,转变教学理念等多方面进行全面分析。
【关键词】分层教学 初中 信息技术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1-0025-02
分层教学是当前一项比较新的教学方式,其与传统的“一刀切”式教学方式有很大不同。分层教学要求教师以学生为基础,详细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认知水平以及学习能力、学习习惯与发展潜力来设定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并选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以实现对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信心的保护,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在传统教育理念下,灌输式、填鸭式是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中最为主要的教学模式。在这类教学模式下,教师把控着教学节奏,学生主观能动性不强,只是被动接收知识。并且因为自主实践的机会与时间不多,因而学生难以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与全面把握,学生学习效率比较低下。
学生学习的能力水平不同,对信息技术知识的需求也就不同,但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照顾到每名学生的学习需求。下面主要从自主、合作、探究三个方面对分层教学理论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对初中信息技术课堂起到一定的帮助。
一、分层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要点
(一)教学对象分层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唯一对象是学生,因此在将分层教学模式应用于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时,教师应依据分层教学的本质含义,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学生合理分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访谈、观察、试卷测评等方式了解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学习需求以及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根据学生的上述特征特点将学生分为几个不同的层级,以便后期教学工作能顺利开展。为保证对象分层的科学性、合理性,教师在分层过程中不能将学生信息技术基础能力作为分层的唯一参考标准,教师需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性格特点来科学决策。最后,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有着很强的自尊心,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准确把握“分层的艺术”,“明目张胆”地对学生作出划分,不仅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也会打击学生学习兴趣,更会影响学生的人际关系,让班级学生之间产生芥蒂。因而在对教学对象进行分层时,教师应做到妥善、灵活处理,要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保护。
(二)教学任务分层
相较于语文、思政等课程,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性较强,在学习过程中,有很多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的任务。但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性,因此对于同一个实操任务,学生做出的结果可能会有所不同,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体验、情感变化也具有很大差异。如对于计算机基础相对较好、思维又比较活跃的学生来说,他们会觉得整个操作过程很轻松、很愉快,甚至有些学生会觉得教师设置的任务太过简单了。但是对于基础差、理解能力以及操作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而言,他们可能会觉得极其困难,并且会因为困难而对计算机课程产生厌恶与抵触心理。基于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根据每层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学习能力对教学任务也做出适当分层,要尽可能让教学任务贴合每位学生学习情况,能满足每位学生的学习需求。如对于基础层的学生,教师应重点培养其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巩固他们的信息技术基础,丰富其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储备。对于提高层的学生,教师应将教学重点放在信息技术学习习惯、学习方式以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上。对于发展层的学生,应重点培养他们的信息技术学习与操作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创造能力与意识,推动这部分学生的发散型思维发展。总的来说,在分层教学模式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考虑到不同层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学习特点,设计出难度适宜,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并具有一定启发意义的教学任务,从而促进信息技术教学效率的提高,促进学生能力素质的发展。
(三)施教分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根据每层级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信息技术能力与素养发展。如对于基础层的学生,在讲解相关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时,教师要尽可能从不同的角度做全面化讲解,要讲解的仔细,以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与把握。在备课时,教师应合理控制问题的难易度,避免问题太难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信心受到影响。而对于发展层学生,教师可利用具体的问题、任务驱动学生自主探究,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多为这部分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多操作、多实践,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发展思维、形成认知、实现创新创造。
(四)评价分层
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对于不同层级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可让学生更为客观、准确地了解自身学习情况,继而调整学习策略,提高信息技术学习能力。同时不以一刀切的评价方式评价学生,也能讓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信心得到保护,能让学生形成对自身以及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正确认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理念与学习态度,这对于学生日后的学习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与实施分层评价模式,根据基础层、发展层以及提高层各层级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发展需求来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采取适当的评价方式,以保证最终评价效果。如对于基础层学生,教师应将评价重点放在学生基础知识与能力的形成发展方面,并且在评价过程中多采用鼓励、鼓舞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让学生信心满满地投入到信息技术学习中去。而对于发展层、提高层学生,教师应将评价重点放在学生信息技术综合能力、信息技术素养、创新创造能力等方面,教师需采用科学合理的评级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竞争意识,促进学生学习创造力发展。 二、分层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一)转变教学观念,关注学生本身
教育的主體是学生,学生才是信息技术课堂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站在学生角度,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需求以及学习体验来创设课堂,从而让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堂产生兴趣。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都比较关注自身而非学生。如在备课时,教师会思考怎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堂上,教师也会想方设法促进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但是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与心理、兴趣变化则不是十分关注。由于教师关注的是自己的工作任务而非学生本身,因此设计的教学方案与学生实际情况不符,在教学过程中也难以与学生做到有效互动。这不仅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也严重阻碍了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基于此,建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从学生出发,真正将学生放在教学活动的中心位置。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从而让每位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信息技术能力得到发展与提升。
具体来说,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可基于学生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来灵活运用兴趣导入、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投入信息技术技能训练中,进而提高学生网络学习能力。如对于信息技术基础较差但却对信息技术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师可将他们组成一组,让学生通过小组间的交流协作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熟练信息技术操作技能,让学生相互帮助、相互督促,共同发展信息技术能力。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这部分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相对薄弱,因此在应用小组协作学习模式时,教师要密切关注他们,要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学生及时、准确的讲解与帮助。而对于信息技术基础较好,又对自己有高要求的学生,教师可多给其提供自主探究、自主实践的机会。如在讲解完基础知识且确保学生全面掌握后,教师就可将时间留给这部分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与需求,从教材、网络以及其他书籍上寻找知识与技术资源来进行自己的学习活动,如尝试制作一个简单的网站等。这样既不会破坏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实现对时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得到更好的培养与锻炼。
(二)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给予学生正确指导
新课程标准给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新标准、新要求,要求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与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思维,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促进学生能力素质全面发展。在此要求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能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将分层教学与互动式教学有机结合。通过科学有效的互动全面掌握学生学习情况,进而合理调整教学方案与教学策略,让分层教学更好地实施下去。
具体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观看有关信息技术方面的视频,并让学生记录自己在观看这个视频时的感悟以及对视频内容的认识。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学习能力不同,所得的结果也就不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和思维方式,对其学习能力进行一个划分,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对知识的需求,还能帮助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便于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从而有效地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使教学进度也得到了坚实的保障。
(三)注重教学拓展,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一直以来,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都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原原本本地给学生讲解、传输教材上的理论知识,不注重学生的自主实践也不注重教学内容的拓展与创新。在教师只看重教材理论知识而忽视生活中各类教学资源的情况下,学生学习难度加大,容易对信息技术课堂失去兴趣,并且学生的实操能力也得不到有效的锻炼与提升。如很多学生虽然对理论知识理解得比较准确,但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一些信息技术问题时却完全找不到解决方式。基于此,在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注重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结合,让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根据学习能力的不同,从而掌握不同的知识技能。
具体如,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可以让他们学习如何连接网络、如何日常杀毒、如何安装常用软件等,以此来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可以让他们学习如何P图、制作幻灯片等,以此提高学生的知识实践技能。在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上,教师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上网时间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借助于信息技术丰富的资源进行学习,提升自己的学习水平。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与生活的关联性,还可以让学生借助于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分层教学应用到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是科学的、可行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基于实际,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实现对教学主体、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的合理分层,尽最大努力让每位学生的学习需求均得到满足。
参考文献:
[1]吴天霞.巧妙分层,提高信息技术实践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导学,2019(5):88.
[2]潘镭.巧设任务,分层教学——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J].高考,2018(22).
[3]彭曙芬.巧妙分层,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的有效性[J].新课程(中学),2017(4).
[4]陈晓清.巧设任务 分层教学——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J].考试周刊,2017(72):152.
【关键词】分层教学 初中 信息技术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1-0025-02
分层教学是当前一项比较新的教学方式,其与传统的“一刀切”式教学方式有很大不同。分层教学要求教师以学生为基础,详细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认知水平以及学习能力、学习习惯与发展潜力来设定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并选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以实现对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信心的保护,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在传统教育理念下,灌输式、填鸭式是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中最为主要的教学模式。在这类教学模式下,教师把控着教学节奏,学生主观能动性不强,只是被动接收知识。并且因为自主实践的机会与时间不多,因而学生难以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与全面把握,学生学习效率比较低下。
学生学习的能力水平不同,对信息技术知识的需求也就不同,但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照顾到每名学生的学习需求。下面主要从自主、合作、探究三个方面对分层教学理论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对初中信息技术课堂起到一定的帮助。
一、分层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要点
(一)教学对象分层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唯一对象是学生,因此在将分层教学模式应用于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时,教师应依据分层教学的本质含义,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学生合理分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访谈、观察、试卷测评等方式了解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学习需求以及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根据学生的上述特征特点将学生分为几个不同的层级,以便后期教学工作能顺利开展。为保证对象分层的科学性、合理性,教师在分层过程中不能将学生信息技术基础能力作为分层的唯一参考标准,教师需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性格特点来科学决策。最后,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有着很强的自尊心,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准确把握“分层的艺术”,“明目张胆”地对学生作出划分,不仅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也会打击学生学习兴趣,更会影响学生的人际关系,让班级学生之间产生芥蒂。因而在对教学对象进行分层时,教师应做到妥善、灵活处理,要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保护。
(二)教学任务分层
相较于语文、思政等课程,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性较强,在学习过程中,有很多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的任务。但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性,因此对于同一个实操任务,学生做出的结果可能会有所不同,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体验、情感变化也具有很大差异。如对于计算机基础相对较好、思维又比较活跃的学生来说,他们会觉得整个操作过程很轻松、很愉快,甚至有些学生会觉得教师设置的任务太过简单了。但是对于基础差、理解能力以及操作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而言,他们可能会觉得极其困难,并且会因为困难而对计算机课程产生厌恶与抵触心理。基于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根据每层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学习能力对教学任务也做出适当分层,要尽可能让教学任务贴合每位学生学习情况,能满足每位学生的学习需求。如对于基础层的学生,教师应重点培养其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巩固他们的信息技术基础,丰富其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储备。对于提高层的学生,教师应将教学重点放在信息技术学习习惯、学习方式以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上。对于发展层的学生,应重点培养他们的信息技术学习与操作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创造能力与意识,推动这部分学生的发散型思维发展。总的来说,在分层教学模式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考虑到不同层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学习特点,设计出难度适宜,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并具有一定启发意义的教学任务,从而促进信息技术教学效率的提高,促进学生能力素质的发展。
(三)施教分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根据每层级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信息技术能力与素养发展。如对于基础层的学生,在讲解相关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时,教师要尽可能从不同的角度做全面化讲解,要讲解的仔细,以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与把握。在备课时,教师应合理控制问题的难易度,避免问题太难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信心受到影响。而对于发展层学生,教师可利用具体的问题、任务驱动学生自主探究,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多为这部分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多操作、多实践,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发展思维、形成认知、实现创新创造。
(四)评价分层
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对于不同层级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可让学生更为客观、准确地了解自身学习情况,继而调整学习策略,提高信息技术学习能力。同时不以一刀切的评价方式评价学生,也能讓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信心得到保护,能让学生形成对自身以及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正确认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理念与学习态度,这对于学生日后的学习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与实施分层评价模式,根据基础层、发展层以及提高层各层级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发展需求来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采取适当的评价方式,以保证最终评价效果。如对于基础层学生,教师应将评价重点放在学生基础知识与能力的形成发展方面,并且在评价过程中多采用鼓励、鼓舞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让学生信心满满地投入到信息技术学习中去。而对于发展层、提高层学生,教师应将评价重点放在学生信息技术综合能力、信息技术素养、创新创造能力等方面,教师需采用科学合理的评级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竞争意识,促进学生学习创造力发展。 二、分层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一)转变教学观念,关注学生本身
教育的主體是学生,学生才是信息技术课堂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站在学生角度,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需求以及学习体验来创设课堂,从而让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堂产生兴趣。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都比较关注自身而非学生。如在备课时,教师会思考怎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堂上,教师也会想方设法促进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但是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与心理、兴趣变化则不是十分关注。由于教师关注的是自己的工作任务而非学生本身,因此设计的教学方案与学生实际情况不符,在教学过程中也难以与学生做到有效互动。这不仅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也严重阻碍了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基于此,建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从学生出发,真正将学生放在教学活动的中心位置。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从而让每位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信息技术能力得到发展与提升。
具体来说,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可基于学生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来灵活运用兴趣导入、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投入信息技术技能训练中,进而提高学生网络学习能力。如对于信息技术基础较差但却对信息技术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师可将他们组成一组,让学生通过小组间的交流协作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熟练信息技术操作技能,让学生相互帮助、相互督促,共同发展信息技术能力。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这部分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相对薄弱,因此在应用小组协作学习模式时,教师要密切关注他们,要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学生及时、准确的讲解与帮助。而对于信息技术基础较好,又对自己有高要求的学生,教师可多给其提供自主探究、自主实践的机会。如在讲解完基础知识且确保学生全面掌握后,教师就可将时间留给这部分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与需求,从教材、网络以及其他书籍上寻找知识与技术资源来进行自己的学习活动,如尝试制作一个简单的网站等。这样既不会破坏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实现对时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得到更好的培养与锻炼。
(二)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给予学生正确指导
新课程标准给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新标准、新要求,要求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与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思维,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促进学生能力素质全面发展。在此要求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能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将分层教学与互动式教学有机结合。通过科学有效的互动全面掌握学生学习情况,进而合理调整教学方案与教学策略,让分层教学更好地实施下去。
具体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观看有关信息技术方面的视频,并让学生记录自己在观看这个视频时的感悟以及对视频内容的认识。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学习能力不同,所得的结果也就不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和思维方式,对其学习能力进行一个划分,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对知识的需求,还能帮助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便于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从而有效地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使教学进度也得到了坚实的保障。
(三)注重教学拓展,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一直以来,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都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原原本本地给学生讲解、传输教材上的理论知识,不注重学生的自主实践也不注重教学内容的拓展与创新。在教师只看重教材理论知识而忽视生活中各类教学资源的情况下,学生学习难度加大,容易对信息技术课堂失去兴趣,并且学生的实操能力也得不到有效的锻炼与提升。如很多学生虽然对理论知识理解得比较准确,但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一些信息技术问题时却完全找不到解决方式。基于此,在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注重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结合,让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根据学习能力的不同,从而掌握不同的知识技能。
具体如,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可以让他们学习如何连接网络、如何日常杀毒、如何安装常用软件等,以此来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可以让他们学习如何P图、制作幻灯片等,以此提高学生的知识实践技能。在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上,教师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上网时间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借助于信息技术丰富的资源进行学习,提升自己的学习水平。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与生活的关联性,还可以让学生借助于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分层教学应用到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是科学的、可行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基于实际,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实现对教学主体、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的合理分层,尽最大努力让每位学生的学习需求均得到满足。
参考文献:
[1]吴天霞.巧妙分层,提高信息技术实践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导学,2019(5):88.
[2]潘镭.巧设任务,分层教学——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J].高考,2018(22).
[3]彭曙芬.巧妙分层,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的有效性[J].新课程(中学),2017(4).
[4]陈晓清.巧设任务 分层教学——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J].考试周刊,2017(72):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