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语】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写作文也是如此。结尾的好坏,往往影响全文的效果。好的结尾可以使文章首尾呼应,结构完整,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点明中心的作用,还可以深化文章的主题,集中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深度剖析】
好的结尾,如“咀嚼干果,鼎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那怎样才能写好结尾呢?下面结合具体例子给大家讲解几种结尾的方式:
一、自然收束式结尾
自然收束式结尾,即在把文章内容表达完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意深刻的哲理语句,不去雕琢丰富的象征形体。这样的结尾方式可以避免文章画蛇添足、故弄玄虚的毛病,使文章收尾干净利落。比如迟子建的《农具的眼睛》一文的结尾:
我可能会忘记尘世中我所见过的许多人的眼睛,那些或空洞或贪婪或含着嫉妒之光的眼睛,但我永远不会忘记农具身上的眼睛,它们会永远明亮地闪烁在我的回忆中,为我历经岁月沧桑而渐露疲惫、忧郁之色的眼睛,注入一缕缕温和、平静的光芒。
本文以农具作为文章的切入點,围绕农具把作者幼年的艰苦生活写得趣味盎然,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把作者对往昔岁月的怀念、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很好地表现了出来,让平庸的生活焕发美丽的光彩。
二、首尾呼应式结尾
首尾呼应式结尾,即先在开头表明写作的内容,然后结尾时再次强调,与开头遥相呼应。这样的结尾方式不仅可以使文章中心更加鲜明突出,还可以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首尾圆合,浑然一体。比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的开头和结尾:
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结尾: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文章开头点题,写出父亲的背影,结尾在泪光中再现父亲的背影,首尾呼应,圆满收束。
三、含蓄式结尾
结尾时,不直接表达作者的感情或文章的主题,而是把它凝聚于含蓄深刻的语言中,留有余地,启发读者积极主动地揣摩、领会和思考,从而收到“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比如《三人行》一文的结尾:
王吉文看着,听着,他心里顿时激动起来。他仰起脸,望着天空轻轻地吁了口气。天无边无垠的,好像为了衬托那令人目眩的蓝色,几朵绒毛似的白云轻轻地掠过去。在那白云下面,一长串大雁正排成“人”字形的队伍,轻轻地向南飞去。它们靠得那么紧,排得那么整齐。
这是从指导员王吉文的视觉角度写的一段含蓄深刻的景色。那“人”字形的雁队不正象征着两人拉一人的“三人行”吗?那轻快的飞姿不正是产生于“靠得那么紧,排得那么整齐”的革命团结吗?没有上下一心、团结一致、互爱互助的崇高品格,能有“那么紧”“那么整齐”的队伍吗?
四、升华主题式结尾
升华主题式结尾,就是在文章结尾将一个浅显、普遍的问题,提升到一个精神层面,从而使文章主题更加深刻、突出。比如杨朔的《戈壁滩上的春天》一文的结尾:
司机咧着嘴笑了。我又望望车外,一时觉得大路两旁不再是遥远的边塞,好像满是树,满是花,满是人烟。事实上,春天已经透过骆驼草、芨芨草、红沙柳,悄悄来到戈壁滩上了。但我还看见另一种春天。这不是平常的春天。这是我们人民正在动手创造的灿烂的好光景。
结尾从描写自然界的春天升华到歌颂人民创造的“春天”,使文章主题更加深刻。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写作文也是如此。结尾的好坏,往往影响全文的效果。好的结尾可以使文章首尾呼应,结构完整,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点明中心的作用,还可以深化文章的主题,集中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深度剖析】
好的结尾,如“咀嚼干果,鼎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那怎样才能写好结尾呢?下面结合具体例子给大家讲解几种结尾的方式:
一、自然收束式结尾
自然收束式结尾,即在把文章内容表达完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意深刻的哲理语句,不去雕琢丰富的象征形体。这样的结尾方式可以避免文章画蛇添足、故弄玄虚的毛病,使文章收尾干净利落。比如迟子建的《农具的眼睛》一文的结尾:
我可能会忘记尘世中我所见过的许多人的眼睛,那些或空洞或贪婪或含着嫉妒之光的眼睛,但我永远不会忘记农具身上的眼睛,它们会永远明亮地闪烁在我的回忆中,为我历经岁月沧桑而渐露疲惫、忧郁之色的眼睛,注入一缕缕温和、平静的光芒。
本文以农具作为文章的切入點,围绕农具把作者幼年的艰苦生活写得趣味盎然,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把作者对往昔岁月的怀念、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很好地表现了出来,让平庸的生活焕发美丽的光彩。
二、首尾呼应式结尾
首尾呼应式结尾,即先在开头表明写作的内容,然后结尾时再次强调,与开头遥相呼应。这样的结尾方式不仅可以使文章中心更加鲜明突出,还可以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首尾圆合,浑然一体。比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的开头和结尾:
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结尾: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文章开头点题,写出父亲的背影,结尾在泪光中再现父亲的背影,首尾呼应,圆满收束。
三、含蓄式结尾
结尾时,不直接表达作者的感情或文章的主题,而是把它凝聚于含蓄深刻的语言中,留有余地,启发读者积极主动地揣摩、领会和思考,从而收到“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比如《三人行》一文的结尾:
王吉文看着,听着,他心里顿时激动起来。他仰起脸,望着天空轻轻地吁了口气。天无边无垠的,好像为了衬托那令人目眩的蓝色,几朵绒毛似的白云轻轻地掠过去。在那白云下面,一长串大雁正排成“人”字形的队伍,轻轻地向南飞去。它们靠得那么紧,排得那么整齐。
这是从指导员王吉文的视觉角度写的一段含蓄深刻的景色。那“人”字形的雁队不正象征着两人拉一人的“三人行”吗?那轻快的飞姿不正是产生于“靠得那么紧,排得那么整齐”的革命团结吗?没有上下一心、团结一致、互爱互助的崇高品格,能有“那么紧”“那么整齐”的队伍吗?
四、升华主题式结尾
升华主题式结尾,就是在文章结尾将一个浅显、普遍的问题,提升到一个精神层面,从而使文章主题更加深刻、突出。比如杨朔的《戈壁滩上的春天》一文的结尾:
司机咧着嘴笑了。我又望望车外,一时觉得大路两旁不再是遥远的边塞,好像满是树,满是花,满是人烟。事实上,春天已经透过骆驼草、芨芨草、红沙柳,悄悄来到戈壁滩上了。但我还看见另一种春天。这不是平常的春天。这是我们人民正在动手创造的灿烂的好光景。
结尾从描写自然界的春天升华到歌颂人民创造的“春天”,使文章主题更加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