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某铜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浅析

来源 :地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ang0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云南铜矿区地质结构复杂,且伴有强烈的岩浆活动,致使成矿地质条件极其优越,本文基于找矿实践和长期野外工作,对矿区地质和矿床地质特征进行分析,并对矿床成因进行探讨,为今后铜矿勘查工作奠定基础。
  [关键词]云南 铜矿 矿床地质特征 矿床成因
  [中图分类号] F416.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9-93-1
  云南的中甸地区是著名的铜矿发育基地,矿种包括钼矿、银矿、金矿、锌矿、铅矿、铜矿等,其中以普朗铜矿最为著名,在中甸地区,由于构造背景独特,致使成矿条件极为优越,是探寻斑岩型铜钼矿和斑岩型铜金矿的重点区域。一直以来斑岩型铜矿的分布特点表现为易采易选、埋藏浅、规模大等,是获取铜矿资源的主要来源,社会各界对此极其重视。
  1铜矿矿床地质特征
  针对矿床地质特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矿体地质特征:在此矿区共有共有矿体群10个,矿体41个,其中低品位矿体有32个,工业矿体有9个,矿体的总体走向为NNW,倾角约为450,倾向NE,垂直分布标高为3189-3888m。矿体形态表现为透镜状、似层状,从倾向和走向来看,其特点表现为尖灭再现、复合、分枝等。
  (2)岩石特征:在此矿石矿物中以黄铁矿和黄铜矿居多,而方铅矿、斑铜矿及磁铁矿含量比较少,其中辉钼矿和闪锌矿更是少见;脉石矿物主要包括绿帘石、黑云母、石英、碳酸盐、钾长石、绿泥石、绢云母、斜长石等。而矿石类型主要有两种,分别为浸染状、细脉状等。在方解石和石英中细脉状的黄铁矿和黄铜矿分布的比较多,在蚀变岩中浸染状的矿石分布的比较多,在黄铁矿的裂隙中常常分布有黄铜矿,因此,从形成时间来看,黄铁矿早于黄铜矿。
  一是矿物特征:不同的矿物所呈现的特征也各不相同,比如黄铜矿,主要存在于硫化物矿石中,在蚀变岩中的分布呈现浸染状,在碳酸盐脉和硅酸盐卖中呈细脉状分布,伴随黄铜矿共同存在的矿石还有方铅矿、黄铁矿、镜铁矿等;在矿石含量中,斑铜矿极少,呈现兰-黄红色,通常与黄铜矿共生,在黄铜矿的边缘分布的比较多。
  二是脉石矿物特征:长石:其中比较多见的就是钾长石和斜长石,在基质呵呵斑晶中钾长石存在的比较多,形态为半自形-它形;斜长石的形态为半自形-它形,存在形式为斑晶式,具有环带结构;石英:产出形态为半自形-它形,包裹有金属硫化物,少数存在黑云母和斜长石假象。
  三是矿石结构及构造特征:一般情况下,根据矿石结构可以了解到矿石的成矿作用过程,主要结构表现为反应边结构、充填交代结构。充填交代结构:黄铜矿呈现浸染状和团块状沿裂隙或方解石、白云石和石英脉填充交代。对金属元素在热液中的沉淀富集特征进行了充分显示。反应边结构:此交代特征为斑铜矿沿着黄铜矿边缘,进而形成斑铜矿反应边,此矿石的构造类型为细脉状和浸染状。
  四是矿石的品位品级:矿床主要有益组分为铜,铜平均品位为0.6%,其中以黄铜矿比较多见。
  (3)热液蚀变及分布特征:一是热液蚀变类型:造成热液蚀变的因素主要有水岩、围岩成分、流体性质等,对于一个矿区而言,蚀变范围、蚀变强度和蚀变类型可以对该矿区所经历的热液改造情况进行充分反映。而铜矿蚀变类型主要有青磐岩化、绢英岩化、泥化、钾硅酸盐化;二是蚀变分带特征:在此矿区蚀变存在明显的分带性,以花岗闪长斑岩为中心,依次呈现泥化带、青磐岩化带、绢英岩化带、钾硅化带,其中矿化最强为钾硅化带,铜品位高达1.64%。
  2铜矿矿床成因浅析
  在云南的中甸矿区,此处曾为火山岛孤带,在板片俯冲角度较缓时,促进了压性中甸弧的形成,由于受控于洋盆进东西挤压应力,矿区发育呈现出同向断裂和紧密线性褶皱,对矿区内浸入岩和火山岩的分布于就位给予严格控制。随着理塘洋壳不断向西俯冲和俯冲深度的逐渐增加。导致部分熔融和板片脱水,同时,造成地幔物质出现部分熔融,加速了深源钙碱性系列岩浆的形成,岩浆走向为NNW,不断上侵入深大断裂系统,再加上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岩浆也在逐渐分异、演化,进而形成了中酸性浅成--超浅成浸入岩。在中甸地區,斑岩带侵入体表现为复式岩体,岩浆侵位至少分两期,先期侵位的为无矿闪长玢岩,伴有较大面积出露,花岗闪长岩侵位较深、规模较小为后期侵入,主要存在于闪长玢岩,呈现岩脉和小岩枝。花岗闪长岩的成岩年龄约为217Ma,闪长玢岩的成岩年龄约为250Ma。在早期形成的侵入岩中,矿物质含量比较低,且岩浆呈偏中性,而晚期形成的侵入岩,具有较高的演化程度,矿物质含量极高,岩浆偏酸性。此矿区由于受控于东西向的主压力,致使斑岩铜矿的分布构造呈现断裂式和走滑雁列式,为成矿物质和岩浆提供了相应的就位场所和运移通道,促进了成矿流体的填充与交代。在闪长玢岩中,内部的裂隙和断层呈现容矿构造和导矿构造,是花岗闪长斑岩岩浆上侵和就位以及含矿热液运移的主要通道,同时为金属硫化物从含矿热液中的析出提供了场所。因此,矿体产出的主要控制因素为NNW走滑断裂构造系统。围岩在上侵过程中,随着物化条件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在岩浆中,矿岩浆热液也分离开来,并逐渐进入花岗闪长斑岩和闪长玢岩顶部的裂隙中。酸性程度比较:闪长玢岩低于花岗闪长斑岩;分异程度比较:闪长玢岩也低于花岗闪长斑岩。通过地表,随着大气降水的逐渐渗入,致使围岩中的成矿物质逐渐溶解,充分与原始岩浆成矿热液进行混合,进而促进了混合成矿流体的形成。当成矿流体进入花岗闪长斑岩和闪长玢岩顶部的裂隙中后,逐渐发生热液蚀变作用,主要包括绢英岩化和钾硅化。在热液中,逐渐析出与硫结合的黄铜矿和黄铁矿等金属硫化物、铜等金属元素,析出矿石主要呈现细脉状和浸染状。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章通过对矿床特征的分析,充分了解到矿体地质特征、岩石特征和热液蚀变及分布特征,通过探讨铜矿矿床成因,了解到该矿区矿体产出的主要控制因素,以及铜矿体的分布于花岗闪长斑岩的空间分布具有密切联系,深部岩浆为成矿物质的主要来源。
  参考文献
  [1]李印,凌明星,李明等.中国东部埃达克岩及成矿作用[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4(11).
  [2]李晓峰,梁金城,冯佐海.斑岩铜矿研究最新进展[J].桂林理工学院学报,2014(9).
其他文献
[摘要]蔡家峪一带矿化蚀变带严格受NNW~NEE向断裂构造控制,矿床成因类型拟为侵入岩浆脉型热液金多金属矿矿床。矿区内发现多条蚀变矿化带,SP10号蚀变矿化带为本区主要矿化带,其地表及浅部以金、银、铅矿化为主,深部以银铜矿化为主。地表蚀变矿化带长约1500m,宽5~10m。产状为:62°~80°∠68°~75°。因此通过对蔡家峪矿区地质特征的总结,可对区域同类矿区找矿工作带来一定的指导意义。  [
期刊
[摘要]文章介绍了新疆富蕴县萨尔布拉克金矿矿区的地理位置、地层、构造情况,依据地质理论知识,对该矿床成因类型进行归纳、分析,得出在该地区找矿的相关标志。  [关键词]铅矿 成因 找矿标志  [中图分类号] P5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9-92-1  新疆富蕴县地区集中分布了一种含有细粒绿柱石的伟晶岩脉,大致离新疆富蕴县60km处,该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逐渐
期刊
[摘要]工作区处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次级构造单元冈底斯火山-岩浆弧构造带之东段、雅鲁藏布江弧-陆碰撞结合带北缘,拉萨弧后盆地的南缘,为燕山-喜山期印度板块向北俯冲形成的一个岛弧型火山-岩浆岩带,目前已发现的工业矿床和具有良好找矿潜力的矿点多达数十处。矿床主要以矽卡岩型、斑岩型、斑岩-矽卡岩复合型以及火山-次火山热液型等。矿床形成时代主要为燕山晚期~喜山早期,并与中酸性岩浆活动及特定地层层位密切
期刊
[摘要]区域成矿学作为地球系统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深入研究区域成矿规律,预测矿产分布,提高找矿效率和科技水平有着重要作用。由于区域成矿学涉及范围十分广泛,包含地质学、物理学、化学等各方面信息,所以区域成矿学应用于找矿的时候需要科学的技术支持。本文将通过对区域成矿学的基本内容进行研究,分析区域成矿学在找矿时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区域成矿学 方法 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 F416.1 [文
期刊
[摘要]通过对八尺稀土矿床详查工作,查明该区稀土矿为岩浆岩、火山岩风化壳离子吸附型,并对该区稀土矿体特征及矿床成因进行总结分析。  [关键词]矿体特征 矿石风化特征 矿石围岩 离子吸附型  [中图分类号] F407.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9-100-2  1区域地质背景  本区位于永梅—惠阳凹陷(Ⅲ6)、永梅凹褶断束(Ⅳ8)北侧广东省与江西省接壤处附近的
期刊
[摘要]铬作为一种矿物,它具有质硬、耐磨、抗腐蚀性强等特点,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豆荚状铬铁矿是铬的主要来源,而我国的铬铁矿供应主要依赖于进口,为了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加大铬铁矿床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本文豆荚状铬铁矿多阶段形成过程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关键词]豆荚状铬铁矿 多阶段 形成过程  [中图分类号] F407.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
期刊
[摘要]在新疆克峡希地区通过区域地质分析、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等手段发现本区Au、Cu元素富集,具有成矿远景,而且铜金共生成矿现象显著。铜金矿主要赋存与闪长岩体、花岗岩体及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中,NEE向断裂对矿化的控制作用更加明显。  [关键词]克峡希地区 地质特征 地球化学特征 成矿分析  [中图分类号] F407.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9-109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关于云南矽卡岩型铜矿床找矿的研究问题,在具体展开论述的过程中,首先从矿床及其矽卡岩矿床的概念入手,并对矽卡岩矿床的成矿结构进行了分析,其次对于矽卡岩型铜矿床找矿的标志做了详细的叙述,最后总结了矽卡岩型铜矿床找矿的原则及其方法。  [关键词]矽卡岩 矿床 找矿 研究  [中图分类号] F416.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9-104-1 
期刊
[摘要]新疆西天山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成矿区,近年来随着地质勘探找矿程度的加大,该区已发现一大批火山岩型、矽卡岩型、斑岩型、镁铁-超镁铁岩型铜矿。其中尤以伊宁中央地块以北博罗科努古生代岛弧带和阿吾拉勒晚古生代弧后盆,地找矿成果显著,主要以火山岩型、矽卡岩型、斑岩型为主,科研成果颇丰。新疆昭苏县卡拉盖雷铜金矿位于新疆西天山伊犁微板块之伊犁裂谷带南缘,那拉提构造带境内西段。赋矿地层为下石
期刊
[摘要]霍什布拉克铅锌矿床位于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东部,距阿图什市约140千米,属阿图什市哈拉峻乡管辖。该矿1952年发现,1952~1955年对Ⅰ号矿体用坑探、占探等工程进行了详细评价,已探明铅锌储量达中型规模;对Ⅱ号矿体用稀疏工程进行了控制。霍什布拉克矿床的形成经历了多期多阶段矿化作用,热水沉积-成岩成矿期是该矿床主要成矿期。  [关键词]新疆地区 铅锌矿 矿床成因  [中图分类号] F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