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高校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措施及启示

来源 :大众科学(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llx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拔尖创新型人才的内涵出发,以美国、德国、日本高校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鉴,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并比较分析得出:建立有层次、有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校企合作,加速产学研一体化进程以及加强国内外同类高校交流与合作是我国高校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应该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拔尖创新人才;人才培养;美国;德国;日本
  一、拔尖创新人才的内涵
  创新驱动发展理论产生于20世纪末,现已成为全球的共识。创新的基础是人才,人才驱动是创新驱动的本质。2008年8月启动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一次将“拔尖创新人才”写入国家层面的法规中。2009年11月出台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又称“珠峰计划”),旨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2018年10月,为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等文件,决定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
  所谓拔尖创新人才,是指具备完善且独特的人格个性、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且具有丰富的科学素养和专业知识、超凡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能够引领和带动某一专业领域创造性地发展,并能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杰出人才。其基本素质特征包括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强烈的创新意识、较强的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等。
  二、国外高校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措施
  (一)美国
  以亚利桑那州大学巴雷特荣誉学院为例,其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1.拔尖学生培养模式——重基础、多样化、严进出
  巴雷特荣誉学院秉承“全人教育、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包括书面表达、口头交流、批判性思维等,使学生成长为未来社会的参与者、创造者和终身学习者。四年期间,学院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 学术经历和社会实践机会,包括专业课程、国内外游学项目、科学研究、教育实习以及社区服务等,这些经历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校园体验和学习经历。此外,巴雷特学院不仅具有严格的准入标准,对毕业生的出口质量也是严格管控。学生的GPA需达到3.25,并要高质量地完成论文写作或独立研究方能毕业。
  2.拔尖学生培养体系——“一制三化”
  巴雷特荣誉学院采用“一制三化”的培养体系,即“导师制、国际化、个性化和小班化教学”。导师的指导对于学生的学业发展和身心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将学生带入实验室和团队进行科学研究,使学生了解学术前沿,提升科研素养;另一方面,在学生专业方向的确定、学业计划的修订和专业课程的选择上给予重要的指导。国际化的培养方向是荣誉教育一直努力的方向,国际学术交流、联合培养、海外深造为学生的高层次求学深造、提升科学文化素养、开阔海外视野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平台。荣誉学生通过参与海外实习、学术交流、国际援助等项目对美国乃至全球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巴雷特学院为不同类别的学生打造了多样化的成长路径和学习方案,以实现学生的全面自由发展。小班教学有利于打造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并为个性化教学和探究性学习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3.拔尖学生培养保障——全覆盖、强师资、优资源
  荣誉学院是美国地方高校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所做出的回应,其实质是一种精英教育,而要想维护这种精英教育、保证其人才培养质量,一流的师资队伍和充足的资源投入是首要条件。巴雷特学院在职教师群体中的国家优秀学者数量比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还要多。在这个杰出的教学团体中,还有诺贝尔奖获得者、国家科学院院士、国家工程师学会和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的研究员。在导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最大化地利用各种学术资源,参与社会实践,师生共同创造独特的荣誉教育体验。作为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最大的住宿学院,巴雷特学院每年都会获得1200万美元的专项资助来全面支持学生的课堂学习、课外活动、专业发展和个人成长。独立的教学楼、生活区为学生营造了较为适宜的学习生活环境,完善的奖助学金计划鼓励并推进学生完成荣誉学习计划,一系列独特而丰富的社会学习经历促进了学生的全面成长和成才。
  (二)德国
  进入21世纪,德国在传承教研结合、产教合一等优良传统的同时,努力适应新的时代发展要求,及时调整战略,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大学的国际竞争力,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其“关键能力”,以实用性为导向服务区域经济,这对新时代背景下世界各国教育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
  1.改变传统观念,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大学的国际竞争力
  20世纪80年代,德国將创新置于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地位,不断引入竞争机制,逐步形成了连续系统的创新战略与政策制度,成为引领和保障德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手段。德国传统的高等教育缺乏竞争,没有活力。引入竞争机制后,打破了原来的均质格局,加快了大学间的分层,有利于创新创造,突出发展的重点。其具体措施有:从“卓越倡议计划”到“卓越战略”,进一步推动综合性大学的科研尖端人才培养;实施“创新型高校”协议,资助应用科学大学研究成果转化;加大第三方资助份额以增强高校科研能力等。
  2.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
  “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是把学生放在中心地位的一种教与学的方法。它通过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相关能力,是欧洲博洛尼亚进程关于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近年来,科技的飞速发展带动经济结构和劳动力市场发生巨大变化,为了进一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德国教育界提出了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教育理念,目前已取得良好效果。其具体举措为:灵活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基础能力;模块化课程设置、交叉性专业课程培养跨专业学习能力;创新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等。   3.传承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优良传统
  德国高等教育历史悠久。在传统的洪堡理念指导下,教学与科研同为德国高校的核心任务。新的时代背景下,德国高校继续传承“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办学理念,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行,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使得教学与科研的总体水平较高,也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4.成熟的校企合作制度加速产学研一体化进程
  高校与经济界的合作是德国创新体系的重要特点和优势。21世纪德国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高校与企业在多元化方向上通过保持长期有效的合作,使德国在科学研究和技术转移与应用领域占据国际领先地位。在《高科技战略2025》的引领下,高校与企业的创新合作成为德国创新政策的核心。教研结合、校企合作将进一步加速产学研一体化进程。如企业为学校提供平台共同对学校的学生及教师进行培养培训;学校接受企业的委托进行技术研发;企业参与学校管理并可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等。
  5.以实用性为导向服务区域经济
  德国200多所应用科学大学分散在德国各个联邦州内,与地方经济紧密结合。早期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研究功能是为教学服务,随后在政策和社会需求引导下逐步扩展到服务区域发展上。为了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应用科学大学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方向设置专业,并建立专业学科社会评价机制以及劳动力市场预测制度,高校成果产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以实用性为导向,更好地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要。高校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开发设置相关专业;建立全面的专业学科社会评价机制和劳动力市场预测制度;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一系列成果等。
  (三)日本
  日本研究型大学以“开放”为主线,巧妙地将内部发展动机与外部激励相结合,推动供求平衡,培养出一批具有较强学习能力、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卓越创新思维的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实现其肩负的重要使命。
  1.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推行开放的教学方式
  心理学上有皮格马利翁效应一说,也就是说如果对一个人传递积极的期望,就会促使他进步得更快,发展得更好。日本研究型大学进行课程改革,引导学生探索思考,激发学生科研兴趣。另外,研究型高校紛纷更新人才评价机制,为学生制定更高的标准。以上都是这一理论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上成功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2.促进国际联动,营造开放的学术氛围
  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稳定剂,其总效应大过两种或两种以上单独使用相加的效应,这种现象称为协同效应。协同效应最初创立于20世纪70年代,应用于物理领域,目前亦被成功运用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日本研究型大学一方面设计了合理的递进式培养方案,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动力。另一方面,还通过加强国际交流,使学术研究处于非平衡状态,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3. 积极推动产学研结合,形成开放的研究背景
  21世纪初,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包含关联 (Relevancy)、反应(Reaction)、关系(Relationship)、报酬(Reward)四个维度的4R营销理论。日本研究型大学将这一理论应用到了人才培养中,在政府的推动下,使研究型高校与社会的联系更加紧密,实现产学研对接,共同发展。如企业及社会组织提供资金资助,委托学校进行科学研究;学校主动寻求合作,向企业提供科研成果等。
  三、国外高校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启示
  (一)建立有层次、有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
  1.优化教学方式及过程
  就目前来看,研究型教学已经得到我国部分高校的重视,清华大学自2003 年开始推行新生研讨课,学校不设规定教材,所有课程均由教师依据学生兴趣设置,同时通过小班教学方式使授课地点的选择更加灵活。这一举措很好地营造了学术氛围,但另一方面,学生虽有一定的自主选课权,但仍可能受到专业、院系以及开设课程的限制;虽鼓励自主学习,但国内大部分学生依然怯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这就更偏向于学术型人才培养,同世界范围内较为成熟的混合型新生研讨课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借鉴日本的经验,我国高校应在本科第一学年进行学科交叉式的教学,学生和教师可以突破传统教学理念,跨学院、跨专业进行双向选择和互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落实导师制度,考虑推广小班教学。建立起具有选择性、差异性,体现特色化、个性化、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对于专业教授来说,这是一种专业院系无法提供的教育资源,而对于学生而言,则是贯穿本科四年的通识与专业糅杂的个人化体系。
  2.改善课程设置
  北京大学的“元培计划”是一种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改革的积极探索,它突破了专业的限制,允许学生在保证学分的情况下自主排课,上课时间及授课教师都由学生根据自身爱好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 “兴趣—学习—科学研究”的紧密联结。因此,为全面推行这类研究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我国高校应当对所有课程进行科学的分类,同时将皮格马利翁激励效应最大程度地运用到课程设置中,注重学生的自主教育,充分发挥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双方信任的条件下自主选择课程,在教师良好期望的驱动下进行深度学习。此外,还应将科研成果成文写进教材,融入讲义,及时改进教学内容。最后,实现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制定体现专业特色的课程培养方案。
  3.丰富人才评价体系
  当前,传统的被动式教学理念仍然存在于各高校,这就很容易造成大规模的 “人才”与“创新”分离,使国内科研氛围缺乏活力,学生的创新能力受到制约。另外,在我国以成绩为主要评判标准的教育体制下,学生的学习观念受到一定影响,无论处于哪一阶段,学生学习的唯一目的几乎就是应对考试。所以就这一点来说,中国高校应该明确学习是基于教师的引导而不是知识的单向传递,学生应该是学习与能力的集大成者,而非教学成果的检验者。因此在本科阶段就应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以成绩作为判断学生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学生不仅要学习好,还要形成创新思维,具备各种实践能力,使学生在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影响下不断提升对自身的要求,最终成长为出类拔萃的创新人才。   (二)强化校企合作,加速产学研一体化进程
  目前,我国高校、企业的产学研协作能力不强,深化合作机制迫在眉睫。政府应引导、激励建立产学研合作的新机制,促进先进技术的研发推广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我国高校应明确教学与科研并重,在注重尖端研究的同时,不能忽略大学教学的责任。高校的科研创新活动应以市场需求和企业发展为指引,避免科研成果脱离生产实践。企业要加强与高校的联系与合作,学习德国企业与高校在人才培养、研发合作、知识转化机制等方面的成功经验。通过政府、高校和企业各方的努力,提高产学研协作能力,逐渐形成较为完善的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
  (三)加强国内外同类高校交流与合作
  根据教育部2017年发布的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快直属高校高层次人才发展的指导意见》,不同国家(地区)发展环境各异,面对各国(地區)科研水平不平衡的局面,中国高校也应 “重点引进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一流科学家、学科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高层次青年人才和急需紧缺青年专门人才。对国家急需紧缺的特殊人才,开辟专门渠道,实现精准引进”。因此,我国高校应争取与更多的国外高级实验室合作,共同协作科研,撰写论文。同时政府扩大资助范围,使更多优秀的学生获得出国进行学习的机会,优化国际交流资源配置。另外,高校还可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外来人才,保持一定比例的留学研究生数量,或者邀请国外科学领域的重要人物来本校进行学术指导。
  参考文献:
  [1]陈权.拔尖创新人才内涵、特征及其测度:一个理论模型[J].科学管理研究,2015,(4):106-109.
  [2]马廷奇.一流学科建设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9,(3):3-10.
  [3]郭群.美国荣誉教育与我国“拔尖计划”人才培养模式的对比与探究[D].吉林大学,2019:1-45.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规划重点课题:“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重庆市高校“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7-GX-149)与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2020年校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庆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YJ201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黄贞贞(1986-),女,湖南常德人,硕士,讲师,从事经贸、金融理论与教学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统编版教材十分重视小古文的教学,精选的小古文大多故事生动有趣,深受学生们的喜爱。然而,由于小古文自身文言表达的特点,与学生的认知有一定的距离,存在学生对文字有陌生感、句子难读通顺、词语难理解等问题。如何指导学生理解好词语,读顺句子,减少陌生感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梳理了实践中的五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感受小古文的语言之美,韵律之美,通过对比阅读、情景表演等方式,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激发学生学
期刊
摘 要:新课改下的教育理念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深入到教师的心中,而数学是从生活中所提炼而来的一门学科更是得到了广大教师的充分认可。基于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思考让学生从生活的角度发现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从而使学生对所学数学内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生活化;小学数学;生活画面;生活互动;生活问题  数学是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门学科。对于小学阶段学生而言,让其从小认识到学习数学
期刊
摘 要:当下教育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核心理念展开课程教学改革,当下高考环节更是格外突出对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考察。在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物理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科学思维以及创新意识、科学探究精神、科学态度以及社会责任感。”为此,高中物理教师需要深入分析当下物理教学现状,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发展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思想认识和物理素养,实现物理知识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期刊
摘 要:面对语文成绩中等的学生,教师可运用“题、引、点、析、联、结”“六字结构”方法训练学生,达到结构清晰、文辞优美、意蕴深刻、格局高远的写作要求。  关键词:新高考;作文;六字结构;高分  新高考时代,语文不仅考查考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和语文综合素养,还考查道德品质。因此,作文水平,影响学生的高考总成绩。  纵观近三年全国卷一卷高考作文,审题难度都不大。在这种背景下,学生作文单靠立意难以取胜。尚需清
期刊
摘 要:高等数学的教学目标是遵循“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加强教学的实践性和实用性,与学生的专业进行有机结合,从而给学生的职业生涯奠定良好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所学专业进行实用性教育,制订与专业相适应的教学计划,从而达到教学为专业课教学服务的目的。  关键词:高职高等数学;学生专业课;服务  高职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技术能力,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熟练工作做好准备,所
期刊
摘 要: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断的加强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的构建也是非常重要的课题,以此来对教学的开展予以辅助,推动教学更好的创新和变革。所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小学教师在数学教育当中,也应该强调互联网的运用。以此为教育的开展助力,让课程教学在实际的开展中变得更加高质和高效。  关键词:互联网;小学数学教育;变革  前言:  根据小学数学学科知识的特点,互联网在课程中的引入可以发挥出非常
期刊
摘 要:在目前的初中阶段教育中,素质教育与文化教学并重,但是中考依旧是九年级教学的核心方向。在化学课程的教学中,就显现了缺乏自主学习探究过程、习题化复习过多、缺乏核心素养培养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化学知识理解和思想认识形成,也不利于成绩的提升。在此情况下需要将新知识教学与复习做融合开展总结教学,建立综合性教学模式,并让渗透核心素养,以此来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也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初
期刊
摘 要:情境教学法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有效利用音乐、多媒体、周围环境等因素,极大地活跃课堂气氛,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这样有利于帮助初中生学习英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本文基于浅谈情景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展开论述。  关键词:浅谈情景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应用  引言  情境教学法主要是教师结合课文内容、
期刊
摘 要: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研究已成为当前我国教育课改研究的一个热点,各国教育理论界都在探索开发学生潜能的方法。借鉴世界先进的多元智能教育理论,通过信息化教育环境,让学生的视野更开阔,从而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也已引起教育界的关注。本文针对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实践中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潜在的八种智能等问题提出相应的方法和策略,与大家交流分享。  关键词:多元智能;小学信息;实践  引言  多元智能理论,
期刊
摘 要: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的红色标语遗存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和时代特色,是重要的红色文化资源。井冈山大学地处井冈山革命老区,坚持以井冈山精神办学育人,依托井冈山及周边地区丰富的红色资源开展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井冈山大学的办学指导思想,以及红色标语自身独特的书写特点,使红色标语融入该校美术学师范类书法课堂教学的尝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当然,这种尝试性的教学改革实践,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课时分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