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不同BRAF基因型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

来源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flj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不同BRAF基因型晚期结直肠癌(CRC)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0年6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CRC晚期接受PD-1/PD-L1单药免疫治疗患者57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基因检测结果分为BRAF突变组(29例)和BRAF野生组(28例).2组患者均予注射用卡瑞利珠单抗治疗.比较2组患者近期疗效[客观缓解率(ORR)与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期(PFS)及不良反应(反应性毛细血管增生症、免疫性肺炎、免疫性肝炎、免疫性结肠炎、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结果 BRAF突变组ORR为27.6%、DCR为69.0%,BRAF野生组ORR为21.4%、DCR为53.5%,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RAF突变患者中位PFS为4.2个月,BRAF野生组患者中位PFS为6.65个月,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中反应性毛细血管增生症发生率最高,且以1~2级为主,2组患者各级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对BRAF突变的晚期CRC是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临床结局不受BRAF基因状态影响,为BRAF突变晚期CRC治疗策略提供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期刊
急性间歇性卟啉病(AIP)是一种HMBS基因突变而导致酶缺陷的罕见病,急性发作时常危及生命.介绍了AIP的高碳水化合物疗法和静脉输注血红素等传统治疗,以及一些针对病因的新兴疗法,包括酶替代治疗和DNA基因增补、mRNA基因增补、RNAi基因沉默等多个策略的基因治疗.其中基于RNAi基因沉默的药物吉佛西兰(Givosiran)已取得了突破进展,已经应用于临床.未来针对病因的基因治疗可能会成为罕见病治疗的新趋势.
细胞自噬是机体细胞组织的自我防御和自我修复的过程,在调节机体的免疫炎症反应和维持肝细胞内环境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从自噬调节免疫炎症反应、自噬调节免疫信号传导和防止过度激活的先天免疫反应方面,总结自噬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认为从细胞自噬角度可能揭示AIH的作用机制,为AIH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及结直肠腺瘤性息肉与代谢综合征(MS)的各个组分密切相关.归纳了近年来NAFLD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相关性的研究,结果显示NAFLD与结肠直肠腺瘤性息肉风险增加有关.其中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胰岛素抵抗、慢性炎症反应、脂肪细胞因子、肠道菌群紊乱等因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