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中人口流动问题及对策研究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a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民工流向城市,导致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伴生了一系列问题。文章主要从包头市人口流动现状入手,阐释流动人口在包头市城市化进程中的双重影响,并对流动人口管理提出了建立流入地与流出地政府间的长效协调机制,加强流动人口的社区化管理,逐步使流动人口与城市居民享有平等的权益和机会等。
  【关键词】城市化 流动人口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C922.2 【文献标识码】A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中国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现象,至20世纪90年代已经形成不可阻挡的人口流动大潮。进入21世纪,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发展,人口流动呈现出持续扩大之势。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内蒙古包头市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及地域间经济联系的加强,区域外流动人口逐渐增多,包头的移民城市特征也越来越明显。流动人口在包头市城市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同时也给城市发展带来一些问题。因此,深入研究城市化进程中的流动人口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及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城市化与人口流动
  城市化,也有学者称之为城镇化、都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不同学科从不同角度对城市化有不同的解释,就目前来说,国内外学者多从人口学、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角度对城市化概念进行闡述。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1950年我国城市化率仅为7.3%,经过60年的发展,2010年我国城市化已基本达到50%。纵观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大体经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1950至1957年,即一五计划完成后城市化率达到10.9%。第二阶段:1957年至1978年改革开放前城市化率达到17.9% 。尽管因为政治原因,这一阶段发展波动较大,但还是有所增长。第三阶段:1978年至今,城市化率接近50%。2011年12月,中国社会蓝皮书发布,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首次超过50%,按此速度计算,至203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超过70%,基本完成城市化。
  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人口流动。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流动现象愈益明显,流动人口问题作为一个社会热点,引起相关部门和学者的广泛重视,成为探讨的一个热门话题。
  包头市城市化发展与流动人口现状
  包头市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工业城市。改革开放为中国众多城市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开启了包头的城市化进程。2000年以来,包头市迎来了城市化高速发展,2012年,包头市生产总值达到3409亿元,在自治区各盟市中居第2位,在国家西部52个城市中居第4位。①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人口流动到包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10年11月1日零时,包头市常住人口为265.04万人,在自治区12个盟市中位居第四位,低于赤峰市、通辽市和呼和浩特市。同第五次人口普查的229.74万人相比,包头市10年间共增加了35.30万人,增长15.36%,年平均增长率为1.44%,10年间包头市净流入人口达45万人。② 包头市人口的变动,是与基本建设和工业发展密切相关的,而不断涌进的流动人口也是包头人口变化中的一个支点,如今人口流动在包头市人口变化因素中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数据显示,包头市的流动人口来源相对集中在西北地区,多以山西、甘肃、宁夏的省份,其占流动人口的52.4℅,来自周边地区的占29.1℅。③
  新中国成立以来,包头市人口流动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这一时期包头市的人口流动受国家经济发展政策影响较大。由于包钢的兴建与机械工业区的动工,大批人员从祖国各地前来支援,有的是长期落户的职工及家属,有的是从外地调来的施工单位人员,还有的是因基本建设需要从农村招来的临时工。包头市人口从1966年的870,968人,1978年增至1606,406人,十二年中增加了735,438人,增长了45.78℅,年平均增长3.81℅。④
  二是从改革开放到20世纪90年代末,该时期主要是周边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包头市的流动。农村人口原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后来逐步开始外出打工,青壮年男子大多数从事建筑业,青年女子主要从事餐饮业、美容美发等服务性行业,增加了家里的经济收入。那些先到包头市打工的年轻人,不断介绍、帮助同乡,形成了一股流动人口大潮。1990年,包头市人口为185.64万人,1999年为202.84万人,十年间人口增加了17.2万人,增长了9.3℅。
  三是21世纪以来,包头市流动人口的来源更为广泛。一部分是南方的投资者,他们大多来自广州、上海、浙江、武汉、四川、湖南、安徽、河南等城市;另一部分是中西部地区的普通劳动力,以山西、甘肃、宁夏等地为主。北京王府井百货、上海华联超市、温州一条街、金荣建材城等都是这一时期所建,不仅繁荣了包头经济,而且也刺激了人们的消费,使得更多的人流动到包头。2000年,包头市人口为204.13万人,2004年底为215.68万人,四年间增加了11.45万人。正是以上几次人口流动的浪潮,形成了目前包头市的人口规模,奠定了目前包头这个移民城市的人口基础。
  包头市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流动问题
  流动人口进入城市,为繁荣城市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成为一支参与城市经济活动的有益力量。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个城市突然增加大量的流动人口,难免给城市带来一定的负担。这种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增加了城市的管理成本。大量的流动人口进入包头市,使车流、人流量增大,加重了道路的拥挤、堵塞。例如,包头市百货大楼和王府井超市门前一带,经常有一些小摊小贩,卖货地点不固定,乱占便道车道,脏、乱、差等严重影响交通和市容。因缺乏监管,有些流动摊贩商品短斤缺两、假冒伪劣,扰乱了市场秩序,由于流动摊贩采取与城关人员捉迷藏的手法,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使城市的管理难度增大,管理费用提高。另外,流动人口的增加还使交通运输更加紧张和繁忙,坐车难、车站拥挤混乱的现象更加突出,与此相关的各种违法现象应运而生。   其次,存在于流动人口中的违法犯罪现象增加。近年来,包头市流动人口作案率增加,不仅对社会稳定构成一定的威胁,而且给包头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较大损失。与常住人口相比,流动人口由于脱离了家庭、单位的管辖,制度、纪律、社会道德约束力减弱,加之流动人口中的多数受教育机会少,文化程度和道德素质较低,很多不法分子混迹于大量流动人口之中,采取各种不法手段诈取钱财,甚至打架斗殴、行凶抢劫、杀人越货。而这一小撮不法分子,败坏了流动人口的整体形象,使居民对流动人口形成戒备心理,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像包头市昆区窦家梁村,因其位置远离市区,又靠近包钢,成为一些流动人口特别是乌兰察布市来包头人员的理想生活场所。他们中一部分人不愿意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专靠从包钢偷铁为生,这样不仅给国家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而且使市民对乌兰察布市的人员存有戒心,称乌兰察布市人为“澳门人(撬门人)”、“台湾人(抬完人)”,使那些合法劳动的乌兰察布市人失去了信誉,增加了他们就业的困难。
  最后,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集合地的问题不容忽视。大量的流动人口进入包头市后,在一些城乡结合部的街道或村庄形成大小不一的流动人口聚集点,如青山区的赵家营村、南壕村,昆区的和平村、北沙梁、甲儿坝和西河楞等。这些地区距离市中心较近,交通便利,成为流动人口的理想落脚点。原先住在城乡结合部的居民,也以出租房屋为生。如在昆区和青山区交界的赵家营子村,全村共有居民600多户,约2000人,却居住着将近两万的外来流动人口。以每户平均出租30间房屋来计算,平均每间房屋200元每月,月平均收入每户每月6000元左右。更不要说那些房屋临街的房主,平均坐拥四间店铺,每间年租三四万左右,年收入更高。以包头市的消费水平来说,不需要其他的劳动收入,村民过得也比较富足。在这种经济利益驱动下,当地居民也不顾流动人员的身份及其社会行为,只要按时交房租就可以租住,致使一些社会闲散人员得以生存。还有,随着本地居民和外来人口收入差距的加大,導致流动人口的不平衡心理,不时引发一些盗窃、绑架、抢劫案件的发生。
  城市化进程中流动人口管理的对策建议
  城市是一个以人为主体、以自然环境为依托、以经济活动为基础、以生产、社会关系为联系纽带的极为紧密的有机体⑤。流动人口作为城市人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主体地位应该受到重视,流动人口问题不容忽视,流动人口管理也应该不断创新,灵活多样。
  建立流入地与流出地政府间的长效协调机制。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吸引了众多流动人口流入,由于流动人口构成复杂,活动内容广泛,滞留时间不一,因而对流入地城市的暂住人口管理、市场管理、交通管理、生产管理、建筑管理、市容管理、治安管理和计划生育管理诸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实事求是地讲,流入地政府不仅对人口流出地的文化与社会缺乏了解,而且缺乏对流动人口详细信息的掌握,而流出地政府的人口管理部门却保留有相关的信息,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因此,建立流入地与流出地政府间的协调与合作机制,对全面管理流动人口、协调城市发展与人口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流入地政府与流出地政府可以有效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建立专门的人口管理网站,也可以利用各地政府的公众微信平台,在流动人口信息、管理、服务方面联手工作,建立长效协调机制。
  转变管理方式,加强流动人口的社区化管理。流动人口在城市化进程中,未来的城市生活与工作充满了未知与不确定性,因而他们在流入城市与居住区域的选择上尽量向亲戚、朋友或同乡靠拢,呈现出一种血缘关系或地缘关系,形成了一个个流动人口聚居区。因此,对流动人口的社区化管理是加强流动人口与城市社区联系的重要途径,其核心是将旧有的防范型管理模式转变为服务、参与型管理模式,以适应城市化进程和流动人口内在要求。社区管理除了现有的日常管理外,可以通过对房屋出租、治安维护、市容市貌、卫生防疫、计划生育等的专项管理,控制和规范流动人口行为;通过对流动人口的教育、培训、保障等项目的服务,提高其法律意识和知识。同时,在社区化管理过程中,要重视流动人口的心理、情感等因素。流动人口从农村涌入城市,他们内心渴望被他人理解、尊重、接受,因而通过社区为流动人口提供服务和保障,可以促使流动人口参与其所居住社区的服务和管理,增加其社区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培养其认同感和归宿感,促进其与社区以及整个城市的协调。在社区化管理过程中,组织流动人口参与社区服务和管理,增强社区的亲和力,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流动人口心理上融入城市的广度与深度。
  逐步使流动人口与城市居民享有平等的权益和机会。在中国,户籍制度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户籍制度不仅导致了城乡之间的分割,也强化了城乡之间的不平等。因此,必须从制度上保障流动人口与城市居民具有平等的权益和机会,这种平等并不仅仅表现为由农村户口转变为城市户口,而是具体的、实在的平等。
  首先,要逐步解除城乡间一切不必要的经济和非经济壁垒,实现城乡劳动就业机会的均等化。可以建立多层次的职业培训机构,提高流动人口劳动力素质,以扩展其择业范围和就业空间。外来流动人口务工者,绝大多数来自偏僻的经济不发达地区,落后的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严重地制约着他们职业的发展。对此,政府或企业应把岗前集中培训与常年的职工教育训练相结合,把人际交往礼仪等社会知识与现代化生产技能相结合,把理论授课与实践相结合。如包钢的外来员工大多来自山西、陕西、内蒙古的偏远地区,通过企业的教育训练,使他们不但适应了城市生活,还掌握了一定的现代化生产技能。
  其次,加大宣传力度,消除城市居民对流动人口的偏见。部分城市居民还存在对农村人口歧视的观念残余,他们对流动人口抱有偏见,很多人对农村流动人口采取敬而远之、嗤之以鼻的态度,认为农村人素质低、贫穷、比城市人低一等。殊不知,城市人口处处在享受农村流动人口带给他们的实惠,如盖房、绿化、保姆、餐饮等。据调查,在每年春节期间,由于大多数外来人口回老家过年,包头市民吃不上早点的现象屡见不鲜。对此,政府及宣传部门应该加大宣传,营造平等、团结的城市文化及人文精神,使本地居民对外来流动人口消除隔阂,一视同仁,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农村流动人口。
  最后,切实解决流动人口住房、医疗、养老等问题。流动人口由于不能像城市居民那样享有住房补贴,他们居住的共同特点是租房或由雇主提供住处。近些年,很多流动人口在城市买了住房,却债台高筑,或加入“房奴”行列,政府相关部门应将流动人口纳入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的体系之内,提高他们的住房保障。流动人口没有城市户口,也就无法享有社会福利和养老金,无法享受全额或半额公费医疗以及城市社会保险体系。流动人口在当地也可以加入医疗和养老体系,但却必须回当地缴费,住院报销也有各种限制,不能真正起到保障作用。应逐步统筹城乡医疗及养老体制,按照流出地的缴费及报销标准,在流入地办理相关手续,这才是真正的惠民之举。
  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的“中国梦”的提出,为城市化进程中流动人口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实现流动人口的城市梦是“中国梦”的应有之义。
  (作者为包头师范学院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研究生;本文系内蒙古社科规划项目“走西口视域下包头民族关系嬗变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4C101)
  【注释】
  ①“要进一步做大经济总量”,《包头宣传》,2013年第5期。
  ②赵永峰,刘磊,张思含:“数读包头人口变化”,《包头晚报》,2011年6月21日。
  ③张冬晓,李那萍:“关于对包头市流动人口现状的调查”,《内蒙古统计》,2005年第2期,第41页。
  ④《包头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年。
  ⑤黄忠彩,张继焦:《对经济社会转型的探讨:中国的城市化、工业化和民族文化传承》,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年,第4页。
  责编/张晓
其他文献
【摘要】在重庆近年来着力于建设全国统战文化高地的工作积累与研究基础上,文章着重梳理探究了重庆基于自身特有的统战历史资源开展打造全国统战文化建设高地的经验、着力点和对策,以期提升统战文化中国统战文化高地建设工作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提升统战视角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认同。  【关键词】统战 文化 建设 着力点 路径  【中图分类号】D613 【文献标识码】A  重庆依托其独有的统战历史文化资源和现实的统
期刊
【摘要】根据搬迁距离,移民大致分为三种基本形式:县域搬迁、县际搬迁、嵌插式搬迁。在移民过程中,遭遇到三大现实困境:再生性贫困、土地资源紧张、心理与文化冲突。要走出这种困境,应着重从以下方面努力:引入市场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移民协同参与机制;开展思想、技术培训。  【关键词】生态移民 现实困境 生态补偿 协同参与 培训  【中图分类号】C922 【文献标识码】A  陕南生态移民现状  陕西位于秦巴山区
期刊
【摘要】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是整个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核心,也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文章通过对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有序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问题的研究,对河南省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现状进行调研总结。在此基础上分析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内容和意义,并对河南省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提出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土地产权 制度改革 所有权 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1.1
期刊
【摘要】学生为了表达对社会的诉求中发动有组织、有规模、有影响的运动是大学生的权利。学生运动行为在我国有许多年的历史,在抗日战争时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从社会学的观点对学生运动的历史进行具体分析,并以台湾的3·18学生运动为例,分析学生运动的原因和特点,以及学生运动给社会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学生运动 社会学 分析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学生为了表达对社会的诉求发动有
期刊
调查说明:  调查时间:2014年10月20日-2014年11月15日  调查方式:网络问卷发布+纸质问卷调查  调查范围: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  调查样本:向公众群体共发放纸质问卷3489份,发放网络问卷6578份,共回收有效问卷9634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5.7%  媒体支持:人民网强国论坛 人民论坛网 网易  重点发现:  ◆现实中的各类贪腐事件,“小官贪腐”占到了七成以上(76.1
期刊
【摘要】 党中央将依法治国定位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以及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的新高度,实际上表明,要更加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关键词】 四中全会 法治政府 治理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 D920.1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对法治政府
期刊
三秋时节的荆楚大地,到處生机勃发、活力涌动。由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中共荆门市委主办,中共沙洋县委、中共钟祥市委承办的2014国家治理高峰论坛湖北峰会暨“中国农谷·带头人”论坛第三届年会,于10月16日-18日在荆门市彭墩村举行。  本次论坛分为开幕式、开题演讲、主题研讨等环节进行。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总编辑贾立政,荆门市委书记万勇致辞,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喻立平代表主办单位致辞,荆门市委
期刊
【摘要】功能与理性选择存在理论上的争议,两者存在社会行动和个人行动不同方向上的冲突。文章基于上海P区社区老年助餐服务项目的调查研究,总结运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众多问题,以功能与理性选择冲突为理论依据,分析老年助餐服务项目供给主体的角色定位及困惑。从如何发挥参与主体主观能动性的角度,深入探讨福利事业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福利社会化 功能 理性选择 供给主体  【中图分类号】D669.7 【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城市郊区化引发了乡镇政府行政体制与治理需求的矛盾,政府体系内部的紧张关系持续加剧,乡镇政府与当地居民的冲突持续加深,乡镇治理陷入困境。集权控制是造成城市郊区乡镇政府治理制度困境的重要原因,只有对政府体制做出与经济社会演变相适应的深刻调整,赋予乡镇政府更多必要的管理权限,才能走出乡镇政府治理的制度困境,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关键词】城市郊区化 乡镇政府 基层治理 制度困境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环境破坏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环境犯罪也呈上升趋势,其中环境犯罪的法益研究更是观点纷呈。通过对最具有代表性的环境刑法法益观的逐一审视,从人类中心主义法益论的狭隘、生态中心主义论的尴尬以及折中说的矛盾中,人们逐渐认识到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资基础,环境利益对人类是不可或缺的重大利益。  【关键词】生态环境 环境刑法 法益 环境利益  【中图分类号】D921 【文献标识码】A  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