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腊月23,我从温暖的地中海城市飞回天津,天空飘着细小的雪花。18离家30还,不知不觉在异乡已经漂泊10年了,这中间我只回来过一次。汽车开过一个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街区,城市建设发展得太快,家门口的景象也变了很多。我小的时候,我家小区是一个只有三栋居民楼的大院子,现在小区里满满都是楼房。
倒时差的痛苦还没过去,我便被拉进了一个个聚会中,天天早出晚归,弄得我爸说我是白眼狼。终于有了一个没有饭局的日子,大家晚上都要回家吃年夜饭。站在阳台上,我突然生出要享受一个人清净快乐的念头。
身为射手座的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就是说走就走的旅行。于是,农历新年的钟声刚刚敲过,我便独自开车上了高速公路。毫无顾忌,快意飞马,去寻找人烟稀少的地方独自发呆。不知道开了多久,感觉疲惫了,便找了一个服务站小憩,不知不觉睡在了车里。
大年初一早晨醒来,看到路边的牌子上写着“大汖古村”4个大字。“汖”字吸引了我的注意。要知道,我大学是中文专业毕业的,但是这个字我却从来没有见过。用手机一查,“汖”读pin(品),意思是山清水秀之处为“汖”,表示水从山上流下来,即为瀑布。泉有三迭,第一处瀑布较大,称为“大汖”,之后依次为“二汖”和“三汖”。这个字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想去一探这个隐藏在太行山深處的古村落。
下了高速继续前行,水墨画般的山峦越来越近,进山之路也是愈发的艰难。不到3米宽的盘山小路蜿蜒前行,时而陡坡,时而急弯,左边便是悬崖峭壁,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冲出路面跌入山谷。心惊肉跳地开了半个小时,眼前豁然开朗,一个面积很大的山坳呈现在眼前。开过山坳,便是大汖古村的村口了。
常年在城市生活的我,只知太行深处有人家,但太行山的模样,人家是怎样的人家,都无从得知。
大汖古村的寸头有一棵生长在石板上的古老大树,树木参天,树干三个成年人合抱也十分困难,村民说这棵大树的树龄有近八百年。我把车停在古树下,围着古树走了一圈,轻轻地拍了拍树干,顿时有了一种安全感,内心十分平静。
此时天色尚早,山中的晨雾还没有散去,村子里安静,时不时有一两声鸡叫,反而显得这个大年初一的早上更加冰冷和寂静。这种乡野的安静和太行山深处冰冷新鲜的空气,正是我多年寻找的感觉。冬天出生的我,曾在冬季去往寒冷的北欧,进入到北极圈;也曾在飘雪的俄罗斯寻找内心深处的归属感,但都一无所获。没想到,这种感觉来得如此不经意。正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大汖古村是一座修建在一整块巨石山坡上的村庄。依山就势,顺坡而上,层层叠加,参差错落,高达14层之多。山村没有现代村落的街道,只有一条条窄窄的用石头铺成的巷子,人们进进出出,全靠一双脚。曾经,山里人硬是将碎石和黄土用背篓一筐筐背上山,和泥砌墙,建成了平房、二层楼、三层楼和下窑上房的多种木石建筑。自上而下,户户相连,依偎生存。
我爬到古村对面的山坡,从远处欣赏这座破败残缺身披黄土的古老村庄。它的房屋同时兼有徽派建筑的特点和南方吊脚楼的风格,它的环境仍然保留着原始农耕风貌。大汖古村是先人们根据古代中国传统环境的风水理论,选择大吉之地建造的,整个村庄群山环绕,围合封闭,附阴抱阳,藏风聚气,东进西收,松柏罩头,清泉绕村,其独特风格的“立体交融式”乡土建筑完整地保留了古老的传统和民俗风情,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自然格局。行走在大汖古村里,会感觉它的干净无尘,别有一番情趣;也会感到心无杂念,一心向善。
今天的大汖村人依然过着古老而淳朴的生活,村里只有11人生活在此,年龄最小的在76岁左右。他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原始生活,喝的是山上流下来的泉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土豆和小米。古村里没有商店,没有学校,更没有医院,一切现代化的气息在这里都寻不见踪影。它似乎会永远活在太行山中,泛着古老而昏黄的气息;它也许会被遗忘在太行山中,与庇佑它的大山一样古老而神秘。
山风吹过大汖古村,吹走了屋顶瓦片上的丝丝灰尘,吹动了村口古树干枯的枝丫,吹起了村中老人的一丝丝银发,吹去了我受都市喧嚣影响的不安之心。
编辑 雨漫
倒时差的痛苦还没过去,我便被拉进了一个个聚会中,天天早出晚归,弄得我爸说我是白眼狼。终于有了一个没有饭局的日子,大家晚上都要回家吃年夜饭。站在阳台上,我突然生出要享受一个人清净快乐的念头。
身为射手座的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就是说走就走的旅行。于是,农历新年的钟声刚刚敲过,我便独自开车上了高速公路。毫无顾忌,快意飞马,去寻找人烟稀少的地方独自发呆。不知道开了多久,感觉疲惫了,便找了一个服务站小憩,不知不觉睡在了车里。
大年初一早晨醒来,看到路边的牌子上写着“大汖古村”4个大字。“汖”字吸引了我的注意。要知道,我大学是中文专业毕业的,但是这个字我却从来没有见过。用手机一查,“汖”读pin(品),意思是山清水秀之处为“汖”,表示水从山上流下来,即为瀑布。泉有三迭,第一处瀑布较大,称为“大汖”,之后依次为“二汖”和“三汖”。这个字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想去一探这个隐藏在太行山深處的古村落。
下了高速继续前行,水墨画般的山峦越来越近,进山之路也是愈发的艰难。不到3米宽的盘山小路蜿蜒前行,时而陡坡,时而急弯,左边便是悬崖峭壁,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冲出路面跌入山谷。心惊肉跳地开了半个小时,眼前豁然开朗,一个面积很大的山坳呈现在眼前。开过山坳,便是大汖古村的村口了。
常年在城市生活的我,只知太行深处有人家,但太行山的模样,人家是怎样的人家,都无从得知。
大汖古村的寸头有一棵生长在石板上的古老大树,树木参天,树干三个成年人合抱也十分困难,村民说这棵大树的树龄有近八百年。我把车停在古树下,围着古树走了一圈,轻轻地拍了拍树干,顿时有了一种安全感,内心十分平静。
此时天色尚早,山中的晨雾还没有散去,村子里安静,时不时有一两声鸡叫,反而显得这个大年初一的早上更加冰冷和寂静。这种乡野的安静和太行山深处冰冷新鲜的空气,正是我多年寻找的感觉。冬天出生的我,曾在冬季去往寒冷的北欧,进入到北极圈;也曾在飘雪的俄罗斯寻找内心深处的归属感,但都一无所获。没想到,这种感觉来得如此不经意。正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大汖古村是一座修建在一整块巨石山坡上的村庄。依山就势,顺坡而上,层层叠加,参差错落,高达14层之多。山村没有现代村落的街道,只有一条条窄窄的用石头铺成的巷子,人们进进出出,全靠一双脚。曾经,山里人硬是将碎石和黄土用背篓一筐筐背上山,和泥砌墙,建成了平房、二层楼、三层楼和下窑上房的多种木石建筑。自上而下,户户相连,依偎生存。
我爬到古村对面的山坡,从远处欣赏这座破败残缺身披黄土的古老村庄。它的房屋同时兼有徽派建筑的特点和南方吊脚楼的风格,它的环境仍然保留着原始农耕风貌。大汖古村是先人们根据古代中国传统环境的风水理论,选择大吉之地建造的,整个村庄群山环绕,围合封闭,附阴抱阳,藏风聚气,东进西收,松柏罩头,清泉绕村,其独特风格的“立体交融式”乡土建筑完整地保留了古老的传统和民俗风情,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自然格局。行走在大汖古村里,会感觉它的干净无尘,别有一番情趣;也会感到心无杂念,一心向善。
今天的大汖村人依然过着古老而淳朴的生活,村里只有11人生活在此,年龄最小的在76岁左右。他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原始生活,喝的是山上流下来的泉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土豆和小米。古村里没有商店,没有学校,更没有医院,一切现代化的气息在这里都寻不见踪影。它似乎会永远活在太行山中,泛着古老而昏黄的气息;它也许会被遗忘在太行山中,与庇佑它的大山一样古老而神秘。
山风吹过大汖古村,吹走了屋顶瓦片上的丝丝灰尘,吹动了村口古树干枯的枝丫,吹起了村中老人的一丝丝银发,吹去了我受都市喧嚣影响的不安之心。
编辑 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