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弥补当下教育中的人文素养短板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r_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是在学术专著中还是大众媒体中,乃至日常升华中,“人文”二字屡见不鲜,它的频现往往也和一种正向的、积极的意义有关。但是,究竟何为人文?在当下的中国教育、中学教育的语境下,它又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它对教育有哪些正向的、重要的价值?如何在教育这座结构复杂、体量庞大、富有生命意义的系统中,精巧细腻地融入“人文”的润滑剂和魂魄,是本文重点探讨的方向所在。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教育同样用“改革”和“开放”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我们对内不断从体制、机制、结构、形式上进行变革,以适应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我们对外不断汲取世界各地尤其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的教育理念、方法、形式,奉行“拿来主义”为我所用。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史经验证明:只有用两条腿走路,教育才能走得稳行得正。
  一、“人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突出地位和内涵
  “人文”一词,最早出现于中国五经之首的《易经》中《贲卦》的《彖辞》中:“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有文饰、文理、现象之意,相较于“天文”是指宇宙天空的自然现象,那么“人文”就是人类文明、物质和精神现象,体现的是“重视人、尊重人”的内涵。
  在中国其他经典典籍中,关于“重视人”的“类人文”观,也是源远流长。《尚书 泰誓》中说:“惟天地,万物之母;惟人,万物之灵。”荀子也提出:“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 也。”《论语》 说:“仁者爱人”;《大学》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孟子》中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这些经典的中国传统文化对整个民族特性的塑造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其中对人的重视、对人的尊重、对自己和他人爱的阐发、对个体天地社会国家中的重要地位,给予了高度的肯定,体现了浓浓的人文情怀,在中国人的血液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这些理念都堪称中国传统教育中的精髓,无一例外都是肯定了人的主观性、能动性,对所有人一视同仁,体现了浓烈的人文色彩。尤其作为中国教育开山鼻祖的孔子教育思想中,更是把对人的重视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从“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到“德不孤,必有邻”,从“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从“克己复礼为仁”到“有教无类”……从对人的一视同仁的平等尊重态度,到每个人的“人性、道德成长”至为重要,与今天人的全面发展有不少共同共振之处,实为今天现代化教育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人文”在西方近现代文明中的影响
  在西方文明发展中,“人文”源于拉丁文“humannus”,本意是人性、人情。从15世纪的文艺复兴开始,”人文“一词被赋予更多现实意义,成为一个具有重大时代标志的产物,那个时候的“人文”肯定人的價值,注重人的解放和自由,强调人文与科学、理性和非理性的融合。现代的“人文”内涵又有了时代的变化,但无论什么时代的的“人文”,都无一例外重视人、关注人、以“人”为中心,关切并满足人的不同层面的需求,最终以人的自由和发展为目的。
  西方教育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开始,一直把对人的教育放在极重要的位置。我们不妨从西方几位影响甚巨的教育家理念,一窥其中的人文色彩。
  古希腊大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提出“知识就是美德”,认为人最重要的是“认识你自己”,使得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近代西方教育大师夸美纽斯在教育著作中认为:所有人应通过接受教育而获得全面的知识,从而使得自己的智慧得到充分发展;启蒙思想家卢梭则提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自然天性充分发展的自然人;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教育者必须信任儿童的潜力,并为他们提供适当的、自由的环境;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即生长、即经验的改造”,要求教育应尊重儿童,教学必须合乎儿童心理发展的兴趣和需求。所以这些教育思想理念的提出和实践,都在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
  无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突出的“人文”特性,还是西方近代文明中的“人文”特点,虽然在内涵、定义和侧重点有明显差异,但在“重视人、尊重人、以人为本”上有着强烈的共鸣,可谓殊途同归,可谓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共同的社会要求。基于此,将“人文”理念渗入到当下教育当中,既是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规律的本质要求。
  三、“人文”元素缺失是当下教育的短板
  无可否认,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教育获得了空前巨大的发展和进步,可以说,中国经济、科技、文化等的日新月异与奇迹创造,无不是建立在教育的基石之上,这是举世公认的。
  但是,实事求是的说,教育这个庞大的复杂系统工程在不断前行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木桶效应”,一些短板的掉队制约了教育木桶里盛装的水的容量。甚至在社会的发展中,某些短板所产生的“破窗效应”对教育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可小觑的制约后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望闻问切,然后有的放矢,补足短板,因为决定一个木桶能盛多少水,不在于最长的木板,取决于最短的木板。其中,人文元素在很多教育环节的缺失就是其中的一个短板。
  青少年犯罪从来都是一个社会问题,原因复杂,所以需要全社会共同来弥补漏洞,和其他各种堵漏洞方式成本较高不同的是,在日常教育中加大“人文”因子,让未成年人感受到关怀、爱、疏导方式等,从而用“疏”的方式减少各种问题,为所有处于萌芽状态的“问题”提供一个缓冲地带,应该是成本最低的选择之一。当下教育领域出现的不少问题,或家庭破裂导致的未成年“问题少年”,或过度关注应试导致的“差生沦落”,以及层出不穷的各类硬暴力、软暴力现象,等等,追根溯源,本质上都和家庭、学校环境里“人文底蕴”不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四、如何夯实初中教育中的人文厚土、补足短板
  2016年9月13日,受教育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正式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将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分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18个基本要点,这一融入了时代性、民族性的最新成果,回答了“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教育最根本的问题,并给出了解决的方式路径。在这个报告里,“人文素养”被放在首位,也足以说明加强和深化教育中的人文素养分量、质量,正当其时。
  一种教育理念落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离不开外因和内因、大环境和小环境。如果说国家在社会、教育领域制度的政策方针是外因和大环境,那么具体进行教育活动的组织、机构所作所为,就是内因和小环境了。综上所述,对标”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当中的”人文素养“,对于如何在中学尤其是初中实现落地,做一些探讨。
  首先,对学校和教师的相关评价考核机制进行相应配套变革。其次,通过革新建立教师人文素养全面提升的制度氛围。再次,在家校共建中突出家长人文课堂建设。家庭和学校是学生成长最重要的物理和心理场所,除了老师,对孩子成长发展影响最大的就是家庭和父母,而囿于家庭状况的千差万别,不是每个父母都能在孩子教育方面不走弯路、不犯错误,因此,把父母课堂适当纳入家校共建体系中,不仅是学校教育拓展有益的尝试,也是弥补家庭、学校脱节的社会弥合。这方面可以积极探索,发展一些热心家长、充分利用家长资源,用公益的方式、灵活的形式建立各种家长人文课堂,让先进带动后进,最终实现家庭教育的齐头并进;还可以探索志愿者制度,学校和家长一同建立有关的心理辅助、人文关怀等志愿者队伍,建立日常化、微小有效的快速互助小组,随时应对学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古往今来,对每一个个体的尊重、重视,是所有教育家、教育思想的应有之义,这也是”人文”在教育中生生不息的重要原因。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理应将中国传统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发扬光大,并结合西方教育中有益有用的“人文”因子为我所用,完善和壮大社会主义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采用小组竞争学习的教学方法,提高小学生体育课堂的效率,增强学生的体魄,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团队竞争意识。  关键词:体育教学;小学体育;小组竞争;强身健体  2020年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镇中心小学考察调研,针对青少年的身体的健康程度有所下降的问题,说要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野蛮其体魄”,就是要强身健体”,表明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
期刊
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较早的提出了“快乐学习”的教育思想。许多数据显示人们在愉快的心情中学习,可以保持高度的兴趣和注意力,使他们内心世界变得活泼开朗,从而有效地改变他们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和实践能力。快乐教育、快乐学习已经成为了一种时代特征的教育体系。  随着我国人口素质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知识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教育也越来越重视。我们经常会看到这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教学中应从数学学科本身的认识开始,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创设成功情境,调节课堂气氛,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等途径进行。在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途径和方法中,设置问题情境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主渠道,数学课外活动是重要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数学 兴趣 教学 培养  兴趣是人为认识某种事物并积极探索的倾向。数学兴趣是学生的一种力图接近、探索了解数
期刊
摘要:在二年级的写话教学时,一些教师往往感慨“学生太小,看不懂、说不清、写不明”;许多学生学习写话时,常常觉得“没趣味,不想说,无法写”。针对“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的新课标要求,在“备课一一实践一一反思一一再实践一一再反思”的工作过程后,我
期刊
一、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的科学依据  从生理上讲,3岁儿童的脑重约1011克,相当于成人脑重的75%,而7岁儿童的脑重约1280克,基本上已经接近于成人的脑重量(平均为1400克);大脑皮层结构也日趋复杂化。神经纤维的髓鞘化也逐渐完成,这就使得神经兴奋的传导更加精确、迅速。从脑电波的变化来看,研究表明,在4~20岁之间,脑电发展存在两个明显的加速时期,第一次就在5~6岁左右,表现为枕叶α波与θ波斗争最
期刊
这是一个特殊的时期,我们每天都在为祖国加油!每天都被战疫勇士的事迹感动着。全民战疫、全球战疫……2020年,这个令世人难忘的年份,终将被历史打上特殊的标记,以不同的语言文字载入史册。3月3日,我进入五年级线上直播课堂,听了池国华老师的一节阅读课《草房子》,或者是自己的童年和文中作者笔下孩子们的童年比较相似的原因,也或者是池老师的课讲的太动情,我被深深地打动了,如今细想感触颇多,无论是作品作者的文学
期刊
摘要:本园在2017年开展了幼儿小篮球活动,并结合幼儿不同年龄特点和幼儿发展的差异性,为幼儿设计出适宜的篮球教学方案,并通过将游戏与篮球进行很好的结合,简化了幼儿对篮球的学习。  关键词:幼儿园;小篮球;教学活动  一、不同阶段幼儿园开展篮球活动的策略分析  (一)小班幼儿篮球教学策略  对于幼儿园的小班幼儿来说,由于他们年龄发展的特点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原因,在对他们进行篮球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能一
期刊
多边形面积是数学四大领域中图形与几何的内容,在整个图形与几何的学习中有着承上启下的功能。教师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贯通培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多边形面积的相关知识,积累丰富的研究图形面积的经验方法,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为将来快速适应初中的学习做好铺垫。如何对学生进行贯通培养呢?笔者有以下三点思考。  一、注重转化思想的渗透,关注知识体系的贯通  《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20
期刊
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力,发展人的个性。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保证新课程改革推进的成功所在。因此,坚持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积极探索与实施科学的争章评价机制,其目的在于对学生发展过程的关注和引导,实施多元化、多角度的激励性评价,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存在,从而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学校坚持“爱与尊重同行”的教育理念,坚持
期刊
摘要: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作为中国的炎黄子孙,我们有必要让孩子了解并传承二十四节气的相关知识。那么,如何将二十四节气融于幼儿教学活动中,让孩子们易于接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