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结束了它高速增长的历程开始了以一种“新常态”的模式继续发展。尽管这种“新常态”使我国的经济增速有所下滑,但它也为我国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和升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各种金融改革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笔者将针对当下中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金融改革面临的问题与障碍来进一步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常态;金融改革;问题与对策
“新常态”一词源于达沃斯经济论坛,其原意为经济和金融危机后各经济体经历的漫长和痛苦的恢复过程。然而,对于近年来的中国经济来说,“新常态”这个词又随着中国国情的特殊而被赋予了新的定义和内涵。作为一国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保障—金融业来说,经济“新常态”下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的升级和调整必将带来我国金融业新一轮的深度改革。
一、我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金融改革存在的问题
1.经济增速放缓,金融系统风险增大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乏力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金融业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后,经济增速没有恢复到以前的高位,还是保持在百分之七左右的水平,进而我国的金融业也在这种“新常态”的背景下随着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转变开始了它的换挡期和改革期。由于整体经济增速的放缓,金融业的系统风险也越来越凸显。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经济的不景气带来的金融业管理风险极度增大,债务人的经营状况差导致其不能及时还款,最终使得银行大规模的贷款收不回来。
2.经济结构升级滞后,金融环境没得到改善
经济的发展是金融业发展的重要保障,而经济结构又是决定经济能否得到高速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大幕的拉开,必将带来我国金融业的结构调整和改革。金融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会得到结构调整和优化,使其更能有效地配置资本市场中的各种资源。然而,现实却是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迟缓,遇到许多阻碍,最终使得我国的金融环境到目前还是没有得到显著地改善。进而,我国的金融创新的积极性也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因为中国目前还没有一个适合这种金融创新的大环境。
3.政府过多的行政干预,导致金融资源配置的低效
金融业作为资本市场配置资源的服务行业,本应该由市场来决定它的资源配置,然而实际上由于政府的行政干预,使得金融配置资源的功能被扭曲了。加之,近年来我国金融改革滞后,执行不到位,导致了金融市场资源投向不合理,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如,金融行业的资金投向大都是房地产和大型国有企业等产能过剩的行业),行政干预的作用也严重影响了金融业的创新活力。
二、我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完善和健全金融改革的举措及建议
1.强化风控意识,切实实施全面风险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增速的降低,金融行业的风险因素也越来越多。加之,金融机构决策者们的风控意识不是太强,最终导致了目前我国金融行业整体的风控意识淡薄。因此,各金融机构要转变陈旧的观念,强化自身的风控意识,实施全面风险管理。全面风险管理就是讲银行业的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进行综合管理,优化各金融机构风控组织框架。此外,还要把风险管理部门从金融机构中独立出来,赋予其充分的部门职能,同时也要对风控部门做好监督使其真正发挥风险预警和风险处理的能力。
2.打破垄断并充分开放金融市场,有效发挥市场竞争的作用
目前,中国金融行业中规模比较大的金融机构(如,四大国有银行)都是国有企业,它们几乎完全垄断了我国全部的金融业务,形成了牢不可破的垄断力量。故,我们需要打破这种垄断,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程度,积极引入市场竞争。金融行业垄断的消除将大幅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进而放松市场管制(如,市场的价格管制、市场主体进入和退出管制等),积极引入民间资本参与到我国的金融改革和发展中去,早日实现金融市场的利率市场化、放松汇率管制和积极发展民营商业银行等。
3.以互联网金融的科技创新来实现金融改革的优化升级
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我国开始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加之,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与金融业务的充分融合诞生了互联网金融等诸多的金融创新。“互联网+”的金融创新打破了各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业以往的傳统发展模式,使得银行不再采用粗放的规模扩张的发展路径,而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不断的金融创新来满足不同社会阶层尤其是小微客户的金融业务需要。各银行通过与互联网的充分结合,不断在技术层面上创新出多种多样的金融产品和工具,同时也填补了传统金融与普惠金融之间的空白。
三、结论
尽管中国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实现了经济的飞速发展,但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速开始减缓并且保持在同一水平,国家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发展过程。作为我国经济发展和资源配置核心的金融业同样需要进行改革和调整,使其真正满足“新常态”经济的发展要求,走集约化的发展道路,进一步优化金融业务结构,重视金融创新,多样化金融工具和手段,保持我国金融业持续强劲的发展活力,最终实现我国经济的健康平稳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陆岷峰,虞鹏飞.“新常态”下中国金融生存对策[J].企业研究,2014,(20):48-55.
[2]石玉军,张智鹏.新常态下中国金融生态问题探析[J].甘肃金融,2015(03):30-32.
[3]王宇.新常态与中国金融改革[J].金融会计,2015(05):38-40.
[4]吴晓灵.新常态下如何继续推进中国金融改革[J].财经界,2015(07):41-42.
[5]张承惠.新常态下应加快中国金融改革步[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5(04):35-36.
作者简介:吴建利(1991.03- ),男,汉族,山东省菏泽市人,经济学硕士,单位: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国际贸易学专业,研究方向:国际金融学
关键词:新常态;金融改革;问题与对策
“新常态”一词源于达沃斯经济论坛,其原意为经济和金融危机后各经济体经历的漫长和痛苦的恢复过程。然而,对于近年来的中国经济来说,“新常态”这个词又随着中国国情的特殊而被赋予了新的定义和内涵。作为一国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保障—金融业来说,经济“新常态”下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的升级和调整必将带来我国金融业新一轮的深度改革。
一、我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金融改革存在的问题
1.经济增速放缓,金融系统风险增大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乏力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金融业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后,经济增速没有恢复到以前的高位,还是保持在百分之七左右的水平,进而我国的金融业也在这种“新常态”的背景下随着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转变开始了它的换挡期和改革期。由于整体经济增速的放缓,金融业的系统风险也越来越凸显。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经济的不景气带来的金融业管理风险极度增大,债务人的经营状况差导致其不能及时还款,最终使得银行大规模的贷款收不回来。
2.经济结构升级滞后,金融环境没得到改善
经济的发展是金融业发展的重要保障,而经济结构又是决定经济能否得到高速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大幕的拉开,必将带来我国金融业的结构调整和改革。金融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会得到结构调整和优化,使其更能有效地配置资本市场中的各种资源。然而,现实却是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迟缓,遇到许多阻碍,最终使得我国的金融环境到目前还是没有得到显著地改善。进而,我国的金融创新的积极性也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因为中国目前还没有一个适合这种金融创新的大环境。
3.政府过多的行政干预,导致金融资源配置的低效
金融业作为资本市场配置资源的服务行业,本应该由市场来决定它的资源配置,然而实际上由于政府的行政干预,使得金融配置资源的功能被扭曲了。加之,近年来我国金融改革滞后,执行不到位,导致了金融市场资源投向不合理,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如,金融行业的资金投向大都是房地产和大型国有企业等产能过剩的行业),行政干预的作用也严重影响了金融业的创新活力。
二、我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完善和健全金融改革的举措及建议
1.强化风控意识,切实实施全面风险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增速的降低,金融行业的风险因素也越来越多。加之,金融机构决策者们的风控意识不是太强,最终导致了目前我国金融行业整体的风控意识淡薄。因此,各金融机构要转变陈旧的观念,强化自身的风控意识,实施全面风险管理。全面风险管理就是讲银行业的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进行综合管理,优化各金融机构风控组织框架。此外,还要把风险管理部门从金融机构中独立出来,赋予其充分的部门职能,同时也要对风控部门做好监督使其真正发挥风险预警和风险处理的能力。
2.打破垄断并充分开放金融市场,有效发挥市场竞争的作用
目前,中国金融行业中规模比较大的金融机构(如,四大国有银行)都是国有企业,它们几乎完全垄断了我国全部的金融业务,形成了牢不可破的垄断力量。故,我们需要打破这种垄断,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程度,积极引入市场竞争。金融行业垄断的消除将大幅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进而放松市场管制(如,市场的价格管制、市场主体进入和退出管制等),积极引入民间资本参与到我国的金融改革和发展中去,早日实现金融市场的利率市场化、放松汇率管制和积极发展民营商业银行等。
3.以互联网金融的科技创新来实现金融改革的优化升级
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我国开始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加之,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与金融业务的充分融合诞生了互联网金融等诸多的金融创新。“互联网+”的金融创新打破了各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业以往的傳统发展模式,使得银行不再采用粗放的规模扩张的发展路径,而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不断的金融创新来满足不同社会阶层尤其是小微客户的金融业务需要。各银行通过与互联网的充分结合,不断在技术层面上创新出多种多样的金融产品和工具,同时也填补了传统金融与普惠金融之间的空白。
三、结论
尽管中国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实现了经济的飞速发展,但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速开始减缓并且保持在同一水平,国家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发展过程。作为我国经济发展和资源配置核心的金融业同样需要进行改革和调整,使其真正满足“新常态”经济的发展要求,走集约化的发展道路,进一步优化金融业务结构,重视金融创新,多样化金融工具和手段,保持我国金融业持续强劲的发展活力,最终实现我国经济的健康平稳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陆岷峰,虞鹏飞.“新常态”下中国金融生存对策[J].企业研究,2014,(20):48-55.
[2]石玉军,张智鹏.新常态下中国金融生态问题探析[J].甘肃金融,2015(03):30-32.
[3]王宇.新常态与中国金融改革[J].金融会计,2015(05):38-40.
[4]吴晓灵.新常态下如何继续推进中国金融改革[J].财经界,2015(07):41-42.
[5]张承惠.新常态下应加快中国金融改革步[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5(04):35-36.
作者简介:吴建利(1991.03- ),男,汉族,山东省菏泽市人,经济学硕士,单位: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国际贸易学专业,研究方向:国际金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