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教材,促进学生有效复习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wellerym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只有思想的改变才能带来行为的改变,再通过行为的改变带来效果的改变。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教师应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树立起“减负提质”的新理念。教材顾名思义就是教学材料,教师只有认真钻研,才能更好地利用,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对教材进行重组,帮助学生整合新旧知识,建立知识结构网络,引导他们从整体上把握所学知识,促进有效复习,使“减负提质”落到实处。
  [关键词]教材 策略 整合 变式 复习 比 比例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7-023
  一、复习中学生出现的一些现象
  1.对复习课的学习兴趣不浓
  由于教师没有认真备课,对复习课不够重视,照搬教材,认为复习课无非是做做练习再分析,从而导致学生对机械的练习没有兴趣,课堂中也懒得思考,注意力不集中。
  2.对概念、公式经常用错
  这类学生缺乏知识与技能的整合,没有完全理解所学的概念、公式,平时只是机械地套用公式解题,若题型稍作改变就不知所措。
  3.对解决问题只会列式不会说理由
  这类学生在平时练习中只会列式解答,如让其口述理由却回答不出来,或对简单的问题能很快解决,但对新课程下丰富、生动、多元的现实问题却束手无策。
  4.基础知识没有掌握,学习态度不端正
  班级中的后进生虽然心里也很想学习,但由于以前学习的知识没有理解、掌握,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久而久之,就形成什么都无所谓、复习不关我的事的态度。
  二、有效复习的策略
  1.知识的梳理——建立知识结构网络
  知识梳理就是让学生回顾基础知识、归纳要点,理清每部分知识的重、难点,全方位的查漏补缺。提高复习课效果的一个主要途径就是在系统原理的指导下,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整合,从而让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例如,比和比例的横向知识结构。如下图:
  在上述比和比例的横向知识结构图中,教师要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比和比例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要引入比?它是在哪些知识的基础上发展的?第二,对练习中的疑难问题怎样去处理?如求比值和化简比的方法容易混淆,怎样把握比例的本质属性?
  2.技能的整合——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在复习课中,教师不要进行单一的复习,关键要把前后知识串联起来,引导学生综合运用,通过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如解应用题时,同一道题,可以看成是归一问题,也可以看成是工程问题,还可以看成是关于比的问题。不同的思路,列式不同,结果相同。这样进行复习,既能给学生以启示,又培养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例如,从比和比例的纵向知识结构网络看,知识点往往是孤立地分阶段进行教学的,所以教师在总复习中必须把它们串联起来,构成一条紧密联系的知识链条。如下图:
  3.变式拓展——促进知识的灵活运用
  (1)对生活原型的迁移与同化。
  在“比的意义与应用”的复习中,可以选取比的生活知识——按比例分配,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知识进行迁移与同化。
  ①经历配比活动,探索变化规律。
  对“牛奶60毫升、糖水15毫升”的饮料配方进行研究,探索如何使饮料口味不变、数量变化时牛奶和糖水共同变化的规律,让学生用翻倍、减半等方法解释饮料口味不变的原因。
  ②探索配方的多种表示方法,掌握用比表示配方的方法。
  讨论:如果有人这样配制饮料,牛奶60毫升,糖水20毫升,口味会相同吗?改变一个数量,能变成4比1吗?在突出用比表示两个同类量之间的关系时,每份所含的具体量必须相同。
  ③给出具体的数量,要配制1000毫升的饮料,按照4∶1的口味配制,需要牛奶和糖水各多少毫升?现有糖水150毫升,按照4∶1的口味配制,需要牛奶多少毫升?
  这样就把比和比例的知识融合在一起,使之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
  (2)选取合适的题材。
  例如,“已知图形中的线段之比求面积”一直是学生学习平面图形知识的难点,复习中可以从简单的图形到复杂的图形进行拓展,把比例和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整合在一起,以此突破这一难点。
  ①知识再现。
  例1.已知两底的关系和同高的图形,求它们面积的关系。
  由于正(反)比例的意义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所以他们在具体的应用中是有困难的。因此,可借助图形的演变让学生真正建立起这一概念的本质。如下:
  结合具体的图形这一表象,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概念的本质属性:三角形的高一定,面积与底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三角形的高一定,面积之比就是它们的底之比。
  ②变式拓展。
  例2.已知三角形AED的面积是5平方厘米,D是AC的中点,EC与BE的比是1∶3,求三角形ABC的面积?
  ③应用提升。
  例3.梯形的上、下底之比是10∶17,已知阴影面积是340平方厘米,求梯形的面积?
  三、有效复习的几点体会
  1.通过重复变式得到发展
  变式训练有两种类型,即概念性变式和过程性变式。例如,复习“比例的意义”时,如果只是让学生记住比例的定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给出一些具体的概念性变式让学生判断,学生能够判断哪些是比例、哪些不是比例,但这时候学生对比例的理解是浅层次的,并没有真正理解概念的本质。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过程性变式来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比例的意义。过程性变式指用比例表示部分量与整体的关系。如“小明看了一本书的1 / 4”,看了的页数与总页数的比是1∶4,写成比例就是“看了的页数∶总页数=1∶4”;剩下的页数与总页数的比是3∶4,写成比例就是“剩下的页数︰总页数=3∶4”。此过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体验到比与分数之间的关系,而且使学生建立了比例概念的具体模型,为比例的应用打好扎实的基础。   2.通过比较加深对易混淆概念、方法的理解
  (1)理解生活中比的意义。
  案例:学校购买了一批消毒液,产品的使用说明如下。
  ①瓜果、餐具、厨房用品1∶500;
  ②衣服、用具、家具表面1∶300;
  ③染病者的污染物1∶100。
  师:说一说各个“比”的现实意义。你会建议学校选择第几种配制方法配制消毒水?
  师:这个1∶300表示一份消毒液要加水300份,也就是水的体积是消毒液的300倍,消毒液是水的体积的1 / 300。
  师:消毒液是配制成的消毒水的1 / 301,水是配制成的消毒水的300 / 301。
  ……
  这样教学,运用比较法帮助学生建立认知网络,把比、分数和除法互相转化的思想运用到解决问题之中,能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答有关问题,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2)正(反)比例的意义比较。
  解答比例关系的应用题(如归一、归总等应用题),可使学生真正认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关系。如果只注意正、反比例的概念外延,其实学生还没有真正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如:“从甲站到乙站,客车行完全程要6小时,货车行完全程要8小时。写出客车与货车所用的时间比与速度比。”时间比:6∶8=3∶4 ,速度比:1 / 6∶1 / 8=4∶3。因为路程一定,时间和速度成反比例,所以两个时间比等于相对应的两个速度比的反比。这样进行复习,既引导学生沟通了数学知识间的深层联系,又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3.通过矫正、分析错例,落实“双基”
  纠错教学,是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的学生学习数学感到困难,常常经历失败的打击,很少有成功的体验,导致做题常出错,甚至连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要抓好“双基”,首先要关注学生发生错误的现象和成因,切实制定矫正的对策。如在求比值和化简比中,有些学生经常出错,容易混淆,矫正时可让出错的学生明白化简比是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比值的意义是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的数值。对于解决问题中思路不清的错误矫正,可先让学生做练习,再让学生陈述解题的思路、过程和依据,还要注重问学生“你是怎样想的”,从而改变以前“不知道理,却会做题”的陋习。其次,学生的错误举不胜举、防不胜防,即使教师反复强调,学生还是反复出错,唯一的办法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最后,对集体性的错误整理成学生的错例集,选择适当的时机对这些错误资源加以利用,这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完善认知结构有很大的帮助。
  (责编 蓝 天)
其他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要重视学生学习的方法,更要重视学生在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关注学生是否学得主动、学得快乐,应该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自我,享受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下面,我结合“用字母表示数”这一课教学的几个片断,谈谈自己的一些浅见。  片断一: 到生活中找寻  
画家简介:  葛涛,男,1971年9月9日生,字山魁、号静斋、九发居士。生于山东青岛、现居北京。师从贾又福、李铁生先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全国理论与书画高研班,导师团成员,山水教研室主任,作品在各地举办个展联展多次。  作品入编《中国美术》《水墨中国》《炎黄艺术》《中国画坛》《书画研究》《国尚》《海峡艺术》《中国水墨画》等国家级刊物,另外作品被编入《中国艺术研究院合集》《贾又福山水工作室学生优秀作品
“小数乘法和除法(二)”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单元学习后,年级组检测试卷上出现了这样一道选择题:“3吨黄豆可榨油1.2吨,计算榨1吨油需要多少吨黄豆的算式是( )。①3÷1.2;②1.2÷3;③3×1.2。”学生的答卷上选②的人数最多,出现这样的错误在我的预料之中,因为以前学习这部分知识后,习题或考卷上常会出现此类题目,学生的错误率很高。我评讲的方法是引导学生理解小数乘法和除法与
估算是一种数学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数感。下面,笔者结合“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一课的教学,谈谈自己对估算教学的一些体会。  案例描述:  师:估算是怎么算的?  生1:估算时,把一个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数再相乘,就得到了估算的结果。  师:这位同学说出了估算的
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错误,这是他们思想的真实暴露。作为教师,可将学生的错误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一种资源,有效、合理地加以利用,让学生在出错、纠错、改错的过程中掌握新知、领悟方法、发展思维、进行创新,较好地促进学生情感和智力的发展。  一、自主纠错——感悟数学交流  费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就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
一、一道题目引发的思考  北师大教材四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课后的练习题中有这样一道题目:哈雷彗星76年出现一次,在公元s年出现后,下一次出现将在公元( )年。旁边还附了一张哈雷彗星的图片。  在课前预设时,我认为这道题目挺简单,就放手让学生练习。结果却让我大跌眼镜,全班51人只有10人写出正确答案。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向学生讨教”是最好的途径。大部分学生都说对哈雷彗星的知识不了解。终于找到问题
数学计算的定义:计算不仅是数学的基础技能,而且是整个自然科学的工具。在学校学习时必须掌握计算这个基本技能;在科研中,必须运用计算攻关完成课题研究;在国民经济中,计算机及电子等行业取得突破发展都必须在数学计算的基础上。  就小学数学而言,一些数学概念的引入需要通过计算来进行;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要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的算法,这些公式的推导与运用同样离不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数学概念的本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促进学生构建科学、正确的数学概念。  [关键词]角 大小 内涵 重点 难点 含义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2-023  教学片断:  师:请同学们把手中的角的大小变化一下。  (1)体验把角变大:你是怎么变的?  生1:把角的两条边拉开,角就变大了。  师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激发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学生如对数学作业有了兴趣,就能全神贯注地投入,从而提升作业质量。数学作业趣味化,迎合了小学生只关注感兴趣的事情的心理,弥补了传统作业死板、机械、枯燥、乏味的缺陷,能充分激发学生对作业的兴趣,从而让学生感到做作业是一种享受。  一、作业内容——突出“趣”  有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小学数学课堂逐渐摆脱过去以教材为主要载体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材的教学。新的小学数学教材充分考虑到小学生活泼、好动、知识储备较少等特点,加入了很多吸引学生注意的主题图。主题图是指具有丰富内涵、思想、知识和情感的图画,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又色彩鲜明,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然而,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我发现理想和现实总是有一段距离的。  一、现状扫描  问题1:可有可无——淡化了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