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与社会法的关系比较

来源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nthia07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法与社会法都是法律社会化历史进程的产物,它们都以社会公共利益为本,体现着对特殊群体的“倾斜保护”。但二者存在着调整对象不同、目的与作用不同、调整的方法不同等差异。经济法侧重于从经济方面对社会整体利益的维护,社会法侧重于从社会福利方面对社会整体经济利益的维护,各有重点,各有目的。因此,只有将二者紧密结合,使其作用互补,才能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双赢”局面。
其他文献
在大力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期,我们党面临着主流意识形态淡化、社会不公现象凸显、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等诸多挑战。为此,我们必须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生死存亡的高度,密切关注对适应
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的统一部署,1999~2001年在青藏高原北缘东西昆仑一带共布置了16幅1:25万区域地质调查项目,分别由来自全国不同省(区)地调院或大区所与大学承担,各项目经过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都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对于组工干部而言,讲党性,就是要坚定政治信念;重品行,就是要塑造崇高人格;作表率,就是
邓小平在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形成了其时间观。邓小平的时间观不仅蕴含着丰富的内容,而且具有鲜明的特色和独特风格。抓住时间、驾驭时间、把握时间是邓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