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语境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ge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是一种激发学生爱学英语的主要教学方式,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及表达阅读感受体验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现代外语教育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英语课程提倡采用既强调语言学习过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
  著名教育家达尼洛夫认为,在低年级,学生的主要动机是由知识的直接兴趣引起的,到了中高年级,兴趣的作用虽然逐渐减小,但仍起着一定的作用。因此,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巧设语境,在具体语境下开展有效交流,使英语学习更好地体现真实性和交际性特征,让阅读教学更有趣、有效是十分必要的。
  一、创设想象语境,激发阅读兴趣
  英国教育学家Susan Halliwell在Teaching English in the Primary Classroom一书中说,小学生其实有很强的掌握语义的能力和对有限语言资源的创造性运用能力,对比起直接学习,他们的间接学习能力更强,想象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是他们的天性。因而,教师课前可以设置情境,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吸引其注意力。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以下同)英语三年级第三单元Playing Together中的“Who’s that?”时,课前,教师利用课件歌曲中音乐的紧张感和森林画面的神秘感,唱着“Who’s that?”,配合着节奏做出Lulu眺望远方却不知前方是谁的动作,引导学生想象前方很惊险恐怖。随着音乐变得舒缓和画面变得清晰,教师做出Lulu发现不明物原来是Mocky而虚惊一场的动作,并唱出问候Mocky的句子。这样,不仅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自然地导入阅读课主题“Who’s that?”,还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可谓一举多得。
  二、创设问题语境,激活阅读思维
  运用问题创设语境,也是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阅读前的问题让学生想知道故事的内容,并能进行有目标地阅读。课堂中的问题能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更深层地理解内容。课后的问题不仅能开发学生创造性、发散性思维,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比如在教学五年级第八单元Time 中的Mocky’s Watch时,教师先设问:“What time is it on Mocky’s watch?Guess:What does Mocky do at this time on Saturday?”,由谈论时间话题自然过渡到课题,引出课文故事。接着教师设问:“What day is it in the story? What does Mocky do on Saturday?”,引导学生描述及猜测故事情节。在播放动画、读故事中,用“Is Mocky late?Why is Mocky late?”等設问,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和图片猜测新单词词意,回答问题,以问引学。教学中,除了教师提问外,还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提问,以What(什么)、 Why(为什么)、 How(怎么样)等询问,进一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从而自然地过渡到阅读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快乐地体验阅读,激活英语阅读思维。
  三、创设练习语境,培养阅读能力
  在设计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时,只重视在语言呈现环节创设语境,而不重视练习环节的语境创设,单纯用趣味性活动进行练习是不可取的。有的教师为了巩固新的语言点,课堂操练性活动过于频繁,势必会使学生在脑中形成一种语言输出的定式,只停留在单纯词句或课本的语言中,而不能在真实语境下表达和交流。因此,在阅读教学的练习环节,教师应设计、呈现与练习环节的情景有关联的、有趣味的语言使用语境,使学生融入与本课语言点相关联的情景中,体验语言的使用语境,让情景支撑练习,更充分地体现语用。如在教学四年级第四单元Bobby’s House中的“Mom is cooking”时,教师在呈现故事教学后的Talk Together学习环节时,用简单语言及分类呈现图片的方法,继续将be doing情景扩展,通过问题 “Kate is studying. What are the other children doing?”,呈现painting、sleeping、drinking 的图片,再引入“Mocky is eating and Lulu is washing.”,学生就会在情景扩展中延伸本课时故事的情节,使情景自然过渡。随后,教师在练习环节再增设让学生推测Ken一家人正在做什么的活动,使练习更接近学生的生活,教学情景化的特点更加凸显,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创设真实语境,提升语用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创设真实的语境,就是一种把课堂变成有意义的交际场所,使学生体验语言运用的乐趣,达到真实交流、有效交流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衣物名称、购物话题时,教师以讲台为柜台,将衣物及价格标签一并摆在“柜台”上,创造出类似生活中小小服装店的情景;在教学天气话题时,每节课伊始,教师先让学生看看窗外,然后问“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引导学生回答并说说自己喜欢的天气;教学家庭成员名称时,教师让学生带一张全家福来,指着上面的人物一一介绍;在教学Illness(疾病)话题时,教师把课堂演绎成医院里的门诊部;等等。在这些例子里,教师引导学生从对语言形式的练习过渡到注重意义、有效交流的练习,创设情景,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和巩固主要语言结构,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课堂上,将生活中的情景与所学知识相结合,让学生学以致用,达到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学建议中强调的“各种语言知识的呈现和学习都应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出发,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
  语境设置多种多样,教师在设置语境时要注意:1. 不要片面追求情景的趣味性而忽略了情景的真实性,应做到趣实合一。2. 尽量用学生听得懂的英语来表达,特别是对低年段的学生,必要时候可以借助肢体语言来帮助学生理解教师所表达的意思。3.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景图,注重引导学生观察,解读出主题图语境。4. 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日常交际情景里,关注、了解中西文化异同,加强文化背景介绍,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赫伯特·斯宾塞在《斯宾塞的快乐教育全书》中说:“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也应该是快乐的。”教师应努力把课堂变成有“情”、有“景”、有“境”的地方,让阅读教学成为有“意”、有“笑”、有“趣”的事情,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有效、有目的、有意义地使用语言,提升阅读素养。
  (作者单位:福建省寿宁县实验小学 本专辑责任编辑:庄严)
其他文献
【編者按】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十分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从三年级起安排了略读课文,形成了精读教学、略读教学和课外阅读这样“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完整体系。如何准确把握“三位一体”体系中略读课文的性质特点,上出略读课文的特色,充分发挥略读课文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方面的作用?本专辑将对此进行探讨,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学生从精读方面得到种种经验,应用这些经验,自己去读长篇巨著以及其他
期刊
一、建立研训保障机制,确保研训质量  学校建立组织领导机制、制度保障机制、政策激励机制、资金保障机制和教师专业成长记录制。第一,把教师专业成长“十个一”作为学科教研要求的模块之一。“十個一”是指:每位教师每学年要有一个研究主题;每周在备课组内做一次教学反思;每月展示一个典型案例;每学期提交一份最满意的教学设计;每学期上一节校级以上的研讨课;每学期完成一篇有价值的教学论文或教学金点子;每学期制作一个
期刊
一所学校的教师队伍素质,决定着学校发展的“下限”,管理者如何激发教师队伍的潜能,决定着学校发展的“上限”。笔者所在的学校——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教师进修学校第二附属小学(以下简称“二附小”)较为特殊:一是教师队伍年轻化;二是生源复杂化,90%以上的生源来自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然而,就是这样一所“不被看好”的学校,短短四年间,在教育教学质量和师生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喜人的成绩。究其根本,是学校在“人”的
期刊
《义务教育語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呼唤着学生习作的真情表达,它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只有这样,才能出现具有学生个性的习作。然而目前学生习作“失真”的不少,主要表现为:胡编乱造、故意拔高、七拼八凑、套话连篇等等。如何促进学生的真情表达、个性化表达?途径是很多的,笔者以为,评价无疑是很重要的一个途径。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从评价入手,促进学生的真情表达,做了如下
期刊
信息化社会的今天,电子传媒正越来越广泛地替代纸质传媒的功能,各种音像符号也已逐步挤占了人们的业余生活空间。虽然学生进入了一个更为多彩且独享的电子空间,可以从中获取极为庞大的生活与学习信息,但是弊端也彻底显现:对课文不甚感兴趣,对教师布置的课外阅读书目也有一定抵触。如何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能否巧妙利用电子设备的优势,有效帮助语文教学实现自身目的?可以说,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调整“师”与“生”、“
期刊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问。小学三、四年级是承前启后的阶段,该阶段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其数学认知水平正处于快速上升阶段,这种情况下问题意识的培养对他们今后的个人素养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事实上,《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亦明确指出:“教学中应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因此,笔者结
期刊
当前,数学课堂教学强调数学问题要从具体情境中来,数学教学要富有趣味性。诚然,情境数学与趣味数学相较于传统数学教学能够让学生学得有趣、学有所益,但我们还应思考:这样的教学带给学生的学习力持久吗?对于学生的后续发展影响永久吗?当学生忘记了相关的知识后留下的应该是数学的思想方法,数学的思维方式,数学的理性精神。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我们的课堂需要“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这也正是核心
期刊
小学数学教学既要让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的基本数学知识与技能,又要让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尤其重要。笔者结合自己对理性思维的思考,将课题“讲道理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和数学课堂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有效地提高学生理性思考能力,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本文以人教版四下“轴对称”一课教学为例。  一
期刊
阅读之于母语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即将全面铺开使用的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也再次强调了课外阅读在母语教学中的重要性。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阵地,可教材提供的文本毕竟有限。怎样才能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使学生真正会读呢?众所周知,现在我们的大环境已经开始重视课外阅读,但学生的阅读能力却未见提升。“快餐式阅读”“功利性阅读”在学生的阅读实践中占的比例较大。所以,笔者认为,小学生阅读应得法于课
期刊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学会用“米”作为单位进行测量,因知识抽象程度较高,使得难度大。这个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实践操作,在体验中促进数学思考。数学思考是一个过程,是创造机会让学生“做数学”的过程,亦是培养学生“四能”的过程,即让学生经历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笔者以北师大版二上“1米有多长”一课为例,谈谈自己在本课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做法。  一、引——在认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