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福建省三明市作为全国集体林区改革试验区和福建省的重点林区,林业的特色优势十分突出、支撑作用非常明显、开发潜力极其广阔、保障功能非常重要。
在莺飞草长,满目葱郁的时节,记者采访了中共三明市委书记叶继革。他生长在浙江金华,先后担任过浙江省衢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政法委书记,常务副市长,副书记、市长等职务。1999年跨省交流来到三明任市委副书记、市长,2003年7月任市委书记。在三明任职6年,他走遍全市的山山水水,对这片富有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和充满生机的绿色大地怀着一份深厚的感情。
谈起三明林业,叶书记如数家珍,“三明的自然概貌大致分为‘八山一水一分田’,林地面积2841.8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82.5%;森林面积2645.5万亩,森林覆盖率76.8%;活立木蓄积量1.15亿立方米,竹林储量3.66亿株。森林资源总量占全省的三分之一以上,活立木蓄积量是全国少数几个超过1亿立方米的地(市)之一,尤其是森林覆盖率遥遥领先,比全省高出13.9个百分点,比全国高出60.3个百分点,是名符其实的重点林区。他说,我市林区不仅森林资源总量大,而且人均水平高,全市农民人均拥有的林地面积12.5亩、活立木蓄积57.5立方米、竹林储量183株,均居全省第一。丰富的森林资源,既为我市培育和发展林业这一支柱产业提供了物质基础,更为林区群众致富奔小康创造了有利条件。大力发展林业是我市扬长补短、发挥优势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市的希望之所在、兴旺之所倚。”
叶继革说,林业是三明市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基础产业,去年,全市生产商品木材196.3万立方米,竹材3175万根,人造板68.9万立方米,完成林业产业总产值达111.71亿元,其中规模以上林产工业企业实现产值42.34亿元,拉动全市工业增长2.17个百分点。目前,三明市的木材、竹材、人造板、笋竹制品、松香和机制纸等主要林产品产量均占全省的三分之一以上,有的甚至达到一半,在全省具有举是轻重的地位。林业产业还具有产业链长、带动能力强的特点,与交通运输、建筑装潢、机械制造、水利水电、旅游服务等其他产业有着很高的关联度。大力发展林业,牵一发而动全局,对全面提高三明区域经济的综合竞争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叶书记进一步讲到,三明市76%的人口在农村,全市农民人均拥有的林地面积是耕地的10倍之多,全市现有林权的80%以上属于乡村集体和个人所有,林木林地资源是林区群众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推行的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主要解决了“一分田”的问题,而“八分山”的潜在优势还远未真正发挥出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难点在农村,希望也在农村,特别是对林区来说,希望在林业。只要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明晰集体林木所有权和经营权、林地使用权,就可以调动林农群众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真正把“八分山”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我市林区群众亦农亦林,大部分农民也是林农,林农耕山致富的问题解决了,农民增收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因此,大力发展林业,绝非一时一地的权宜之计,而是关系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长远大事。
谈到三明的生态环境,叶继革说,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以森林为主要经营对象的林业,对维护生态平衡、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长期的实践证明,林业的发展不仅为我市农牧渔业的稳产高产提供了生态屏障,而且为农村基层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稳定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还为城乡绿化美化乃至“三个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在我市林区,凡是森林资源丰富的地方,生态环境就比较优越,自然灾害就相对较少;凡是森林资源丰富的地方,集体收入来源就有保障,群众生活就比较富裕;凡是森林资源丰富的地方,公益事业发展就比较快,干群关系就比较融洽。最近几年,我市经济得到持续较快的发展,2004年全市生产总值376.5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129.48亿元,财政总收入34.54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996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86元。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信息,2004年我市在全国286个地级以上城市综合实力评估中,居第100位。我市还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全国创建精神文明工作先进城市、国家园林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荣誉称号。这都与城市周围有较高的绿化水平和良好的生态状况密不可分。可以说,林业是林区群众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依托。我们一定要力口快林业改革与发展,打响林业品牌,建设绿色三明,推进我市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对打响三明林业品牌,叶继革胸中早有蓝图。他说,首先要打响林业改革品牌。去年4月,国家林业局报经国务院批准,把三明市确定为全国南方集体林区唯一的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一年来,国家林业局雷加富、祝列克、张建龙副局长先后率有关司处领导前来我市调研指导,对我市林业改革所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希望我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改革步伐,力争走在全国、全省的前列。这既是对我们的鼓舞、更是鞭策,既是压力、更是动力,既是一项十分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更是加快我市林业发展、实现强市富民战略目标的重要机遇。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机遇,加倍努力,志在必夺,分类指导,重点突破,全面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其次是打响产业集群品牌。要紧紧抓住林产工业快速发展的有利机遇,攻坚克难,乘势而上,全面加快林产工业产业集群建设。狠下功夫,快速增加森林资源总量,全面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加强竹山道路和竹林灌溉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竹山经营管理水平,增强笋竹原料供给能力,真正把竹林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重点开发高密度纤维板、定向结构刨花板、木竹与其他材料复合的新板种等。林产化工要在稳步发展现有松香、木竹活性炭生产规模的基础上,重点开发松香深度加工,壮大木竹化学利用的生产规模。在具体实施中,对外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几个大的加工项目,实现高位嫁接,优化林产工业的格局。去年三明市成功地引进了由大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和云莱国际公司共同投资5.7亿元建设45万立方米刨花板项目,已经开工建设,今年底就可投产,这是目前亚洲单线生产能力最大的现代化生产线,对内要运用市场机制,引导和鼓励木竹加工企业通过联合、嫁接、转让、购并等形式,整合布局,扩大规模,积极借鉴沙县青竹集团的模式,实行统一品牌、统一质量标准,共同策划市场营销,推进联营联合,进而向规模经营、系列开发发展,形成林产加工产业集群,使全市林产工业产值从现在的44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85亿元,2008年力争达到100亿元,实现五年翻一番,不断提升三明林产加工业在全省中的地位。
三要打响森林生态品牌。三明市地处闽江上源,沙溪、金溪和尤溪等三大干支流的流域面积2.24万平方公里,占闽江流域总面积的36.8%。做好以闽江源头为重点的生态环境保护、开发和利用,对于我市乃至全省的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按照“生态兴市”的总体要求,以满足社会对林业多功能需求为首要任务,实行林业分类经营,坚持以法治林,全面加强三明的林业生态建设。一方面,要主动对接国家和省上林业生态重点工程建设,实施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以保护闽江源为重点,加强沙溪、金溪和尤溪流域第一重山的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的保护和建设;实施生物多样性工程,加强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小区和珍稀野生动植物及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管理,实施绿色通道和城乡绿化一体化工程,加强城镇周山和道路干线两侧一重山的绿化以及乡镇公园和村庄休憩绿地的保护和建设。通过努力,进一步提高生态质量,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另一方面,要积极顺应生态建设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新趋势、新要求,大力发展花卉苗木、森林旅游、绿色食品和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我市生态效益型经济的发展壮大。当前,特别要在不断扩大花卉苗木产业规模、提升生物制药产业档次、争创生态旅游新优势等三个方面下功夫、求突破。
三明与台湾林业发展的自然条件相似、互补性较强,开展两地林业合作具有优越的条件和广阔的前景。叶继革表示,按照福建省委、省政府作出的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部署,三明市委、市政府在国家林业局和省林业厅的支持下,已经规划建设海峡两岸(三明)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着眼闽台林业的长远交流与合作,主动承接台湾林业的产业转移和技术辐射,把三明办成林产品加工和引进优良林木种质资源的重要基地,吸收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示范样板,林业科技和市场信息的交流中心,充分发挥海峡两岸(三明)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的合作示范和推广创新等方面的带动作用,加快推进林业现代化进程。
叶继革对三明林业前景充满信心地说,加快林业发展是实现三明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加快崛起、更大跨越的潜力所在、希望所在。我们一定会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不断增创三明林业发展的新优势,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莺飞草长,满目葱郁的时节,记者采访了中共三明市委书记叶继革。他生长在浙江金华,先后担任过浙江省衢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政法委书记,常务副市长,副书记、市长等职务。1999年跨省交流来到三明任市委副书记、市长,2003年7月任市委书记。在三明任职6年,他走遍全市的山山水水,对这片富有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和充满生机的绿色大地怀着一份深厚的感情。
谈起三明林业,叶书记如数家珍,“三明的自然概貌大致分为‘八山一水一分田’,林地面积2841.8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82.5%;森林面积2645.5万亩,森林覆盖率76.8%;活立木蓄积量1.15亿立方米,竹林储量3.66亿株。森林资源总量占全省的三分之一以上,活立木蓄积量是全国少数几个超过1亿立方米的地(市)之一,尤其是森林覆盖率遥遥领先,比全省高出13.9个百分点,比全国高出60.3个百分点,是名符其实的重点林区。他说,我市林区不仅森林资源总量大,而且人均水平高,全市农民人均拥有的林地面积12.5亩、活立木蓄积57.5立方米、竹林储量183株,均居全省第一。丰富的森林资源,既为我市培育和发展林业这一支柱产业提供了物质基础,更为林区群众致富奔小康创造了有利条件。大力发展林业是我市扬长补短、发挥优势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市的希望之所在、兴旺之所倚。”
叶继革说,林业是三明市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基础产业,去年,全市生产商品木材196.3万立方米,竹材3175万根,人造板68.9万立方米,完成林业产业总产值达111.71亿元,其中规模以上林产工业企业实现产值42.34亿元,拉动全市工业增长2.17个百分点。目前,三明市的木材、竹材、人造板、笋竹制品、松香和机制纸等主要林产品产量均占全省的三分之一以上,有的甚至达到一半,在全省具有举是轻重的地位。林业产业还具有产业链长、带动能力强的特点,与交通运输、建筑装潢、机械制造、水利水电、旅游服务等其他产业有着很高的关联度。大力发展林业,牵一发而动全局,对全面提高三明区域经济的综合竞争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叶书记进一步讲到,三明市76%的人口在农村,全市农民人均拥有的林地面积是耕地的10倍之多,全市现有林权的80%以上属于乡村集体和个人所有,林木林地资源是林区群众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推行的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主要解决了“一分田”的问题,而“八分山”的潜在优势还远未真正发挥出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难点在农村,希望也在农村,特别是对林区来说,希望在林业。只要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明晰集体林木所有权和经营权、林地使用权,就可以调动林农群众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真正把“八分山”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我市林区群众亦农亦林,大部分农民也是林农,林农耕山致富的问题解决了,农民增收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因此,大力发展林业,绝非一时一地的权宜之计,而是关系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长远大事。
谈到三明的生态环境,叶继革说,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以森林为主要经营对象的林业,对维护生态平衡、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长期的实践证明,林业的发展不仅为我市农牧渔业的稳产高产提供了生态屏障,而且为农村基层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稳定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还为城乡绿化美化乃至“三个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在我市林区,凡是森林资源丰富的地方,生态环境就比较优越,自然灾害就相对较少;凡是森林资源丰富的地方,集体收入来源就有保障,群众生活就比较富裕;凡是森林资源丰富的地方,公益事业发展就比较快,干群关系就比较融洽。最近几年,我市经济得到持续较快的发展,2004年全市生产总值376.5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129.48亿元,财政总收入34.54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996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86元。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信息,2004年我市在全国286个地级以上城市综合实力评估中,居第100位。我市还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全国创建精神文明工作先进城市、国家园林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荣誉称号。这都与城市周围有较高的绿化水平和良好的生态状况密不可分。可以说,林业是林区群众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依托。我们一定要力口快林业改革与发展,打响林业品牌,建设绿色三明,推进我市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对打响三明林业品牌,叶继革胸中早有蓝图。他说,首先要打响林业改革品牌。去年4月,国家林业局报经国务院批准,把三明市确定为全国南方集体林区唯一的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一年来,国家林业局雷加富、祝列克、张建龙副局长先后率有关司处领导前来我市调研指导,对我市林业改革所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希望我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改革步伐,力争走在全国、全省的前列。这既是对我们的鼓舞、更是鞭策,既是压力、更是动力,既是一项十分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更是加快我市林业发展、实现强市富民战略目标的重要机遇。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机遇,加倍努力,志在必夺,分类指导,重点突破,全面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其次是打响产业集群品牌。要紧紧抓住林产工业快速发展的有利机遇,攻坚克难,乘势而上,全面加快林产工业产业集群建设。狠下功夫,快速增加森林资源总量,全面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加强竹山道路和竹林灌溉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竹山经营管理水平,增强笋竹原料供给能力,真正把竹林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重点开发高密度纤维板、定向结构刨花板、木竹与其他材料复合的新板种等。林产化工要在稳步发展现有松香、木竹活性炭生产规模的基础上,重点开发松香深度加工,壮大木竹化学利用的生产规模。在具体实施中,对外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几个大的加工项目,实现高位嫁接,优化林产工业的格局。去年三明市成功地引进了由大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和云莱国际公司共同投资5.7亿元建设45万立方米刨花板项目,已经开工建设,今年底就可投产,这是目前亚洲单线生产能力最大的现代化生产线,对内要运用市场机制,引导和鼓励木竹加工企业通过联合、嫁接、转让、购并等形式,整合布局,扩大规模,积极借鉴沙县青竹集团的模式,实行统一品牌、统一质量标准,共同策划市场营销,推进联营联合,进而向规模经营、系列开发发展,形成林产加工产业集群,使全市林产工业产值从现在的44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85亿元,2008年力争达到100亿元,实现五年翻一番,不断提升三明林产加工业在全省中的地位。
三要打响森林生态品牌。三明市地处闽江上源,沙溪、金溪和尤溪等三大干支流的流域面积2.24万平方公里,占闽江流域总面积的36.8%。做好以闽江源头为重点的生态环境保护、开发和利用,对于我市乃至全省的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按照“生态兴市”的总体要求,以满足社会对林业多功能需求为首要任务,实行林业分类经营,坚持以法治林,全面加强三明的林业生态建设。一方面,要主动对接国家和省上林业生态重点工程建设,实施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以保护闽江源为重点,加强沙溪、金溪和尤溪流域第一重山的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的保护和建设;实施生物多样性工程,加强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小区和珍稀野生动植物及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管理,实施绿色通道和城乡绿化一体化工程,加强城镇周山和道路干线两侧一重山的绿化以及乡镇公园和村庄休憩绿地的保护和建设。通过努力,进一步提高生态质量,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另一方面,要积极顺应生态建设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新趋势、新要求,大力发展花卉苗木、森林旅游、绿色食品和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我市生态效益型经济的发展壮大。当前,特别要在不断扩大花卉苗木产业规模、提升生物制药产业档次、争创生态旅游新优势等三个方面下功夫、求突破。
三明与台湾林业发展的自然条件相似、互补性较强,开展两地林业合作具有优越的条件和广阔的前景。叶继革表示,按照福建省委、省政府作出的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部署,三明市委、市政府在国家林业局和省林业厅的支持下,已经规划建设海峡两岸(三明)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着眼闽台林业的长远交流与合作,主动承接台湾林业的产业转移和技术辐射,把三明办成林产品加工和引进优良林木种质资源的重要基地,吸收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示范样板,林业科技和市场信息的交流中心,充分发挥海峡两岸(三明)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的合作示范和推广创新等方面的带动作用,加快推进林业现代化进程。
叶继革对三明林业前景充满信心地说,加快林业发展是实现三明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加快崛起、更大跨越的潜力所在、希望所在。我们一定会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不断增创三明林业发展的新优势,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