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明确提出要把信息化作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战略。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把推进信息化工程作为重要内容,对我们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确定信息化工作主体和发展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信息化的首要任务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呈现出增长较快、效益较好、运行较稳的良好势头。结构调整步伐逐步加快,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集中表现为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的趋势尚未得到缓解,不稳定、不健康、不协调、不可持续的因素正在逐步积累。因此,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进技术进步,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在眉睫的任务,也给我们的信息化工作提出了一道必须解答的题目。
信息化如何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做贡献,从我们工作的角度,我对这个问题谈两点看法。
一是信息化要成为政府提高宏观调控水平和市场驾御能力的重要手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是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机制,使政府从直接干预经济运行转向努力营造发展环境,创造良好条件去推动发展、引导发展。这就需要各级政府部门更全面、及时的了解经济运行情况、洞察市场风云变幻;更准确、灵活的运用各类调节手段、形成有效政策工具。信息化恰恰可以为此提供有力的支持手段。“十五”期间我们在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的部分领域开展了基础信息资源和重要业务信息系统建设,坚持实行定期向全社会发布信息制度,通报经济运行状况、市场需求、宏观调控要求、有关政策措施,受到企业欢迎。建设了金税、金关、金审等一系列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开始在重点规划制订、重要政策出台和重大事项决策中发挥积极作用,逐步成为政府提高宏观调控水平和市场驾御能力的重要手段。
二是信息化要成为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撑。“十一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着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艰巨任务。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国经济将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必须走依靠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道路。而所有这些都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国民经济信息化,核心就是要大力发展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并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广泛应用。当今世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引发了一场新的全球性产业革命,对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大力推进信息化,促进我国经济和科技的跨越式发展,有利于我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因此,我们要下大力气普及和深化信息技术应用,加速对传统工业、特别是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信息化改造,发展智能工具,提倡清洁生产,减少能耗物耗,降低环境污染;要求我们大力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引导物质资源的优化、高效配置,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在国际竞争中把握发展先机,取得主动权;要求我们做强做大信息产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壮大核心基础产业,培育优势骨干企业,实现信息产业由规模速度型向创新效益型的转变,为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做出贡献;要求我们大力扶植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培育专业化信息服务,规范信息服务市场秩序,使信息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信息化要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持续的贡献
为推动我国信息化建设,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共同起草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一五”规划》。该规划已经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近期发布。在这部规划中全面部署了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任务:
一是扎实推进电子政务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管理能力。“十一五”期间,我们要在继续建设和完善金宏、金税、金财、金关等重点业务系统和四大基础信息资源建设的基础上,通过统一政务网络和标准体系、目录与交换体系的建设,积极推进政府部门在经济调节、环境监测、社会信用、公共安全、应急响应等领域中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形成政策合力,提高决策质量。要加强金融、能源、食品药品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市场监管系统建设,提高政府管理市场、服务公众以及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推动政府管理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
二是围绕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一主题,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产业发展的融合。要继续推动能源、原材料、装备制造、轻工、纺织等工业领域的信息化改造,大力开发和利用智能生产工具,推进研发和设计协同化、生产设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企业管理信息化,推广集散控制、现场总线控制、柔性制造、敏捷制造和网络化制造等技术,强化生产过程的在线监测、预警和控制,实现精准、高效生产,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步伐。
三是发挥信息资源在物质资源配置中的先导和优化作用,减少物质资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要充分挖掘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加强对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行业的监督管理,改进监测、预警手段和控制方法,达到节约能源、降低物耗、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要充分整合铁道、公路、水路、民航、邮政、仓储、金融、海关、商业网点等领域的信息资源,发展现代物流,建设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为社会提供物流供需信息发布、过程优化与跟踪等服务,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和能源资源消耗。
四是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做强做大信息产业。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宽带通信,加快发展下一代互联网和新一代移动通信,全面提高网络技术水平和覆盖能力,建成广大人民群众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化设施。积极推动电信业转型,繁荣增值电信服务。完善集成电路产业链,加快软件产业发展,培育新一代移动通信、高性能计算机及网络设备产业群,加速产业化进程,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实现信息产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良性互动。
五是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培育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要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科技、教育等领域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降低农村信息化应用成本。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深化重点行业和骨干企业电子商务应用,优化业务流程,增强供应链协同运作能力。培育面向中小企业、行业、区域和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服务,创新业务模式,丰富服务内容。加快建立新型金融服务和信用服务体系,发展基于网络的现代金融业务。培育数字内容产业,推广数字电视,发展互联网新兴业务,使信息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六是继续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信息产业部、国务院信息办研究制定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的相关政策,为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为中小企业提高自身素质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继续鼓励、支持大型IT企业共同搭建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信息平台,大规模的免费培训和现场指导,提高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意识,推动百万中小企业上网,通过网络开展技术交流和商务活动,提高中小企业的整体素质,进一步增强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摘自在“2007中国信息化推进大会”上的讲话)
一、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信息化的首要任务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呈现出增长较快、效益较好、运行较稳的良好势头。结构调整步伐逐步加快,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集中表现为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的趋势尚未得到缓解,不稳定、不健康、不协调、不可持续的因素正在逐步积累。因此,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进技术进步,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在眉睫的任务,也给我们的信息化工作提出了一道必须解答的题目。
信息化如何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做贡献,从我们工作的角度,我对这个问题谈两点看法。
一是信息化要成为政府提高宏观调控水平和市场驾御能力的重要手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是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机制,使政府从直接干预经济运行转向努力营造发展环境,创造良好条件去推动发展、引导发展。这就需要各级政府部门更全面、及时的了解经济运行情况、洞察市场风云变幻;更准确、灵活的运用各类调节手段、形成有效政策工具。信息化恰恰可以为此提供有力的支持手段。“十五”期间我们在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的部分领域开展了基础信息资源和重要业务信息系统建设,坚持实行定期向全社会发布信息制度,通报经济运行状况、市场需求、宏观调控要求、有关政策措施,受到企业欢迎。建设了金税、金关、金审等一系列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开始在重点规划制订、重要政策出台和重大事项决策中发挥积极作用,逐步成为政府提高宏观调控水平和市场驾御能力的重要手段。
二是信息化要成为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撑。“十一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着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艰巨任务。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国经济将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必须走依靠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道路。而所有这些都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国民经济信息化,核心就是要大力发展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并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广泛应用。当今世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引发了一场新的全球性产业革命,对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大力推进信息化,促进我国经济和科技的跨越式发展,有利于我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因此,我们要下大力气普及和深化信息技术应用,加速对传统工业、特别是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信息化改造,发展智能工具,提倡清洁生产,减少能耗物耗,降低环境污染;要求我们大力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引导物质资源的优化、高效配置,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在国际竞争中把握发展先机,取得主动权;要求我们做强做大信息产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壮大核心基础产业,培育优势骨干企业,实现信息产业由规模速度型向创新效益型的转变,为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做出贡献;要求我们大力扶植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培育专业化信息服务,规范信息服务市场秩序,使信息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信息化要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持续的贡献
为推动我国信息化建设,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共同起草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一五”规划》。该规划已经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近期发布。在这部规划中全面部署了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任务:
一是扎实推进电子政务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管理能力。“十一五”期间,我们要在继续建设和完善金宏、金税、金财、金关等重点业务系统和四大基础信息资源建设的基础上,通过统一政务网络和标准体系、目录与交换体系的建设,积极推进政府部门在经济调节、环境监测、社会信用、公共安全、应急响应等领域中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形成政策合力,提高决策质量。要加强金融、能源、食品药品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市场监管系统建设,提高政府管理市场、服务公众以及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推动政府管理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
二是围绕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一主题,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产业发展的融合。要继续推动能源、原材料、装备制造、轻工、纺织等工业领域的信息化改造,大力开发和利用智能生产工具,推进研发和设计协同化、生产设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企业管理信息化,推广集散控制、现场总线控制、柔性制造、敏捷制造和网络化制造等技术,强化生产过程的在线监测、预警和控制,实现精准、高效生产,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步伐。
三是发挥信息资源在物质资源配置中的先导和优化作用,减少物质资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要充分挖掘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加强对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行业的监督管理,改进监测、预警手段和控制方法,达到节约能源、降低物耗、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要充分整合铁道、公路、水路、民航、邮政、仓储、金融、海关、商业网点等领域的信息资源,发展现代物流,建设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为社会提供物流供需信息发布、过程优化与跟踪等服务,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和能源资源消耗。
四是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做强做大信息产业。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宽带通信,加快发展下一代互联网和新一代移动通信,全面提高网络技术水平和覆盖能力,建成广大人民群众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化设施。积极推动电信业转型,繁荣增值电信服务。完善集成电路产业链,加快软件产业发展,培育新一代移动通信、高性能计算机及网络设备产业群,加速产业化进程,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实现信息产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良性互动。
五是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培育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要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科技、教育等领域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降低农村信息化应用成本。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深化重点行业和骨干企业电子商务应用,优化业务流程,增强供应链协同运作能力。培育面向中小企业、行业、区域和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服务,创新业务模式,丰富服务内容。加快建立新型金融服务和信用服务体系,发展基于网络的现代金融业务。培育数字内容产业,推广数字电视,发展互联网新兴业务,使信息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六是继续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信息产业部、国务院信息办研究制定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的相关政策,为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为中小企业提高自身素质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继续鼓励、支持大型IT企业共同搭建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信息平台,大规模的免费培训和现场指导,提高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意识,推动百万中小企业上网,通过网络开展技术交流和商务活动,提高中小企业的整体素质,进一步增强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摘自在“2007中国信息化推进大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