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醉朱苦拉

来源 :大理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HO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就听说朱苦拉是遗留在尘世之外的一处秘境!春天,与几位友人相邀,驱车前往。汽车驶出宾川县城,翻过三十五里坡,再下四十五里箐,到达平川后,一路往东,向更偏远崎岖的山路驶去。
  友人说,村庄的彝语名为“客若来”,意为弯弯曲曲的山路,世人便诗意地称之为“朱苦拉”。经过这次亲身经历后确实如此,说不清经历了多少时间的山路颠簸,不过在友人轮番对朱苦拉的介绍下,心中对这神圣净土的向往便愈加迫切。尽管眼前的山越来越高,脚下的路越来越陡。从罗溪村进入朱苦拉的这一路更险!笔陡的山处处突兀着险峻的崖,奇诡的毛石。进村的路挂在云端,小村悬在山腰上。逼仄的土路仅容得下一辆越野车通行,若是遇上对头车,得找一处大的弯道来错让。不由得感叹:朱苦拉的确名副其实!翻过最高的山顶,终于可以一览朱苦拉的全貌了!
  这一带地形地貌粗犷,似乎大自然的刀斧只进行了最初的开凿,而并未精细打磨。这时早春的信使还未到达这片土地。目之所及,处处是凛冽的朔风切割山梁的剜痕,干涸与贫瘠并存。青瓦黄墙的老式房屋和垛木房随山势错落有致,紧密挨在一处较平缓的山坳。村庄往下便是一片更为平缓的坡地,一大片茂密的咖啡林在这里自由生长。再往下,便是渔泡江。从远处看,村庄像一位老者悠闲地坐在一把太师椅上,左右山梁为扶手,背后的山是椅背,大片的咖啡林便是碧玉雕饰成的椅座;又像是一位劳作归来的彝家女人换上碧绿的长裙,背靠大山,把脚伸进渔泡江戏水呢!我们惊叹,看!清风拂过,起伏的咖啡林不正像彝家女飘舞的裙裾么?
  在渔泡江流域的干热河谷地带,有如此一大片碧绿的咖啡林,不得不令人惊叹,不得不令人神往!无数摄影家、旅行家、文学创作者、咖啡文化研究学者纷至沓来,慕名前往。
  中国境内,咖啡品质最好的是云南德宏的厚谷咖啡,经研究考证,朱苦拉咖啡林便是厚谷咖啡的源头,为中国最古老的咖啡林,因而有“中国咖啡发源地”“中国咖啡活化石”等美名,朱苦拉村也当之无愧地拥有“中国咖啡第一古村”的美誉。这次来,我们迫不及待地想要走近、触摸、聆听一段历史,一个传奇,有关于朱苦拉的前世今生。
  弯曲的乡间小路延伸至一座三层的高大建筑,青瓦、白墙,木质的楼梯和地板。工人正在修葺,说要复原最初的模样。这建筑与村中所有农家小院的风格迥异,这便是教堂。
  很早以前,村民们有幸尝到这异域咖啡的浓香,心中便留下驱之不散的眷恋。于是,各家各户开始选种、育苗、栽种……一代代繁衍,范围不断扩大。至今日,朱苦拉村共栽种咖啡树数百亩,咖啡林以教堂为轴心,向四周辐射开来。这次来了解到,年代最久远的咖啡树,树龄长达一百余年,短一点的七十多年,再短一点的四五十年,更短一点的便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越靠近教堂年代越久远,越往外越年轻稚嫩。教堂附近的几十株百年咖啡古树便像饱经风霜世事的老者,慈爱地守望着他的儿孙们。这数百亩的咖啡林,不但能满足各户人家放牧、耕种时用于解渴的需要,满足坐在垛木房上悠然地沐浴着阳光话家常、唱小调的慢生活的惬意,而且还源源不断地把这旷世的美味弥香向世人展示。
  我和友人是在随风而来的一缕一缕或浓或淡的幽香中步入咖啡园的。友人介绍,咖啡树一年四季都是绿的,只是这绿会随不同的季节呈现不同的姿态:春日的绿是新的、暖的;夏日的绿凝重;秋日的绿透着成熟与娴静;冬日的绿则多了几分坚毅与深沉。
  徜徉于咖啡林间,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满眼的绿带了阳光的味道,叶子上随阳光跳跃的点点鹅黄,是经历一冬萧瑟后的欣喜与悸动,呼唤着山川、草木、土地从梦中舒醒,把生命之光一点点绽放。叶的顶端,开着米粒大的咖啡花,三朵、五朵,一攒一攒簇拥着新叶,像妙龄少女着一身白纱,伴着自然的韵律恣意舞蹈。采撷一枚捧在手心,细细端详。这娇小玲珑的咖啡花,一丝一缕的香气便沿着鼻孔倏地一下子直钻入了心田。瞬间,就连每一个毛孔都醉了!这时,驮着物品行走在村中的骡马,摇着尾巴的花狗,林间披着一身五彩羽毛的大公鸡,都时不时地眯缝着眼睛静静地仰望着天空,沉醉着。我又仔细找找,肥厚的绿叶底下,咖啡豆密密匝匝的列队似地围着枝干排成了一串一串的,次第饱满,红中带绿,红得似玛瑙。采一粒捻在手心,那汁液的醇香比咖啡花还浓。此时,对味蕾的引逗便达到了顶点,不由地三步并作两步,直奔农户家中。
  热情好客的主人端出三脚架的火盆,拾来柴火,把捣碎去皮晒干的咖啡豆放进铁锅翻炒,再用石研臼舂成粉,最后放入黑黢黢的铜壶,就着三脚架的火盆用小火慢慢地煮。主人满脸堆笑,讲述着和朱苦拉有关的一切,猫咪偎在脚边,星星点点的火花在厚厚的黑锅烟的壶底闪亮,铜壶咕嘟咕嘟响着,香气四处弥漫。大约两三锅烟的光景,主人捧出一摞厚实的土碗,给我们每人倒了一大碗,率先端起碗招呼我们喝了起来。
  在朱苦拉,大碗大碗喝咖啡的确与外界小口小口啜饮的小资情调不同。且不说这现炒现舂现煮的咖啡,在味蕾上带来的独特享受,单是这样一种纯朴率性的生活方式,便讓人有一种简单,回归自然本真的感觉。朱苦拉的村民就是在这样的四季劳作中安然地享受着上天的馈赠,不富裕,却知足,守着大山,守着咖啡树慢慢变老。
  而今,朱苦拉逐步为世人所知,山外的人们一拨又一拨来了又去,去了又来,为一个神秘的传奇,一曲恋歌,一次舌尖上的享受,或是一个信念,一份宁静,带着朝圣者的虔诚。当经历长途跋涉,一颗悬着的心随着越野车在仅容得下两个轮子的挂在山间的毛石路上拐过来,拐过去,不时看到飞起的毛石滚下悬崖,最后看到咖啡林满眼的绿直逼眼帘的时候,兴许会激动得热泪盈眶吧!在自然的造物主前,人生中的一切名利、纷争、恩怨、愁绪……怎值得一提?交给这片洁净的土地去净化,带上阳光的暖,咖啡的醇香,山的坚韧,渔泡江的温情,踏上一段新的人生旅程。
  “一个远古浪漫的村庄,一个传教士带着梦想,一棵咖啡树也在成长,一个传奇已经酝酿……”神秘的朱苦拉啊!你吸引了多少世人向往的脚步,人们纷纷把你追寻,追寻你的前世今生。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氮、磷素肥料施用量的增加和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在大田生产中,棉株因缺钾诱发的红、黄叶枯死现象日益普遍。对进一步提高产量、质量已造成严重影响。以瑞昌为例
上海万科公司内部文件流出,宣布公司内部执行无“总”称谓的要求。该文件由上海公司总经理孙嘉签署,落款时间为2015年10月23日。业内人士表示,这一规定的推出,预示着万科正在
编辑同志: 《新闻战线》第5期重新发表陆定一同志的《在晋绥日报编辑部的谈话》,并加了编者按。我觉得这篇《谈话》发表得正是时候,它对新闻工作者来说,是一服清醒头脑的良
连作杂交晚稻要达到较高的产量,亩产超1300斤,必须要有较多的穗数,这就要求培育出带较多大分蘖而生理上又属高氮高糖类型、发根力强的壮秧。培育这类壮秧, Continuous crop
墨玉县五一公社是自治区一九六四年春评选的先进公社之一。一九六四年他们植棉5,021亩,又获得了丰收,平均亩产皮棉123斤。 他们主要狠抓了下列栽培技术措施: 1.采用良种。原
春天,在茈碧湖畔,每年最热闹的,恐怕就数这万亩木瓜花开放的季节了。满山遍野的木瓜树吐艳喷香,木瓜花海把一座座村庄、一片片田野变成五彩斑斓,漫山遍野的世界。如红霞、如光晕,绚丽多姿,景色非常壮观,入眼皆是画,成为游客和当地群众节日出游、感受春天气息的好去处。我便在这春风正好之时,慕名到木瓜花林徜徉其中,留住春光火红的难忘回忆。  才到木瓜林, 远处满树的木瓜花姹紫嫣红,红艳醉人,飘香四溢,朵朵木瓜花
期刊
川西北草地牧草资源十分丰富,但适宜人工栽培的豆科牧草种类贫乏。随着畜牧生产的发展,建立人工草地,种植优良豆科牧草,解决牲畜冬春草缺质劣,蛋白质不足已势在必行。红豆草
前年,巍山县文学学会组织县内作家到打竹村采风,我因工作繁忙未能前往,甚感遗憾;后来,通过各级媒体得知打竹村是一个典型的彝族聚居小山村,是巍山县4个“州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之一,也是“民族团结进步繁荣稳定示范样板区示范村”,看过友人们到那里探访的照片,更是让我心动不已,一直梦想着到打竹村走走看看。在元宵节这天文友博基的邀约下,我终于圆了游赏打竹村的梦想。  下午四点多钟,车子从关巍公路拐上通往打竹村洁
期刊
大麦(Hordeum vulgare L.)由于其闭花授粉,所以是一种严格的自花受精作物。在栽培的情况下,种内和种间杂交可以成功,而无任何困难。但是,由于形态的特殊性,或者异常的气候条
根据中国新闻工作者第二次全国代表会议提出开展总结新闻工作经验的群众运动的要求。陕西日报编辑部正着手总结当前各项重大问题的报道的经验。陕西日报总结工作经验的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