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园里松鼠多了说明环境好了?
不知不觉间,一些公园、小区和校园里有了松鼠的身影。松鼠们卖萌不断,也不甚怕人,有时还会从游客手里大方地取走饼干。公园成了萌物聚集之地,喜爱毛茸茸松鼠的人们就更加频繁地光顾。难道真是“人与自然和谐了,环境好了,连松鼠都多了”?
知道真相的你,可没那么轻易就能掉下欣喜的眼泪。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如今自由自在与人们生活在一起的小松鼠”原本的家在哪里。
东北的红松林,每到深秋都产出极为丰富的红松子,因此养育了许多野生的松鼠。这里的松鼠是欧亚红松鼠的东北亚种(又叫做北松鼠),通
体黑灰,冬天耳朵上还有一簇刷子一样的长毛。它们不仅用松子当饭,而且每天都要藏下1两多的松子,作为过冬的储备。
近些年来,市场对松仁的需求量不断加大,红松子价格飙升,红松生长的山林也被承包给个人。为了减少松鼠叼走松球带来的损失,有承包商猎杀松鼠取毛皮,或者设陷阱捉活松鼠,作为宠物销往南方。黑色的北松鼠耳朵上又有两簇长毛,因此被当作“魔鬼松鼠”拿来兜售(也有部分是人工养殖)。
至于公园里的松鼠,它们之中,有些是人们放生的笼养松鼠,也有些是公园为了招揽人气特地买来的。这些搬家几千公里的松鼠被放掉后,有些不适应当地生活,慢慢死掉;但也有些成功地生活、繁衍,甚至发展过度——它们甚至会侵入当地的自然山林,打翻鸟巢,和当地的原住民松鼠抢夺食物。因此,从原产地捕捉松鼠后放在异地以便“让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做法,不管如何,实在不是值得提倡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