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ou8209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师范大学内蒙古乌海附属学校 内蒙古 乌海 016000)
  【摘 要】: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是每个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任。它是人的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它已成为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
  【关键词】:语文 课堂教学 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任。而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创新能力是在智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它是人的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它已成为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就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几点拙见:
  一、改变教学观念,强化主体意识
  一切改革首先是观念上的改革。教师要真正认识到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要相信学生的内在潜力,摆正教与学、知识与时间的关系。用“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自己能读书”之目的来指导、设计和评价自己的课堂教学,正确认识、摆正师生的地位和作用,更新教学观念,强化主体意识。
  1.改变思考的角度,教师在备课时不光要考虑怎样教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学生怎样学、怎样用,也就是说要把学生语言行为的实践环节作为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之一,并加以落实。把以往课前备课时习惯考虑的“这篇课文(或这节课)应该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换成“这篇课文(这节课)先练什么、后练什么”;把课后常想的“这节课我讲得怎样”换成“这节课学生学得如何”,这样,教师思考的角度变了,学生在老师心目中的位置也变了,久而久之,教师的着眼点也就自然而然地变了。
  2.优化课堂结构,课堂上教师要留尽可能多的时间给学生读书、思考、讨论、练习。叶圣陶曾谈到:“讲说和指导之后,接下去有一段必要的工夫,督促受教的人多多练习,硬是要按照规格练习。练习所得技能技巧不是别人能代劳的,非自己练不可。”叶先生的这段话对指导我们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有很好的指导意义。课堂上教师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无重点、无层次、无深度的串讲分析,空出时间来,让学生去动口、动手、动脑,进行有重点、有层次的练习,以达到巩固知识形成技能之目的。
  3.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必须抓住一切时机和教材中的有利因素,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要主动读书、主动思考、主动练习。教师若能充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意志品格,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那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就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发挥。
  二、激发学习主动性,挖掘创新潜能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战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必须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改革教学方法,挣脱传统教学的束缚和桎梏,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挥提供广阔的空间,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以挖掘。
  1.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是教学民主的重要体现。教师的课堂角色不是唯我独尊的权威,而是课堂学习的参与者和倡导者,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使学生消除对权威和失败的畏惧心理,激发学生参与、思考、交流的良好环境。
  2.重视感情投资,唤起学习兴趣。师生关系是教学中最基本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以深厚的感情关怀和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虚心听取学生意见,就能调动学生好学的积极性。在近年的实践当中,我总是以一份真诚、一份爱心去组织课堂教学,唤起学生的求知动力,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发挥语文课“平等对话”的优势。只有进行“平等对话”,才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信息交流,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民主教学思想,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主动探讨和大胆质疑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挖掘他们的创新潜能,为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提供前提和基础。
  3.鼓励质疑问难,“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讨论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古希腊鲁塔克说得好:“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激励、启发、引导。疑问是创新之舟。教师在课堂上要大力解放学生的头脑、嘴巴,让他们敢想、敢问。对学生的勇敢行为要予以鼓励,即使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也应循循善诱,以激发他们大胆质疑问难的热情。
  三、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思维
  实现语文素质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发展学生个性。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在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中,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创新思维。
  1.质疑的本质是一种批判精神,发明家保尔?麦克克里德说:“唯一愚蠢的问题,是你不问问题”。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人们已“司空见惯”,而牛顿偏偏要问为什么?为了寻求答案而苦思冥想,由此有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卓越发现;正由于对托勒密“地心说”的怀疑,才产生哥白尼的“日心说”。这足以说明创新的思维可以改变世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质疑,对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其创新思维而言,亦是同样的道理。
  2.搭建平台,给学生以实践创新的机会,在近年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笔者给自己定了一条这样的原则: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权利,让他们自己去创造;给学生一个机会,让他们自己去实践。总是不断为学生搭建表现自我的平台,给学生以实践创新的机会。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改变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并为之“搭桥铺路”,就一定能使他们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得到绽放。
其他文献
摘要:针对当前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模式,就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效果课堂的关系,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之间的关系,就怎样处理好实际的教学过程和课堂之间的关系以及怎样能让课堂教学最有效地发挥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导与学 教学设计 课堂效果 有效性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课程
【摘要】笔者在近两年来的英语教学中发现较多的学生既使学习了足够的词汇和句型,但还是不能很流利地用英语表达,因此我校从上学期开始了英语教学改革,学习运用文本再构的教学形式,本学期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全面展开。  【关键词】文本再构 语感 语言运用能力  上海著名外语教育专家朱浦老师认为:“教材不是圣经,它只是主要的教学资源之一;世上没有一套教材是专为你所教的学生而编写的;教师要对教材和教学资源整合、
一、理论基础  教育是面对未来的教育,只有不断地发展,摆脱陈旧的教育思想,更新教学理念,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才会与时俱进,精益求精。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是学校推进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又能使学生成为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学习者;能让学生接触广阔的外部世界,获得广博的知识;能使学生具备获取、分析、处理、交流应用信息的能力;也能培养学生养成终生学习的观念。因此,利用以多媒
期刊
本文以台州蓬街的喷雾器产业集群为例,通过129份集群企业调查问卷的数据,实证分析得出,目前台州蓬街喷雾器集群成长中正面临着企业资源不足、市场反应能力弱、研发能力不足、企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学习任何东西或干任何事,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兴趣。有了兴趣才能学好东西,学习语言更是如此。因此,作为一名英语老师,我深深地知道,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关系。学生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其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因此,在我从事英语教学的十余载里,我一直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下面,是我的一些具体做法。  1、树立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信心,是培养学生英语
期刊
强化语文实践,是修订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突出的一个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实践,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主要是读的实践。正如张田若先生所说的:“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从阅读教学实践中,诸多的执教者也深切体会到,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朗读,尤其要注重有感情的朗读。那么如何使学生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