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工到商

来源 :英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m364258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们记住我的话,随着时间推移,中国交建的价值将会越来越高。”

海外优先


  《英才》:从资本市场上看,中国交建在同行业中市值并不是最高的,净利润却是很高,这是为什么?
  刘起涛:2006年,中国交建登陆H股,成为央企中第一家整体上市的企业。作为第一家吃螃蟹的公司,因为没有经验,估值当时并不高。
  “十一五”时期,外部市场环境比较好,大部分企业增长速度都很快。但是,到了“十二五”外部市场开始变化,特别是“十八大”以后,政府进行了去平台、去负债的调整,国有企业也随之站在了市场的最前沿。这时候,及时调整的企业就显现出了优势。中国交建就是调整得比较早的央企之一。从“十一五”以后,“十二五”开始,我们就主动调整,从战略和体系上全面升级,实现组织建设,形成了集团利益共同体和生命共同体。所以盈利也比较好。
  而且现在的资本市场,估值方法还是传统的估值方法,我们被列在建筑板块中,但中国交建从承包商到发展商到运营商再到投资商,业务已经发生很大变化,我们的资产结构、业务结构、商业模式,特别是海外业务,都有别于其他的建筑企业。
  《英才》:数据显示,中国交建海外投资的盈利相对较高,同样的项目,海外的利润比国内利润更丰厚吗? 未来中国交建是否会加大海外业务投资?
  刘起涛:现在海外业务收入占中国交建总收入的20%,为中国交建的总利润贡献接近30%。所以,未来我们会加快加大海外业务的拓展,实现国内国外五五比例。
  “一带一路”战略也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机会。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就应该站在全球的高度,看中国如何去发展。未来的中国企业,就是要实现共建、共赢、共享,跟第三世界国家,或者“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形成产业互补,需求互补,比较优势。而且从我们实践过程当中,发现这些国家政府和民间的需求非常巨大,当然这种需求也来自于中国快速发展。
  《英才》:目前,中国交建在海外最经典的项目是什么?海外投资是不是比国内投资更具风险?
  刘起涛:中国交建正在斯里兰卡投资建一座城市。当地政府给政策,我们利用产业优势投资,在那里新造一片地发展。原来那里叫港口城,现在改名叫金融城,当完成所有基础设施之后,我们会跟当地政府一起招商,共同建设商业,金融、酒店、服务业等。未来,“金融城”将成为一个非常发达的地区,是斯里兰卡商业中心、金融中心,并会为斯里兰卡带来10万人以上的就业机会。对斯里兰卡来说,这是利国利民的项目,对中国交建来说,也会从中获得收益。


  市场的风险无处不在,国内国外都一样。有些国家的政局可能很动荡,不如国内稳定,法律也不健全。还会突发一些不确定性因素,比如说疾病、恐怖组织等变化造成的政府换届等。关键是企业要对风险的甄别、识别能力,以及对自己的清醒认知。
  中国交建走出去的时间比较长,是“一带一路”中最有经验的企业之一。而且中国交建内部组织体系比较完善。内部的效率也比较高。在同行业中,有四五项产业能力,中国交建的水平都是世界第一,可以说,中国交建已经是极具竞争力的全球化公司。比如建这座“金融城”。虽然最初项目概念是我们自己的,但从评估论证到规划设计,并不是中国交建内部人去做,都请的世界上知名的专家,用全球视野来规划。
  另外,也不要觉得发达国家高不可攀,不好进。我认为哪个市场都有机会。比如,可以先买一家公司,然后改造升级,通过这个公司进入西方市场,然后再通过战略引领,财务支撑、管控,实现全球化战略。

做投资商更有优势


  《英才》:从承包建设商到投资商,和专业投资机构比,中国交建有什么优势?
  刘起涛:我们做投资,可能比单纯的投资机构,会更有优势。因为我们站在市场的最前端,会更敏锐的发现很多投资机会,这些投资机会又都是我们产业链可以控制的,专业投资机构没办法比。第一,我们在行业中摸爬滚打多年,判断更准。第二,我们能控制成本,包括工期。如果在产业投资过程中,出现不可控因素,再好的机会,最后也不可能赚钱。
  《英才》:中国交建的大部分投资都是基础设施投资,这些项目的投资回报率会不会比较低?未来,在中国交建擅长领域的优质投资会不会越来越少?
  刘起涛:基础设施投资其实是资源的一次性占有,需求也是巨大的。至少我认为,我们这一代人是做不完的。简单来说,一个国家和地区,不先把基础设施搞上去,还谈何发展?
  我们中国有句俗话:要想富,先修路。比如,贵州县县通高速的工程,就是中国交建投资与贵州政府合作的,通完高速之后,沿途服务业,旅游业全跟上来了。贵州的GDP增长一跃成为全国前列。这就是多方共赢的一次性资源占有,因为不可能在同一个地方,再多修几条高速路,对我们来说,投资回报率自然也会很高。

国资改革与金融创新


  《英才》:中国交建是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试点企业,如何理解国有企业的金融创新?
  刘起涛:金融创新平台是我们很重要的一个任务,但不完全是为了简单的降负债率。我们设置金融创新平台,就是想通过中国交建这样一个载体,把社会的金融成本吸引进来。中国交建虽然是产业的龙头,但如果完全靠自有积累的资金,发展会很受限。社会上有大把的资金,东投西投不知道往哪儿投,或者投了也不一定成功。我们希望通过金融创新平台,把一部分利润分给大家,为产业服务,让更多资本跟我们一起赚钱。
  但所有金融创新一定是受制于整个金融监管体系,特别是国有企业不是说想做啥就做啥。所以我们也只是在金融监管体系下,通过跟产融结合带来一些成本的降低,助推中国交建发展。
  现在也远远没有达到我们的理想状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交建在“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期间,通过战略和产业结构调整,积蓄了很多能量,可能“十四五”期间,会是中国交建能量大释放的时期,那时候我已经退休了。但你们记住我的话,随着时间推移,中国交建的价值将会越来越高。
  当然如何嫁接资本逻辑,实现企业从管资产到管资本的转变,依然是包括中国交建在内的大型央企今后探索的方向。作为国资改革试点中第二批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企业,刘起涛坦言,中国交建“改革在路上”。
其他文献
可靠性是航空火控系统主要指标,而容错技术是提高航空火控系统可靠性的重要途径。本文根据可靠性原理和容错技术,分析了容错技术在火控系统中的应用,并用实际火控系统:飞机军械检
诸多创新往往为监管创新,为监管套利而生,同业创新尤其如此。  靠银行表外业务“躲猫猫”将成历史?  日前,银监会发布《关于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业务的通知》(简称“82号文”),就交易结构不规范不透明,会计处理和资本、拨备计提不审慎等问题,提出相应具体要求。  “82号文”的出台,是监管层意在压缩银行出表和监管套利空间,力争使不良资产等监管指标趋于真实化,防范风险积聚的系列举措之一。
邱永汉用自己的敏锐嗅觉记录了亚洲经济中心迁移的过程。  他凭借小说《香港》,成为日本文坛第一个荣获直木奖的外国人,也曾为唱片公司打造畅销音乐专辑,同时还撰书《食在广州》成为日本三大美食巨著之一。  然而兼具才、艺、食之能的邱永汉,实际上是被称为“赚钱之神”的投资家、实业家。  成名于日本、荣归台湾、放眼中国——邱永汉用自己的敏锐嗅觉记录了亚洲经济中心迁移的过程。  流亡东洋  邱永汉出生于1924
一系列现象似乎在佐证:数字货币时代正在来临。  从数字货币诞生到数字货币中的比特币不断创造的一个个财富神话,再到媒体的争相报道,再到欧美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出现了弱化纸币,支持用数字货币交易的情况。一系列现象似乎在佐证:数字货币时代正在来临。  近期,全球最大的四家银行瑞银、德银、桑坦德和纽约梅隆银行已经开始合作研发一种新形式数字货币,并一道向各国央行推介这一理念,争取在2018年初将其投入商用。他们
第一招: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我们认为,良好的安全习惯主要有以下两个:1.使用安全辅助工具,例如金山网盾、瑞星卡卡上网安全助手、360安全卫士、锐甲等,它们可以拦截网页木马、可以识
如果金马股份收购众泰汽车成功完成,将成为汽车行业又一起“蛇吞象”的典型案例。  吉利2010年以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汽车,“蛇吞象”式的收购如今在A股重新上演。市值33亿元的金马股份(000980.SZ)拟收购永康众泰汽车有限公司(众泰汽车)100%的股份,而众泰汽车116亿元的估值,甚至和当年吉利收购沃尔沃的18亿美元旗鼓相当。  “蛇吞象”  众所周知,汽车行业是我国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自20
电脑在使用过程中,因为添加、删除软件和上网冲浪等等行为,硬盘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垃圾文件,而随着这些垃圾文件的不断膨胀,它们不仅会平白吞噬掉硬盘空间,更会拖累机器的运行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