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常见语法错误分析

来源 :文学教育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ow1223rabb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语法作为高职英语教学的重难点,对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若要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就必须全面分析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常见的语法错误,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本文首先从动词形式或时态错误、误用冠词、汉式英语表达等方面,指出了高职英语教学中常见的语法错误,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写作训练、增强学生文化差异意识、鼓励学生提高阅读量、引导学生进行模仿性写作等应对策略。
  关键词:高职英语 常见 语法错误
  在日常生活和英语教学过程中,时常会遇到一些口语流利的人,在与外国人对话时遇到沟通障碍。这主要是因为,在交流过程中母语的负迁移作用影响了人们,使人们依然用汉语的表达习惯和思维方式进行英语交流。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还要引导学生掌握丰富的语法知识。尽量避免学生在书面表达和口语表达中出现语法错误,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英语学习中出现的语法错误,进而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一、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常见的语法错误
  1、动词形式或时态错误
  动词形式错误和时态错误是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常见的语法错误。时态错误主要是指,动作发出后,动词形式并为随之调整和改变。比如,应该使用一般现在时的语句却使用了现在完成时或一般过去时。而动词形式错误则多指不规则动词的拼写,比如,部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时常将“gone”错误的拼写成“goed”。再如,有的学生忘记改变动词形式。将“have recognized”错拼为“have recognize”。由于英语的结构和汉语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英语语法成为高职英语学习中的“拦路虎”,汉语结构中没有时态,汉语表达中也不涉及时态变化,所以学生时常忽视时态变化或出现动词的拼写错误。除此之外,误用状语、语义含糊、主谓不一致、无用反身代词、滥用介词等也是较为常见的语法错误。
  2、误用冠词
  误用冠词是高职英语教学中最常见的语法错误,冠词历来被视为高职英语语法教学的重难点。调查显示,60%的高职学生在英语表达过程中易出现冠词使用错误。可见,误用冠词严重影响了高职学生的英语表达。比如,大部分高职学生不能准确运用定冠词“the”,不管是否需要使用定冠词,许多高职学生都倾向于在表达中加入“the”。
  3、汉式英语表达
  高职学生在英语表达中还时常出现“汉式英语”。尤其在英语写作中,许多高职生依据汉语的语序、语法、句法和结构,将汉语逐字翻译成英语。比如许多高职生将“好好学习”根据汉语的表达习惯翻译为“good good study”,这显然不符合英语的表达逻辑。高职学生在英语交流过程中容易忽视英语的语法结构,按照汉语习惯表达。比如“hunt more companies”、“Catch more knowledge”等都是常见的汉式英语表达形式。这显然不利于提高高职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应当充分重视。
  二、高职英语教学中常见语法错误的应对策略
  1、加强写作训练
  英语表达必须遵循英语的逻辑思维和交流习惯,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克服母语的负迁移作用,多进行英语表达训练,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在课堂上掌握的各种英语表达方式,进行书面写作或口语交流。教师可以安排高职生进行定时写作,以周记、日记的形式加强学生写作训练,此外,还可以适时进行作文写作训练,写作内容要与英语口语、阅读和听力紧密结合,例如,用英语总结归纳最近讨论的话题,或针对课堂学习的文章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在生动的写作训练中巩固所学的语法知识。
  2、增强学生文化差异意识
  高职英语教学还应当关注母语与英语的比较,以便尽量减少学生的语用错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高职英语教师可以运用对比分析,从审美观、语义系统、交际原则、时空观、话语结构、思维方式等方面加强英语与母语的比较。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引导学生在比较过程中科学分析英语和汉语的语法异同。
  3、鼓励学生提高阅读量
  若要加强高职学生的英语知识积累与语言信息输入,就必须增强他们的阅读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熟悉英语的词汇功能、语言结构、词序和时态。同时还能够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增强英语语感,为写作和口语表达积累素材,此外,大量的阅读还可以帮助高职学生了解英语思维习惯,掌握英语表达特点。因此,教师要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阅读杂志、报纸等,并收听英文广播,观看英文视频,进而多角度了解英语表达习惯。
  4、引导学生进行模仿性写作
  高职英语教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讲解基本的语法知识,并让他们在应用文、说明文、记叙文写作中加以运用,通过不同文体的写作训练,多层面巩固学生的语法知识。此外,还要安排高职学生进行模仿性写作和表达,进而指导学生分析母语和英语语法知识的异同,在模仿性写作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从而避免汉式英语的出现。
其他文献
每当看见黑板上挺秀清瘦的文字,或是一双沾满粉笔灰的手掌,我总会想起那位清奇的先生。  “先生”这个称谓,是先生教我们的。因此想起先生,我总会心生敬意。先生讲课时,我也常觉得他就是从前学堂里的“先生”。一次,我们要学一篇古文,大约那时并不急着赶课,兼有一种情致,先生翻开课本,从纸盒中拈出一根白粉笔来,背过身去,洋洋洒洒写下几大黑板的字———大略是原文和译文。这一过程颇为有趣。因他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写,
有一天,一个陌生的头像不停地在我电脑右下角闪烁,一看是不熟悉的人,没有搭理。  闲暇之余,看着不停晃动的头像,好奇点开一看!  第一条信息:“你好!我们聊过一次天,不知道你还记得我不?因常看你空间的文,感觉你对情感分析的不错。”  第二条:“在吗?”  第三条:“在忙吗?”  真是执着,一直继续打着字。“我有一个八年的初恋情人,一直都有她的消息,可是一直也没有和她联系。今年过年的时候,鼓起勇气和她
连绵不绝的清风啊  吹拂着连绵不绝的白云  连绵不绝的白云啊  追逐着连绵不绝的羊群  连绵不绝的羊群啊  寻觅着连绵不绝的歌声……  整个草原上,只放牧着一个孤独的牧羊人过玛曲草原  草原,是世界上最洁净的一个庭院  清风每天打扫  云雨随时洗刷  草原,是世界上最广阔的一个庭院  格桑花铺展成花滩  流水随意蔓延为道路  草原,是世界上最安心的一个庭院  牛羊善良  猎犬来回跑动着看护  草原
真正的西藏,家家户户开门  从寺庙,从青稞地,從隐修的洞口  走来形形色色的人,手捧哈达和糌粑  酥油敷在脑门,穿过无人区去朝圣     次仁罗布住在晋美旺扎最小的衣褶里  这样就跑遍了巨大的疆域无数的乡村  再独自移居米拉日巴的眼睫之门  学习永远的低垂与谦卑之疼     这个姿势使你保持眺望与敬仰  在世界最低位,格萨尔王心底塑着一尊大神  在智慧的宝库,你选择了悲悯  一阵阵比他人稍
圆圆的核桃挤满了树枝  辣椒像火一样燃烧  花椒穿上了红红的嫁衣  丰收的消息  和阿妈的笑容一起在秋天里荡漾  我坐在朗顿庄园的一块石头上  与一片树木默默对视  所有的人都已经离去  曾经的欢笑和悲伤  在树的年轮里白发苍苍  我撒下爱情的种子  然后耐心地等待  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長成楚楚动人的你  与我相约在丰收的季节里
(一)  凉爽的清晨很快过去了,阳光明媚得过了头,草叶上的露水早就干了,一点儿水痕都没剩下。述洛于躲在高大的帐篷边上,偷窥着远处手握钢刀正在与他的兄长搏斗的少年。那个少年看起来只有十三四岁,比述洛于大不了几岁,可他性格顽强,即使一次次被打倒也不放弃。  述洛于目不转睛地盯着他,漂亮的眼睛睁得大大的,明亮的双眸倒映着那个一次次倒下又站起来的身影。她紧紧地咬着下唇,攥着衣角的手越来越用力。  不要再坚
地平线是孤形的  地球是圆的  我相信了  在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  我给一个队员取了一支烟  他独自留守  道别时  我看見了他眼晴里  对同类的留恋  这是青藏高原压榨出的孤独  我把剩下的烟都给了他  三块石头支口锅  朝圣的一家人  在路边熬酥油茶  雪下得那么大  他们都还在笑  在羊八井一抬头  我的天啊  好像来到葡萄园  星星又大又亮  伸手可触  大昭寺的喇嘛  对蜂拥的游客解说 
马相村先生嘱我为他的诗集写个评论,因这段时间持续地下乡出差,带着他的诗集电子版,却没条件细致通读,直到前几天,冬至前后,人归居所,终于安静下来,得以认真拜读这部冠名《走吧,回西藏去》的诗作。从题材上看,这部作品大概分作这么几部分内容:个人情感、西藏游历、家国情怀以及其他,其中,个人情感的篇什过其半。当然,从广泛的意义而言,诗歌都是个人情感的表达,这里将诗人的一些篇章单纯作为个人情感的内容与西藏游历
因为较大程度地规避了证伪的风险,人们在谈论不能去或很难去的地方时,经常大胆到令人吃惊——那个人迹罕至的地方,不是被神圣化就是被边地化。这不难理解,因为人总是愿意找个远离尘世的地方安置自己的梦想。而最终,这个被反复讲述的地方,会逐渐变得面目模糊,真假难辨。即便在交通已经变得相对发达的今天,西藏恐怕仍然是这样一块被大胆的谈论反复笼罩的土地,几乎很少人能够例外。  皑皑的白雪、瓦蓝的天空、喃喃的诵经、热
我不是为了分数和名次才学习语文,而是怀揣着从小积累起来的对语文的深深的热爱。我相信,只要保持从善如流、虚怀若谷的胸怀,静下心来,文学之路会越走越顺畅。  ——吕笑颜  新生代感言  在写作的漫漫长路上,大量阅读是前提;其次要多多思考,观察生活细节,就能写出富有生活情趣和生命力的文章。  朱熹说:“泛观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我认为,既要泛观博取,也要熟读精思。因为每本好书都是理性与感性的融合,蕴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