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观察无张力疝修补治疗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腹股沟疝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使用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恢复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复发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过程时间短,操作简单,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腹股沟疝;传统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
【中图分类号】R656.2+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9-0074-02
腹股沟疝是因腹股沟区的缺损,腹腔内肌肉松弛且张力减小,内脏器官在没有腹壁横纹肌组织的支持作用下受腹腔内压力作用向外突出而成[1]。以往治疗腹股沟疝的方法是采用传统的手术治疗,临床结果显示复发率较高[2]。为了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治疗腹股沟疝和传统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笔者选取90例患者进行研究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共9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共45例使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男42例,女3例,年龄48~75岁,平均年龄(58.35±3.44)岁。观察组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共45例,其中男42例,女3例,年龄49~75岁,平均年龄(57.78±4.12)岁。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前,两组均使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对照组:患者手术前、后禁食,手术中对患者进行高位结扎切断疝囊,对腹膜进行缝合,并将腹股沟韧带、联合腱一起缝合修补腹股沟部。
观察组:依次切开患者病变部位,分离至精索部位后找到疝环。疝环的大小不同也有不同的处理方式,若较小则不用打开,当体积较大时需要横断囊体。远端的疝囊突出不大不必进行处理;近端则需要分离和高位结扎然后通过内环塞入腹腔中,并辅之网塞填充物填充。网塞与腹膜按正确的位置放好后对两者周围进行缝合。在精索后平铺网片,与腹壁完全贴合稍与耻骨交叠对其进行缝合固定。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数据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过程中所用时间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和复发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出现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无复发病例。而对照组复发率较高,手术后并发症也较多。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見表2。
3 讨论
腹股沟疝是因腹壁肌肉松弛,腹内压升高导致的腹内器官移位,用药物或传统物理治疗不能根治只能延缓病症[3]。传统的手术治疗虽能够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因传统手术的固定模式,即将病变部位拉到一起缝合,难免引起复发或者并发症的出现[4]。对老年人来说,术后基本不敢有过量的运动否则腹内压升高,而过高的压力可能造成愈合伤口崩裂。无张力手术方法在治疗过程中对人体的正常组织结构造成影响,弥补了传统手术的不足。
手术过程中还要注意一些事项。人体对于进入其中的异物很容易发生排斥,所以在手术操作过程中无论是使用网片还是填充物,动作一定要精细,选择切口时尽量避免损伤髂腹股沟神经和髂腹下神经,切开腹外斜肌腱膜时注意仔细辨认保护。腹外肌腱膜切开后腹股沟韧带两侧的分离范围不宜太广,只要网片能够平展开即可,放置网片时要注意不可压迫神经。手术操作时注意不要损伤精索以免发生并发症隐患。找到疝囊后要先将疝囊游离至高处,可以提拉疝囊一直到看见腹膜外脂肪,然后进行填充。疝囊如果较大要尽量避免从精索上游离,因精索和血管联系紧密,剥离精索造成血管损伤的几率很大,对较大的疝囊可以先将其横断变大为小,疝囊回放至腹腔中时若填充物没有脱出,表明放置位置合适。现国外无张力疝修补已经逐渐代替传统疝修补术,是最常用的疝修补方式[5]。无张力疝修补术采用网片辅助缝合或填充物修复,代替了传统的牵拉缝合,减少了患者疼痛感,腹腔内组织张力也不会有太大变化,该术式只是小范围的处理精索和邻近组织,大大减少了组织的解剖分离工作,符合人体的生理解剖特点。术后约3天便能轻微活动,并发症出现的概率显著降低,手术过程中用网片平铺于腹壁组织,修复后腹壁内部也不会出现隆起等现象,从外观看腹壁平滑和正常人一样,神经肌肉组织也不会产生较大损伤。整个手术过程时间短操作简单,比传统手术时间缩短约1/3。手术中使用的网片是一种生物合成材料,它与腹壁肌肉组织相容性良好不会产生排异现象;网的孔隙较大,嗜中性粒细胞可以自由出入,细菌不易滋生,故感染情况很少发生[6]。
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修补术相比,适应症更广,可治疗各种初发和复发的腹股沟疝或股疝。总之,在治疗腹股沟疝的手术方式中应优先选择无张力疝修补术。
参考文献
[1] 吕巡奎.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对照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3):134.
[2] 倪华彦,陈建兵.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34):4416-4417.
[3] 刘启.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老年腹股沟疝的治疗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4):41-42.
[4] 李伟,徐明丽,宋建斌,等.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121-122.
[5] 张景泉.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8):44-45.
[6] 陈宁波,曾杰,陈仿,等.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临床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4):339-340.
(收稿日期:2015.01.31)
【关键词】 腹股沟疝;传统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
【中图分类号】R656.2+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9-0074-02
腹股沟疝是因腹股沟区的缺损,腹腔内肌肉松弛且张力减小,内脏器官在没有腹壁横纹肌组织的支持作用下受腹腔内压力作用向外突出而成[1]。以往治疗腹股沟疝的方法是采用传统的手术治疗,临床结果显示复发率较高[2]。为了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治疗腹股沟疝和传统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笔者选取90例患者进行研究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共9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共45例使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男42例,女3例,年龄48~75岁,平均年龄(58.35±3.44)岁。观察组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共45例,其中男42例,女3例,年龄49~75岁,平均年龄(57.78±4.12)岁。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前,两组均使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对照组:患者手术前、后禁食,手术中对患者进行高位结扎切断疝囊,对腹膜进行缝合,并将腹股沟韧带、联合腱一起缝合修补腹股沟部。
观察组:依次切开患者病变部位,分离至精索部位后找到疝环。疝环的大小不同也有不同的处理方式,若较小则不用打开,当体积较大时需要横断囊体。远端的疝囊突出不大不必进行处理;近端则需要分离和高位结扎然后通过内环塞入腹腔中,并辅之网塞填充物填充。网塞与腹膜按正确的位置放好后对两者周围进行缝合。在精索后平铺网片,与腹壁完全贴合稍与耻骨交叠对其进行缝合固定。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数据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过程中所用时间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和复发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出现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无复发病例。而对照组复发率较高,手术后并发症也较多。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見表2。
3 讨论
腹股沟疝是因腹壁肌肉松弛,腹内压升高导致的腹内器官移位,用药物或传统物理治疗不能根治只能延缓病症[3]。传统的手术治疗虽能够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因传统手术的固定模式,即将病变部位拉到一起缝合,难免引起复发或者并发症的出现[4]。对老年人来说,术后基本不敢有过量的运动否则腹内压升高,而过高的压力可能造成愈合伤口崩裂。无张力手术方法在治疗过程中对人体的正常组织结构造成影响,弥补了传统手术的不足。
手术过程中还要注意一些事项。人体对于进入其中的异物很容易发生排斥,所以在手术操作过程中无论是使用网片还是填充物,动作一定要精细,选择切口时尽量避免损伤髂腹股沟神经和髂腹下神经,切开腹外斜肌腱膜时注意仔细辨认保护。腹外肌腱膜切开后腹股沟韧带两侧的分离范围不宜太广,只要网片能够平展开即可,放置网片时要注意不可压迫神经。手术操作时注意不要损伤精索以免发生并发症隐患。找到疝囊后要先将疝囊游离至高处,可以提拉疝囊一直到看见腹膜外脂肪,然后进行填充。疝囊如果较大要尽量避免从精索上游离,因精索和血管联系紧密,剥离精索造成血管损伤的几率很大,对较大的疝囊可以先将其横断变大为小,疝囊回放至腹腔中时若填充物没有脱出,表明放置位置合适。现国外无张力疝修补已经逐渐代替传统疝修补术,是最常用的疝修补方式[5]。无张力疝修补术采用网片辅助缝合或填充物修复,代替了传统的牵拉缝合,减少了患者疼痛感,腹腔内组织张力也不会有太大变化,该术式只是小范围的处理精索和邻近组织,大大减少了组织的解剖分离工作,符合人体的生理解剖特点。术后约3天便能轻微活动,并发症出现的概率显著降低,手术过程中用网片平铺于腹壁组织,修复后腹壁内部也不会出现隆起等现象,从外观看腹壁平滑和正常人一样,神经肌肉组织也不会产生较大损伤。整个手术过程时间短操作简单,比传统手术时间缩短约1/3。手术中使用的网片是一种生物合成材料,它与腹壁肌肉组织相容性良好不会产生排异现象;网的孔隙较大,嗜中性粒细胞可以自由出入,细菌不易滋生,故感染情况很少发生[6]。
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修补术相比,适应症更广,可治疗各种初发和复发的腹股沟疝或股疝。总之,在治疗腹股沟疝的手术方式中应优先选择无张力疝修补术。
参考文献
[1] 吕巡奎.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对照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3):134.
[2] 倪华彦,陈建兵.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34):4416-4417.
[3] 刘启.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老年腹股沟疝的治疗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4):41-42.
[4] 李伟,徐明丽,宋建斌,等.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121-122.
[5] 张景泉.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8):44-45.
[6] 陈宁波,曾杰,陈仿,等.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临床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4):339-340.
(收稿日期:2015.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