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潜能生是一种客观存在。如何全面有效地开发和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能力,是摆在诸多数学老师面前的一个特别重要的研究课题。近几年来,我心系全体学生,大力改进和完善备、讲、批、辅等各个环节的教学,在提高数学潜能生的综合素质上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做法。
一、备课时,备潜能生
数学潜能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困难:一是有部分同学一开始就没有建立起清晰的数的概念,对数的认知十分模糊;二是部分同学的空间认知能力差,对形的概念感到头痛。比如,有个二年级学生,根据我对他的测试与诊断,得出的结论就是:思维表面化,对数学概念、原理的发生、发展停留在表象上,概括水平低,单纯凭“经验”解题,运算推理能力差,在解答应用题和综合题时不能区分乘法和加法,除法和减法。于是,在备课的时候,我就在教学程序的设计中特别设置了一两个难度较小、有利于帮助这个学生逐步建立起清晰的数的概念的问题。譬如,在教学加减法应用题、综合分析题时,为了让他明白应用题里数量的增加和减少与算式中“+”和“-”内在的对应关系,就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借助教具,让其在动手实践中理解加法和“拿来”“运来”等语句之间的关系,减法与“拿走”“运走”等语句的关系。这样去备课,就真正做到了把潜能生放在心上,同时也为后面几个环节的落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上课时,心系潜能生
对于潜能生而言,由于学习上客观存在的一些困难,往往导致他们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一开始就生发出一种害怕失败的畏难情绪。这种消极的情绪一旦形成就会使他们的大脑皮层与学习活动有关的部分处于一种抑制状态,从而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与智力的发展。因此,要彻底解决潜能生学习困难的问题,最为关键的一步就是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且要把重心适当倾向于潜能生,更多地给他们创造尝试和体验成功的机会,以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潜能生一旦产生了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假以时日,是一定能够得到长足进步的。这里,我们不妨以几何小实践的教学为例来说明如何充分调动潜能生的学习兴趣。大家都知道,小学二年级已经开始认识角、三角形、四边形、正方体和长方体等最基本的几何图形了,但根据教学要求,主要是让孩子观察,并没有涉及公式、计算等。因此,为了帮助空间认知能力较差的潜能生正确认知不同的角、角与形、形与形之间的区别,我在教学中特意安排潜能生自己动手,找找身边的钝角、直角、锐角,自己总结它们之间的区别,还有角和三角形的区别,四边形和五边形的区别,正方形和长方形是不是四边形等等,所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是由老师引导,孩子自己完成。当接触到立方体的展开图问题时,也是鼓励他们大胆地动手,自己拿剪子剪,拿胶水粘,让他们自己观察,在脑子里形成一个简单的三维空间。结果,这些潜能生兴趣盎然,在轻松愉快的动手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建立和形成了对一些基本几何形状的概念。
三、批阅时,对潜能生适当降低要求
在批阅潜能生的作业时,我的做法是掌握潜能生的最近发展区,创设“小目标”,一次一个,因人而异,适当降低作业的难度与批阅的要求,力求潜能生能在每次作业中都有所得,给他们尽可能多的体验和品味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在一种渐进的良好的心理体验中逐步建立自信,以至最终取得进步,实现质的飞跃。例如,我在批阅潜能生作业时,依据对其所创设的“小目标”(只需做好70%题目,即得优秀;做好60%题目得良好;做好40%题目为合格)。记得有一次批阅作业,一个潜能生只做好了4道题(共6道题),批阅时我给他一个优秀,还印了“大笑脸”和“你真棒”的图案,课前下发作业时,他围着整个教室高兴地边跑边喊,逢人就说他也得了优秀,而后这堂数学课,该潜能生出奇的认真与积极,当日作业也完成得很出色。再者,就是批阅潜能生作业时,一般只出现对勾,少或不出现错号(以横线等其他符号代替),这样,学生做作业时的热情就不会因为一个“错”的符号而影响情绪,进而使潜能生们在每次作业评价中体现成功,建立自信。
四、辅导时,让潜能生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
潜能生学好数学是一个相对需要较长时间的过程。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帮助他们不断成功,提高学生的自尊自信,逐步转变失败心态,形成积极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内部动力机制。基于这样的认识,老师在辅导过程中一定要鼓励让潜能生成为学习的主角。亲近他们,让他们信赖你,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和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当学生说错时,不需要马上纠正,还是要以鼓励和肯定的态度引导他们继续思考,直到他们自己得出正确的答案,让他们把自己的思路讲解给你听,如果讲解得非常清晰一定要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如果讲解得模棱两可,那就继续引导他们把正确的讲出来,一定要让他们自己讲出来,不要不理睬或简单批评,这样对潜能生重拾学习的信心非常有帮助。然后让他们自己去发现自己前面的错误,这样他们就会印象深刻,也会在这个过程中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使潜能生在无形中掌握了知识,建立起了学习的信心,这个过程比老师讲10遍或20遍都有用。
总之,培养和提高数学潜能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心中要有他们,把他们放到学习主体的地位,让他们自觉、主动、快乐地学,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思维方法,形成“数学头脑”。
一、备课时,备潜能生
数学潜能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困难:一是有部分同学一开始就没有建立起清晰的数的概念,对数的认知十分模糊;二是部分同学的空间认知能力差,对形的概念感到头痛。比如,有个二年级学生,根据我对他的测试与诊断,得出的结论就是:思维表面化,对数学概念、原理的发生、发展停留在表象上,概括水平低,单纯凭“经验”解题,运算推理能力差,在解答应用题和综合题时不能区分乘法和加法,除法和减法。于是,在备课的时候,我就在教学程序的设计中特别设置了一两个难度较小、有利于帮助这个学生逐步建立起清晰的数的概念的问题。譬如,在教学加减法应用题、综合分析题时,为了让他明白应用题里数量的增加和减少与算式中“+”和“-”内在的对应关系,就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借助教具,让其在动手实践中理解加法和“拿来”“运来”等语句之间的关系,减法与“拿走”“运走”等语句的关系。这样去备课,就真正做到了把潜能生放在心上,同时也为后面几个环节的落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上课时,心系潜能生
对于潜能生而言,由于学习上客观存在的一些困难,往往导致他们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一开始就生发出一种害怕失败的畏难情绪。这种消极的情绪一旦形成就会使他们的大脑皮层与学习活动有关的部分处于一种抑制状态,从而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与智力的发展。因此,要彻底解决潜能生学习困难的问题,最为关键的一步就是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且要把重心适当倾向于潜能生,更多地给他们创造尝试和体验成功的机会,以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潜能生一旦产生了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假以时日,是一定能够得到长足进步的。这里,我们不妨以几何小实践的教学为例来说明如何充分调动潜能生的学习兴趣。大家都知道,小学二年级已经开始认识角、三角形、四边形、正方体和长方体等最基本的几何图形了,但根据教学要求,主要是让孩子观察,并没有涉及公式、计算等。因此,为了帮助空间认知能力较差的潜能生正确认知不同的角、角与形、形与形之间的区别,我在教学中特意安排潜能生自己动手,找找身边的钝角、直角、锐角,自己总结它们之间的区别,还有角和三角形的区别,四边形和五边形的区别,正方形和长方形是不是四边形等等,所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是由老师引导,孩子自己完成。当接触到立方体的展开图问题时,也是鼓励他们大胆地动手,自己拿剪子剪,拿胶水粘,让他们自己观察,在脑子里形成一个简单的三维空间。结果,这些潜能生兴趣盎然,在轻松愉快的动手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建立和形成了对一些基本几何形状的概念。
三、批阅时,对潜能生适当降低要求
在批阅潜能生的作业时,我的做法是掌握潜能生的最近发展区,创设“小目标”,一次一个,因人而异,适当降低作业的难度与批阅的要求,力求潜能生能在每次作业中都有所得,给他们尽可能多的体验和品味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在一种渐进的良好的心理体验中逐步建立自信,以至最终取得进步,实现质的飞跃。例如,我在批阅潜能生作业时,依据对其所创设的“小目标”(只需做好70%题目,即得优秀;做好60%题目得良好;做好40%题目为合格)。记得有一次批阅作业,一个潜能生只做好了4道题(共6道题),批阅时我给他一个优秀,还印了“大笑脸”和“你真棒”的图案,课前下发作业时,他围着整个教室高兴地边跑边喊,逢人就说他也得了优秀,而后这堂数学课,该潜能生出奇的认真与积极,当日作业也完成得很出色。再者,就是批阅潜能生作业时,一般只出现对勾,少或不出现错号(以横线等其他符号代替),这样,学生做作业时的热情就不会因为一个“错”的符号而影响情绪,进而使潜能生们在每次作业评价中体现成功,建立自信。
四、辅导时,让潜能生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
潜能生学好数学是一个相对需要较长时间的过程。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帮助他们不断成功,提高学生的自尊自信,逐步转变失败心态,形成积极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内部动力机制。基于这样的认识,老师在辅导过程中一定要鼓励让潜能生成为学习的主角。亲近他们,让他们信赖你,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和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当学生说错时,不需要马上纠正,还是要以鼓励和肯定的态度引导他们继续思考,直到他们自己得出正确的答案,让他们把自己的思路讲解给你听,如果讲解得非常清晰一定要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如果讲解得模棱两可,那就继续引导他们把正确的讲出来,一定要让他们自己讲出来,不要不理睬或简单批评,这样对潜能生重拾学习的信心非常有帮助。然后让他们自己去发现自己前面的错误,这样他们就会印象深刻,也会在这个过程中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使潜能生在无形中掌握了知识,建立起了学习的信心,这个过程比老师讲10遍或20遍都有用。
总之,培养和提高数学潜能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心中要有他们,把他们放到学习主体的地位,让他们自觉、主动、快乐地学,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思维方法,形成“数学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