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的爱和恨

来源 :中国图书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dyjl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想到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心头就泛起复杂的情绪。偌大的机构,搜集了全球数量可观的艺术精品,人们几乎是以免费的方式饱览千百年来的人类艺术作品。我走过每一个角落,都感到犹如雷击般震慑。大都会博物馆昭示资本帝国令人炫目的恋物成绩,让历史像商品博览会一样神圣地静默着。
  大都会博物馆的理念包含了浓郁的民主气息。只要是游客,就可以随心所欲地无闪光灯拍照。除非极个别的价值昂贵的作品,如梵高的自画像,展览的作品都没有任何“防护”,以便人们看到它们最为自然的面孔。这里到处是对艺术的恭敬和崇拜,却很少单独崇拜一个作品。
  大都会博物馆门口聚集了来自不同地区和国家的人们。他们用相机和艳羡呈现自己对于艺术的高雅品位,却不能体会在这五彩斑斓的展列中,令人感觉到无奈和渺小的“国家能力”。谁赋予了博物馆将艺术珍品剥离其时空的权力?奢华的陈列背后,又曾经有过怎样的强权使用的历史?
  民主的观看方式掩盖了这个方式背后存在的国与人的不平等。如果我们一起去了大都会博物馆,是不是我们的社会地位都因为艺术变得一样呢?
  2015年9月于美国新泽西州
其他文献
盼望已久的暑假终于来临了!我决定,一定要在这个署假干一件不同寻常的事。
周三对我来说是个幸福的日子,因为那天下午老师们要集中学习,不会让我们在放学后留下来写作业。老师也要学习?怎么学习?我一直很好奇。这一天,我终于决心去一探究竟。
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50年史(1955—2005),[美]薛龙著,路克利译,新星出版社,2012  一  1907年5月24日,美国南达科他州东部的休伦城,当亚瑟·博伊斯·费尔班克和罗莱娜·费尔班克的独子约翰·金·费尔班克降生之时,没有人能够预见到,这个孩子将来不但会享誉全美,还会以另一种语言的名字,被大洋彼岸的那个国度牢牢记住。费正清,这是约翰在20多岁的时候从中国友人梁思成那里得到的中国名字。 
近代生物学在中国传播较早.是“西学东渐”的重要产物,对现代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且重要的影响。早在20世纪90年代,以刘学礼、刘昭民为代表的科学史学者就已经开始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