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刑事执法办案能力合成模拟训练模式是一种科学有效的范型式教育训练结构,是实现预期目标的有效路径。作为研究课题内容的一部分主要对传统训练存在的碎片化、单一化、失范、失衡等弊端、表露的突出矛盾、寻求研究的突破、绩效的追踪评价及突破性、情景性、实效性、实战性等主要建树及创新加以梳理,从而为课题研究提供基础性内涵。
关键词:特色;模式;刑事执法能力;合成;训练
一、传统模式的弊端和研究的突破
(一)传统模式的弊端
执法活动是动态过程,是素质和能力的综合体现,需要众多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支撑,仅法律就主要涉及刑法、刑诉法和办案程序规定等知识,侦查破案涉及现场勘查、破案方法、侦查技术、措施运用等,实践中常常出现的弊端是:(1)碎片化。主要表现为多科知识自成体系、相对独立,被人为的分散切割为若干碎片。(2)单一化。主要表现为任课教官分担不同内容和不同阶段的讲授或实训,各自为政、知行脱节、讲练分离。(3)失范化。主要表现为从内容到方法、方式,自由度较大,训练缺乏针对性、连贯性、系统性、完整性,重点、难点疑点不突出,并出现重复或遗漏现象。(4)失衡化。主要表现为动手操作课时比例失衡,沿袭纯学历教育的课时分配标准,使直接与操作同步的比例分配过低,成为直接制约着教育训练质量的瓶颈。
(二)表露的突出矛
经过大量的调研特别是实战用人单位和部门,对传统教育训练模式下的上岗者反应颇多,特别是上岗以后不能迅速上手,遇事手足无措,难以独当一面、更不可能熟练应对,磨合适应周期偏长,用人预期出现明显落差。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成为职业教育训练面临的重要命题。
(三)寻求研究的突
凡研究必有方法,而且方法往往多种多样。“任何模式都有内在的结构,教学模式的结构是有教学模式包含的诸因素有规律的构成的系统[1]”方法也必然多种多样,研究途径和方法也应是多样的。本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实证调查、逻辑归纳、思辨论证等方法,也许不是最佳,但却是基本的、传统的必须的和有效的研究路径。文献资料法,通过各种方式查阅、收集、整理、分析、综合、总结国内外关于警务训练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文献资料,寻求有借鉴价值的方式方法,寻找开展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以丰富和加深课题内涵;实践验证法就是依据设定的训练模式不断地反复实践,并不断发现和克服已发现的问题和矛盾,从而使其不断的完善,以保证模式的科学性、实用性和旺盛的生命活力。
本研究以公开向社会招警的学员和政法改制生教学为视域,就新型模式的内涵、结构,价值、功能及其效果验证性特色表征作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在反复调硏论证和实践的基础上,以改革和创新训练模式为突破口,逐步形成和不断完善固化了这一教学模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四)绩效的追踪评价
绩效的追踪评价是考量模式价值的重要手段,也是检验实际效果的重要尺度。为客观评价其实际效果,研究采用多侧面、多向度的要素考量。首先是了解参训学员,措施包括:发放问卷,主要就训练科目设置是否合理?内容安排是否恰当?方式方法是否科学?您最喜欢的科目和教官,意见和建议等;通过对40期初任民警训练班的实验,其中军队转业新警班10期,训练时间3个月,参训民警达2520人,公安院校毕业的新警班15期,训练时间3个月,参训民警达5498人,非公安院校毕业的新警班15期,训练时间5个月参训民警达3668人。具体措施包括:(1)学员座谈;与教官面对面交流,征求意见、建议;深入学员,零距离走访沟通;发放测评表,对教官进行测评;(2)专家组考评:对每个教官进行考核,依据设定的评价体系,确定ABCD等次;(3)追踪反馈,征询上级主管部门和用人单位对已结业学员的评价。
二、研究的主要特色和创新
(一)彰显职业性
公安教育训练的重要任务就是将民警的职业素质即执法主体所具有的内在要素、特质、潜能,也称势能或持有态加以活性激发,转化成为实际的外在的执法能力,这种能力是一种种发挥态。体现的是动能,是现实的战斗力。通常情况下,一定的执法素质并不一定产生对等的执法能力。且二者获得和提高的主要途径,前者主要通过学习、教育培训,后者则主要通过实战、实训培养锻炼。公安教育训练的目标定位凸显为职业素质和能力主线,本教学模式的研究,极大地适应了目标实现的职业特性和职业要求,既能从根本上解决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严重脱节问题,也能最大限度的地解决知识与实践的分离。为达到训练目的,必然要求对与之相应的训练条件、操作程序等诸因素进行改进,要求教官不仅具备刑事执法素质和能力,而且具备释疑、解惑引导学员将知识转化为技能的素质和能力,由此助推训练方式方法、教官优化配置、学员角色定位、活动策划运筹、训练效益评价等结构要素的一系列变革,以催生更有利职业特色的模式,更加体现其职业性。
(二)彰显突破性
模式突破是教育训练的基本要求也是对教育理论的丰富和创新。民警教育训练,既是公安“大教育、大培训”格局的重要使命,也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范畴和当代的重要命题,随着我国公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其地位和作用愈加凸现。公安教育训练模式的研究探索必然以我国职业教育基本原理、原则为指导,同时结合公安执法实践和训练的特点规律。离开职业教育的共性、基本原理、独自的研究就就失去支撑;而脱离执法实践及训练特点的研究,则失去针对性,失去地气依托和它的应用价值。鉴此,教育训练模式的探索研究必然会在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训练模式结构的同时,为其他职业教育提供可资借鉴的教学模式,拓展职业教育领域,促进职业教育的全面发展,进而丰富我国职业教育理论和模式宝库。无论站位于职业教育整体,还是立足于特殊的职业训练都彰显出突破和创新。 (三)彰显情景性
情景模拟就是根据受训者可能担任的角色,编制一套与该角色实际职业任务相应的项目,将其安排在模拟的、逼真的任务环境中,并随即应对和处置各种紧急情况和问题,用多种方法来测评其心理素质、潜在能力的一系列方法。最早的沙盘就是根据实地的地形、地貌按比例缩小后用来指挥部队作战用的,而战争沙盘模拟推演跨越了通过实兵军演检验与培养高级将领的巨大成本障碍和时空限制,通过模拟红、蓝两军在战场上的对抗与较量,发现双方战略战术上存在的问题,反思决策成败,解析战略得失,梳理管理思路,暴露自身误区,并通过多次调整与改进的练习,切实提高指挥作战决策素质和能力。我国基础教育教学中也非常重视和推崇情境教学法或情景教学模式,它“是教师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投影图画片,辅之生动的文学语言,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表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着的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2]”。XH教学模式则是以真实的刑事案件为基础,经过必要的合理的素材取舍,使其更具教育训练的典型性、普适性和需求性。同时布置与案件环境、现场状态非常趋近的场景,如杀人案件,为确保情景真实,用医用解剖的真人尸体作为模拟的被害人,现场的凌乱状态、血迹情形、痕迹分布等都严格依据真实发生的案件和合乎真实的逻辑规律进行布局,与创设画面,引入情景,形成表象的情景教学法的培养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等不仅有异曲同工之妙,更以其形象逼真、情景一体、知行融和使得彰显出独到功能。首先,逼真的模拟能获得与实体的形象极为接近的真实感,引发学员训练兴趣和关注度;其次,生动形象的场景,营造出广阔的”心理场”和环境氛围,激发学员情绪和感情的体验;再者”情趣”和”意象”,为学员创设和开拓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引导学员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分析、研判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现场呈现真实情境,实物展示真实情境,气氛渲染真实情境,直观再现真实情境,角色扮演真实情境,案情描绘真实情境,操作感受真实情景等,引领受训学员从一定的真实情境到一组的真实情境,从局部到整体的情景之中,唤起内心感受和情绪体验,从而克服一定的困难和障碍,形成积极的问题式探究,把知、情、意、行有机融合。
(四)彰显实效性
XH模式就其综合效应而言,已突破了科目训练目标本身,突出体现在;一是增强学员团队意识。全程的办案仿真操作,不仅使学员了解体验刑事执法整体过程,熟悉各个步骤、环节的操作要领,而且从中领悟执法办案密切配合的价值所在,同时,强化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二是固化正确执法理念。理念是行为的先导,正确的执法理念是执法规范化的基石,没有正确的执法理念,再好的程序规范也会被扭曲,所以特别强调了“法治理念、人本理念、证据理念、程序理念、公正理念、忠诚理念”,““执法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统一”的执法心境和执法境界,从而为正确履职规范执法打牢思想基础;三是打造砺练教官团队,模式的实施必然对教官的整体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和挑战,促使教官突破单一知识结构、单向思维模式、单项教学方式,单体内容限域,向多维、多向、多层和知识与技能的融合拓展,从而不断提高教师团队素质和能力。
三、彰显实战性
XH模式的重要特色价值,在于它以培养学员综合运用侦查知识,独立完成刑事办案操作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为目标导向;统一并细化训练大纲,优化重组训练内容,合理构架知识单元,积木式组合训练模块,在此基础上严格按照刑事办案的程序、规则、流程实施合成训练,实现了全程实战化,使受训民警最大程度地避免和减少尝试性失误,及早形成稳定的能力和操作范型,提高执法的严谨性、精确性。经过规范性训练,熟悉和掌握刑事办案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掌握现场勘查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并能学会制作各种相关的法律文书,加之完备、规范的训练考核标准,使训练与真实的刑事办案无限趋近、零距对接,大大强化了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提升民警的岗位适应能力,最大程度地增值训练的实际效果。同时,它的延伸效应是助推刑事执法规范化建设。执法规范化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执法规范化对公安执法活动进行程序化与标准化建设的一项系统工程。基本要义是要求执法者按照法律预设的模式、程序、规则、标准、规矩进行执法,这一教育训练模式,正是顺应了公安实战的要求和新时期“人民群众对公共安全、司法公正、权益保障的新期待[3]”。
【参考文献】
[1]王智俊.民警执法能力结构和训练模块设计研究[J].公安教育,2011(01)
[2]李航.现代学校工作实务全书[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7
[3]习近平.在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北京[N].法制日报,2013-1-7
作者简介:王莹,女,毕业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河南警察学院讲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公安学、侦查学。
关键词:特色;模式;刑事执法能力;合成;训练
一、传统模式的弊端和研究的突破
(一)传统模式的弊端
执法活动是动态过程,是素质和能力的综合体现,需要众多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支撑,仅法律就主要涉及刑法、刑诉法和办案程序规定等知识,侦查破案涉及现场勘查、破案方法、侦查技术、措施运用等,实践中常常出现的弊端是:(1)碎片化。主要表现为多科知识自成体系、相对独立,被人为的分散切割为若干碎片。(2)单一化。主要表现为任课教官分担不同内容和不同阶段的讲授或实训,各自为政、知行脱节、讲练分离。(3)失范化。主要表现为从内容到方法、方式,自由度较大,训练缺乏针对性、连贯性、系统性、完整性,重点、难点疑点不突出,并出现重复或遗漏现象。(4)失衡化。主要表现为动手操作课时比例失衡,沿袭纯学历教育的课时分配标准,使直接与操作同步的比例分配过低,成为直接制约着教育训练质量的瓶颈。
(二)表露的突出矛
经过大量的调研特别是实战用人单位和部门,对传统教育训练模式下的上岗者反应颇多,特别是上岗以后不能迅速上手,遇事手足无措,难以独当一面、更不可能熟练应对,磨合适应周期偏长,用人预期出现明显落差。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成为职业教育训练面临的重要命题。
(三)寻求研究的突
凡研究必有方法,而且方法往往多种多样。“任何模式都有内在的结构,教学模式的结构是有教学模式包含的诸因素有规律的构成的系统[1]”方法也必然多种多样,研究途径和方法也应是多样的。本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实证调查、逻辑归纳、思辨论证等方法,也许不是最佳,但却是基本的、传统的必须的和有效的研究路径。文献资料法,通过各种方式查阅、收集、整理、分析、综合、总结国内外关于警务训练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文献资料,寻求有借鉴价值的方式方法,寻找开展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以丰富和加深课题内涵;实践验证法就是依据设定的训练模式不断地反复实践,并不断发现和克服已发现的问题和矛盾,从而使其不断的完善,以保证模式的科学性、实用性和旺盛的生命活力。
本研究以公开向社会招警的学员和政法改制生教学为视域,就新型模式的内涵、结构,价值、功能及其效果验证性特色表征作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在反复调硏论证和实践的基础上,以改革和创新训练模式为突破口,逐步形成和不断完善固化了这一教学模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四)绩效的追踪评价
绩效的追踪评价是考量模式价值的重要手段,也是检验实际效果的重要尺度。为客观评价其实际效果,研究采用多侧面、多向度的要素考量。首先是了解参训学员,措施包括:发放问卷,主要就训练科目设置是否合理?内容安排是否恰当?方式方法是否科学?您最喜欢的科目和教官,意见和建议等;通过对40期初任民警训练班的实验,其中军队转业新警班10期,训练时间3个月,参训民警达2520人,公安院校毕业的新警班15期,训练时间3个月,参训民警达5498人,非公安院校毕业的新警班15期,训练时间5个月参训民警达3668人。具体措施包括:(1)学员座谈;与教官面对面交流,征求意见、建议;深入学员,零距离走访沟通;发放测评表,对教官进行测评;(2)专家组考评:对每个教官进行考核,依据设定的评价体系,确定ABCD等次;(3)追踪反馈,征询上级主管部门和用人单位对已结业学员的评价。
二、研究的主要特色和创新
(一)彰显职业性
公安教育训练的重要任务就是将民警的职业素质即执法主体所具有的内在要素、特质、潜能,也称势能或持有态加以活性激发,转化成为实际的外在的执法能力,这种能力是一种种发挥态。体现的是动能,是现实的战斗力。通常情况下,一定的执法素质并不一定产生对等的执法能力。且二者获得和提高的主要途径,前者主要通过学习、教育培训,后者则主要通过实战、实训培养锻炼。公安教育训练的目标定位凸显为职业素质和能力主线,本教学模式的研究,极大地适应了目标实现的职业特性和职业要求,既能从根本上解决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严重脱节问题,也能最大限度的地解决知识与实践的分离。为达到训练目的,必然要求对与之相应的训练条件、操作程序等诸因素进行改进,要求教官不仅具备刑事执法素质和能力,而且具备释疑、解惑引导学员将知识转化为技能的素质和能力,由此助推训练方式方法、教官优化配置、学员角色定位、活动策划运筹、训练效益评价等结构要素的一系列变革,以催生更有利职业特色的模式,更加体现其职业性。
(二)彰显突破性
模式突破是教育训练的基本要求也是对教育理论的丰富和创新。民警教育训练,既是公安“大教育、大培训”格局的重要使命,也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范畴和当代的重要命题,随着我国公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其地位和作用愈加凸现。公安教育训练模式的研究探索必然以我国职业教育基本原理、原则为指导,同时结合公安执法实践和训练的特点规律。离开职业教育的共性、基本原理、独自的研究就就失去支撑;而脱离执法实践及训练特点的研究,则失去针对性,失去地气依托和它的应用价值。鉴此,教育训练模式的探索研究必然会在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训练模式结构的同时,为其他职业教育提供可资借鉴的教学模式,拓展职业教育领域,促进职业教育的全面发展,进而丰富我国职业教育理论和模式宝库。无论站位于职业教育整体,还是立足于特殊的职业训练都彰显出突破和创新。 (三)彰显情景性
情景模拟就是根据受训者可能担任的角色,编制一套与该角色实际职业任务相应的项目,将其安排在模拟的、逼真的任务环境中,并随即应对和处置各种紧急情况和问题,用多种方法来测评其心理素质、潜在能力的一系列方法。最早的沙盘就是根据实地的地形、地貌按比例缩小后用来指挥部队作战用的,而战争沙盘模拟推演跨越了通过实兵军演检验与培养高级将领的巨大成本障碍和时空限制,通过模拟红、蓝两军在战场上的对抗与较量,发现双方战略战术上存在的问题,反思决策成败,解析战略得失,梳理管理思路,暴露自身误区,并通过多次调整与改进的练习,切实提高指挥作战决策素质和能力。我国基础教育教学中也非常重视和推崇情境教学法或情景教学模式,它“是教师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投影图画片,辅之生动的文学语言,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表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着的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2]”。XH教学模式则是以真实的刑事案件为基础,经过必要的合理的素材取舍,使其更具教育训练的典型性、普适性和需求性。同时布置与案件环境、现场状态非常趋近的场景,如杀人案件,为确保情景真实,用医用解剖的真人尸体作为模拟的被害人,现场的凌乱状态、血迹情形、痕迹分布等都严格依据真实发生的案件和合乎真实的逻辑规律进行布局,与创设画面,引入情景,形成表象的情景教学法的培养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等不仅有异曲同工之妙,更以其形象逼真、情景一体、知行融和使得彰显出独到功能。首先,逼真的模拟能获得与实体的形象极为接近的真实感,引发学员训练兴趣和关注度;其次,生动形象的场景,营造出广阔的”心理场”和环境氛围,激发学员情绪和感情的体验;再者”情趣”和”意象”,为学员创设和开拓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引导学员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分析、研判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现场呈现真实情境,实物展示真实情境,气氛渲染真实情境,直观再现真实情境,角色扮演真实情境,案情描绘真实情境,操作感受真实情景等,引领受训学员从一定的真实情境到一组的真实情境,从局部到整体的情景之中,唤起内心感受和情绪体验,从而克服一定的困难和障碍,形成积极的问题式探究,把知、情、意、行有机融合。
(四)彰显实效性
XH模式就其综合效应而言,已突破了科目训练目标本身,突出体现在;一是增强学员团队意识。全程的办案仿真操作,不仅使学员了解体验刑事执法整体过程,熟悉各个步骤、环节的操作要领,而且从中领悟执法办案密切配合的价值所在,同时,强化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二是固化正确执法理念。理念是行为的先导,正确的执法理念是执法规范化的基石,没有正确的执法理念,再好的程序规范也会被扭曲,所以特别强调了“法治理念、人本理念、证据理念、程序理念、公正理念、忠诚理念”,““执法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统一”的执法心境和执法境界,从而为正确履职规范执法打牢思想基础;三是打造砺练教官团队,模式的实施必然对教官的整体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和挑战,促使教官突破单一知识结构、单向思维模式、单项教学方式,单体内容限域,向多维、多向、多层和知识与技能的融合拓展,从而不断提高教师团队素质和能力。
三、彰显实战性
XH模式的重要特色价值,在于它以培养学员综合运用侦查知识,独立完成刑事办案操作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为目标导向;统一并细化训练大纲,优化重组训练内容,合理构架知识单元,积木式组合训练模块,在此基础上严格按照刑事办案的程序、规则、流程实施合成训练,实现了全程实战化,使受训民警最大程度地避免和减少尝试性失误,及早形成稳定的能力和操作范型,提高执法的严谨性、精确性。经过规范性训练,熟悉和掌握刑事办案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掌握现场勘查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并能学会制作各种相关的法律文书,加之完备、规范的训练考核标准,使训练与真实的刑事办案无限趋近、零距对接,大大强化了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提升民警的岗位适应能力,最大程度地增值训练的实际效果。同时,它的延伸效应是助推刑事执法规范化建设。执法规范化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执法规范化对公安执法活动进行程序化与标准化建设的一项系统工程。基本要义是要求执法者按照法律预设的模式、程序、规则、标准、规矩进行执法,这一教育训练模式,正是顺应了公安实战的要求和新时期“人民群众对公共安全、司法公正、权益保障的新期待[3]”。
【参考文献】
[1]王智俊.民警执法能力结构和训练模块设计研究[J].公安教育,2011(01)
[2]李航.现代学校工作实务全书[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7
[3]习近平.在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北京[N].法制日报,2013-1-7
作者简介:王莹,女,毕业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河南警察学院讲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公安学、侦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