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政课不能“曲高和寡”,贵在“润物无声”。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会议中强调要创新教法,立德树人贯穿始终。新课标也明确提出针对高中学生思想活动和行为方式的多样性、可塑性,着力改进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的创新在于尊重学生个性与特点,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出发点,但是所有的教学方法并不是万能的,因此本文针对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以及存在的隐患进行分析,力求在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教学方法
一、“教学方法”的概念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与学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共同方式,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式。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而本文针对教师教的方法。教学方法总体可以归为两类,注入式与启发式。
“注入式”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从主观出发,把学生看成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学生灌注知识,无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
启发式则是指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有效的形式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指导他们自己去学习的方法。关键在于教师能否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
二、当前教学方法改革取得的成效
高中思政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实现其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如何在教学中实现,成为教育者关注的话题。《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四个方面:思想上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学生成长上要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对社会的认识上要增强社会理解能力 在学生的行为选择上要增强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基于此,应试教育体制下很难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由于长期“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过于死板、无趣,缺乏对学生积极性的引导,学生无形对思想政治课产生厌烦心态,最终影响思想政治的课的学科地位。基于一线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长期探索以及学科性质和国家政策性倾斜,新型教学方法不断涌现,最具代表性的情景教学法与实践活动法以及混合式教学法,这些教学方法最大的特点在于容易操作,情景教学法与混合式教学法基于课堂内就可以实现,实践活动法在于学生亲身参与与体验,这些方法在实际教学中也取得了很好地反馈,在课堂上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教师也在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学生对本门课程也有了新的定位。但任何方法都是基于讲授法的辅助,任何教学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因此教学方法的改革也存在一定的隐患。
三、当前教学方法改革存在的隐患
《课程标准》要求本课程的教学要運用多种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强调学生的活动体验是其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 但是任何教学的运用都要基于讲授法的基础上,毕竟学生面对的是高考,要基于应试基础上结合教学环境与教学要求适当的运用教学方法。
任何教学方法都有其自身的缺陷,不能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自古人无完人,教学方法也如此,任何教学方法都只是在其相应的条件下才能运用,教学方法的运用需在相应的教学环境、满足一定的教学目标、相对应的学情以及教师的能力素养是否能驾驭等客观条件的满足下才能发挥其教学优势,取得预期教学效果,但任何教学方法都不能兼顾所有的学生,势必忽略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最终导致影响学生的成绩以及学生对本门课的认识、评价。
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对一种教学方法有一定的盲目性,忽略基本教学方法讲授法的应用。在教学中,部分教师坚定自己的立场、观点,认为此种教学方法一定适用任何学科、任何章节,但忽略了学科性质以及学情,不是所有的门类都适合此种教学方法的应用,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接受此种教学方法,要考虑到目前主要的基于高考以及相应的课时安排,同时讲授法是最基本也是必不可缺的教学方法。因此对于任何教学方法,不能带有盲目性,不能太偏激,要切实考虑到采取此种教学方法是否合适,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采用当下热门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应付优质课的选拔以及定期的评课活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仍以讲授法为主,一方面考虑到应试教育的需要,另一方面是课时的限制,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放弃了教学方法改革的尝试,迫于评课的要求,不得已采取热门但不熟悉的教学方法,导致在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应用流于形式,忽视教学目标,也弱化了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兴趣。
因此,教学方法改革是教育改革的一大转变,但在具体运用中要切实考虑到任何可能的情况,要考虑到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分清主次,具体、有效的运用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梁侠,李晓东.新版新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1).
作者简介:杜晓婷(1993年11月—),女,汉,山西省吕梁市,教育硕士在读,天水师范学院, 研究方向:学科思政
【关键词】:教学方法
一、“教学方法”的概念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与学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共同方式,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式。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而本文针对教师教的方法。教学方法总体可以归为两类,注入式与启发式。
“注入式”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从主观出发,把学生看成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学生灌注知识,无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
启发式则是指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有效的形式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指导他们自己去学习的方法。关键在于教师能否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
二、当前教学方法改革取得的成效
高中思政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实现其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如何在教学中实现,成为教育者关注的话题。《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四个方面:思想上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学生成长上要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对社会的认识上要增强社会理解能力 在学生的行为选择上要增强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基于此,应试教育体制下很难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由于长期“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过于死板、无趣,缺乏对学生积极性的引导,学生无形对思想政治课产生厌烦心态,最终影响思想政治的课的学科地位。基于一线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长期探索以及学科性质和国家政策性倾斜,新型教学方法不断涌现,最具代表性的情景教学法与实践活动法以及混合式教学法,这些教学方法最大的特点在于容易操作,情景教学法与混合式教学法基于课堂内就可以实现,实践活动法在于学生亲身参与与体验,这些方法在实际教学中也取得了很好地反馈,在课堂上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教师也在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学生对本门课程也有了新的定位。但任何方法都是基于讲授法的辅助,任何教学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因此教学方法的改革也存在一定的隐患。
三、当前教学方法改革存在的隐患
《课程标准》要求本课程的教学要運用多种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强调学生的活动体验是其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 但是任何教学的运用都要基于讲授法的基础上,毕竟学生面对的是高考,要基于应试基础上结合教学环境与教学要求适当的运用教学方法。
任何教学方法都有其自身的缺陷,不能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自古人无完人,教学方法也如此,任何教学方法都只是在其相应的条件下才能运用,教学方法的运用需在相应的教学环境、满足一定的教学目标、相对应的学情以及教师的能力素养是否能驾驭等客观条件的满足下才能发挥其教学优势,取得预期教学效果,但任何教学方法都不能兼顾所有的学生,势必忽略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最终导致影响学生的成绩以及学生对本门课的认识、评价。
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对一种教学方法有一定的盲目性,忽略基本教学方法讲授法的应用。在教学中,部分教师坚定自己的立场、观点,认为此种教学方法一定适用任何学科、任何章节,但忽略了学科性质以及学情,不是所有的门类都适合此种教学方法的应用,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接受此种教学方法,要考虑到目前主要的基于高考以及相应的课时安排,同时讲授法是最基本也是必不可缺的教学方法。因此对于任何教学方法,不能带有盲目性,不能太偏激,要切实考虑到采取此种教学方法是否合适,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采用当下热门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应付优质课的选拔以及定期的评课活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仍以讲授法为主,一方面考虑到应试教育的需要,另一方面是课时的限制,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放弃了教学方法改革的尝试,迫于评课的要求,不得已采取热门但不熟悉的教学方法,导致在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应用流于形式,忽视教学目标,也弱化了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兴趣。
因此,教学方法改革是教育改革的一大转变,但在具体运用中要切实考虑到任何可能的情况,要考虑到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分清主次,具体、有效的运用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梁侠,李晓东.新版新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1).
作者简介:杜晓婷(1993年11月—),女,汉,山西省吕梁市,教育硕士在读,天水师范学院, 研究方向:学科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