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中国诗歌多半是短小的抒情诗,一首诗里面的词语数量并不多,蕴含的意象却非常丰富,要借助非常俭省的语言外壳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往往借助客观物象--风花雪月、山川草木等表现主观感情,这些物象常常带有诗人强烈的主观感情。这些物象我们一般叫它为“意象”。
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作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来说:“象”在写景抒情诗中就是“景”;在托物言志诗中就是“物”;而“意”就是诗人寄托其中的主观情意。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抒情主人就是一个轻富贵、傲王侯、强烈追求个性自由的人物形象。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所描写的“草屋、榆柳、桃李、炊烟、人村、狗、鸡”的物象,构成一幅清新恬静的山村风景图。
我们了解“意象是为了品尝诗歌,因此有必要熟悉意象的基本特点,怎样品尝意象?
一、关注意象的特征,明白它的引申义
含蓄是诗歌的特点,诗人的思想感情往往通过生动可感的具体形象来表达,而不直接陈述。所以,要找出思想感情与意象的相似点,理解它的引申义,从而理解诗歌。第二,意象往往有丰富的内涵,一个意象内涵是否丰富与这个意象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有关。《雨巷》中有两个意象非常美;一是雨巷。梅雨季节,江南的小巷阴沉潮湿,两边是寂寞的人家,这一形象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我们可以把虚化为一条“追求之路”,二是丁香。丁香是古典诗词里常见的意象,诗人将这种美赋予姑娘,丁香可以象征诗人心中的理想,这种理想是高洁、美丽的。但这种理想即如丁香姑娘一样,稍纵即逝,不可把握,留下的却是永久的怀恋和无限的惆怅。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茫感伤又有所期待的情怀。因此,品尝诗歌意象时,一定抓住它的外形特点思考它内在的内涵,才能全面理解诗歌。
二、品味修辞意象的语言色调
在古代诗歌中写景抒情是诗人常用的表现手法,诗人常常通过对意象描写来给意象着上感情色彩,从而达到融情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第一,如抒发赞美、喜悦的,诗人常常给意象着上鲜艳、亮丽的色彩,塑造的形象大多是充满活力、美丽动人的。韦庄的《菩萨蛮》中的“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比天还蓝的春水,如画的船,如月的美女,如雪的肌肤。画面色彩鲜艳清新,给人愉悦的心情。通过一系列的意象,来抒发诗人喜欢留在江南的原因以及给读者美的遐想。第二,表达哀怨、愁苦之情,诗人常常用黯淡、冷峭的寒色字词来修饰意象。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长亭晚,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杨柳岸,晓风残月”营造凄清迷茫的意境,表现词人孤独别绪之感。
三、学会归类,了解常见意象的普遍意义
任何文化都有其的因循性,文学亦如此。各代诗人所采用的意象必然有重复,因而常见景物的文化意义基本相同。我们在欣赏诗歌过程中,學会归类,一定能寻找到一般的规律。第一,从意象本身的形象进行归类,使记忆统一化。例如在唐诗宋词里,诗人常常用白云、青山、苍天、等意象表达淡泊名利的情感;柳、芭蕉、梧桐、芳草表达的是惜别、离愁、凄美的情怀;蝉、杜鹃、猿、哀鸿等意象表达的是凄楚、乡愁、伤感、流离之苦的情怀。又好像大家熟悉的“月”,它常用来表达思乡之情;相思之情;隐逸之情;忧愁之情;孤独之情。第二,从诗歌的内容进行归类,使记忆固定化。如品尝写景诗,一定要抓住意象,构建图景,才能把握诗歌脉搏。如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枫叶”、“荻花”、“秋”三个意象不光点明了景物、时节,还通过这三个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和诗人忧伤的情绪。古诗意象往往寓万于一,寓繁于简,以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
四、用自己的想象补充形象空白
有些作品意象之间跳跃性大,且色彩不一,情绪起伏,诗思奇妙。我们欣赏这些作品时,要用自己的想象来补充、连缀,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意境,然后体会作者的思路和情感。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驰骋想象,描绘出一幅幅瑰丽变幻的奇景。月光皎洁、渌水荡漾、白鹿青崖、镜湖映影的静幽之景,也有“半壁海日,天鸡鸣叫的海日东升,”亦有“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的胜景;也有”电闪雷鸣,熊咆龙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的奇象;更有琼楼银台、雍容和谐、富丽堂皇、美女如云的仙府。诗人构思出一幅梦游中的奇景,塑造出一个个梦幻中的生动形象。这些形象是作者内在思想感情寄托其中的主观情意。这些形象就是诗歌的“意象”,而这些“意象”缤纷多彩,想象瑰丽,意境雄伟。我们在跟随诗人一路上天入地,目不暇接之际,也会听到诗人昂扬奋进、愤懑激越的心声,感受诗人潇洒出尘、耿介、孤高的气概。同时也寄托了李白对理想生活的热烈追求和向往之情。所以,在品尝意象中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投身其中,我们细加品味,才能领会诗歌深层的意义。
五、领悟诗歌的言外之诗情
古诗在表达思想感情时,往往通过寄情于物的方式,把复杂而深刻的内心情感投射到客观的物象、形象上,从而使诗人的思想感情和客观的物象相互交融,相互渗透、从而构成了“意象”,营造了氛围。例如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诗人虽为隐者之圣,也难抗拒求官的念头,虽满腹牢骚却又歌功颂德。洞庭湖波平浪静,岳阳城白浪滔天,气势浩大非凡,诗人对此洞庭湖景,旁敲侧击,语意双关,以一济”字委婉道出心意:我欲出仕,可是谁能引荐我呢?可是现在,我仍是临渊羡鱼,孤独的看人垂钓啊!这是一首投赠之作,诗人希望时任中书令的张九龄予以援引,但是,诗人却没有直说,而是通过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曲折地表达出来,已具浓郁的诗意。所以,品尝诗歌的意象,要多读,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结合意象自身的特点,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欣赏方法,体会独特的情感。
因此,在阅读品味诗歌中,需要从多思维去感受意象,才能领悟诗歌的丰富的内涵,体会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考虑它们物象的特征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住物与意的“契合点”,才能明白诗人意在何为,情为何端。从而更好地读懂诗歌。
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作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来说:“象”在写景抒情诗中就是“景”;在托物言志诗中就是“物”;而“意”就是诗人寄托其中的主观情意。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抒情主人就是一个轻富贵、傲王侯、强烈追求个性自由的人物形象。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所描写的“草屋、榆柳、桃李、炊烟、人村、狗、鸡”的物象,构成一幅清新恬静的山村风景图。
我们了解“意象是为了品尝诗歌,因此有必要熟悉意象的基本特点,怎样品尝意象?
一、关注意象的特征,明白它的引申义
含蓄是诗歌的特点,诗人的思想感情往往通过生动可感的具体形象来表达,而不直接陈述。所以,要找出思想感情与意象的相似点,理解它的引申义,从而理解诗歌。第二,意象往往有丰富的内涵,一个意象内涵是否丰富与这个意象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有关。《雨巷》中有两个意象非常美;一是雨巷。梅雨季节,江南的小巷阴沉潮湿,两边是寂寞的人家,这一形象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我们可以把虚化为一条“追求之路”,二是丁香。丁香是古典诗词里常见的意象,诗人将这种美赋予姑娘,丁香可以象征诗人心中的理想,这种理想是高洁、美丽的。但这种理想即如丁香姑娘一样,稍纵即逝,不可把握,留下的却是永久的怀恋和无限的惆怅。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茫感伤又有所期待的情怀。因此,品尝诗歌意象时,一定抓住它的外形特点思考它内在的内涵,才能全面理解诗歌。
二、品味修辞意象的语言色调
在古代诗歌中写景抒情是诗人常用的表现手法,诗人常常通过对意象描写来给意象着上感情色彩,从而达到融情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第一,如抒发赞美、喜悦的,诗人常常给意象着上鲜艳、亮丽的色彩,塑造的形象大多是充满活力、美丽动人的。韦庄的《菩萨蛮》中的“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比天还蓝的春水,如画的船,如月的美女,如雪的肌肤。画面色彩鲜艳清新,给人愉悦的心情。通过一系列的意象,来抒发诗人喜欢留在江南的原因以及给读者美的遐想。第二,表达哀怨、愁苦之情,诗人常常用黯淡、冷峭的寒色字词来修饰意象。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长亭晚,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杨柳岸,晓风残月”营造凄清迷茫的意境,表现词人孤独别绪之感。
三、学会归类,了解常见意象的普遍意义
任何文化都有其的因循性,文学亦如此。各代诗人所采用的意象必然有重复,因而常见景物的文化意义基本相同。我们在欣赏诗歌过程中,學会归类,一定能寻找到一般的规律。第一,从意象本身的形象进行归类,使记忆统一化。例如在唐诗宋词里,诗人常常用白云、青山、苍天、等意象表达淡泊名利的情感;柳、芭蕉、梧桐、芳草表达的是惜别、离愁、凄美的情怀;蝉、杜鹃、猿、哀鸿等意象表达的是凄楚、乡愁、伤感、流离之苦的情怀。又好像大家熟悉的“月”,它常用来表达思乡之情;相思之情;隐逸之情;忧愁之情;孤独之情。第二,从诗歌的内容进行归类,使记忆固定化。如品尝写景诗,一定要抓住意象,构建图景,才能把握诗歌脉搏。如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枫叶”、“荻花”、“秋”三个意象不光点明了景物、时节,还通过这三个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和诗人忧伤的情绪。古诗意象往往寓万于一,寓繁于简,以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
四、用自己的想象补充形象空白
有些作品意象之间跳跃性大,且色彩不一,情绪起伏,诗思奇妙。我们欣赏这些作品时,要用自己的想象来补充、连缀,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意境,然后体会作者的思路和情感。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驰骋想象,描绘出一幅幅瑰丽变幻的奇景。月光皎洁、渌水荡漾、白鹿青崖、镜湖映影的静幽之景,也有“半壁海日,天鸡鸣叫的海日东升,”亦有“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的胜景;也有”电闪雷鸣,熊咆龙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的奇象;更有琼楼银台、雍容和谐、富丽堂皇、美女如云的仙府。诗人构思出一幅梦游中的奇景,塑造出一个个梦幻中的生动形象。这些形象是作者内在思想感情寄托其中的主观情意。这些形象就是诗歌的“意象”,而这些“意象”缤纷多彩,想象瑰丽,意境雄伟。我们在跟随诗人一路上天入地,目不暇接之际,也会听到诗人昂扬奋进、愤懑激越的心声,感受诗人潇洒出尘、耿介、孤高的气概。同时也寄托了李白对理想生活的热烈追求和向往之情。所以,在品尝意象中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投身其中,我们细加品味,才能领会诗歌深层的意义。
五、领悟诗歌的言外之诗情
古诗在表达思想感情时,往往通过寄情于物的方式,把复杂而深刻的内心情感投射到客观的物象、形象上,从而使诗人的思想感情和客观的物象相互交融,相互渗透、从而构成了“意象”,营造了氛围。例如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诗人虽为隐者之圣,也难抗拒求官的念头,虽满腹牢骚却又歌功颂德。洞庭湖波平浪静,岳阳城白浪滔天,气势浩大非凡,诗人对此洞庭湖景,旁敲侧击,语意双关,以一济”字委婉道出心意:我欲出仕,可是谁能引荐我呢?可是现在,我仍是临渊羡鱼,孤独的看人垂钓啊!这是一首投赠之作,诗人希望时任中书令的张九龄予以援引,但是,诗人却没有直说,而是通过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曲折地表达出来,已具浓郁的诗意。所以,品尝诗歌的意象,要多读,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结合意象自身的特点,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欣赏方法,体会独特的情感。
因此,在阅读品味诗歌中,需要从多思维去感受意象,才能领悟诗歌的丰富的内涵,体会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考虑它们物象的特征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住物与意的“契合点”,才能明白诗人意在何为,情为何端。从而更好地读懂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