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职生的文化素质和品德修养水平的整体状况相对地呈逐年下降趋势,中职学生的不良行为是外部环境和自身因素相结合的结果。中职生不良行为矫正是一项十分复杂又具体细微的工作,情感教育是改变他们的一剂良药,而情感教育如何实施及在学生个性化差异中如何有针对性地矫治学生的不良行为,则是能否提高中职生政治素质的关键。
关键词: 中职生 不良行为 情感教育 政治素质
近年来,在初中阶段学习目的性不明确、组织纪律观念淡薄,有赌博、吸烟、偷窃等不良行为的学生,绝大多数进入职业学校,且所占比例逐年上升。职业学校招生空间受到挤压,职业学校为了保证办学规模,不断降低入学门槛,对入学的学生实际上已没有挑选的余地。中职生的文化素质和品德修养水平的整体状况呈逐年下降趋势。
调查表明:中职生的不良行为是外部环境和自身因素相结合的结果,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1.社会影响。社会不正之风对道德判断力不强的学生产生腐蚀;尤其是在大众传媒中许多宣传暴力、迷信、色情等书刊音像制品,危害性最大。社会宏观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和大众传媒的日益现代化,学生所接受的社会信息容量越来越大,其中负面影响也大幅度增加,这些负面影响抵消了学校和家庭的正面教育效果。
2.家庭教育的缺失。家庭是中学生成长的基本单元,父母是子女成长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与子女朝夕相处,其言行教诲、品行榜样都对子女产生直接、持久的影响。不良的家庭教育“放大”了社会负面影响,抵消了正面教育效果,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溺爱娇纵的家庭使子女任性自私、傲慢无礼、贪图享受;粗暴专制的家庭教育使子女暴躁冷酷、粗野蛮横、缺乏同情心。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使中职生出现心理障碍,与学校教育不相协调,难以产生正面教育的合力。
3.学校教育的缺失。德智体全面发展是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片面追求升学率而派生的问题,使学校教育活动偏离了教育目标,影响了学校正向功能的发挥,导致许多初中学校只抓尖子生,不管或轻视后进生,学校既培养了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又向职校输送了一批具有不良行为的学生。
4.学生自身的缺失。部分中职生自身素质不高,理想水平和道德水准较低,分辨是非能力较差,其涉世的无知性、盲目性就很难应付来自社会各方面的负面影响,经不起诱惑,很容易被别人拉拢、利用,从而沾染不良习气,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可见,中职生不良行为矫正是一项十分复杂又具体细微的工作,是对学生个性心理的“再塑”工程。中职生的不良素质,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长期缺乏关爱,自信心缺失,从而导致人格扭曲。所以,我们对他们要表现出极大的耐心,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而情感教育正是这方面的体现。
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品德、智力、体质、美感及劳动态度和习惯等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情感教育的对立面是“唯理智教育”,也就是“唯理智教育倾向”。这种教育倾向的具体表现就是:没有把情感发展列入教育目标系列之中,知识获得或智力训练的目标占据教育目标系列的中心位置;在教育过程中漠视、扭曲和阻碍学生的情感发展,师生之间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为了达到纯粹的理智训练的目的或者为了维护教育者本人的权威,随意侮辱学生的人格尊严,根本不把学生当成是一个有感情的人;缺乏评价学生情感发展的一整套措施或标准。
正是因为情感教育能真正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科学教育观,所以,它是提高中职生政治素质的“灵丹妙药”。如何才能有效实施?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我认为,中职生的情感教育应着重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用“三心”进行情感教育。
1.寓情感教育于爱心之中。“亲其师,信其道”。关爱学生,从关心学生成长入手,深入了解学生,用真挚的情感治愈学生心灵上的创伤。施教者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宽容其言行;鼓励其进步,让学生感受到如沐春风般的温暖,从而引起情感的共鸣。
2.寓情感教育于细心之中。仔细研究学生,多了解学生,细心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打开他们的心灵之窗,鼓励他们克服缺点,树立自信心,从而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同时,我们可以利用电子邮件、博客、QQ等与学生沟通,也可以在批改作业的时候,写几句表扬的话,从而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架起一座师生心灵沟通和信任的桥梁。
3.寓情感教育于耐心之中。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相信就是顽石般的学生,也总会有转化的一天。后进生的转化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他们虽不爱学习,但有不少特长。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不失时机地给予恰当的关爱和真诚的赞扬,让他们找回自信。
另一方面,找准情感教育的切入点。
1.以感恩教育为切入点。目前中职生缺乏感恩情怀,是由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与父母的宠爱、溺爱有一定的关系。在应试教育环境中,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事情父母就可以代劳,造成少数孩子唯我独尊,甚至有的恩将仇报。因此,家长在为提高子女智商而努力的同时,千万别忘记培养孩子的情商。其次,应试教育下学校往往忽视对学生品德修养的提高。评价学生时,往往只注重学习成绩,情感教育变得微不足道,这些都使学生的价值取向受到影响。因此,学校应把“感恩教育”作为情感教育的切入点,在学生中开展“感恩教育”,精心宣传学校“感恩文化”,培养学生知恩图报的意识,使之懂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
2.以美育教育为切入点。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对陶冶人的思想情操和提高人的审美情趣有特殊功能。美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感情,实现以情动人、以情感人的教育目的。美育可以塑造健全的人格,提高人的文化修养,使人变得文明和高雅,使人全面和谐地发展,培养学生对老师、对父母、对家乡、对人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美育教学中可以加强震撼音乐及视频的教学,它能以情激情,教育学生以情对待真善美和假恶丑,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
3.以赞美教育为切入点。我们要善于洞察学生,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把握其心理趋向。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在表扬声中切入对学生情感的教育。在称赞声中,可以消除敌对心态,在赞美声中,可以温暖学生冰凉的心,使之有心思接受教育。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在一所学校当校长,他很注重校园环境建设。有一次他发现一个四岁左右的女孩走进花房,摘了一朵玫瑰就往外走。而他并没有立刻训斥她,了解后知道她是为了使病重的奶奶高兴。于是,又摘下了两朵玫瑰,递给小女孩,说:“孩子,一朵是奖给你的,因为你小小年纪就知道关爱别人;另一朵是送给你妈妈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一个懂事的孩子。”三朵玫瑰的奖励,是对小女孩纯洁善良的品性、孝敬老人的行为的肯定。作为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善于发现孩子心底最柔软的地方,并用心呵护。孩子毕竟是孩子,即便他们的言行中有不合规矩的地方,只要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就要加以肯定。
针对部分“问题学生”及行为有缺陷的学生要加强个体的心理辅导。在实践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存在人格缺失。他们往往很难融入集体生活中,也不善于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因此,表现出偏执、冷漠、不明事理的特征。如果不加以矫治,任其发展,则可能渐化为抑郁、狂躁,甚至精神分裂症。所以对这部分学生更要重视情感教育,同时制定科学有效的心理矫治方案。
总之,情感教育在学校教育中,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培养与教育,创造宽松的氛围,因势利导,让学生有更多的活动,更多的平等交往与对话,更多的美感熏陶,更多地与自然界交融,更多地感受到欣赏与关爱。情感教育的核心是“攻心为上”,相信只要遵循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寓共性于个性之中,使个性逐渐融入共性之中,就会使中职生一样成为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成为四化建设的生力军,通过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感化与陶冶,最终身心健康、协调、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方圆,李建龙.送给老师的心灵鸡汤.青岛出版社,2010.8.
[2]卢家楣.情感教育心理学原理的实践应用[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4.
关键词: 中职生 不良行为 情感教育 政治素质
近年来,在初中阶段学习目的性不明确、组织纪律观念淡薄,有赌博、吸烟、偷窃等不良行为的学生,绝大多数进入职业学校,且所占比例逐年上升。职业学校招生空间受到挤压,职业学校为了保证办学规模,不断降低入学门槛,对入学的学生实际上已没有挑选的余地。中职生的文化素质和品德修养水平的整体状况呈逐年下降趋势。
调查表明:中职生的不良行为是外部环境和自身因素相结合的结果,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1.社会影响。社会不正之风对道德判断力不强的学生产生腐蚀;尤其是在大众传媒中许多宣传暴力、迷信、色情等书刊音像制品,危害性最大。社会宏观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和大众传媒的日益现代化,学生所接受的社会信息容量越来越大,其中负面影响也大幅度增加,这些负面影响抵消了学校和家庭的正面教育效果。
2.家庭教育的缺失。家庭是中学生成长的基本单元,父母是子女成长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与子女朝夕相处,其言行教诲、品行榜样都对子女产生直接、持久的影响。不良的家庭教育“放大”了社会负面影响,抵消了正面教育效果,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溺爱娇纵的家庭使子女任性自私、傲慢无礼、贪图享受;粗暴专制的家庭教育使子女暴躁冷酷、粗野蛮横、缺乏同情心。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使中职生出现心理障碍,与学校教育不相协调,难以产生正面教育的合力。
3.学校教育的缺失。德智体全面发展是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片面追求升学率而派生的问题,使学校教育活动偏离了教育目标,影响了学校正向功能的发挥,导致许多初中学校只抓尖子生,不管或轻视后进生,学校既培养了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又向职校输送了一批具有不良行为的学生。
4.学生自身的缺失。部分中职生自身素质不高,理想水平和道德水准较低,分辨是非能力较差,其涉世的无知性、盲目性就很难应付来自社会各方面的负面影响,经不起诱惑,很容易被别人拉拢、利用,从而沾染不良习气,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可见,中职生不良行为矫正是一项十分复杂又具体细微的工作,是对学生个性心理的“再塑”工程。中职生的不良素质,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长期缺乏关爱,自信心缺失,从而导致人格扭曲。所以,我们对他们要表现出极大的耐心,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而情感教育正是这方面的体现。
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品德、智力、体质、美感及劳动态度和习惯等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情感教育的对立面是“唯理智教育”,也就是“唯理智教育倾向”。这种教育倾向的具体表现就是:没有把情感发展列入教育目标系列之中,知识获得或智力训练的目标占据教育目标系列的中心位置;在教育过程中漠视、扭曲和阻碍学生的情感发展,师生之间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为了达到纯粹的理智训练的目的或者为了维护教育者本人的权威,随意侮辱学生的人格尊严,根本不把学生当成是一个有感情的人;缺乏评价学生情感发展的一整套措施或标准。
正是因为情感教育能真正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科学教育观,所以,它是提高中职生政治素质的“灵丹妙药”。如何才能有效实施?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我认为,中职生的情感教育应着重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用“三心”进行情感教育。
1.寓情感教育于爱心之中。“亲其师,信其道”。关爱学生,从关心学生成长入手,深入了解学生,用真挚的情感治愈学生心灵上的创伤。施教者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宽容其言行;鼓励其进步,让学生感受到如沐春风般的温暖,从而引起情感的共鸣。
2.寓情感教育于细心之中。仔细研究学生,多了解学生,细心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打开他们的心灵之窗,鼓励他们克服缺点,树立自信心,从而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同时,我们可以利用电子邮件、博客、QQ等与学生沟通,也可以在批改作业的时候,写几句表扬的话,从而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架起一座师生心灵沟通和信任的桥梁。
3.寓情感教育于耐心之中。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相信就是顽石般的学生,也总会有转化的一天。后进生的转化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他们虽不爱学习,但有不少特长。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不失时机地给予恰当的关爱和真诚的赞扬,让他们找回自信。
另一方面,找准情感教育的切入点。
1.以感恩教育为切入点。目前中职生缺乏感恩情怀,是由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与父母的宠爱、溺爱有一定的关系。在应试教育环境中,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事情父母就可以代劳,造成少数孩子唯我独尊,甚至有的恩将仇报。因此,家长在为提高子女智商而努力的同时,千万别忘记培养孩子的情商。其次,应试教育下学校往往忽视对学生品德修养的提高。评价学生时,往往只注重学习成绩,情感教育变得微不足道,这些都使学生的价值取向受到影响。因此,学校应把“感恩教育”作为情感教育的切入点,在学生中开展“感恩教育”,精心宣传学校“感恩文化”,培养学生知恩图报的意识,使之懂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
2.以美育教育为切入点。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对陶冶人的思想情操和提高人的审美情趣有特殊功能。美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感情,实现以情动人、以情感人的教育目的。美育可以塑造健全的人格,提高人的文化修养,使人变得文明和高雅,使人全面和谐地发展,培养学生对老师、对父母、对家乡、对人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美育教学中可以加强震撼音乐及视频的教学,它能以情激情,教育学生以情对待真善美和假恶丑,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
3.以赞美教育为切入点。我们要善于洞察学生,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把握其心理趋向。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在表扬声中切入对学生情感的教育。在称赞声中,可以消除敌对心态,在赞美声中,可以温暖学生冰凉的心,使之有心思接受教育。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在一所学校当校长,他很注重校园环境建设。有一次他发现一个四岁左右的女孩走进花房,摘了一朵玫瑰就往外走。而他并没有立刻训斥她,了解后知道她是为了使病重的奶奶高兴。于是,又摘下了两朵玫瑰,递给小女孩,说:“孩子,一朵是奖给你的,因为你小小年纪就知道关爱别人;另一朵是送给你妈妈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一个懂事的孩子。”三朵玫瑰的奖励,是对小女孩纯洁善良的品性、孝敬老人的行为的肯定。作为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善于发现孩子心底最柔软的地方,并用心呵护。孩子毕竟是孩子,即便他们的言行中有不合规矩的地方,只要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就要加以肯定。
针对部分“问题学生”及行为有缺陷的学生要加强个体的心理辅导。在实践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存在人格缺失。他们往往很难融入集体生活中,也不善于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因此,表现出偏执、冷漠、不明事理的特征。如果不加以矫治,任其发展,则可能渐化为抑郁、狂躁,甚至精神分裂症。所以对这部分学生更要重视情感教育,同时制定科学有效的心理矫治方案。
总之,情感教育在学校教育中,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培养与教育,创造宽松的氛围,因势利导,让学生有更多的活动,更多的平等交往与对话,更多的美感熏陶,更多地与自然界交融,更多地感受到欣赏与关爱。情感教育的核心是“攻心为上”,相信只要遵循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寓共性于个性之中,使个性逐渐融入共性之中,就会使中职生一样成为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成为四化建设的生力军,通过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感化与陶冶,最终身心健康、协调、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方圆,李建龙.送给老师的心灵鸡汤.青岛出版社,2010.8.
[2]卢家楣.情感教育心理学原理的实践应用[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