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绘画写生中观察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y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是视觉的艺术,视觉的艺术离不开观察能力的培养。在新颁布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无论是造型、表现、设计、应用,还是欣赏、评述、综合、探索,观察能力的培养都是美术教学的重要基础。观察即是对事物的仔细察看,观察能力的培养几乎遍及每一学科的教学,只是各有侧重,而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培养,则尤其重要。在绘画写生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写生课在教学实践中分为室内写生和室外写生两部分,两者在教学实践中相辅相成、各有侧重。室内写生以课堂讲授和个别辅导为主,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简单的描绘方法,形式多为静物写生,让学生依照静物画的特点进行构图、造型、色彩、空间等分项写生练习,由浅入深地进行基础训练,并在实践中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室外写生虽然也进行构图、色彩等内容的练习,但更重要的是室外写生可以让学生获得一种既新鲜又兴奋的感受,作画时充满激情。这种感受和激情是单纯呆在画室里所难以取得的,它是一种带有个人真挚感情色彩和强烈生活气息的审美体验。面对纷繁复杂的景物,如何上好写生课,特别是如何上好室外写生课,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是关键。没有观察,就没有表现。观察的过程中,需要学生用美术的形式整理和总结观察结果。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手段,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多种观察方法,不断提高学生认识美和感受美的能力。写生课中,学生的观察训练要经过观察、比较、再观察、再比较的交替训练几个阶段。那么,室外写生课中的主要观察方法有哪些呢?
  一、整体观察法
  一般人看东西习惯由若干局部逐一观察之后,完成一个总体的印象,也称为“局部观察”。这种观察方法不影响普通人对一个或一群物象的了解。但这种观察方法并不适合进行室外写生。绘画的室外写生要求写生者必须要有整体的观念,先整体后局部,这种方法一直是我们进行绘画观察练习的有效方法,也就是我们经常强调的要抓住画面的整体和大关系。俄罗斯画家盖·尼古拉耶维奇说:“任何时候都别允许自己脱离整体而只看局部。”这个要求说明了整体观察的重要性,整体的观察,就是要求学生在写生时自觉与不自觉地省略大量与形体无关的细节,寻找视觉的总体感受。有时候我们需要退后观察画面,或是眯起眼睛来观察景物,就是这个道理,整体观念的培养是强化整体观察、符合绘画规律的训练方法。它必须遵照整体——局部——整体的程序,按照一定的方法步骤有始有终地进行。
  二、局部观察法
  室外写生要注意整体观察,并不是不要局部观察,徐悲鸿说过:绘画要致广大,尽精微。写生教学中,对于室内写生,大部分学生往往能够进行细节观察,而在室外写生中,又往往只关注大的形象,不能进行细节观察。遇到这种情况,需要教师及时引导。例如画一朵花,学生是否注意到了有多少个瓣;花的颜色有什么特点;花瓣的形状是圆的、椭圆的、还是长条的;花蕾的形状特点,半开时的特点,盛开时的特点,凋谢时的特点各是什么;单独的一朵花有什么特点,一丛花又是什么样子;当这些花朵处在画面的近景时如何处理。这些都需要教师去指导学生仔细体会,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完成对写生素材的积累,做到“粗中有细”。
  三、对比观察法
  在写生中,除了整体观察、局部观察以外,还要做好对比观察,这样才能更好地体会物体的美感。比如物体大小的对比,高矮的对比,颜色的对比,深浅的对比,前后的对比,动静的对比;一只兔子静静地卧着的时候是什么样,跳起来是什么样;一棵树静止的时候和被风吹动的时候有什么区别;阳光照射的墙面和阴影里的墙面颜色有什么不同。学生在刚接触室外写生时联系和比较的意识较差,往往看不到、想不到事物的联系,教师在教学中要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只有经过这些对比,学生才能体会到事物细节的不同。教学中要告诫学生在观察时绝不可以全凭主观感觉为标尺,只有与另一个物体或整个物体在相互比较的情况下,才能得出物体与物体之间关系的结论。
  四、结构观察法
  在室外写生中,学生往往只注意表面的东西,画出来的景物空间感、立体感都比较弱,这是因为学生不能从结构的角度观察物象,一个自然物象的结构是不会清晰明显地呈现在画者面前的,它往往隐藏在自然物象的表面质感和光影的背后。在写生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把物象归纳为几何形体,以便于体积的表现,比如画树或房子的时候,让学生理解树是由团状或伞状组合而成的形体,房屋是由正方体、长方体等组成的形体,如此一来,学生写生时就会容易得多了。绘画基础写生的第一观念就是将各种景物概括成最简洁的几何形体,这是学生必须牢牢记住的绘画基础。
  五、顺序观察法
  明白了观察的几个技巧,还要知道观察的顺序是什么,在绘画写生中观察是有一定的顺序的,在写生时,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顺序。基本顺序是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如果是色彩写生,要先观察大色调,再区别小变化。在观察中,要善于抓住主要的、基本的东西,主次分明,有虚有实,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正确的观察方法。
  六、观察中的取舍
  在进行室外写生时,学生常常会感到现实中的景物杂乱无章,难以入画,而很多很美的东西在他们看来,画到纸上以后,却并不漂亮,在这时,教师一定要教会学生在观察中取舍。学会观察并不仅仅只是看清物象的结构、形体质感、色彩等物理性特征,它还具有选择功能。善于观察的眼睛就是一把无形的剪刀,所谓“因势生形”、“迁想妙得”就是这个道理。观察的表象是看清物象、分清特性,而其实质则是选优去次,落实到美术写生中,是学生观察时的选择、组织、创造能力,也就是要学会有目的地取舍。
  七、在观察中培养学生对美的体验
  安格尔说:“当我不能用手画时,我就用眼睛画,我没有停止过观察和思考。”罗丹说:“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文心雕龙》中所谓的“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也是这个意思。在绘画学习中,处处都是我们艺术创作的素材,需要我们细心观察体味。学生在写生中,除了通过观察找准形象外,还应细心体会自然界的美丽所在,力求塑造出比现实更美的形象。西方油画风景中后印象派画家凡·高的《星月夜》,俄罗斯画家列维坦的《雨后》《白桦丛》等画,都注入了画家个人的激情,而绝对不是简单地对现实物象的仿造,这就需要教师经常向学生介绍大师的作品,体验大师用笔绘画时的情绪与情感投入,提高学生认识美和感受美的能力。
  八、通过对写生绘画结束时的讲评,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室外写生情况如何,教师除了在写生过程中及时指导外,在写生结束后还要做进一步的总结,让学生相互之间评论别人的画作或者让他们进行作品的自评。这样做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同龄人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最后教师做适当的点评,点评时要注意从学生对观察方法运用的角度进行评价,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观察方法的理解,促进学生美术素养提升的同时,也是教师对自己教学的反思。
  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对于艺术家与我们来讲,不是因为他们是艺术家,才创造出了美的画卷,而是因为他们具有艺术观察能力,具有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我们美术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像艺术家那样的观察、创造和审美能力,让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
其他文献
一、教学目的通过演示实验了解两种浓酸的物理性质,学生自学两种酸的用途;通过实验得出浓硫酸的特性,学会浓硫酸的稀释方法,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学生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酸的化学性质。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指示剂与酸的作用,自己完成用酸除去铁锈的实验,激起学生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二、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几种常见的酸;认识浓硫酸的特性;掌握浓硫酸的稀释。②认识
音乐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对音乐的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引下,笔者对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了探索实践,尽量使自己的音乐教学工作形成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独特的教学风格,取得了一些成效。笔者的实践和体会如下。  一、虚心学习,初定风格  由于个人成长经历不同,生理、
对外开放办学是延边大学的优良传统.建校初期,学校就派出了两个考察团,一个到国内各大学考察、学习办学经验,另一个到朝鲜金日成大学取经.在五六十年代,学校曾派出一些教师到
《论教育》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在学校里和生活中,工作的最重要的动机是工作中的乐趣,是工作获得的乐趣,以及对这个结果的社会价值的认识。”如此说,“乐趣”和“认识”应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来源。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的愉悦和快感,在获得学习成果后的兴奋和满足,以及班级、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肯定与赞赏,这些都是学生学习动机产生的重要因素。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类的需要得到满足就是快乐。快乐使人与外界
国外经验表明,顺周期和逆周期货币政策对实际股票收益和通货膨胀的关系有着不同的影响.顺周期货币政策导致实际股票收益与通货膨胀呈正相关关系,逆周期货币政策导致二者呈负